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六年級>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六年級作文

讀後感 閲讀(1.9W)

馬克·吐温曾經説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題記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六年級作文

朋友,你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嗎?如果讀過,相信你一定對海倫·凱勒這個人不陌生吧!

人們對海倫·凱勒最大的印象大多數是:一個盲聾患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以及一個傳奇般的女性。我在看這本書之前,觀點和這些人並無差異,但讀完了這本書後,我對她的印象改變了:海倫·凱勒,一個渴望光明與自由的人,一個真正用心去“看”世界的人。

在海倫19個月大的時候,一場大病如同張牙舞爪的惡魔,奪走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她不能像以前那樣追逐着蝴蝶嬉戲,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聽到母親温柔的聲音,就連院子裏的樹,圍牆上的薔薇花甚至是家人們的音容笑貌,都只能憑靠那僅剩的觸覺和嗅覺或是心裏的感覺來“看”了。而且,因長期處於黑暗、冰冷的世界中,小海倫漸漸變得刁蠻、任性,且以自我為中心。看到這裏,我不禁擔憂起小海倫以後的生活了:一個常年處於沒有視覺、聽覺的世界且脾氣極差的小孩,以後又能有什麼出息呢?

就在這時(1877年3月),安妮·沙莉文老師就像一束光,照進了小海倫那黑暗的世界裏,她用極大的耐心、毅力與愛幫助海倫完成了從學前到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學業,成功地將海倫從一個心智未開、任性無知的小女孩逐漸培養成一個知書達理、才華橫溢的少女,耗盡一生心血培育了不朽傳奇海倫·凱勒,與些同時,她也成為了海倫一生最敬愛的人。

在海倫從小到大的種種事蹟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她學會説話的過程了。眾所周知,我們正常人學説話,是用眼睛去看別人的口型,用耳朵聽別人的發音學會的,但是海倫既看不見,也聽不着,那她是如何學習的呢?原來,教她説話的老師薩拉·富勒小姐讓海倫把手輕輕地放在她的臉上,感覺她的舌頭和嘴脣是怎樣動的。就這樣,當海倫第一次連貫地説出“天氣很温暖”這個句子時,她是何等的驚喜呀!即使只是幾個簡單的單詞,但這對於一個耳聾的孩子來説,是多麼美妙的事啊!當我看到這一段時,腦裏立刻就浮現出了海倫那張欣喜若狂的臉蛋,那一段段文字字幾乎是爭先恐後地向我傳達着那幾乎是要溢出來的喜悦之情,我的心也隨着海倫而愉悦起來。

在全書的最後一章,海倫寫下了她對自己假如擁有三天光明期許:第一天,她要看人。海倫要把她所有親愛的朋友都叫來,長久、深情地凝視着他們的臉,把他們內在美的外部形象銘刻在她的心中。她還要去看看嬰兒那天真無邪的笑容,也要看她的小們那忠實信賴的眼睛,或是去看看她房間裏簡單的一些小東西——對了,她還要去森林進行遠足,讓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麗之中;第二天,海倫將會在博物館與劇院或電影院度過,她將通過藝術來搜尋人的靈魂,將去體會那戲劇的世界;而在第三天,也就是海倫虛構重見光明的最後一天,她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繁華的街道去,到公園大道去,到工廠去,到孩子們玩耍的地方去……她的心將會充滿了人和物的形象。在這三天中,海倫必然還有很多事情都沒有做,會令我們這些讀者感到一絲遺憾,不過,我轉念一想:人生本就無全然完美,海倫雖然還沒有看遍這世間百態,卻也度過了最充實、幸福的三天,不是嗎?這麼一想,那點兒遺憾也便馬上釋然了。

“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是的,海倫·凱勒無疑是不自由的,她身體殘疾,無法看見世間萬物,也聽不見清晨時兒的啁啾聲,而只能在幽閉的黑暗世界裏生活;但她肯定又是自由的,因為她那不甘寂寞的靈魂早已經擺脱了束縛,令她得到了靈魂上的自由。就如題記所講的:海倫·凱勒,十九世紀的一朵曠世奇葩。

蔑視苦難,永不低頭,發奮圖強,堅韌不拔……這就是海倫·凱勒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