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國學文化>

元朝水利專家畫唐玄宗兄弟醉歸有何深意?作文

國學文化 閲讀(1.72W)

馬,在中國古代一直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和強盛富有的象徵,古代神話傳説中也有過關於千里馬、神馬、天馬的記載。在文化藝術領域,馬的形象最早見於商代的甲骨文,而畫馬專科則始於南北朝時期,到了唐代,唐玄宗養馬45萬匹,上層社會貴族喜歡看馬舞、打馬球,父女出遊都騎馬,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產生了很多畫馬名家,繪畫技藝也達到了登峯造極的水平,尤以韓幹最為着稱。到了元代,畫馬名家有趙孟頫、龔開、任仁發等。其中,任仁發的畫馬圖幾乎描繪的是當時進貢朝廷的外國良駒,色彩豔麗,雄健肥碩,故而,他所畫的馬深受元朝皇帝的喜愛。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中,就有一件頗有故事的畫馬圖《五王醉歸圖卷》,出自元代水利專家任仁發之手,畫的是唐朝臨淄王李隆基、宋王李憲、申王李撝、岐王李範、薛王李業酒後醉歸的情景。

元朝水利專家畫唐玄宗兄弟醉歸有何深意?

  主修水利畫畫只是餘暇喜好

在元初的江南文化圈中,文人士大夫出任新朝有兩個途徑,一是像趙宋王室後裔趙孟頫等江南名流,直接由朝廷招納進京擔任朝廷命官;另一種是從元代的吏制中謀得差事,步步升遷,任仁發屬於第二種。任仁發原名霆發,字子明,號月山,18歲時參加科考中南宋舉人,一心專攻水利。在元兵南下之際,任仁發向時任中奉大夫浙西道宣慰使遊顯毛遂自薦,遊顯當時是蒙元軍隊中戰功卓着的北方漢人將領,深受元世祖的寵信和器重。遊顯賞識任仁發的才能,將其招納為幕府中的宣慰掾,負責整理文書檔案。後來,任仁發在海島勸誘反抗者歸降中立功,升為青龍水陸巡警官。1303年起,歷任都水監丞、都水少監、都水庸田司副使等職。

晚年,任仁發主持疏導吳淞江。吳淞江原為長江入海前最後一條支流,流經吳江、蘇州、崑山、嘉定、青浦以及上海市區,是上海地區最大的河流,也是太湖最重要的泄水道,明代之後才成為黃浦的支流。元代前期,水利失修,水患嚴重,屢治而不見成效。1304年,時任海道千夫長的任仁發上書朝廷,請命治理水患,並指出之前由於負責人不熟悉當地地理狀況,並從中謀取暴利,所以水患才久治卻不見效果。他提出“浚河港必深闊,築圩岸必高厚,置閘竇必多廣”的治理主張,即挖深河道,加厚堤壩,多開閘口。朝廷接受了他的上書,並命他為平江都水營田使司都水少監,相當於蘇州地區水利局副局長,主持治理吳淞江。任仁發用了兩年時間,將今天青浦到嘉定段的吳淞江,加深了1.5丈,拓寬了25丈,並設置了許多閘竇,還浚疏了趙屯浦、大盈浦、白鶴江、盤龍江等支流,使水患變成了水利。

由於任仁發的恪盡職守和出眾的治水才能,得到元帝和許多蒙元高級官員的器重,官至浙東道宣慰副使,直到去世前一年才離職返鄉,在中國水利史上有着突出的貢獻。2001年發現經挖掘被評選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閘就是任仁發的傑作之一。據專家介紹:該水閘是在宋代水閘營造的基礎上,在長江三角洲這一特殊地貌情況下建造的,在中國水利工程發展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同時,它又是長江口海岸水利工程的重要標誌,從閘門到駁岸、外牆、固水的石面構造、用材,都可堪稱是此類水利工程的先驅。

任仁發才華橫溢,一生在朝廷裏任要職,卻又不是一個混官飯的人,他精通水利,着書文獻就達十卷。而閒暇之餘,任仁發還喜好詩文書畫,擅長畫人物和馬,與以往畫家畫馬不同,他畫馬實則是畫人,也反映出自己的政治主張。他通過馬的隱喻,揭示官場的種種臃腫與腐敗,尤以《二馬圖》最具代表性,《二馬圖》的畫法非常簡單,並排畫了一肥一瘦兩匹馬,沒有任何背景陪襯,右邊那匹棕白相間的馬,膘肥肉厚,神采煥發。它踏着輕快的碎步,尾巴揚起飄動,一付養尊處優、自在得意的樣子。左邊那匹棕色瘦馬,畫家用曲線,突出馬的骨瘦如柴。瘦馬的條條肋骨清晰可見,它低着頭,步履蹣跚,尾巴捲縮着,一幅被人冷落、疲憊不堪的樣子。任仁發寫了一段一百四十多字的大段題記,對肥瘦二馬作了一番議論:“世之士大夫,廉濫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國,不失其為廉;苟肥一己而瘠萬民,豈不貽污濫之恥歟!按圖索驥,得不愧於心乎?”畫家是借這兩匹馬對當時官場的種種腐敗和黑暗提出了強烈的批評。將肥馬比作為官不正的貪官,他們吸食民脂民膏,故而肥壯;又將瘦馬比為廉潔奉公的清官,因為忙於政務而累得皮毛剝落,骨瘦如柴。畫中有一個細節,肥馬的馬首挽着籠頭,但是韁繩卻鬆開了,拖在地上;而瘦馬不但有籠頭,韁繩還套在馬頸上。一匹沒有約束的脱韁之馬,失去了控制,就會無法無天,魚肉百姓。而有約束的拴着韁繩的馬,有了管束才能盡心盡力、克勤克儉。

 唐玄宗五兄弟出遊歸來的畫外之意

由於繪畫僅僅是任仁發的業餘雅好,所以在元代的很多畫史類着作中都沒有他的名字記載,直到1953年上海市青浦縣章堰鄉北廟村南的高家台出土了幾塊任氏家族的墓誌銘殘石,他的生卒年、籍貫、出生地、家庭情況等基本瞭解清楚,得知他生於南宋寶佑二年(公元1254年),與着名書畫家趙孟頫同歲,卒於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

任仁發不僅與趙孟頫同年,元代最負盛名的鑑藏家柯九思題在任仁發《二馬圖》上的題跋,還將任仁發與趙孟頫相提並論。“自曹、韓之後,數百年來,未有舍其法而逾之者,惟宋李龍眠得其神,本朝趙文敏公得其骨,若祕書監任公,則甚得其形容氣韻矣,豈易得哉!”意思是説幾百年來沒有人超越唐朝韓幹、曹霸的畫馬,只有宋李公麟得其神韻,本朝的趙孟頫得其風骨,任仁發則神韻風骨皆得,這是多麼不容易啊!

已知任仁發存世的畫作約有二十一件,均為海內外博物館或私人收藏,經歷代着錄的有十一件:台北故宮博物院《飲中八仙圖》卷、《貢馬圖》卷、《橫琴高士圖》卷、《秋林訪友圖》冊頁三十幀;北京故宮博物院《二馬圖》卷、《出圉圖》卷、《張果老見明皇圖》卷;上海博物館《春水鳧騖圖》軸;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神駿圖》卷;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三駿圖》卷;《五王醉歸圖》卷(香港佳士得2009年秋拍)。

即將亮相北京保利秋拍的《五王醉歸圖》卷即為2009年於香港佳士得4658萬港元成交的那件。《五王醉歸圖卷》,宋紙本,設色繪製,縱35.5釐米,橫212.5釐米,清宮舊藏,《石渠寶笈續編》着錄,描繪的是登基之前的唐明皇李隆基與他的四個兄弟:宋王李憲、申王李撝、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出遊飲酒,醉後騎馬回家的情景。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中記載,五王少時感情和睦,常宴飲,或鬥雞、擊球,或打獵、遊賞。按照古代皇帝繼承製,繼承唐睿宗帝位的應當是嫡長子、玄宗的哥哥李憲。但是,李隆基驍勇善戰平息內亂,功勛卓着。睿宗想立李隆基為太子,卻不合舊禮,想立李憲又有所猶豫。此時的李憲深明義理,主動放棄太子之位,睿宗才得以將帝位傳於玄宗。玄宗感念哥哥義舉,繼位以後,在興慶宮裏專門為他們弟兄修建了花萼相輝樓,他攜弟兄們時時登臨,一同奏樂坐敍,一起吃飯、喝酒、下棋,贈金銀絲帛取樂,可謂兄弟情深。

《五王醉歸圖卷》畫中共有五個王爺,四個侍從,九騎九乘。其中穿深紅色衣服,由兩個侍從攙扶的是玄宗,他所騎的是“照夜白”;在玄宗後面的是身着淡黃衣,騎烏騅馬、面部醉紅的宋王;接着是顧前後盼,騎玉花驄的岐王和騎黃驄驃的薛王李業;需要侍從側騎服侍、伏鞍欲吐的申王,騎的是九花虯。伺從挽着袖子,一邊照料身旁醉得坐不住的王,一邊還要回頭問後邊那位能否撐得住,好不生動。

這幅作品不僅在題材上取自唐代,在繪畫風格上,也是取自唐人的筆法和用色。這還要從當時的社會背景説起,元代初期為了不觸及蒙古人敏感的政治神經,書畫界盛行一股復古思潮,捨棄南宋而直接入晉、唐,任仁發也是其中之一。任仁發畫的馬,直接師承唐代韓幹和北宋李公麟的畫風,馬匹肥壯體健,採用均細圓勁的鐵線勾勒,淡彩暈染,畫面中除人、馬以外沒有任何背景陪襯,完全遵循了唐代畫馬的風格。更重要的是,畫馬還反映了任仁發的政治思想,以肥壯的馬批評官場的腐敗與黑暗。

  溥儀偷運出宮想換錢不料流失海外幾十載

《五王醉歸圖卷》誕生以後,明確的收藏記錄自明代開始,經朱尚賓、王麟郭、王永吉、樑清標、耿昭忠、耿嘉祚收藏,乾隆年間被收入宮中,並被編入《石渠寶笈》,乾隆、嘉慶、宣統皇帝都在上面蓋有收藏印。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溥儀預感到自己在宮殿里居住的時間不會太長了,便為自己安排後路。溥儀派人到宮內存放字畫的地方選出1200幅值錢的字畫,在每幅字畫上蓋上“宣統”字樣的章。1922年11月4日,包括《五王醉歸圖卷》在內的21件書畫作品被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私帶出紫禁城,其中還包括宋徽宗《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趙孟頫《洪範授受圖並書》和王振鵬《江山勝覽圖》等名畫。幾經輾轉,這些畫被帶到“偽滿洲國”,存於吉林小白樓,1945年,“偽滿洲國”覆滅,這批清宮舊藏書畫從小白樓散落在民間。

此後,本卷從小白樓輾轉流入“琉璃廠八仙”博聞簃經理郝葆初之手,通過郝葆初售賣給二十世紀初國際着名的文物販子、大古董商盧芹齋的女婿杜博思,1948年,該卷被帶到美國,入藏盧芹齋之手,之後,盧芹齋又轉手售於了德裔收藏家沃爾特侯士泰。侯士泰先生於1914年出生於德國奧格斯堡城,一生致力於探索中國文化。為了收藏名畫佳作,他畢生的時間都遊走世界各地。侯士泰有兩件最着名的藏品武宗元《朝元仙仗圖》和任仁發《五王醉歸圖》,《五王醉歸圖》從也不給任何人看,連照片都沒有流傳出去。直到2007年侯士泰去世,2009年,由候氏家族將此卷拿出在香港佳士得,以4658萬港元成交。時隔七年,該卷再次現身市場,並得以重歸故土,經歷了近八個世紀的流轉,不知又將締造怎樣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