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競賽>

"新概念"成80後文化密碼?作文

競賽 閲讀(2.57W)

“新概念”是這一代人的文化密碼。

"新概念"成80後文化密碼?

對於習慣彰顯個性的“80後”,“新概念作文大賽”可能是讓他們瞬間彼此產生親切感的為數不多的短語之一。即使沒有參加,也曾經與比賽擦肩而過。

“新概念”帶給他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暢快淋漓的表達體驗和完全釋放的心理享受。

每年春節前,是新概念作文大賽複賽和評獎頒獎的時候。1999-2008,新概念作文大賽10年了。

1、寬容 讓青春湧動

“16歲,即使沒在現實中戀愛,也在想象中戀愛。”“新概念”的構想者和組織者之一、現任《萌芽》雜誌副主編李其綱説。

新概念大賽的參賽作品中,“早戀”是最常見的題材。青春湧動的情感,讓不少從那個年齡經過的人變成了作家。

在學校的作文本里,早戀是絕對的禁區;“新概念”不同,它的寬容讓這種美好的情感找到了適合的宣泄口。

這也是“新概念”倡導的文學審美性和人文性的體現之一。

關注“新概念”歷屆大賽,特別是第二屆作文的讀者,不可能對《風裏密碼》沒有印象。多年以後,在百度“劉莉娜吧”中,還有網友對它念念不忘。那篇文字真摯、透明,帶着沁脾清香,看過之後,你不得不承認,愛情,尤其是少女的愛情,確實是這世上最最珍貴美好的東西。

故事的起點在高二。臨近期末的一堂生物課,鈴響了,劉莉娜趴在桌上昏昏欲睡。忽然,一陣帶着微微辛辣酒味的涼風闖進了教室,她抬起頭,發現是年輕的生物老師走了進來。那一瞬間,對劉莉娜來説,忽然成了一個魔法時刻。她在作文裏這樣描述——“我忽然覺得心裏重重地震動了一下,就像一枚胡桃被一下子敲開了外殼,堅果那種微涼青澀的淡淡香味立刻就瀰漫了整個內心。”

本來這篇情書一樣的作文永遠不會讓老師看到,可她的同桌大肆鼓動她拿去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於是她就把文章拿出來,結構、語句略作修改,投了出去,結果得了一等獎。

這下麻煩了,全校老師同學都會知道,都要拜讀,到時候生物老師不知道會有多尷尬。“所以在得獎第二天,我就把文章帶去給他一個人看了。”這也算是劉莉娜自己最鄭重的表達。

“後來文章很轟動,老師都要看。我一直拖着,不想讓其他老師開他玩笑。大家看到時,高三已經快結束了。”從校長、老師、父母到同學,所有人都看了《風裏密碼》,可他們什麼都沒説,因為從頭到尾什麼都沒有發生。

之後,劉莉娜因為這篇作文的獲獎被保送進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再之後,那位生物老師的新一屆學生課前會惡作劇地在黑板上寫下“風裏密碼”四個字,等着看男主角的反應。然而男主角視而不見,照常上課,只是在下課後把粉筆字擦掉時,朝學生們笑上一笑。

兩人從此成了好朋友。劉莉娜大學畢業後,在上海一家雜誌社當編輯,這位老師來上海時,還會約她見個面,喝喝咖啡聊聊天。

2、圈子 可改變一生

有幸進入複賽的人,會住在同一個招待所,幾天朝夕相處,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也就有了“新概念人”的圈子。

“新概念”,將很多人引進文學的圈子,並且愛上爬格子,以此作為終身的事業,所以有了“改變一生”的説法。

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小飯現在是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他説自己最近在寫兩部長篇小説,快要結束了。他還在《上海壹周》上開了一個名叫“範思哲”的專欄。

已為人父的小飯回憶起自己的“新概念”之路頗有感觸。他翻着新概念作品合集,感歎地説:“這個東西多少年了……八九年啦。”小飯高三的時候,參加了第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得了二等獎,學校因此評他為優秀畢業生,大學入學測驗時可以加5分,他順利進入華師大哲學系。

他説當年參賽,在一次晚自修時,把功課做完了,就開始爬格子,像寫日記一樣,寫着寫着就扯到一些學校的東西,初賽作品就這麼出來了。一個晚上寫完了,也沒修改,就把手稿寄出去了。那時候他也沒有抱很大希望,寄出去後就忘了。小飯有段時間自我感覺挺“文青”,而他的國中語文老師就是個文學青年。小飯天天在家翻書,看劉索拉的、錢鍾書的、賈平凹的,但感覺他們寫得不是那麼讓人激動。他跟他語文老師説了。老師説,那你寫啊。小飯就覺得:他們可以發表,我也可以發表。於是,他開始寫作。那時候寫得特別多,投給南匯的一家報紙,雖然那家報紙不給稿費,只寄書,但他堅持寫,每期報紙都有他的文章。

那時,小飯沒有訂閲《萌芽》,班級裏訂了一份。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影響實在太大,他説自己“被迫”知道了這個比賽。小飯説起第一屆新概念時,還提起了參賽選手韓寒:“當時我狂喜歡韓寒,迷得不得了,簡直想和他睡在一起。”新概念作文賽得獎後,小飯與同為獲獎者的史零、劉嘉俊等人在《萌芽》雜誌的刊中刊《amazing》做編輯,然後漸漸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一、大二的時候,小飯和“新概念”圈子裏的朋友聯繫得很多,因為當時大家還沒有拓展各自的圈子。華師大是他們的基地,小飯在那裏,一起參賽、獲獎的蘇德在,藺瑤和張堯臣也在,甘世佳也經常跑到他們這邊玩。當時還有“黑鍋論壇”,大家時常聚在一起聊天。現在,小飯經常和蘇德一起打牌,他們打牌時不會談創作話題,但是會談談出版的問題,比如説最近各自又出版了什麼書。“其實我只是在世俗的生活中找到與這個圈子的結合點,比如説打打牌。”

3、目標 增文學人口

“新概念”不是一心要培養作家,也並非致力於不斷挖掘潛在的寫作天才。“新概念”的目標在於擴張“文學人口”。浪漫的組織者認為:“有文學的人生是幸福的,沒有文學的人生是不幸的。”這句話似可理解為,文學會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美感。

所以,如果獲獎者和參與者沒有走上文學這條路,甚至連中文系都沒有讀,組織者絲毫不會感到失望和意外。因為他們知道,文學會從此與這些人終身相伴。

郭允是被老師“揪”去參賽的。在同班好幾個同學都積極寫的時候,郭允覺得這和自己是無關的,直到老師揪他出教室。“郭允,你趕緊寫,我看你上次寫的那篇週記就很不錯,就按那種風格寫。”

週記,中國的學生都知道,就是那種每週都要寫,但大凡學生都不太願意認真寫的東西。可郭允不同,一篇週記有時能花上一天的工夫。

郭允“被迫”寫了一篇“類似週記”的文章。不久,學校就收到了新概念複賽通知單,郭允成為山東省實驗中學那年唯一入圍的選手,最後拿到了一等獎。接下來的第五屆,自認為發揮不太好的他還是拿到了一等獎。

郭允有“正面清華,反面復旦”的笑談。拿獎後,復旦大學的老師愛才若渴,極力邀請他去復旦,專業任其選擇,但條件是他不能再投考其他學校。郭允有自己的考慮,他還是想去清華大學。復旦的老師看他遲遲不能決定,急了,建議郭允用投硬幣的方法決定何去何從。郭允笑説自己沒有硬幣,有主見的他不允許自己的命運被動地由一枚硬幣來決定……

最終,他憑着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被保送進了清華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讀微機電系統,第二學位是北京大學的經濟學,研究生學的是數字控制技術,都與文學不相干。

説到他的專業選擇,還有一段故事。郭允很想讀經濟,但保送沒有選擇餘地。於是,勇敢的郭允衝到清華商學院辦公室毛遂自薦。在他不顧一切大聲説了5分鐘之後,滿辦公室的人都看着他發愣。不過,老師跟他聊了一會後,馬上抓起電話打到招生辦公室,説:“這個學生,我想要過來。”遺憾的是,招生辦最終沒有同意。

在他看來,“新概念”只是人生的一個經歷,為他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但是,這次10週年慶典,他會回來。

4、延續 不隨波逐流

“新概念”能持續多久?

這是所有關心“新概念”的人想知道的問題。

“新概念”的打響,緣於它的創新性思維。但是已經有人質疑,“新概念”不新了,做成了模式,僵了。也有人説,作品的想象力沒有以前強了。

這些問題,誰來回答?

1997年末,中學語文的教學方式開始受到極大懷疑,“將充滿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語文變成了機械枯燥的應試訓練”。

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賽由上海《萌芽》雜誌社推出,以發散型的特徵,講求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不命題,不受題材、體裁限制。這則獨特的大賽啟事雖然不起眼,卻吸引了許多中學生的眼球。

第一屆大賽空前成功。不僅韓寒作為“80後”作家的代表人物出現,也如約保送了一批獲獎者進入高校深造,這對於整日備戰大學入學測驗的學生和老師而言,無異於一針強心劑,從此“新概念”獲得了“語文奧林匹克”的稱謂。

從1999年到2008年,參加比賽的稿件從每年4000多篇,增加到7萬多篇;比賽範圍延伸到了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萌芽》也成就了高達40萬冊的發行量,對一本純文學雜誌而言,這個發行量簡直是天文數字。

“新概念”奠定了在作文大賽中的權威性,它的主辦方包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評委隊伍由作家王蒙領隊,鐵凝、陳思和、餘華等著名作家和學者組成。他們肯定的評語,無疑賦予了這些少年作者極高的起點。

有了“新概念”,有了保送,便有了書商對少年作者資源的極度關注。所有追求都包含了成名的想象。“新概念”幾乎成了一種“成名模式”。在同齡人還根本摸不着媒體邊際時,他們的名字已經在各類報刊上灼灼閃耀。

也正由於“新概念”的權威和知名度,它成了許多人投機取巧的對象。一部分學生不是在寫自己想寫的文章,而是努力研究“新概念”,寫評委要看的文章。長此以往,作品難免落入套路。

讓“新概念”保持自己的活力,是必要的。組織者正在考慮,是否引入韓寒、張悦然等“80後”作家當評委,用時尚的審美眼光挑選出新鋭的作品。

但是,端莊大氣從來都是“新概念”恪守的第一準則,它不會為了吸引眼球而去刻意求變。

唯如此,它才有潛力成為上海一個新的文化標籤。(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