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預測>

大學入學測驗湖北卷題目詳解作文

預測 閲讀(1.71W)

題目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2004大學入學測驗湖北卷題目詳解作文

唐朝的劉禹錫寫過一首《昏鏡詞》詩。詩的小引説:一位制鏡的工匠在店鋪裏擺了十面銅鏡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製得清晰光亮,其餘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問:為什麼鏡的昏明如此懸殊?工匠解釋説:並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鏡子都磨製得一樣光亮,問題是買鏡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歡昏鏡而不喜歡明鏡,因為清晰光亮的鏡子能照見無論多麼細小的瑕疵,絕大多數人用這樣的鏡子會感到不自在。

工匠所説的鏡似乎不是單指用來照臉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單個的人,一個家庭,大則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都離不開“鏡”;“鏡”也無處不在,有明鏡,也有昏鏡。[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800字。⑥不得抄襲。

詳解:湖北卷命題在作文立意的價值取向上,關注人的培養,體現出“以文育人”的原則 。“買鏡”這個題目看似淺顯,卻寓意深刻。在現實生活中,真要買“昏鏡”的人自然是沒有的,但是自命不凡、自我感覺太好,因而不願意接受別人批評,希望“模糊”的人,卻還真不少呢。順着這個角度寫下去,應該可以把握命題意圖了。ゾ嚀遄魑氖倍雜誆牧蝦突疤廡敕治鑾宄。可以説,誰分析得深,分析得廣,誰的文章就佔有優勢,而材料及提示語中包涵着相當豐富的啟示。話題材料突出了“昏鏡”與“瑕疵”,考生不妨以此為突破口打開思路:照“昏鏡”有什麼弊端?照“昏鏡”怎麼就不能看清“瑕疵”?看不清“瑕疵”有什麼影響?為什麼會有人怕照“明鏡”看清“瑕疵”?買了“明鏡”就一定能看清“瑕疵”嗎?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買“昏鏡”?怎樣避免錯買“昏鏡”?甚至可以談如何化“昏鏡”為“明鏡”,倘若只有“昏鏡”,如何儘量看清“瑕疵”……行文不能就事論事,完全可以隨話題擴展開去,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態,借“買鏡”一例探討人性的弱點:不能正視自己、完善自己;愛聽表揚話,聽不進逆耳忠言;追求外表美而忽略了實質。如果視野開闊,還可以鍼砭時弊,指出有許多人、企業、政府部門為了所謂的“完美”,寧可用“昏鏡”的標準來看己看人,比如:假酒、假藥、假奶粉曾遍佈市場,不就是造假者用了“昏鏡”而看不清良心嗎?許多地方不思深化改革、振興經濟,卻大搞形象工程,不正是有些政府部門在“昏鏡”價值標準的驅使下忽視了內在美嗎?有些毫無貢獻可言的中國小教師,竟能與功勛赫赫的大科學家們並列於某些“名人錄”上,不正是因為出版者拿了黑錢而以“昏鏡”看世界,價值標準模糊不清而造成的嗎?還有中國足球,遍樹“昏鏡”,一再跌倒卻還不能看清自身發展體制的侷限,反而是盲目追風――什麼巴西風格、法國風格、荷蘭風格甚至韓國風格,一概眼紅,朝令夕改,這是不是“昏”?對於材料中的“十人”“九人”,考生也不可忽略。這表明這種人性缺陷帶有普遍性,於是也就凸顯瞭解決問題的必要性。考生還可談談那惟一選擇“明鏡”的賢者,指出他的高明所在。舉例分析時要注意緊扣話題,並非所有與鏡子相關的材料都可以寫進作文。當然,李世民的“銅鏡”“人鏡”“史鏡”論,豬八戒照鏡子的故事,《皇帝的新裝》中皇帝照鏡的故事等都是可以引用的,但要用得恰到好處。考場上這些事例的闡發,靠的是平時積累,同時也離不開臨場時敏鋭的思維。(唐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