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吶喊》中女性形象分析作文

精選 閲讀(1.04W)

魯迅,作為一位文學家,同時也作為一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追求對人的意識的覺醒與解放,其中他對女性意識給予極大的關注。在《吶喊》中,有着不少的女性角色,其折射的內涵引人深思。

《吶喊》中女性形象分析作文

共性

不難看出,相比於同書內的男性角色“孔乙己、阿Q、華老栓”等,女性角色的名字統一、單調。如“單四嫂、楊二嫂、華大媽”等,其姓名組成均為丈夫姓氏+稱呼,沒有專屬自己的姓與名。“姓”,意味着一個家族的傳承與歷史,更象徵着獨立的人格尊嚴。這些女性角色沒有自己的“姓”,表明婦女長期處於的從屬地位,沒有獨立的尊嚴,更多的是盲目服從與壓迫之下。從側面來看,女性姓名所表現出來的共性,也體現出魯迅所要表達的寫作主旨意義:揭露封建社會吃人本質,為婦女解放尋找一條新的出

個性

被封建統治壓迫的盲從者

單四嫂——逆來順受、愚昧無知

單四嫂出場,就給人以孤單悲慘的形象。身為寡婦的她,在麻木社會之下,沒有人同情,“便須專靠着自己的一雙手紡出綿紗來,養活他自己和他三歲的兒子”。寶兒是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寶兒生了病,她求助於騙子醫生何小仙卻致使寶兒病死。她失去了自己全部的生活重心,感到“這屋子忽然太靜了”。“屋子不但太靜,而且也太大了,東西也太空了”,叫人“喘息不得”。這不同尋常的安靜與壓迫感,表明了她盲從於封建社會的安排之下,沒有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封建迷信麻痺着。因此,她寄希望於不切實際的明天,於是“合上眼,想趕快睡去,會他的寶兒”。在這樣黑暗的社會背景下,單四嫂是否擁有屬於她的明天,結果可想而知。單四嫂被封建禮教毒害、逆來順受盲從於現實的遭遇也是當時寡婦一類的體現,麻木而又愚昧。

楊二嫂——貪心好小便宜、刻薄粗鄙、信口雌黃

單四嫂只是自身愚昧,沒有能禍及到其他人身上;而《故鄉》中的楊二嫂,則用言語壓迫別人,以求自身心理上的安慰。一出場,“一個凸顴骨,薄嘴脣,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面前,“張着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裏細腳伶仃的圓規”外表的刻薄展露出內心的淺薄、粗鄙;她年輕時也曾貌美過,有“豆腐西施“之稱。正是因為當時黑暗腐朽的社會背景下受過多苦難,讓她成為如今尖酸刻薄的小市民;見我忘了她,便又鄙夷地説“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與我斤斤計較抬高自己的地位,生怕別人小看了她;而後,沒有拿到自己的想要的東西,便又譏諷我“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説不闊?“話音未落,”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裏“,反映了她的心靈已被扭曲,喪失了善良,只顧蠅頭小利。長時間的封建統治,婦女受到壓迫,如同奴隸一般被奴役着,對心靈有着極大的摧殘。楊二嫂地所作所為,無一不體現了當時社會環境、封建制度、人思維意識的腐朽。

母親們——善良、不幸

《吶喊》中的母親形象,有着無私而偉大的母愛。雖然思想上仍舊愚昧、無知,但是對於孩子的愛卻毫無保留,如同上文提到的單四嫂一樣,將寶兒視為自己的生活重心;在《藥》中,華大媽也是如此。她與華老栓一起,一生含辛茹苦生活着,用盡了所有積蓄為兒子生病問藥,最終兒子死去,心裏充滿了悲哀與絕望。清明節一到,她已經坐在新墳邊上,“哭了一場“。看到邊上的夏四奶奶哭,她的心裏也有共鳴,上前安慰,體現出內心的純良與母愛;而夏四奶奶的兒子被殺給她內心帶來巨大的悲痛。身為革命者的夏瑜應該令夏四奶奶無比自豪,但她內心十分”羞愧“不理解為何而死,從某種意義上,她也是不幸的。

在魯迅其他小説中,對女性形象的刻畫描寫有了更多的豐富延伸。《離婚》中的愛姑因為丈夫的拋棄,鬧了三年;受到辛亥革命影響的她,具有反抗精神;《傷逝》中的子君,勇敢地衝破當時封建束縛,追求新生活。造成這些女性悲劇地原因,終究還是封建主義的思想束縛。通過魯迅筆下對這些人物的描寫,可以看出女性在追求解放所走出的艱難道路。

這些女性形象也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她們都是被封建舊思想所禁錮的受害者,沒有獨立的人格。若想轉變,首先要對價值觀念進行轉變,對傳統觀念進行捨棄;同時,女性也要擁有自強自立的人格,有自己所熱愛追求的事業和平等向善的價值追求;再者,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也應得到整治,倡導女性平等,共同營造一個自由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