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節日>佳節>

關於青年節的作文:五四運動之外交背景1500字

佳節 閲讀(7.86K)

清末以來,列強環伺中國。然而中國太大,誰也不能一口吞下,誰都想吞,彼此爭鬥,反而使中國形式上的主權得到保全。不過,這個積弱而透着腐敗氣息的國家,終於免不了遍體鱗傷,周身皆是齧痕:租界、租借地、勢力範圍……。外國人在中國享有種種特權,租界裏的外國統治者還對租界內的中國居民享有實際上的司法管轄權,中國的內外政策常常受到外國公使、顧問、駐軍司令等等的掣肘,這就是五四運動爆發前的中國。

關於青年節的作文:五四運動之外交背景1500字

五四運動中的山東問題始於1897年,當年11月德國藉口兩名德國傳教士被殺攻佔膠州灣。1898年3月,德國強迫清政府訂立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確立了對膠州灣及附屬島嶼的佔領。1899年德皇下令將膠澳租界地的新市區定名為青島,只准許歐洲人居住。1904年膠濟鐵由青島修至濟南,山東從此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

1914年一戰爆發,8月15日,日本對德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將膠州灣租借地無條件交給日本接收。11月7日,青島德軍向日軍投降。

1915年中日談判"二十一條",5月7日,日本政府下達最後通牒。5月9日,為換取日本對帝制的支持,袁世凱命令中方談判代表承認日本的要求(包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利)。這就是"五七"國恥日的由來。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國宣戰,從而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宗貸款,並協助組建和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實為擴充段個人的勢力)。日本的貸款還被用於安福國會龐大的賄選開支。9月,北京政府與日本交換了關於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為借款的交換條件之一,又交換了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其主要內容如下:

1?"膠濟鐵路沿線之日本國軍隊,除濟南留一部隊外,全部均調集於青島"。這樣就以條約形式確認了日本駐軍青島和濟南。

2?關於膠濟鐵路沿線的警備:日軍撤走,由日本人指揮的巡警隊代替。

3?膠濟鐵路將由中日兩國合辦經營。這實際上是確認日本對該鐵路的無限期佔領。

北京政府在換文中,對日本的提議"欣然同意"。向日本政府親遞換文的,便是後來被北京學生痛毆的駐日公使章宗祥。這樣,在中國對德宣戰,與日本同為戰勝國的情形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不僅沒有被收回,這一權益反而被日本擴大了。並且這一換文,成為後來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山東的藉口。

1918年1月8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國會演説時提出了關於戰後國際秩序的"十四點"。第一點便是反對祕密條約。這一條文雖隱含美國以後起強國欲打破舊的勢力格局的意圖,但在當時中國國民對國際社會的權威性支持的期盼之下,自然是如天音震雷一般,廣為傳佈,而"威大總統"自然成了中國人崇敬的國際偉人。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遊行到美國駐華使館前時,亦有人高喊:"威大總統萬歲!"

由於有了威爾遜的"十四點",對於1919年1月18日正式召開的巴黎和會,中國公眾本來寄予的期望是非常大的。中國代表團最初向和會提出了七項要求:1?廢除勢力範圍;2?撤走外國軍隊、巡警;3?撤銷外國郵局及電報機關;4?撤銷領事裁判權;5?歸還租借地;6?歸還租界;7?關税自主。中國代表團還提出廢除1915年中日簽訂的"二十一條"。上海《民國日報》1919年1月5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認為,積弱的中國可以"挽百十年國際上之失敗",中國將"與英法美並駕齊驅"。不料,事實與願望恰恰相反,公理並沒有在巴黎戰勝強權,威大總統也沒有在和會上為中國的利益而力挽狂瀾。

1919年4月22日,和會召開大會,威爾遜表示無能為力,並質問中國何以於1918年"欣然同意"與日本就山東問題的換文。經過數月討論,中國在和會上一無所獲。4月30日,和會最終決定,依照戰爭期間日本與英、法、意達成的祕密協議,把德國在山東的權利移交給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