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三年級>讀後感>

三年級讀後感:《草房子》讀後感(三)1200字作文

讀後感 閲讀(1.74W)

《草房子》是我最早閲讀的那批無注音版書籍之一,我很高興在尚幼時就與它初識。但遺憾那時太不懂事,對讀書的重要性知之甚少,卻更願意把時間在我瞎畫一通的塗鴉上。對《草房子》僅稍微認真看了開頭半章,對於後面的內容只是馬馬虎虎掃了幾眼便作罷。

三年級讀後感:《草房子》讀後感(三)1200字

本以為與《草房子》的情緣就此中斷,不料在某張語文考卷的閲讀題上,我看到了第一章《禿鶴》中的某個文段,彷彿觸及記憶中很深很深的一個點,我腦中的火花一跳、又一跳,忽然如爆竹炸裂開來——《草房子》!心血來潮的時刻總是不由自主,一放假我就從大書櫃中抽出它來。這次的重拾,並非出於功利目的——比如擔心下次考試會不會又選其中的文段所以趕緊看掉云云——只是一種説不清的情愫,彷彿當初放棄掉它是一種虧欠,又似乎感受到冥冥之中與它有什麼緣分故應重拾起“命運的紅線”,反正完全出於自願就是了,如今再想起,那種願望真是異常強烈。

摸到它的一瞬,我腦中的火花又跳了三跳——四年沒碰過了!手中一緊,我乾脆席地而坐讀起來。

“桑桑”、“油麻地”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映在我的眼中,頓感幾分説不出的安心,似乎我來過這個地方,又見過這兒的每一座草房子、每一個人,那是類似於重返故里的温馨與慰籍。

於是在那個晚上,我捧着書,從《禿鶴》看到《紙月》,再看到《紅門》,又到《白雀》……每一個樸實安詳的名字背後,都卧着一篇融化了淡淡月光的小故事,清新而温暖;而每一個故事之間,都似乎有着莫名的聯繫——同樣的一排草房子,一座小橋,同樣的那羣樸實村民們,那雙月光下清澈温和的雙眼,同樣的那曲哀婉懇切的竹笛,在月光下如白鴿般純潔耀眼的信紙在男女兩人中傳遞……月光下大汗淋漓地跑着的男孩桑桑,用他輕快的步伐與天真的幻想——把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如光潔美麗的珍珠一般小心翼翼地串起——歡快地隨着油麻河向前流淌,成一首純真而絢爛的歌……

重拾《草房子》的一瞬間,翻開書頁的一瞬間,接觸到曹文軒先生純美而動人的語言風格的一瞬間,我就意識到——我整個人、整顆心,都被油麻地的月光輕輕擁抱着,緩緩地融化在裏面了。作者也許真的會使用魔法,他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讓人濾去心中一切的憂慮紛擾,此時此刻只存一個“純”字,甘願靜下心來聽他講故事——講童年的故事,講愛與人性的故事,講每個人心中最純淨柔軟部分的故事。

重拾《草房子》,我似乎懊悔當初不早早開始認真閲讀——不過現在又何談晚呢?它永遠是我的老友——正如每一本我曾閲讀過的書那樣。我想,不論是什麼年齡的人,只要翻開了《草房子》,就永遠是油麻地的孩子,永遠是這個村落的孩子。正如曹文軒在扉頁中説的:也許,誰都離不開童年……

它是我一輩子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