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覺醒年代觀後感500(推薦15篇)作文

精選 閲讀(3.01W)

篇一: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覺醒年代觀後感500(推薦15篇)作文

近期熱播的《覺醒年代》以紀錄片的形式將黎明前風雨交加的中國歷史再次展現在人們面前。不必説毛澤東的意氣風發,也不必説李大釗的堅定執着,單是説陳延年與陳喬年的自立自強,便叫人拍案叫絕。自立自強,是當代青年不可或缺的品質。

自立,方能自強。延年、喬年自幼離家,在混沌亂世,他們靠自己扛沙袋為生,兩人一起啃着發黴的麪餅,也堅決不願接受父親陳獨秀的幫助。而即便是在如此艱辛的生活中,他們也在儘自己所能地向窮人伸出援手,將愛與温暖撒滿人間。“我們就是要靠自己,這是我們的原則。”簡單的一句話,勝過成千上萬句響亮的口號。這樣的人生,才算精彩!大洋彼岸,他們的父親在戰火紛飛中更是獨樹一幟。陳獨秀聯結眾多仁人志士,深入瞭解各國走向民主共和的歷史。他創辦報刊雜誌《新青年》,推崇馬克思主義,號召廣大青年在混沌中自立,於昏暗中覺醒。只有擁有獨立的人格,才能創生偉大的思想!

自強,方能圓夢。影片的一個鏡頭中,延年、喬年身着被血浸透的衣衫,拖着沉重的腳鐐,微笑着向前走去,道路的盡頭是煙火人間。被捕寧死不跪,救國絕不後退!以身許國,至死無悔!他們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才是中國青年應有的拼勁與擔當!無獨有偶,中國的億萬青年也在向着光明不斷邁進。無數的遊行接踵而至,五四運動“罷課”“罷工”“罷市”,這無不彰顯着中國青年的自強精神與救國決心。“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只有站着死,絕不下跪!”中國人民的聲音,響徹雲霄!

“生當盛世,當不負盛世”。從古至今,自立自強都是歷史發展中亙古不變的旋律。數百年前,他們以此喚醒祖國,數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也應以此續寫光輝!請,篤信一個夢!

by:張柳瑩

篇二: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董丹蓉

《覺醒年代》是一部慶祝黨成立一百年的優秀電視劇。

開始時我對《覺醒年代》並不感興趣,因為我基本上不看電視劇,怕看上癮,但因為是學校要求,所以不得不從命。可接觸之後,我才知道這部電視劇和那些無腦電視劇之間的區別,它不會讓你上癮,卻會讓你喜歡它。

《覺醒年代》整個劇情(雖然還沒有看完)都很精彩,將新文化運動以及黨的成立等事件,以生動的劇情展示出來,讓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書本上無聊的知識,而是活靈活現的人物故事。

我最喜歡《覺醒年代》中演張豐載和劉一品的兩位演員。因為演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其實相對於演張豐載他們這些守舊的人來説簡單。演員本人並不是復古派,而是當代中國的青年,是嘴裏説着,手上寫着白話文的新青年。可這樣的一些人,卻要去飾演守舊派、復古派的人物,談何容易。但他們做到了,他們把這些活在歷史上的人物演的活靈活現,給人感覺就像他們又活了。每次看到他們在做壞事,我就想衝上去揍他們一頓,讓他們的腦袋清醒一下,看清歷史發展潮流,不要再阻擋新文化前進的步伐。演員臉上的每一個表情,都控制得相當好,都很到位,讓人不得不稱讚他們。

《覺醒年代》中所給的一些特殊的景物的鏡頭,都藴含着深意,比如李大釗到上海逃難時,有一個鏡頭是橋邊將木樁連起來的鐵鏈。我就在想,為什麼特意給了鐵鏈一個鏡頭呢?是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後來突然想到了前面的窮苦人民,就幡然醒悟了,原來這些鐵鏈,便意味着被困在各種帝國實力,官僚資本主義勢力中的中國。意味着別囚禁在亂世中找不到出路的中國人。更意味着枷鎖!

《覺醒年代》讓我們瞭解到亂世中的中國,讓我們知道了當時的中國人是如何衝破枷鎖,找到救中國的一劑良藥,

我非常期待《覺醒年代》後面的精彩內容。

篇三: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野心勃勃的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簽署了與日本的“二十一條”,中國處於內憂外患中……電視劇《覺醒年代》的故事,正是開展於這樣的黑暗背景。然而劇中講述的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卻又如光芒四射的新星,指引着新中國向着美好的未來奔去,近代的中國走上了新民主革命的道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但對於那時的中國來説,這還遠遠不夠。在《覺醒年代》中,我看到一羣深愛祖國卻對現狀無比迷茫的青年們竭盡全力去挽救中國的命運。幸好,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恩列寧主義。就這樣,從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革命青年們燃燒自己的青春熱血,解放了更多中國人的思想。

在《覺醒年代》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有血有肉的角色,讓人意外的是,他們也有濃濃的人情味。

“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的那六句話,哪怕是放在現在,對於廣大中國學生、青年來説,都有着深刻的意義。這六句話不僅是對進步思想的宣傳,更是成為進步青年做人的方向與準則。在那樣的年代,還有許許多多像陳獨秀這樣的革命者們,他們以筆為槍,進行着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劇中魯迅先生為寫文章而廢寢忘食,疲倦地倒在輔滿稿紙的木地板上的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後,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説《狂人日記》發表,在文學界引起軒然大波,《覺醒年代》帶我們走進了那個動盪的時代,那時的人們看不到今日中國的盛景,但仍然堅守着帶着內心信念想為中國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劇中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是那個不愛笑的男孩犧牲前的那個回眸微笑。後來我得知,在中國真的有這麼一條路叫“延喬路”,而喬延路的盡頭是繁華大道。當延年喬年回頭時,他們一定看到了,看到未來那個繁華昌盛的新中國!革命免不了犧牲,多少人為此慷慨赴死才換得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因此,每一傷犧牲都值得我們銘記!

看完《覺醒年代》後,內心有一種説不上來的奇異感,在這四十三集電視劇中,我傷佛走過一段歷史的長間。從比之後再去低頭注視史書上的那些輕飄飄的文字,它們彷彿都有了重量,有了生命。心中一個願望更加堅定,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這一刻又在腦海中想起,我們應該趁着年少,努力學習,為中國開拓更美好的未來!

by:龍樂之

篇四: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盧欣宇

最近,與父母一起觀看了電視連續劇《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編排的優秀電視連續劇,主要講述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時期,學術界中偉大的新文化領袖,啟發民眾的心智,激發民眾的熱情,帶領各族各界民眾掀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思想解放運動。

這部劇中的每一集,我都懷着與那個時期的青年一樣激動澎湃的心情去觀看的。採用電視劇的形式,將那些寫在書本上毫無生氣的記載,一幕幕的表現出來,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滋養。活潑生動的人物形象更能讓我感受到革命的偉大。

有人説,自打鴨片戰爭那會兒,中國人民就開始睡覺了。之後的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內戰,以及一系列喪權辱園條約的簽訂,更是讓中國人開始變得麻木不仁,習慣了這個“人吃人”的社會。

然而,總有人在黑暗中努力地透出一絲光亮,希望通過學習西方的武器,制度,來拯救中國,於是就有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可無奈,中國人太消極了,中國太黑暗了,僅有武器和制度不足以挽救這個即將沉淪東方大國。

於是,歷史將時代的重任交到了思想革命者手裏,挑擔的這個人叫陳獨秀。就這樣,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思想革命正式拉開了序幕。

1915年,陳獨秀創辦了《新青年》雜誌,並發表了《敬告青年》一文。從此挑起了“科學”和“民主”兩面大旗。他説:“科學與民主是人類社會進步之兩大主要動力。”

很快,他將目光轉到了青年身上,堅信他們一定能夠改造思想,改造社會,擔起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於是,他以《新青年》為雜誌名,大量出版對青年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如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魯迅的第一本白話小説《狂人日記》號召青年改造思想。洗滌靈魂,推翻舊社會。

陳獨秀成立新青年編輯社後,廣招人才,招納賢士,“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實行“同人編輯”的同時,為北大吸納了大批人才,積極從事教育事業。

在那個時代,《新青年》和新青年猶如一顆種子,生長出思想革命的果實;猶如一把利刃,直刺向黑暗的社會;猶如一團火種,毀滅黑暗,照亮光明。

他們徹夜苦讀,決心探索出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們振臂高呼,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他們向上向善,充滿青春之朝氣;他們自強不息,拼搏在那個覺醒的年代。

因為他們身處那個覺醒的年代,他們正朝氣蓬勃,他們不救國,誰來救國?

因為他們肩負住人,他們要改造思想,要獨立人民的思想。自由人民的精神。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生則國家生,他們死則國家死,他們覺醒,國家亦覺醒。

篇五: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我是一名零零後的學生,我深深地愛着我的祖國。紅色經典陪伴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其中最讓我震撼的是《覺醒年代》這部紅色經典。

通過《覺醒年代》,我看到了最令我敬佩的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等革命先烈。

蔡元培是北大校長,他禮賢下士,為人謙和,他關心青年,為北大做了很多事。他對誰都很禮貌,他非常看重人才,為了使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他三顧茅廬。但當學生受到危險的時候,他又不顧危險,挺身而出,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尊重。他的這種為人謙和尊重他人的為人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青少年學習。

陳獨秀個性灑脱,知識淵博,他曾經是清朝的秀才,後來參加了辛亥革命,他創辦的《新青年》,在五四運動時期,影響了一代中國青年。在對外政策中,他不妥協,解聘克德萊事件中,他面對英國駐華大使的威脅,他從容不迫,不行就是不行。原則上的不妥協,因此,他也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也獲得了許多真摯的朋友。像胡適,錢玄桐,周樹人等。今天的我們,也應該學習陳獨秀那種自信樂觀的品質,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努力學習,才能豐富你人生的閲歷,獲得人生的摯友。

李大釗為人正直,剛正不阿,勤勤懇懇,是他照耀了民族前進之路,他曾説:“青年要為世界文明,為人類造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他們的人生已經向我們詮釋了為青春之奮鬥,為國家而奮鬥的理念。今天的我們,正處於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更應接過五四精神的火炬,不斷奮鬥,圓夢青春。

《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讓我明白了,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拼搏的人生才異常精彩。現在的我們應該堅定自己的理想,像李大釗一樣,為了理想而努力學習,為了理想而努力奮鬥,將所有的激情投入到學習中,這樣的人生才不負青春。

其次,奮鬥精神是我們前進的指路明燈。國二的我們,是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我們都會遇到很多的挫折,這時候需要我們擁有永恆的奮鬥精神,面對考試的不如意,不妥協,不氣餒,有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歷史的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人,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私奉獻,報效祖國,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篇六: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譚博文

中國,這隻雄獅在封建禮教的“催眠”下逐漸沉睡過去。而在那個年代,有一批人義不容辭、奮不顧身的將這頭雄獅喚醒,那是一個覺醒的年代,偉大的年代。

二十世紀初,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眼看就要有亡國滅種的危險。這時的中國需要有一條正確的道路引領它走下去。而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帶來了新文化,給當時的社會打了一劑強心針。可成功是需要不斷探索的。一些保守的頑固派極力的反對新文化。此時的社會,猶如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一般,各種救亡圖存的方法層出不窮,大家在黑暗中摸索着那一條正確的道路。但這樣的社會,正是中國需要的社會。

昔日的京師大學堂,也改頭換面,成為了今日的北京大學,成為了新文化的主要陣地。而這裏,也像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新舊文化衝突不斷救亡圖存從未停下。這裏,也為之後中華民族的翻身奠定了基礎。新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民眾的思想,堅定了民眾的信念,這象徵着中國慢慢的開始從泥濘中脱身。

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人亦是如此。要想成功,就要培養好習慣,若是有壞習慣在身,那就要儘快改正它,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要是有壞習慣且不去改正它,任憑它一點點侵噬你的身體,即便你的實力再雄厚,也難以取得一番成就。

讀歷史,就是要我們以史為鑑,完善自己。中國之所以一天天昌盛起來,與在那段黑暗中人們的不斷摸索有着極大的關係。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因初次涉及某方面而畏手畏腳,也不能因為失敗而一蹶不振,只有大膽嘗試、越挫越勇才能取得成就。

以史為鑑,不僅可以知興替,更能完善一個人。一部歷史劇,一本歷史書,在被我們津津樂道的同時,也讓我們變得更加完美。

篇七: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20世紀初,外有列強侵略,內有政局混亂,內憂外患一次次地將中國拋入風雨飄搖之中。

而他們,從風雨中走來,不懼腳下泥濘,後人沿着他們走出的路奔赴黎明……

看了獻禮建黨百年的歷史劇《覺醒年代》後,我學習了那個時期的許多歷史,也認識了陳獨秀先生以及他的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感悟到光明來之不易。

陳延年和陳喬年生於安徽懷寧,從小堅強勇敢、刻苦努力。從農村到城市,一路走來,他們深切體會到了國家的腐敗和民眾的苦難,立志為國家的強大和民眾的幸福犧牲一切,義無反顧。

一天晚上,陳獨秀面對妻兒列數自己為國獻身而無法兼顧家庭的種種“罪行”,決意以酒謝罪。陳延年給父親斟滿酒,也紅着眼眶説道:“作為長子,我同樣不能為父母盡孝,不能為弟弟妹妹盡責,因為我是立志要為國家獻身的。”坐在一旁的陳喬年望着哥哥和父親,眼裏閃着淚光,用沙啞的聲音説:“我也是。”他哽咽着,站起身將“賠罪酒”一飲而盡。年幼的弟弟妹妹低下頭黯然神傷,陳獨秀和妻子潸然淚下,這感人至深的一幕代表着當時“中國人正在覺醒”。五四運動等各種愛國行動,就體現了那一代青年的偉大覺醒和犧牲精神。

1919年,年僅21歲的陳延年和17歲的陳喬年遠渡重洋,探索救國之道,決定一生為革命事業不懈奮鬥。1927年、1928年,陳延年和陳喬年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殺害於上海,他們受盡酷刑寧死不屈,犧牲前眼神堅定且毫無畏懼,真是“生於青春,死於青春”。

“後來啊,合肥有了延喬路,延喬路短,集賢路長,但它們的盡頭都是繁華大道”,這是《覺醒年代》播出後網友們頻繁傳誦的一句話。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像陳延年、陳喬年這樣的愛國志士,為國家為民族勇於自我犧牲,中國才能從艱難中走出一條生路,創造出如今的繁華盛世。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或許我們大多數人根本無法想象,政治課上死記硬背的那些內容,當時是真的被陳延年和陳喬年他們那一代人當作畢生的理想信念去奮鬥的。

瞭解陳延年和陳喬年的一生後,我真正領悟了艾青詩句“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的深刻含義;也進一步領悟到新時代青少年的肩上不僅有清風明月,更要有國家擔當。建黨百年偉大征程,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今天,我們新時代青少年應當緬懷革命先輩,傳承奮鬥精神,立志奮發圖強。他們在黑暗中覺醒,我們要在光明中感悟。

篇八: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理想成就美好未來

徐浩宇

“為了你們能當家做主,為了中國的老百姓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為了人人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為了中華民富國強,為了民族再造富興,我願意奮鬥終身”。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部名為《覺醒年代》的電視劇。講述的是以中國共產黨成立為核心事件,聚集建黨風雲人物,突出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革命先驅的崇高理念和卓越貢獻,客觀全面,鮮明生動地刻畫了一幅立體而豐富的人物羣像圖。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們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深刻傳遞了愛國情懷,傳播了愛國愛黨、艱苦奮鬥的正能量。

在覺醒年代這部劇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於是陳獨秀。在我以往的記憶中,那個歷史書上的陳獨秀是一個不苟言語、高高在上的樣子,完全不是《覺醒年代》劇中剛出場,那種落魄、蓬頭垢面的模樣,劇中的陳獨秀甚至還要去撿桌上的剩飯,這着實讓人無法相信——這就是被後世所稱的新文化運動領袖陳獨秀。整部劇中,我最喜歡陳獨秀説的一句話是: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意思是:青年就像初春,像每天的朝陽,像正要開放的百花,像磨刀石上剛磨練出來的刀刃,是人生最寶貴的時期。所以我認為:我們正因如此,應在當下努力,進取,奮鬥當下!

我們站在歷史後來人的視角看先輩們,感覺到他們的偉大。但他們的偉大和悲壯,遠比我們所能想象深重的多,因為我們看見了他們的勝利,而他們在犧牲時,並不能預知未來,不知道自己的犧牲對中國的勝利有多大意義。也不知道我們要多少年才能迎來勝利,甚至不確定我們能不能勝利,他們抱着一腔熱血,在犧牲時所能依賴的只有滿懷的信念。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一切並不是歷史進程的必然結果,當壞人的人想不到會有今天,而成為英雄的那些人大約也想不到。到那一天我才突然明白,原來那些人説着,我們一定會獲得最終勝利時,並不知道成功真的來源於他們前赴後續的犧牲,也並不確定,他們的犧牲是否能換來想要的結果。所以我一直知道他們的偉大,卻依然低估了他們的偉大。

在這部劇中,我看到了勇氣的力量,是為了理想,為了真理執着追求,那是義無反顧、不怕犧牲的力量。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也要有這種力量,那麼再難的事、再遠的彼岸,也能夠到達!

篇九: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趙博華

2021年的寒假生活結束了,在此期間,我曾觀看了幾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內心收穫滿滿。其中,我覺得電視劇《覺醒年代》最能打動我的心,它讓我想起了那個時代的中國……

那個時代的中國:戰火硝煙,國民愚昧無知,國君袁世凱復闢帝制,鎮壓了二次革命。最先開始的陳獨秀離開日本稻田大學,回國途中,看到已被德國佔領的膠州灣,悲憤不已,到上海發表了討伐信奉五教三綱的袁世凱等人的檄文,也是喚醒國民愚昧思想的良藥——《青年雜誌》(從第二版起改名為《新青年》,並使新文化運動逐漸興盛起來了。新文化運動,就好比一株剛萌發的芽兒,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編輯主將的加入,猶如為其增添了養分。而那些毒害國民思想的保皇派與新文化運動所發生的衝突,好像蟲子在啃食其莖葉。在與舊文化的搏鬥中,戰場搬到了北大,鬥爭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運動已成長到一株能承受風雨的小樹時,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李大釗推行馬列主義,並與陳獨秀等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紅船精神,由此,中國人民逐漸走向了正確的道路。

當我看完《覺醒年代》時,把自己跟這裏面的人物進行了一次對比,差距就出來了。當時很多人説“這個中國沒救了!”如果我是當時的李大釗,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釗卻反駁了那些人的觀點,在與陳獨秀的一次談話中説:“我認為這個國家還是有救的!”很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這個愛國者的偉大情懷,也深深觸動了我的心。當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復克德萊的職位時,如果我是蔡元培,我會聽從上級的安排,但蔡校長卻竭盡全力地反對。正因如此,新文化運動才會成功;共產黨才會成立;中國才會煥然一新。正如陳獨秀而言:“新文化運動,當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錢。”

正是有這樣的革命先烈,我們才有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傳承!

篇十: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少年的肩上有清風明月和國家擔當,挑起時代的脊樑,革命者只有站着死,決不跪下。”

——題記

暑假期間百無聊賴的我,與哥哥一同看了《覺醒年代》,感觸頗深。

山河破碎,風雨飄絮,國無寧日,暗無天日的時代裏,中國依舊能從重症萬痾中甦醒,靠的就是這星星點點的光,靠的就是陳獨秀,魯迅等這樣的於黑夜中愈行愈深的人,他們不擔心自己不會行至終點,他們只擔心所擎着的火炬的光是否受到了折損,他們傳遞着這光,直到換了一個又一個人,因着他們的光,前路總是有路可尋的。在這些人當中,令我震撼的,是那個叫陳延年的人。

陳延年是個好哥哥,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堅毅而又温柔,給自己定下了六不原則:“不閒遊、不看戲、不照相、不下館子、不講衣着、不作私交。”他每天處理完大量的工作事務後,從不休息,而是身穿工人服裝,步行到工廠同工人談心。當時,他為組織建立人力車工會,不但經常深入人力車伕家中訪貧問窮,還學會了拉人力車,遇到一些老車伕正在拉活兒,他都會主動上前幫忙拉車,賺了錢自己卻分文不取。他是那麼那麼好的一個少年,雖身處黑暗,但心中有火,眼裏有光。

可這麼好的一個少年卻在吳稚暉的報復下,犧牲了。1927年7月4日深夜,陳延年被祕密押往龍華刑場。在行刑前,面對劊子手要求跪下的呵斥,陳延年大義凜然地説:“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只有站着死,決不跪下。”劊子手別無他法,於是就亂刀砍死了陳延年。

年僅29歲的陳延年,一生未曾成婚,未曾成就自己的抱負,就在那個黎明前的夜晚,站着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陳延年是什麼構成的呢?是故鄉的風,是工地的泥土,是朗朗乾坤的烈陽,是割人皮肉的風沙,是清風,是明月,是白日裏街頭的叫賣聲,是夜晚燈下的苦苦思考,是隻敢在父親離去時沉默注視的背影,是嘴角上視死如歸的笑意。陳延年對自己的弟弟,以及對其他很多青年,做了榜樣和標杆。延年永遠護着喬年,永遠把更多的食物分給喬年,永遠做着最重的活,從未捨棄過喬年,這種英雄人物身上,有這種平凡而偉大的優點,無數的大道義和小擔當構成了陳延年。

在光陰的碎息中,我彷彿又看到了他,那位英姿颯爽,滿是理想與抱負的少年。他徒手摘星,將光灑在我們身上,自己卻凋零在最美好的年華里。

延年先生,如今山河無恙,國泰民安,我們,將會替你把這繁華看遍。

篇十一: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覺醒年代》是一部嚴肅的黨的萌芽、建立的正史劇,但還是有許許多多的鏡頭充滿了生活的喜怒哀樂,十分接地氣,在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裏,讓我們悟出了許多人生哲理,讓觀眾在緊張、沉重之餘也不禁啞然失笑。比如陳獨秀和他的兩個兒子陳延年、陳喬年就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無處不在,也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教育的成功不在於一生能獲得多少名利,也不在於生命的長短,關鍵在於生命是否有價值、有意義。(當然我也絕不否認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就和名利沒有關係。)陳延年和陳喬年都為革命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陳延年犧牲的時候29歲,因為不肯向反動勢力下跪而被亂刀砍死。而陳喬年在犧牲的時候才26歲,臨死前喊出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我們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吧”!不是豪言壯語,卻字字震盪我們的靈魂,讓每一個人都情不自禁對兩個高貴的靈魂肅然起敬。我們不能不説他們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卻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我們也不得不説陳獨秀對兩個兒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那麼如何才能成功教育呢?我們從先烈身上即可見一斑。

首先,教育的成功在於以身作則。陳獨秀一生投身革命,尋找救國之路,他創辦《新青年》為喚醒沉睡的國人,接受新思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創始人之一。他內心有一顆火熱的愛國之心,這一切都在悄悄地影響着延年和喬年。雖然他們怨恨父親的做法帶給了家人莫大的傷害,但是在心裏是敬佩這位把救國當成自己責任的父親的。他的兩個兒子都在被潛移默化着。延年和喬年毅然從家裏走出來,他們倆不要家裏的錢,勤工儉學;他們也像父親一樣和一羣熱血青年一起探索救國之路,他們信奉無政府主義,和同學們組織了互助會,儘管現在看起來有些幼稚、可笑,但又何嘗不是一位肩負責任的青年對救國之路的熱情探索呢?最後延年和喬年都為了革命事業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魯迅先生説“橫眉冷對千夫指”,年輕的生命被毀滅了,但這一身錚錚鐵骨卻在人間永留。這一切又怎能説沒有父親陳獨秀深深的影響呢?俗話説:誰家的孩子像誰家的大人。就強調了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之大。

成功的教育在於尊重。我説的“尊重”是指家長對孩子,老師對學生都應該給予充分的尊重。孩子對於家長而言,你給他(她)生命,給他(她)提供基本的生活和受教育的條件,這一切都不是你駕馭他(她)的理由和條件。他(她)是個獨立的生命的個體,你可以對他(她)進行教育和影響,但絕不是把你的意志、思想、甚至是未竟的事業和理想強加給他(她),而是尊重孩子的做法和想法、個性。記得“爸爸去哪兒了”這檔節目,林永健的兒子林大俊在一次活動中,到了一個地方看到茶几上有幾盒飲料,他就偷偷地把飲料一個又一個地放進了自己的小揹包裏。鏡頭下的林永健覺得十分沒有面子,他差點失控,生氣地責備着自己的兒子。能看得出來,他強壓着自己的怒火把大俊叫到外面坐在地上責問大俊:“你為什麼要把飲料裝進自己的揹包呢?你在家裏沒有喝過這個嗎?你很稀罕這個嗎?”(能看出來林永健的生氣不是因為兒子拿飲料,而是因為兒子拿飲料這件事是在鏡頭下讓他覺得沒有面子了)沒想到林大俊一臉茫然,然後弱弱地説:“我是怕別的小朋友沒有。”(他們一起做節目的還有幾位別的小朋友,因為一起做節目,他們已經成為了好朋友)林永健聽完兒子的話後怔住了,他把兒子一把摟在懷裏流下了眼淚。

無獨有偶,我的兒子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學校裏要舉行一次朗誦活動,要求穿黑色皮鞋。因為兒子沒有黑色皮鞋,所以我就帶着他去買。因為是夏天,所以都是涼鞋,黑色皮鞋就不好找。我們走到一家鞋店説明來意後,店員就會給我們一通找,每一次我都發現兒子都會跑到人家的櫃枱裏面去。頭兩次我沒有説他,後來,我實在忍不住了就責問他:“你為什麼要跑到裏面去呀?知不知道人家櫃枱裏面放的有錢物,不願讓外邊的人到裏面去!”兒子也是一臉蒙圈兒地看着我説:“媽媽,我在幫他們找啊!”我一下子語塞,真是想一口吃了一把蟲子似的。

這就是孩子的世界,這就是孩子的心靈,這就是孩子的思維,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被世俗沾染的靈魂去玷污這個純淨的世界呢!是不是應該尊重孩子的世界呢?

當然尊重孩子並不是他們行為不當也不加以引導,但是要在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再做決定也不遲。

《覺醒年代》中,開始的陳延年和陳喬年信奉無政府主義,陳獨秀也多次和他們辯論過這個問題,但是兒子和父親一樣的執拗,所以陳獨秀選擇的是尊重,他讓兩個兒子去嘗試,他們嘗試失敗之後才又有了新的探索。這就啟發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不但要尊重他們,而且還要有勇氣、有耐心讓孩子去嘗試、去犯錯、去調整。我們千萬不要再站在教育的制高點上用“愛”的理由剝奪孩子觸摸生活的權利了!

篇十二: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李旌匯

”五四春雷人覺醒,雄師怒吼震西方”

——題記

1919年5月4日,中國的熱血青年掀起了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愛國運動,創造了以愛國主義,振興中華為核心的“五四”精神,為中華兒女留下了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走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五四”精神有了更加深厚的歷史意義和積極的時代價值,作為黨員幹部,必須深入學習領會“五四”精神內涵,用心汲取“五四”精神力量,當好新時代“五四”精神的傳承者和踐行者。

我們要用多一點的温度,感受新生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們能過上今天的新生活,是因為有黨和國家為我們創造環境,社會家庭供我們生活學習。青年要有一個感恩的心,用温度去感受這個世界。特別是2020年伊始洶洶而來的疫情,給脱貧攻堅帶來了一定困難。經歷疫情,我們青年要更懂得體察世間冷暖,用我們的力量去回饋國家社會。

拳拳之心,歸來仍是少年。五四先驅陳獨秀在《愛國心和自覺心》中發表警世言論:國人無愛國心者,其國恆亡;國人無自覺心者,其國必殆。二者俱無,國必不國。不論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裏;愛國之心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愛國不是空喊口號,愛國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分,其不光是空喊,愛國主火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分,其不光是發心的,還是實踐的。青年要把“愛國”二字放在心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強則國家強。先驅長逝,歷史已遠。然天下居廟堂者與處江湖者,當以史為鑑,牢記民生之重,國運之重,使命之重,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篇十三: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記得來時路,不忘夢歸處

楊文博

《覺醒年代》講述了從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這短短六年,是有志青年為了滿目瘡痍的國家尋找出路的六年,是開啟民智、啟迪民心的六年,是打破黑暗、尋找光明的六年。從新文化運動的震盪、五四運動的那一腔熱血,再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風雨如晦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抹晨光,一切煥然一新。

《覺醒年代》中有一張海報讓我記憶深刻,海報中陳獨秀掩面而泣,李大釗目光堅毅的看向遠方。我想彎腰是體恤這個落後羸弱的國家,昂首是挺起中國人的脊樑。觀看這部劇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鮮活的,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將我們帶入到那個的年代,回望中華艱辛覺醒歷程。他們明明可以苟且偷生,可以過着體面的生活,但他們卻選擇為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

因為這部劇讓我銘記那些歷史上逐漸模糊的英雄,還記得那條名為“延喬”的路嗎,路的盡頭是“繁華大道”。那時走向車站的他們,還不知道生命只剩下短暫的幾年。那時走向刑場的他們,所見還滿是血雨腥風的黑暗。世上從來都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生逢亂世,即使命運如螻蟻,但仍有人心向光明。“陳延年,中國共產黨第五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革命烈士,1927年在上海被捕,寧死不跪,被國民黨反動派亂刀砍死,時年29歲。”這是《覺醒年代》為陳延年寫的最後一段話。畫面中的陳延年,臉上、身上都是受過酷刑留下的血痕,但始終面帶微笑,眼神中像有星光一樣堅定、從容,閃爍着信仰與理想的光芒。“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只有站着死,絕不下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肉體已逝,脊樑仍在。這一刻,足以震撼到我,我無法想象是怎樣的意志或者理想信念堅持着他們英勇赴死。

一百年的時間足以讓每一個回望歷史的人感受到歲月的轟鳴起伏、世事的滄海桑田。那些歷史中他們的故事,在我們的每次品味中,仍舊澎湃如昨日。

青年覺醒,山河激盪。願中國青年都擺脱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做這世間的光。前途似海,來日方長,與天不老,與國無疆。

篇十四: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白朔南

以青春奮鬥圓青春夢想。

青春夢想和奮鬥是一個青年的“精氣神”所在。回望100年前,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在此國難之時一羣人站了出來他們用新文化的思想,讓人民從思想上發生了改變。

《覺醒年代》的主要內容是以年輕時的陳獨秀為了救國救民創辦《新青年》時報的故事展開的故事。這部電視劇充分展現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為國家尋找出路,讓大家清晰的知道了,一顆子彈只能殺死一個人,而一支筆能喚醒千千萬萬的同胞。這部電視劇是為了黨成立的一百週年拍的,告訴我們要甘於奉獻一切,成為新時代的青年。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的不忘初心,是對當代青年的新要求。不忘革命先輩、不忘理想與夢想,更不忘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在舉旗定向的基礎上達成人民至上的目標,在攻堅克難的過程中實現強國之路。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為國家為民族貢獻一份力量。

篇十五:覺醒年代觀後感500

劉梓涵

最近,我觀看了《覺醒年代》這一部電視劇,看完後,我感到,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既沒有戰爭,也沒有饑荒,這些都是前人的浴血奮戰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和諧美好生活。

故事講述自辛亥革命失敗之後,中國人民還沒有擺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座大山依舊壓在中國人民頭頂,思想混亂的社會亂象,再一次擺在我們中國人民面前。為探索救國救民的道理,湧現出一批青年代表李大釗、毛澤東等在混亂中上下求索。在探索新中國的道路上,他們逐漸確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達成了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挽救中國的共識。由他們策劃的“五四運動”喚醒了國民的人性,從此,華夏大地到處聚集着覺醒的幼苗。“五四運動”不僅是青年人覺醒的開始,也是青年人奮進的起點。

那個時代的中國,戰火硝煙,國民愚昧無知,從袁世凱復闢帝制、鎮壓二次革命再到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一場空前的愛國主義運動,在新舊文化的博弈中,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中國青年新思想代表開展了愛國救亡運動,並於1921年創立了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間一晃就來到了1931年,日軍在瀋陽南滿鐵路段,用炸藥將鐵路一側的軌道炸燬,進而向北大營發起進攻,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淪陷為日本殖民地。“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燒殺掠奪和不斷地入侵讓中國國共兩黨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強,中國駐守北大營的團長帶領官兵面對日軍英勇抗戰,打響了中國14年抗戰“第一槍”。九一八事件的爆發,也是中華民族的覺醒日。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每一個場景都無不讓人內心澎湃、久久不能平息。我覺得《覺醒年代》不僅為我們展示幾十年前中國人民的覺醒,更是告訴我們中國青年的覺醒。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100年的奮發崛起,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強大,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百年前的中國,我們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現在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生逢強國時代,肩負強國使命,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要珍惜當下,努力學習新知識、培養好習慣,健康快樂成長,爭做新時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