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話題>>

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精選10篇)作文

閲讀(3.23W)

篇一: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

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精選10篇)作文

黨課教育是黨員幹部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強化黨員黨性意識、身份意識,激發黨員先進性的基本途徑。要想黨課上得好,關鍵得創新形式,打造紅色課堂、田間課堂、雲端課堂“三個課堂”,不斷提升講黨課的濃厚氛圍、教育質量,真正烹出黨課“滋味大餐”。

精確配比思想淬鍊的“紅色原料”,讓黨課味更“鮮”。將黨的先進理論、政策方針、黨史知識作為必學內容,紮實開展黨課教育,讓優秀黨員幹部上講台分享黨史故事,並同步開展知識競答活動,達到以講促學、以測促學的目的,推動黨課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同時深度挖掘黨員先鋒故事,進行主題拍攝,製作成優秀的黨課素材,不斷創新黨課教育方式方法,提升質量。各黨支部在“嚴、實、活”上下功夫,根據各自行業、領域黨組織特點,通過憶初心、唱紅歌、誦經典、講故事、揚家風、作評議等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創意策劃主題鮮明、內容充實、形式新穎、效果明顯的黨課教育,既有黨味,又充分釋放紅色正能量,確保程序不漏、步驟不減,“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

精準添加生動高效的“實踐原料”,讓黨課味更“濃”。堅持“關門學”與“開門做”相結合,鼓勵基層黨組織將黨課陣地搬到田間地頭、項目一線、生產一線,推動黨課教育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引導廣大黨員堅持學做互促。聚焦羣眾“急難愁盼”問題,幫助羣眾解決農業生產、社會保障等難題,真正做到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聚焦羣眾關心關切的“關鍵小事”,在學習實踐中獲取幹事創業的“竅門”,進一步提升幹事創業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為人民羣眾辦實事、做好事。緊貼基層黨員生產生活需要,圍繞產業發展工作,組織黨員致富帶頭人、“土專家”等深入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和農貿市場,通過“你來問、我來答”等方式,既宣講黨的政策,又傳授農業技術、創業經驗,以開放式課堂打破傳統的集中灌輸式授課模式,讓基層黨員羣眾在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中理解掌握,推動黨課教育觸角延伸到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

精心使用靈活多樣的“樂趣原料”,讓黨課味更“豐”。黨課既要“有意義”,又要“有意思”。要着眼解決基層黨課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黨課參與度不高等問題,依託全國黨建網站聯盟,充分利用新華社、人民日報、共產黨員網、學習強國等中央學習平台載體和雜誌日報等主流媒體平台,用好、用活學習資源庫,並根據後台統計數據每月通報學習情況,獎勵先進、督促後進,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學習氛圍。藉助“騰訊會議”,開展在線集中學習研討、講黨課等活動,不斷探索“黨課+紅色電影”“黨課+音樂劇”“黨課+紀錄片”等模式,讓黨課形式潮起來、活起來,讓內容有黨味、有趣味。緊密結合時事熱點、黨建工作重點,策劃推出黨課原創學習視頻,聲入人心、光影鑄魂,成為黨員羣眾學習的“加油站”、最新政策的“廣播站”,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篇二: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

黨課教育產生實效,關鍵在推動黨課主題、黨課教員、聽課黨員等參與各方發生實際聯繫、引發實際影響。築牢黨課教育高質量交流平台,構建黨課教育成熟交流系統,實現黨課教育參與各方有效交流溝通,有利於迸發黨課教育有機整體內在力量。

建立黨課教育“語言普適系統”。黨課是以授課形式向黨員進行教育的重要載體,講黨課、上黨課應該遵循教育的普遍共性和基本規律。黨課教育授課語言務必講求政治性、時代性、實踐性相統一,進而實現黨課主題在黨課教員和黨員之間的高效傳遞和精準回收。黨課教育要掌握“言教”方式方法,正確規範使用黨言黨語,增強黨課教育政治性,營造黨課交流理論氛圍;靈活運用語音、語義、語法等語言體系“三要素”,明確政治觀點和態度,提升黨課感染力、説服力,喚起黨員主體意識,激發黨員正風正氣;探索使用解答式、探討式、辯論式、漫談式等“對話教育法”,推進黨課教員和黨員“雙向交流”,讓數據、人物、故事、案例、典型和榜樣在平等對話中“活起來”,黨員聽得進、聽得懂,更加信服。針對不同領域黨組織黨員學歷、經歷、能力等不同情況,聚焦黨員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建立黨課語言“普適系統”,精確適用黨課教育語言,建立互聽互信的交流溝通和信任關係,教育引導黨員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斷提升新時代共產黨員政治能力,始終引領黨員在實踐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用好黨課教育“體感交互系統”。黨課教育依託“言教”,更要注重“身教”,言行一致,以身示範,贏得黨員認同,激勵黨員踐行。在課堂內開展黨課教育,要充分發揮參與各方頭、眼、手、腳等肢體語言傳遞信息作用,適當運用儀式教育、肢體動作等推進講課和聽課深度融合、深入轉化。黨課教員要切實掌握體感互動教學的主動,適時用眼神、手勢、轉頭、邁腿等肢體語言,清晰表達態度和感情,情以動人,以情感人,夯實溝通基礎,引起黨員注意;還要學會採用拉家常問詢、搞測試問答、做活動參與等靈活多樣的方法,讓黨員思維和身體“動起來”,增強黨課互動性、吸引力;尤其要鼓勵黨員通過舉手、鼓掌、擺手、起立等肢體動作表達聽課反應,形成教學信息體感反饋,暢通交流互動,實現黨課教育課堂共建共享。組織室外黨課教育,必要選擇好黨課教員、教學場所,多請黨員熟悉的、信任的黨員幹部、身邊榜樣來講,多到黨員能夠受啟發、基礎好、效果優的黨員教育基地、教育站點或革命傳統教育場地開展黨課實地教學,強化黨員身心感受和體會,幫助黨員啟心明智、賦能聚力。

配強黨課教育“介質處理系統”。信息化時代,要善用多元媒介,深化課件視聽表現和交互能力,構建黨課信息採集與識別系統,讓黨員接受多方位、立體化、體驗感強的黨課教育。黨員教育電視片、PPT、微視頻、網絡連線、實景演示等現代化教學輔助媒介,集合燈光、音響、圖片、視頻等感官植入,通過黨課教員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地合理使用,科學解讀,正確引申,可以更大程度催生黨課教育趣味性和生命力。黨課教育“介質處理系統”必須保證黨課主題信息輸入與輸出的精密連接、精細對接,確保在虛實轉換中不擴散、不迷失,否則極易顧此失彼,得不償失,削減黨課教育效果。黨課教員要做足充分準備,深入瞭解黨員思想工作情況和實際需求,全面掌握教學介質中涉及的數據、材料和事例,做到心中有數、因勢利導。如果需要,也可製作教學卡片,提供教參資料,提前給黨員學習參考,方便黨員接收理解、產生共識。

篇三: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

黨課作為黨內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是每個共產黨員的“必修課”。一堂“有味、有料、有感”的黨課,不僅能激發幹部們的學習興趣,更能起到啟迪人心、推動工作的重要作用。黨課授課人不妨“由外及裏”,講出黨課教育“純正原味”“温暖情味”“悠長回味”,讓黨員幹部在一次次的頭腦風暴中實現思想的碰撞和共鳴。

於“故事”中照見“道理”,講出黨課教育“純正原味”。講黨課是加強黨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講道理是首要之義和內在要求,但如果只講道理,又容易導致黨課內容枯燥,缺乏生動性和吸引力,使黨課效果打折扣。可以用通俗的語言,以羣眾知曉的真實案例詮釋大道理。要將大理論細化為小選題,選擇具有正能量和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用貼心話講清大道理,將理論成果講明白、育人道理講全面,讓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通過故事啟迪思想、指導行動,補足精神之鈣、築牢信仰之基,引導黨員幹部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向新徵程、建功新時代。

於“他人”中照見“自身”,講出黨課教育“温暖情味”。好的黨課,既要見事,更要見人,努力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講課人不是表演藝術家,要想獲得聽者的認同,真情實感是最根本的。只有情真意切、話由心出,講出的東西才能打動人。好的黨課,既要講他人,更要講自身,講課者可以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身邊發生的故事為例,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進去,把自己的切身體會分享出去,深入淺出地詮釋黨課內容,使黨課內容更加感人暖人。這種真情實感的流露,使黨課內容更加入耳入腦入心,讓人聽了感覺可信,會產生共鳴,這種知行合一、用心講出的黨課,才能真正令人有所感悟、受到教育,讓黨課在意猶未盡中温暖落幕。

於“歷史”中照見“現實”,講出黨課教育“悠長回味”。“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裏。”講歷史,可以增加黨課的厚重性,從大歷史的角度審視現在,從而更好地讀懂歷史邏輯、把握歷史規律。想要講清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講出歷史的涵容性,端起“歷史的望遠鏡”看清前人的“百科全書”和今人的宏圖征程。同時,講黨課不能迴避矛盾和問題,內容必須聯繫實際、貼近基層,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把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問題理清了,把解決對策和途徑找對了,黨課才能對症下藥、去除病灶,引起共鳴、收到效果,只有回答黨員幹部普遍關心的實際問題,才能增強黨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讓黨課成為廣大黨員幹部思想的“補給站”、工作的“助推器”。

篇四: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希望年輕幹部成長為對黨和人民忠誠可靠、堪當時代重任的棟樑之才。身逢盛世,重任在肩,要想更好地奔赴中國式現代化的“星辰大海”,廣大年輕幹部要上好“三堂黨課”解答“成長三問”,保持堅定信仰,厚植為民情懷,鍛造擔當本色,堅持強思想、長本領、常實幹,矢志不渝,奮楫篤行,更好地繪就社會主義建設的壯美篇章。

上好理論“政治課”,補氣血,強思想,以“紅心向黨、不負韶華”的堅定信仰解答“我是誰”。思想政治工作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基礎性工程,要擺在黨員幹部教育管理的重要位置。思想足夠強、過得硬,可以成為年輕幹部乘風破浪向前衝的“精神支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試想如果思想不過關,又怎麼可能抵禦住風吹浪打甚至風高浪急的輪番試驗。因此,廣大年輕幹部要上好理論“政治課”,始終以“滿分狀態”奔赴“趕考路”,借好主題教育的“東風”,仔細研讀8種指定教材,逐字逐句品讀精神內涵、深挖精神富礦,始終做到原原本本學、認認真真讀、紮紮實實悟。要涵養“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求知心態,堅持“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制定學習計劃,定期進行復盤總結,確保學到深處、學在心裏,推動理論知識落在“心尖”上。

上好為民“專業課”,壯筋骨,長本領,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解答“依靠誰”。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也是年輕幹部幹事創業必有的素質。回溯過往,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從50多人發展到現在9800多萬黨員,就是因為始終把“人民”兩字鐫刻在旗幟上,無論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廖俊波,還是“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抑或是“時代楷模”萬步炎,他們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堅持羣眾的事情“馬上辦、抓緊辦、拼命幹”,做好民生實事。新時代,要想更好地解決民生難題,廣大年輕幹部必須上好為民“專業課”,牢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幹事原則,用好用活調查研究這一“傳家寶”,始終以人民為師,把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也要有“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不斷優化政務服務能力,堅持面對面交流、心連心談話,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羣眾的“急難愁盼”,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變為“件件能夠落實的事”,真正做到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上好乾事“實踐課”,勤邁腿,常實幹,以“強國有我、請黨放心”的擔當本色解答“怎麼做”。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幹事不能靠嘴上“飄飄然”説,要靠手上“實打實”幹,在實踐進行把脈問診,解剖麻雀,把問題找準、情況摸透,方能有效保障好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廣大年輕幹部要上好乾事“實踐課”,始終俯下身子在基層、甩開膀子在一線,敢擔當、善作為,保持擔當本色,以“滿弓狀態”奔赴“趕考路”。一方面堅持在“疾風”中知“勁草”,主動走出“舒適圈”、跳出“温水區”,自覺投入實踐“練兵場”,前往情況複雜、問題繁多的最前沿、第一線,多接幾次“燙手山芋”、多當幾次“熱鍋螞蟻”,不斷增強履職盡責的能力。另一方面堅持在“烈火”練“真金”,堅持“越是艱險越向前”,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幹事創業激情,不推不躲不扯皮,勇於擔當,敢於擔當,慎始如終地做實做細各項工作,決不有“歇歇腳、喘口氣”的心態,讓難題第一時間得到解決、矛盾第一時間得到處理。

篇五: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

細悟黨課宣講的“大小”之“道”

黨課宣講是凝聚黨員思想共識,保持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提升黨員能力素質,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的有力舉措和重要方式。對於基層黨組織來説,要想黨課“出新出彩”,就要找準“小切口”以小見大,以“小人物”巧講“大道理”,用“小創新”代替“大灌輸”,從“小會場”走向“大現場”,讓黨課有滋有味、入腦入心,真正起到凝心鑄魂、激勵幹事、推動發展的目的。

讓“百姓名嘴”走向前台,以“小人物”巧講“大道理”。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深藏功名六十餘載的戰鬥英雄張富清,以“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表白祖國的戍邊烈士陳祥榕烈士,將青春獻給黨和人民的“扶貧之花”黃文秀,紮根西南山區的“校長媽媽”張桂梅……他們生而平凡,卻創造了不凡。凡人英雄,往往演繹着感天動地的大故事。在黨課宣講中,我們可以將那些抗戰老兵、退伍軍人、道德模範、中國好人、勞動模範、小巷總理等請上講台,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所思所感,闡明“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這些大道理,讓黨員幹部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靈魂洗禮和思想教育,從而更加堅定“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在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方面更加積極主動。

讓“理論大餐”入味三分,用“小創新”代替“大灌輸”。理論宣講“有滋味”“接地氣”,觀眾才“願意聽”並“聽得進去”。有的地方在黨課宣講中“照本宣科”,在理論闡釋中“生搬硬套”,結果台上講得“洋洋灑灑”,台下聽得“昏昏欲睡”,成為“我講你聽”的被動“灌輸”,猶如索然無味的“預製菜”。這啟示着各級黨組織,在進行黨課宣講時,要創新方式方法,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活動載體“寓教於樂”,例如在建黨節、國慶節等時間節點舉辦主題文藝演出,通過精心節目編排將黨的創新理論傳播開來;在主題黨日中,可以組織黨員幹部走進革命聖地、紅色場館等重温入黨誓詞,接受理想信念教育;還可以利用節假日,組織黨員幹部觀看紅色電影、閲讀黨的理論書籍等,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在潛移默化中昇華思想、提升境界、築牢初心。

讓“宣講課堂”沾染泥土,從“小會場”走向“大現場”。“涉深水者得蛟龍,涉淺水者得魚蝦。”黨課宣講如果僅僅滿足於小範圍的“小會場”,那麼就會難以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讓黨課效果大打折扣。黨課不僅要走進黨員幹部中間,也要走到羣眾中間。各地在開展黨課宣講時,要跳出本單位本部門的“一畝三分地”,從“會場”搬到“現場”,通過“機關+學校”“企業+社區”“城市+鄉村”等聯合黨建的形式,讓黨課“飛入尋常百家家”,在校園課堂、街頭院落、田間地頭、車站碼頭等各個角落“落地生花”。要把“百名書記上黨課、萬名黨員聽黨課、為民辦千件實事”有機串聯起來,引導黨員幹部將理論學習與為民辦實事統一起來,在“基層考場”檢驗理論學習成效,讓黨課真正“上接天線,下接地氣”,不斷釋放“熱力值”,贏得羣眾滿意。

篇六: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

讓黨課“活”起來“火”起來

黨課教育是黨內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黨員幹部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強化黨員黨性意識、身份意識,激發黨員先進性的基本途徑。一堂好黨課,就要講出黨課傳播力、感染力、吸引力,讓黨員幹部都願意聽、主動聽、真心學,讓黨課“活”起來“火”起來。

克服枯燥味,讓素材“富”起來。善借他山之石,活用各類素材,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讓聽課人感受到黨課“乾貨滿滿”。這就要廣泛積累素材,要注意在工作、生活中去甄別、總結、凝練,用事例、用數據、用故事去講黨課,才能將黨課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才能用真感情、真事例引發黨員共鳴。要讓黨員感悟到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奮發進取的智慧和力量,把理論傳播的成果轉變成鋭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夯實堅定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凝聚全體黨員幹部真抓實幹的強大合力。

克服單一化,讓形式“火”起來。探索黨課學習新路徑,結合各自的行業和地域特點,打破以往“台上講、台下聽”的傳統授課模式,探索送黨課進基層、微型黨課、觀看電視政論片、“主題黨日”黨課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把黨課地點從會議室搬到農家小院、車間車站、田間地頭等場所,增強黨課的趣味性、靈活性和生動性。要善於利用微信公眾號、APP等新媒體,發揮網絡平台作用,適應新的社會形態和工作生活方式,整合優質資源,增強黨課的吸引力、感染力,擴大黨員羣眾授課的覆蓋面和參與率。

克服説教式,讓語言“活”起來。講黨課不是藝術表演,想要獲得價值認同,就要摒棄沉寂死板的“讀稿”、不接地氣的“官話”,善於將理論話語轉化為大眾話語,讓理論傳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努力做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讓黨員幹部和廣大羣眾從中增強理論獲得感、精神力量,進一步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同和認識,讓黨的理論傳播過程變成密切聯繫羣眾、凝聚社會共識、鞏固擴大羣眾基礎的過程。

篇七: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

“活力全開”讓黨課教育“加熱升温”

黨課作為黨內組織生活、支部“三會一課”的重要內容,是加強黨思想教育的重要“支撐”。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基層黨組織開展黨課不同程度出現,黨課枯燥乏味、沒有吸引力、與工作脱節等情況。面對困境,基層黨組織應“活力全開”,在進一步豐富黨課內容、創新黨課形式上下功夫,精準匹配打造各類黨課,使黨課教育“加熱升温”。

在“黨課內容”上出“實招”,讓黨課教育有“色”有“味”。黨課枯燥乏味常因黨課沒有明確的施教目的、方向和設想取得的效果,為完成上黨課而上黨課,課程內容也單一,達不到教育效果。基層黨組織在開展黨課教育時,應突出生動有趣,按需授課、分類講課,可以用通俗的語言,以小案例詮釋大道理。村、社區、機關、兩新企業等領域可因地制宜利用身邊的黨羣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色教育基地、紅色直播間等陣地資源開設“流動黨課”“田園黨課”“車間黨課”,組建由支部書記帶頭講、身邊榜樣示範講、普通幹部爭先講的師資隊伍;通過互動式、交流式的面對面,引導黨員聯繫自身經歷分享感悟、交流思想、集中研討,提升黨課活力、提高“教師”活力,把黨的理論知識貫穿其中,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讓黨員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在“黨課形式”上出“奇招”,讓黨課教育有“感”有“景”。隨着時代的變化,常規的會議室黨課滿足不了黨員的需求,也很難使黨課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新時期的黨課教育應與時俱進、創新方式、激發興趣、貼近生活、走進內心、觸動靈魂。基層黨組織在黨課設置上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拒絕“填鴨式”教育。將黨課由“線下”搬到“線上”,由“固定場所”搬到“動態場景”,將沉浸式教育體驗、VR教育體驗、紅色影片展播、紅色直播等形式融入其中,增強黨課教育畫面感、立體感、直觀感;更要引導黨員幹部“到農村、進企業、走農户”,開展“沉浸黨課”學習,激起幹事創業的熱情;到紅色教育基地“觀現場、悟思想”,追尋紅色記憶,讓黨員身臨其境沉浸其中接受思想洗禮,在觸動內心深處的同時,更加自覺珍惜當下,不忘初心、勇擔使命。

在“黨課實效”上出“絕招”,讓黨課教育有“思”有“為”。理論指導實踐,黨課教育和中心工作密切相連,為中心工作提供思想和組織保證。基層黨組織要以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為導向,將黨課與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引導黨員聚焦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靈活開設多種多樣的“實踐黨課”,讓黨員在黨課中傳承精神,在實踐中錘鍊黨性。通過運用“黨課+志願服務”“黨課+基層治理”“黨課+產業發展”等模式,引導黨員主動亮身份、展特長,推動黨課教育和中心工作同頻共振,讓黨課走出課堂、走近羣眾、走進生活,把黨的理論知識變為實際行動迴應“民之所盼”,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和發展成效,在紓民困、解民憂上做出實績,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融入日常工作之中,真正讓黨課成為廣大黨員幹部思想的“補給站”、工作的“助推器”。

篇八: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

黨課要選在實處上講到心坎上

黨課,是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而開的課,是每一名共產黨員的必修課,是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對此,如何上好黨課、備好黨課、講好黨課變得尤為重要。我們必須深刻認識黨課的重要意義,要在選題選例上下功夫,在方式方法上想辦法,在講準講細上出實招,讓黨課成為人人讚不絕口的“課堂”、人人受益匪淺的“地方”。

黨課要因人而異,着重在“選題選例”上下功夫,突出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黨課是提升黨員幹部理論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永葆黨員先進性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必須全面破解黨課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探索和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黨課思路,要着重在選題、選例上下功夫,堅持以中心工作選題、以大道至簡選例,切忌盲目跟風、照搬照抄、抄襲拼湊,如果一味地“依葫蘆畫瓢”,就會導致內容“不切實際”,效果“不敬人意”。要想黨課接地氣、切實際,就必須因人而異,突出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做到對什麼人羣選什麼課題、選什麼課題備什麼內容,只要意思相同、意義相同,就可以“放開手腳”選、“甩開膀子”選,真正上出一堂讓大家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黨課。

黨課要因地制宜,着重在“方式方法”上想辦法,突出方法靈活、形式多樣。上好黨課,不僅要選題對內容精,也要樣式多方法靈,如果總是照本宣科,且內容空洞,難免會給人造成一種不想聽、不願聽的煩躁情緒,即使聽了,也必然是“左耳進右耳出”,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好的黨課應該像鹽一樣,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就像燒菜做飯一樣要看準“火候”,黨課也是一樣,要找準方式方法,找錯了效果不明顯,達不到預期目的;找偏了時過境遷,會失去它的意義。因此,上好黨課必須因地制宜,突出方法靈活、形式多樣,採取老師上課、個別發言、模範演講、實地學習、影片觀看等形式,從而實現“葷素搭配”“內外兼修”,使其“回味無窮”“戀戀不捨”,真正讓大家“愛”上黨課、“念”上黨課。

黨課要因材施教,着重在“講準講細”上出實招,突出恰如其分、精益求精。堅持“量身定製”,實行“因材施教”,是解決黨員差異化學習難的問題。因此,上好黨課必須因材施教,突出恰如其分、精益求精,既要對標上級精神,也要對錶黨員實際,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方法,該重點學的就要多花時間、多花精力,只有如此,才能讓黨課更加入腦入心、見行見效。就如同彈鋼琴一樣,有的彈得多,有的彈得少,如果只彈一個鍵或平均用力,便不能成為一首曲子,必須有的多彈有的少彈,讓其有機融合才能奏出一首美妙的鋼琴曲。在“講準講細”上要杜絕照搬照抄的“大話”、因循守舊的“老話”,脱離實際的“空話”,絕不能產生“一刀切”“一鍋煮”的思想,切實要做到“一個蘿蔔一個坑”“一把鑰匙開一扇門”,真正讓黨課成為促進黨員成長的“精神糧”“營養餐”。

篇九: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

黨課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載體,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創造的一種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內容飽滿、形式新穎的“黨課”能夠帶來“沉浸感”,讓黨性得到“淬鍊”。在波瀾壯闊的鄉村振興征程上,基層幹部是“先鋒力量”,基層黨組織要為其上好黨課,助力其成為鄉村振興“遠征”中“有定力”“能抗事”“會幹事”的棟樑之材,用黨課“一火”點燃鄉村振興“百炬”。

在“黨課內容”上出“實招”,以“理論學習”之火,點燃“人才振興”之炬。“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黨課必須姓“黨”,才能在廣袤的鄉村沃土結出“豐收碩果”。鄉村振興之路,基層幹部任重道遠。面對形勢複雜的基層工作,基層黨組織要在“黨課內容”上出“實招”,以增強黨員的黨性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黨的發展歷史、黨的創新理論、黨的方針政策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才能引導基層幹部把準前進方向,通過理論學習不斷補齊在政治形象、政治擔當、政治自律方面的“短板”,讓基層幹部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知原義”中深悟“我是誰”“我在鄉村振興中扮演何等角色”,助力其承擔使命、履行責任、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成為引領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旗幟”,讓鄉村振興“人才百花園”爭奇鬥豔。

在“黨課形式”上出“新招”,以“實踐應用”之火,點燃“產業振興”之炬。“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宮人巧日爭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接受方式,智能科技的發展讓基層幹部的思想越來越活躍,他們的教育需求千變萬化。基層黨組織要讓黨課呈現出“量體裁衣、因材施教”的效果,就要打破傳統“填鴨式”講堂模式,將黨課由“線下”搬到“線上”,由“固定場所”搬到“動態場景”,採用“線上+線下”“虛擬+實地”“場景+情景”等模式,將沉浸式教育體驗、VR教育體驗、紅色影片展播等形式融入其中,增強黨課教育畫面感、立體感、直觀感。還要引導基層幹部下“農田”、入“企業”、訪“人家”,溯源鄉村文化之“根”、摸準鄉村產業之“脈”,積聚鄉村振興之“力”,通過黨課學習定位“特色產業”,鍛造“鄉土品牌”,實現“聚鏈發展”,帶動產業振興邁向嶄新台階。

在“黨課實效”上出“辣招”,以“常抓不懈”之火,點燃“鄉村振興”之炬。“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只有服務人民的“砥礪深耕”,才能順利通過黨課的“質量考核”。基層黨組織要以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為導向,將黨課與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引導基層幹部聚焦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將人民羣眾的“急難愁盼”在心中“置頂”,腳踏實地發現問題、鞭辟入裏分析問題、不留餘地解決問題,切實讓黨課接地氣、冒熱氣,讓黨課走出課堂、走近羣眾、走進基層,實現對黨的理論知識“學以致用”,以實際行動迴應“民之所盼”,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和發展成效,在紓民困、解民憂上做出實績,將為民奮鬥的信念融入日常工作點滴之中,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寫好鄉村振興“後半篇文章”。

篇十: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課心得體會

黨課是支部“三會一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新時代加強黨員黨性教育的有力“武器”,更是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法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黨課內容以及形式的“陳詞”“老套”,常使基層黨組織存在以下困惑:黨課枯燥乏味怎麼辦?黨課沒有吸引力怎麼辦?聽聽激動做做不動,黨建與中心工作互相脱節,存在“兩張皮”現象怎麼辦?以上種種,嚴重削弱了黨課教育黨員的實際作用。基層黨組織應循問作答,在進一步豐富黨課內容、創新黨課形式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精心打造各類黨課,使基層黨員教育文章大“有”可為。

黨課枯燥乏味怎麼辦?“庭院黨課”來支招,讓黨課教育有“知”有“味”夯根基。黨課枯燥乏味常因黨課沒有明確的施教目的、方向和設想取得的效果,為完成上黨課而上黨課,課程內容也單一不合“眾人口味”,達不到教育效果。基層黨組織在開展黨課教育時,應突出生動有趣,按需授課、分類講課。村、社區、機關、兩新企業等領域可因地制宜利用身邊的庭院開設“庭院黨課”,讓小小庭院變為學習園地,通過互動式、交流式的面對面,提升黨課趣味。利用“庭院黨課”,為大家搭建“大家講”講台,鼓勵黨員輪值走上講台,引導黨員聯繫自身經歷分享感悟,交流思想,充分聚民智匯民意。豐富黨課內容和形式,把“庭院黨課”化身為“現場黨課”,就羣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展開集中討論,廣泛徵求意見;把“庭院黨課”化身為“紅色舞台”,組織開展黨史知識問答、主題演講等,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讓黨員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黨課沒有吸引力怎麼辦?“沉浸黨課”走起來,讓黨課教育有“情”有“景”強黨性。隨着時代的變化,常規的會議室黨課、讀書讀報式的黨員教育滿足不了黨員的需求,也很難使黨課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黨課是堅定黨員理想信念、加強黨員黨性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所以新時期的黨課教育應與時俱進、創新方式、激發興趣、貼近生活、走進內心、觸動靈魂。基層黨組織可立足本地及周邊地區鄉村振興實際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組織黨員開展“走基地、憶傳統、看變化、聚能量”等“沉浸黨課”學習。通過赴鄉村振興示範點看發展、談變化,感悟鄉村振興發展成就,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凝聚起幹事創業的強大合力。通過赴紅色場館看展、悟思想,幫助黨員追尋紅色記憶,身臨其境沉浸其中接受思想洗禮,在觸動內心深處的同時,更加自覺珍惜當下,堅定信念勇擔使命。

黨建與中心工作“兩張皮”怎麼辦?“實踐黨課”最有用,讓黨課教育有“悟”有“能”踐初心。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密切相連,黨建工作為中心工作提供思想和組織保證;中心工作是檢驗黨建工作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開展黨建工作的最終目的。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互脱節的“兩張皮”現象,影響了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的互融互動,這也應是黨課教育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基層黨組織可結合實際工作,靈活開設多種多樣的“實踐黨課”,讓黨員在黨課中傳承精神,在實踐中錘鍊黨性。通過運用“黨課+志願服務”“黨課+公益活動”等模式,引導黨員主動亮身份、展特長,積極參與基層各類志願活動,認領各類突發問題的處置,使黨員在志願服務中學以致用、以學踐悟。通過“黨課+基層治理”“黨課+行動支部”等活動,緊盯基層治理中難點堵點問題,推動黨課教育和中心工作同頻共振,積極解決基層治理中的“關鍵小事”,讓黨員在實踐黨課中有效提升工作能力,增強為民造福的責任感、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