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國三>讀後感>

國三讀後感:《河洛圖》讀有感1200字作文

讀後感 閲讀(1.39W)

《河洛圖》是茅盾文學獎得主李佩甫歷經十年打磨而成的長篇小説小説以明末清初時期河南鞏義的康百萬家族為原型,描寫在河洛文化孕育下,以康秀才、周亭蘭、康悔文為中心的三代人,由“耕讀人家”走向“中原財神”的發家史,康氏家族面對運與命的傾軋,時與勢的脅迫,如何順勢而動,起死回生,走向鼎盛發達的財富傳奇。

國三讀後感:《河洛圖》讀有感1200字

讀這本書,第一點讓我深感佩服的是小説的女主人公:周亭蘭。周亭蘭嫁於以詩書傳家的康家,老爺子康秀才精心培養出“一門兩進士”,不料兒孫兩進士雙雙罹難,康秀才決定讓孫媳婦周亭蘭管家,自此開始了這名弱女子帶領整個家族走向經商發家的道路。周亭蘭面對分家難題、起步艱難、土匪綁孩、孩子教育、商業危機等各種情況展現了當時代女子少有的足智多謀、處變不驚、外甜內剛、大局觀念和捨身忘我等品質,讓人不得不佩服這樣一位女強人。

第二點讓我深感佩服的是老爺子康秀才的教育模式。康秀才雖然經歷了喪子喪孫的悲痛,為此唸叨出“書把人讀了”的悔恨之語,還給曾孫起名“悔文”,但他仍堅持耐心培養曾孫,只是不再求取功名仕途,只為讀書豐富見識。

這裏與大家分享教育三件事:一、為了給八歲的悔文開蒙,他讓悔文拿着兩串錢到街上去買“仁義禮智信”五個字。悔文轉遍了店鋪也沒有找到賣字的,更不知如何買來這五個字。後來他發現橋下一羣因洪水逃難來此的孩子,這瞬間激發了悔文的惻隱之心,他把錢撒向了這些可憐人。這番舉動讓悔文在河洛鎮被視為傻孩子,甚至遭到母親的一頓打,而康秀才卻對悔文的舉動深表讚許,只因他買回了“仁”字。

二、康秀才又讓悔文到街上去向陌生人借錢。撒錢容易借錢難啊,悔文轉遍大街小巷,沒人願意借錢給他。後來康秀才又以自己的名義寫了一張字據,悔文很快就借到了錢。康秀才以此教育悔文:給予永遠都是高高在上的,而“借”憑的是信譽,人無信不立。

三、康悔文12歲成人禮那天,太爺爺康秀才又給了他五兩銀子,讓悔文用三天時間買回“仁義禮智信”五個字。第一天他在牀上躺着發呆,第二天繼續發呆,直到第三天,他找到老外公周廣田,提出用二兩銀子買老外公家一堵牆,並拿出字據簽字畫押。老外公笑而不語,但也答應了。到了雜貨店,悔文找到老闆娘,用錢收買她,只為讓她信服在河洛鎮上有堵牆是甜的。好事的老闆娘叫來幾個人一起去見識那堵甜牆。在她的宣傳之下,看熱鬧的人越聚越多。老外公家的牆,初看是土牆,再看是蟹黃色,其實質確是甜牆,此牆是由柿子皮和麩皮長年累月堆起來的柿糠牆,本是老外公家荒年救急用的,卻被悔文買了去。康悔文面對眾人説:我老外公是仁義之人,凡本鎮人士,嘗一口牆,兩文錢;凡逃荒要飯的,免費品嚐。大家在好奇心驅使下紛紛拿出錢去品嚐甜牆的味道。再後來一批批的災民聞訊趕過來,而這堵牆也被後人命名為仁義牆。

康悔文在太爺爺的培養教育下不僅習得了為人處世基本的優良品質,更關鍵是早年間已有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教育人的方式,這也為當前的教育提供了借鑑。

康氏家族十二代的奮鬥史將中華傳承數千年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力量體現的淋漓盡致,更體現了康家人所具備的高度的文化認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這就是中原文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