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高三>議論文>

人的本質是利他還是利己議論文800字(精選3篇)作文

議論文 閲讀(2.12W)

篇一:人的本質是利他還是利己議論文800字

人的本質是利他還是利己議論文800字(精選3篇)作文

人是利他的還是利己的?

人的本質利他還是利己?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人一定是利己的。事實上,利己是世間一切生物的本質。不論是飛禽走獸還是花草樹木,利己是保障種族繁衍的必然條件,用達爾文的觀點來看,生物間充滿了競爭,為了生存,每個物種的每個個體首要為自己考慮,或許對於某些動物這種説法並不正確,但是對於人類這樣的社會性動物來説,利己無疑是一個真理。因為利他一定意味着自己資源的減少,而這在激烈的種間競爭是致命的。

有人會反駁,如果人的本質是利己,那麼我們將無法解釋原始社會種種利他行為,更無法解釋如今越來越多的志願活動,再有甚至,還無法解釋那些或在電影中或在現實裏的令人感動的為了他人犧牲自己瞬間。

對於原始社會的利他行為,更準確的説法是互利行為。將採摘的果實送給鄰人,也意味着從鄰人那拿到他的果實,這種表面上的利他,其實可以看成早期的無意識的交換行為,為的是滿足雙方的需求。即便是單純的贈予,也是為了在部族中有更好的人緣聲譽,歸根結底都是利己披着利他的外衣罷了。

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無私地為他人奉獻自己的力量。就算我再怎麼相信人的本質是利己,也不能否認這種利他行為的存在。但是請注意,本質是利己,不意味着利他的不存在。我們應該論的是,是什麼讓人克服了利己的本質呢?

我們常説現在的社會充滿了太多誘惑,人們變得越來越勢利,其實,造成人們勢利和如今利他行為的增加的客觀原因都是一樣的,那便是人類文明的全方位進步。但這怎麼會導致兩種截然相反的現象呢?答案也很簡單:有的人不滿足,他們性格上渴望更多,更好,有的人滿足了他們安於安逸的生活。對於後者而言,可以理解為對於生物來説一切競爭,威脅都大抵消失時,生物的利己屬性被壓縮到了最小。再加上教育,社會鼓勵或者個人興趣等因素,這些人便成為了我們的楷模。

我這番自認為客觀的分析或許還會遭到反駁,事實上,我確實漏了一點那就是人類是一個感情動物,親情、友情、愛情在我們眼中往往重於一切。這種人性的力量也是推動人利他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從不否認存在很多偉大的人,就像列夫托爾斯泰,因為自己對全人類的愛這樣一種單純的博愛之情,就願意拋棄一切,為了他人為奉獻、犧牲。

人的本質是利己或許是無法改變的,但利他的行為才是社會所期待和欣賞的。所以何

必糾結於此,不妨我們做一個利他的利己之人!

篇二:人的本質是利他還是利己議論文800字

審視而擇利他或利己

人的本質問題歷經千年,經古今中外眾多思想哲學家的爭辯討論仍無法得出共識,這已然證明人類本質的複雜性與多面性。

就“人的本質是利他還是利己”來説,無法直接作出判斷,因為二者皆存在於人的本質中,差異在於身處某個特定情境之中,由理性分析與感性感受雙重作用下做出有所側重的抉擇,即偏向於利他或是側重於利己。二者並不矛盾,利他的對立面並不傷害“我”的利益,甚至可以同時達成。

“利他”的含義是在同一事件面前,優先考慮他人的利益,而“利己”便是從自身出發。那麼,當何時我們需要使天秤有所偏差呢?

當天秤中心向“利他”一側轉移時,此時發揮作用的便是我們已形成初步體系的道德標準了。儒家學派曾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教育後人的箴言。“勿施於人”便是“利他”的一種實際的可操作性的體現,正符合儒家作為衡量一切標準的“義”的含義;“己所不欲”説明自身已經親身實踐並證明這件事益處甚少因而善意地規避他人重蹈覆轍。但於我們自身而言,又真的一無所獲嗎?非也,我們得到了一次十分可貴的實踐機會。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何嘗不是受益者呢?道德標準是一個較高的水平,很多特殊職業卻已突破道德標準,以使命為信念做着“利他”而“少我”的事業,如近幾年在“感動中國”中屢屢出現的扶貧幹部們,這是獨屬於他們對“利他”毫不猶豫地選擇。

而無可厚非地,天秤重心也同樣照顧到“利己”心理。“利己”在眾人眼中總是帶有明確的貶義色彩,將其視之為自私與冷漠的代名詞。然而“自保”心理人皆有之,這是出於本能性的身體應激行為,往往當我們身處險境無法脱身時會不自覺地掠過“自保”的想法,我們不應對如此正常的行為貼上過多不友好的標籤。相反,“利己”心理保留了人們內心真我的性格特點,還原了人們關於抉擇時的苦苦掙扎,這就是人性最鮮活的體現。

然而,過於偏向於其中任何一方所產生的效果多為負面的。若將“利他主義”行至極端,就會出現藐視自我存在、忽略個人價值的問題;同樣。盲目追求“利己”則是僅僅考慮個人而漠視羣體,結局多是兩敗俱傷,對任何一方都將是沉重打擊。

人的本質應是理性主義與感性主義交織下的產物,而關於“利他”“利己”的抉擇則體現這兩大主義的作用,我們需謹慎審視而擇利他或利己。

篇三:人的本質是利他還是利己議論文800字

利他中利己

人於社會之中,人與人的客觀存在,其最簡單的區分是“他與己”的關係,於是我們不可避免地對“人的本質是利他還是利己”展開了思考。對我而言,我認為人的本質是利己,在利他中實現利己。

人雖存在於社會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是社會中獨立的個體。當今社會,我們雖提倡集體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結伴精神,但就算在集體中,我們的存在形式依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集體中活動,我們為集體爭榮,而我於這一集體中,也就意味着為自己爭榮。因此,我們提倡集體意識的本質下,還是利己主義的盛行,不過是戴上了為集體的更為高尚的帽子。正如現代我們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在以集體之名創造全人類的美好家園,有利於各個個人或得和平安定的生活環境的利己之實。只不過集體凝聚了更大的力量,能夠實現比個體的努力更大的成效。換句話説,我們是在利用集體的力量來實現利己主義,此世人之恆情。因此,人類的本質是利己主義。

也許有人會説,人在社會中,不乏有人為社會、做了許多犧牲許多貢獻,而他們得到的結局並不完滿。可是,難道他們的犧牲是無謂的、是沒有意義的嗎?當然不是。可以説,他們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就是最好的證明,他們在勞動與奉獻中,雖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但他們大無畏的精神,個體的價值都在真善美的發現中逐漸升華,他們的肉體雖已犧牲,但他們的精神常在,他們的奉獻並不會被世人忘記。在貢獻中尋找到個體的價值,這不是更高尚的利己主義嗎?

人們常把利己主義冠之以貶義的色彩,然而並不是這樣的。利己主義只是在社會實踐中,以自我的實現為根基,以生存之本為最低目標,以實現自我價值為最高目標。

然而,社會並不總是這樣的。當今社會,“理性”的高頻使用,其潛台詞為正有人走向理性的對立面。在利己主義盛行的時代,還有不少人為了利己而利己,做出了損人利己的事情。這樣的利己是被扭曲了的利己,刻意的利己帶來的是對他人的傷害。

我們的社會中不僅有我,還有千千萬萬個他。我們應當以奉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理念,學會在利己的基礎上利他,那些更為高尚的利己主義不正是在為社會做出貢獻,對整個社會的人實現利他的基礎上實現了利己的價值嗎?

利他中利己,他我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