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節日>春節>

山西春節的回憶作文

春節 閲讀(1.56W)

因為疫情,今年是我記事以來第一次跟爸爸媽媽在上海過春節。沒有回到山西老家,不免有些冷清,比起在上海過年,我還是想念山西的春節。

山西春節的回憶作文

山西過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到農曆正月十六結束,持續近一個月之久,期間唯臘月二十三、大年國一與元宵節這幾天最引人注目。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這天要大掃除,祭灶王爺。天剛矇矇亮,人們便把傢俱、餐具都搬到院子中,並摘下去年的掛曆,用掃帚、拖把將屋裏屋外仔仔細細打掃一遍,名曰“掃塵”。還要點香擺盤,接“灶王爺”到家,寓意今年人壽年豐,天天有飽飯吃,可見以前人們的生活是何等的艱辛,想想自己生在現代如此美好的生活,不禁一陣“慶幸”。後面幾天,各家準備過年的餐食材料,包含“蒸年饃”、油炸麻花、棗糕等。人們將饃饃捏成各種動物和水果的造型,配上不同的麪糰顏色,一個個動物饃饃便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出現在你眼前。有些饃饃更是大得驚人,一個成年人張開雙臂才能抱住,吃起來也是口感質樸,嚼勁十足。

到了除夕和正月國一,這是真正的“新桃換舊符”之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時日。除夕這天,大人們早早開始忙碌,孩子們也早早起來“幫忙”,爸爸貼對聯,掛燈籠,很少下廚的爺爺這天也走進廚房,準備大菜,奶奶和媽媽開始包餃子,我跟姐姐也在旁邊像模像樣地包着,桌上一塊麪團一盆豬肉白菜的餃子餡,切有三四顆慄仁,腰果積在桌子上。我有些疑惑,便問奶奶,她説以前都是包銅大錢,後來是些錢幣,現在大家為了衞生就改用了慄仁、腰果之類的小食品了。

那日的晚上,便是熱熱鬧鬧的除夕夜,家裏年夜飯上了八九道菜,全是姑姑的拿手好戲,緊接着奶奶揣着一碗餃子出來了,只見那青花瓷碗中盛着一隻只餃子,形似元寶又似扁舟,層層疊疊,麪皮捲曲、略薄,上面凝結着一個個微小的水珠,在飯廳的燈火下,反射出點點金光。透過這麪皮似有似無的淡淡的米白,裏面的豬肉、玉米、白菜甚至湯汁都隱約露出成色,看起來晶瑩剔透,似頑皮的精靈,在清湯中上下沉浮,在濃濃的熱氣中時隱時現,不禁令人饞涎欲滴。

菜已上齊,全家人圍桌而坐,正當我要把第一個餃子送到嘴中時,卻見奶奶的臉上漾着微笑,眼角已眯成一條縫。伴隨着騰騰的熱氣,奶奶説,“看今天誰能吃上包着慄仁和腰果的餃子。這餃子是寓意發財的食品,往裏面包上慄仁和腰果,誰能吃上來年必定財源滾滾、吉祥如意。”聽了這話,我卻突然對碗裏的餃子產生了一種敬畏感,看大家也不急着吃菜,我也不像平常那樣狼吞虎嚥,把餃子扒入嘴中,而是變成了“文明人”,每隻餃子都是看了又看、瞧了又瞧,看好後一口也只咬掉一半,先細細咀嚼一番,然後再用舌頭掃一下口腔,確定沒有後才悻悻嚥下。就這樣一個又一個地吃着卻依然沒吃到什麼硬物,不禁有些失望。不過細品下一個時,不禁喜形於色,又有些不知所措——我吃上了一枚腰果。過了不多時,姐姐突然説,“啊,我也吃到了!”伴隨着歡叫,她把那隻咬了一半的餃子展示給我們看,滿眼迴盪着興奮的光芒,奶奶與姑姑也露出了笑顏。吃完飯後,雖然一隻只餃子已被我嚥下,但是,湯汁的鮮美依然在嘴中流連,一家人的歡聲笑語仍舊在心中迴盪。

吃了年夜飯,一家人便圍坐在一起,抓上把瓜子,説説笑笑,伴隨着電視裏的零點鐘聲,迎接新年的到來。

年國一清晨天還沒亮,便是鞭炮齊鳴、響徹雲霄。早飯後,家家户户成羣結隊去拜年:晚輩拜長輩,子女拜父母,孫子拜爺爺奶奶等。下午老人和大人都會去看“眉户戲”,戲台上演員化着濃粧唱着大戲,戲台邊樂師敲着鼓響着鑼奏着樂,戲台下會唱的便跟着那樂聲哼上幾句,另外一些人就在旁邊閒談、歡笑。孩子們也放開了,爭着搶着去盪鞦韆。這鞦韆少説也得有三四丈高,下面拴着一塊木板,一個大點的孩子坐上去,大人使勁一推,孩子便隨着笑聲蕩了起來,實則暗含“節節高升”之意。

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是著名的“花燈節”,即元宵節。這幾天晚上,各家各户燈火闌珊,似要爭奇鬥豔,孩子們都會提着自制或購買的小提燈,燈上畫着各種鬼神或動物,在街上歡笑、遊蕩,遠遠望去,紅綠交錯,燈點遊蕩。而正月十六晚上,孩子們要將那小提燈故意點燃,名曰“轟燈”,這時火與紅紗交織在一起,祝願今年“紅紅火火”。

印象不知不覺間淡去了,似被那份紅火點燃了,我伸手想抓住它,但卻只剩下一絲赭盡的碎影,褪去了張燈結綵,留下一份屬於山西春節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