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競賽>

[超新星國小組]入冬以來,成都的雨。3000字作文

競賽 閲讀(1.24W)

(一)

[超新星國小組]入冬以來,成都的雨。3000字

近日來,入冬的蓉城沿街的榕樹葉子黃了枯了乾巴巴的掛在枝頭,跌落在地上,平添些落寞蕭瑟;但銀杏不一樣,同樣是落葉,卻別有一番風情,一片片的銀杏葉飄然而下,那透明的金黃亮麗、純淨、華貴,陽光下熠熠生輝,冷中明麗悠然,讓人覺得這不是生命的謝幕,而是傾其一生最重要的出場,優雅、酣暢、迷離、陶醉……讓人忍不住心生憐惜,為之歌唱為之起舞!

也就在這些天,我所熟知的一個同事,一個正值壯年身患癌症的病人,以跳樓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和那些在街角院落跌落的落葉一起,遠離紅塵侵擾,病痛折磨,也失去了愛的撫慰。一世紅塵,兩分入泥,一分雲捲雲舒風吹去,空蕩蕩,徒留一聲長歎。當我知道這個消息,有些震驚,但凡患癌症能走能動我覺得是好幸福的事___就有轉變或扼制的機會,或者有機會以有限的能力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或者以更完美的姿勢告別這個世界。他曾經是我的領導,因為層級較多,我們之間接觸較少,幾乎沒有,只是偶爾見面問候一聲,但他的音容笑貌,略顯清瘦的笑容卻恍若剛見過一樣。

我無力想像一個人從13樓跌到地上的情形。

勇氣乎?與其受病痛折磨而死,不如干脆跳下去一了百了。悲壯乎?我們的社會環境還沒有允許我們有選擇自己死亡方式的權力,___除了以這種極端的方式。意氣乎?沒有希望的生命,一眼望到黑的衚衕,沒有一點亮光,選擇尋找天堂的世界。可是生命從一開始就是從生走到死的旅程,任何人都逃不脱繁華落葉的宿命。

現代西醫以大量先進儀器為後台,能深入全面檢測人體的每一寸肌膚,器官,判斷其是否變異,損壞,甚至推測生命長度,這種結果以白紙黑字打印出來,只要識字就能看出病情端倪一二,高智商的人拿着檢驗報告那十之八九也清楚病情的狀況了。進行精準治療是醫學水平的進步,但同樣心理輔導卻未能同步跟上,當病人拿着幾乎和死刑判決書一樣的死期報告的時候,誰來安撫他們內心地動山搖的決裂、撕扯和崩潰?先進的檢測設備?一樣無助的親人?或者是自己強大的內心?擬或是專業的心理輔導?

(二)

不知道是環境的惡化還是醫學技術的進步,也許是兩者兼而有之吧,近年被確診為癌症的病人明顯增多。以前似乎是圈子以外的,或是影視劇裏傾情演出,逐漸滲入到自己熟知的人。與好友閒聊,她講了另一個癌症病人的事。他和她是同事,三年前體檢出來患癌,一個月之後就離開了,大家也覺得好好的,能吃飯能動,感覺是被嚇死的。

剛30出頭的他,工作上也是蠻拼的,經常熬夜到一兩點鐘,當然付出也獲得了肯定,很快被提升到了領導崗位,後來即使不加班養成的生物鐘也要到凌晨才能入睡。朋友説,當時感覺也很震驚,那麼快!按道理,他受過高等教育,歷經磨練,心理素質應該很高的。但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心裏防線突破了,很快就崩潰了。如果當時檢測報告在家人手上而不給他自己看,情況是不是另外一種結果?大多數人是期盼自己看到結果的,即使忐忑不安,也心存僥倖,希望不是其中之一。

現在國內的醫學檢測設備更新了,但心理輔導卻沒有跟上,或者説完全沒有。醫生面對來來去去的同一類病人,天天望着一雙雙絕望又熱切祈盼的眼神,心裏會有對生命的憐惜之意,會時常詠歎生命無常,對現實的無力,卻還要回答“還能活多久的問題”。病人面對蒼白的數據和網上貌似精確的死亡統計數據陷入無底的絕望__對一個事業蒸蒸日上,充滿着希望,環抱着愛的人來講,世界這麼大,還有好多地方沒去,還有好多的想法未實現,生活如此美好,現實過於殘酷,心理防線瞬間瓦解。如何面對死神便成了一個難題。

我認識一個1998年被確診為淋巴癌的患者,那時去看望他的人都覺得他的時間不多了。但現在只要晚上7點左右去體育場跑步都還會遇到他和妻子。他堅持每天室內腿訓練一個半小時,室外跑步一個小時。他説了一件事,三年以前,他感到自己雙腿無力站立困難,有天真站不起來了,就自己跑到電腦城買了好多運動光碟,然後總結制定了一套鍛鍊腿部力量的運動計劃,幾個月下來效果不錯,就一直堅持了下來。堅強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讓他在與癌症做鬥爭的過程中佔了上風,死神也是有敬畏的。同時另有數據顯示,我國大量病人在後期過度治療,靠醫療設備維持生命,最後離開的時候,插滿各種各樣的生命儀器,以延續生命體針。

發達國家心理輔導相對健全,幫助病人面對死亡,坦然接受即將面臨的一切挑戰,協助病人和家屬做出選擇,舒緩對死亡的恐懼,部分國家允許滿足一定條件的安樂死,讓選擇如何死也成為公民的一種權力。除此之外,如何面對死亡還是一個社會工程,人們從小被教育,死和生一樣自然,都是人間萬物的規律,理解死是人必然的歸宿這一含義。但我們的教育或者我們的文化裏,死是忌諱的,萬劫不復!死後便是鬼,是猙獰恐怖的。如果把死神作為最高的殿堂,在心裏上理解,我們必然要面對的難題,我們的心靈是不是更乾淨些呢?我們所做的事是不是更有建設性,更有意義呢?我們是不是更願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事去做,善待身邊的人,和自己所愛的人一起生活呢?

(三)

朝聖是精神之旅。每次在藏區看到信徒拉着一車一家的家當,三叩一拜,默唸“六字真言”,祈盼福佑的時候,感覺心靈被淨化了一次,就像看見那裏白的雲或薄如紗翼輕如棉球在藍的天幕下空曠的天地間舞蹈,心瞬間被融化,人也輕靈起來。

在藏區,無處不在的經幡,隨處可見的馬尼堆,昭示濃厚的宗教文化。但看着迎風飄揚的經幡,探尋客好奇又敬畏的還有一個地方__天葬台。

這也是一個讓人無力想像的一個地方。

今年暑假帶孩子去西藏,在札什倫布寺的時候,我們請喇嘛做導遊,一併講解寺內宗教文化。札什倫布寺坐落在日喀則城西尼瑪山東面,背靠高山,依山勢逶迤而建,殿宇依次排列,金頂紅牆黑窗白屋檐,恢弘大氣莊嚴肅穆,是藏區建築翹楚。年輕的喇嘛帶我們走了幾處經堂,我不大記得了。但我還記得欽措大殿,這個歷代班禪講經和喇嘛們辯經的地方,也稱大經堂,可同時容納2000人。喇嘛説欽措大殿歷經12年修建完成。他是從左側的門帶我們進去的,中間是功勛卓着的大師的塑像,其餘全是一排一排橫的豎的固定的凳子,上面鋪上藏區手工羊毛毯,一大股酥油和藏區的羶味。沒有很亮的照明燈,只有微弱的酥油燈光,窗户不多而且較小,所以儘管是白天也顯得有些陰暗。

喇嘛走在前面,在佛像前讓我們摸了摸什麼東西,説會為我們帶來好運。然後指着腳下一塊被踩得溜光的石頭説,“這是以前天葬台的中心!”我驚詫的喝到,“這裏以前是天葬台嗎?”雖他還是一如往常微笑點頭默認,我心裏已是翻江倒海__天葬台,一個不知道穿着什麼樣衣服的天葬師,拿着一把刀,默然的,像切着豬肉一樣把屍體分成一塊一塊的,烏黑的血流了一地,浸潤着有些荒涼有些貧瘠的土地;頭上禿鷲盤旋,等候着即將到來的美食。人一斷氣,便和動物沒什麼區別了。我們一直沒有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分,我們覺得既然是人,就得高於自然,所以覺得死亡是恐懼的。但在那一刻我們又和其他生物一樣了__我們並不高於自然,生與死都是自然現象。想着想着都覺得自己輕飄飄的了,但又很疲倦。該寺的喇嘛每天誦經都會經過這裏,除了經文,這是不是也算一次精神洗禮?在可預知的生命結束的時候,自己曾經擁有的財富、地位、權力都如浮雲,人類又迴歸到動物的本質,這樣會不會讓他們的修行更加篤定,讓他們面對死亡時更加坦然?讓他們簡單的一點一線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據説藏區主要以天葬為主,間有火葬、水葬、土葬等形式。天葬核心是靈魂不滅和輪迴往復,死亡只是不滅的靈魂與陳舊的軀體的分離,是異次空間的不同轉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認為拿“皮囊”來餵食禿鷲,是最尊貴的佈施,體現了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捨身佈施。

在沿雅魯藏布江從日咯責回拉薩的路上,在一處觀景台我選擇下去拍照,同行的他們要不累了要不高原反應,只有我一人下來。路旁江邊有一個巨大裸露的巖石像一座小山樣,上面掛滿了經幡。我沒有選擇往巖石的路,而是沿着人工修建好的梯子往江邊走。正面觀景台有一個簡單介紹,雅魯藏布江,海拔3800米。雅魯藏布江在藏語裏是“天上飛來的水”的意思。江水從巖石的右方順流而下,滾滾而來的江水不見水浪滔天但看水勢湍急。正前面大概寬約200米左右吧,再往右走一大片大概是沼澤或者濕地,然後是貧瘠的免遭不絕的山脈;左邊就是318國道了,然後依然是層層疊疊的山脈。在可以望見的盡頭是兩座山的交會處,河道也由寬變窄,那裏的水流更加急速翻滾吧。

我沿着梯子往下走,左邊鑲有一塊介紹,上面赫然寫着“水葬台”!我心裏一震,“水葬台?”剛去過曾經的天葬台,現在又站在水藏台上面?説的高雅一點是無數生命靈魂與軀體分離的地方,想的通俗一點就是一個個屍體扔在水裏的地方,我剛還在想這冰冷刺骨的雪水裏會不會又魚,這會篤定這江水肯定是有魚的了。還好,不大的“觀景台”還有兩三個人在拍照,而且整個地方乾淨不見有污穢血跡,湍急的水流盤旋着在腳下的江堤轉了一個彎,輕釦堤岸又盤旋着遠去,再遠一點寬闊的江面波光瀲灩,遠處天水一色,極盡美好。人到生命的盡頭與自然合為一體,歸於自然,融於平靜,是不是最好歸宿?在自然面前,一切事物的生與死都是宇宙萬物的一場循環,想來死亡也並不可怕,因為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着新事物的延續。

塵歸塵,土歸土,水經過千迴百轉還是到大海去。我在水葬台站立了良久,還是一片空白,又似乎不是,我身邊離開的人,像幻燈片似的,他們年輕的老的笑的憂傷的面容,一張張閃過,人死了?是什麼感覺?人有靈魂的嗎?他們在一直福佑着我嗎?或者他們的肉體和他們所謂的靈魂全都消失了,唯一沒有消失的,是我的記憶__我的記憶裏他們存在着,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音容笑貌。他們的靈魂以愛的方式存在着。靈魂緣於生者的想像和祭奠?我們想要自己的靈魂更加久遠,是不是需要更深厚的愛,更多的善舉,更多有意義的事讓記憶保留得長久一點?或者留下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紀念物?”思想或是其他?

(四)

幾年前我曾看過《相約星期二》,這幾日又翻出來重讀,據説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1994年身患絕症,一年後與世長辭。作為莫里早年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最後的十四周裏,每週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並在他死後將老師的醒事箴言,加上他們在學校的經歷以及莫里如何面對死亡的全過程綴珠成鏈,形成此書。

莫里幾乎是逼視自己的肌體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從失去行走能力,到連做最隱私、最基本的事情的權力也被剝奪___上廁所,擦鼻涕,擦洗自己的身體,除了呼吸和咽食外,他幾乎一切都得依賴於別人。而這一過程無時不在承受病痛的折磨。米奇問他是否會自哀自憐。

“有時候會的,在早上,”他説,“那是我悲哀的時候。我觸摸自己的身體,移動手和手指__一切還能動彈的部位__然後為自己失去的感到悲哀。我悲哀這種緩慢、不知不覺的死法。但隨後我停止了哀歎。”

“需要的時候我就大哭一場。但隨後我就去想生活中仍很美好的東西,想那些要來看我的人,想就要聽到的趣事,還想你__如果是星期二的話。我們都是星期二的人。”

在生命的最後,他完全依賴於他人___替他翻身、擦臉、按摩,他會閉上眼睛陶醉於其中,“就像剛出生的時候樣。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們都有當孩子的經歷,它留在你的大腦深處。”陪着老人生活的也有同樣的感受,隨着他們年紀的增大,就越更顯出孩子般的稚氣,看到你安排好事情的喜笑顏開被妥帖照顧安穩幸福的神情。他們像成人那樣給予,又像孩子那樣接受;不時會有他們日漸衰老的痛,時常心裏又會蔓延陪着他們慢慢變老的欣喜,祈禱時間無限制的停止下來,讓幸福成為永恆。我曾有過看着一個陌生老人離開的經歷。80多歲的他住進醫院的時候,差不多瘦的一把骨頭。才進去的前些天,他喜歡把控着遙控板選擇自己喜歡的頻道。老伴不時過來陪他説説話,主要還是女兒照顧他。給他買了嬰兒奶粉,打點滴輸營養液__他幾乎吃不下硬的任何東西了,迴歸到嬰兒的狀態。在一天中午睡午覺以後就再也沒醒來。醫生過來看的時候,甚至都沒再搶救。他的離去是寧靜的、安詳的。我甚至都沒有恐懼感。愛人和女兒一直在他的身邊。

莫里和米奇在討論婚姻家庭的時候,莫里認為婚姻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沒去嘗試,你就會失去很多很多。

“愛人對你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你會意識到這一點,尤其當你處於我的境地的時候。朋友對你也很重要,但當你咳得無法入睡,得有人整夜陪伴你,安慰你,幫助你時,朋友就無能為力了。家庭不僅僅是愛,而且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你……只有家庭能給予你這種感覺。金錢辦不到。名望辦不到。相愛,或者死亡。沒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

莫里和米奇的課堂還涉及到世界、感情、死亡、金錢,以及對衰老的恐懼和完美的一天等等方面的討論。莫里喜歡的24小時是怎樣的呢?

“早晨起牀,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麪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後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想請一兩個,於是我們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我們的友情……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沒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雙方用愛心去促成,給予雙方以空間,瞭解彼此的願望和需求,瞭解彼此能做些什麼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施愛於人,並且去接受愛。

“在商業上,人們通過談判去獲勝。他們通過談判去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愛不同,愛是要像關心自己一樣去關心別人。”

因為莫里老人的話字字珠璣,我忍不住摘錄了書中好多原話,我想如果曾有過類似苦痛經歷或者能想像這是一個承受着病痛的智慧老人在最後歲月留給世人的人生體會,你也會很珍惜,。而且通過語言文字,我們能汲取建設自己生命的養分,讓我們能更好的去面對自己。他的有些感受也是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他才告訴米奇如何施愛於人,但很快又流淚了。為未曾原諒曾經的好友,直到他幾年前離開而後悔流淚。

病人膏肓的莫里體會到,記恨和固執毫無意義,我們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我們不應該陷在遺憾的情緒中無法自拔。與生活講和。跟自己和解。跟周圍的人和解。

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來過,然後我們離開。不同於風中漫無的落葉,我們創造的愛依然存在着。“死亡終結了生命,但沒有終結感情的聯繫。”

四年級:盧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