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精選15篇)作文

精選 閲讀(2.03W)

篇一: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精選15篇)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李,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李,“李”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理性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李”姓的來源:傳説皋陶曾任堯帝的大理官(掌管刑罰的官職)其子孫以官名“理”為姓氏。後來的“李”性大多來源於此。唐代時“李”為國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鮮于的武將因立功被皇帝賜“李”姓。

“李”姓的歷史名人:戰國時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漢代的李廣抗擊匈奴,威名遠揚;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橋樑專家,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並參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譽為“詩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位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明代的李時珍編寫了我國古代藥物學鉅著《本草綱目》;近現代的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李”姓的現狀:據統計2018年全國户籍人口中,王、李、張、劉、陳五個姓氏的數量佔據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數量均超過一億,並且“王”姓比“李”略多。

四、研究結論

1、傳説,“李”姓來源於上古時代的官名。唐代時,大量姓氏改為“李”姓,這可能為後來的“李“姓人口的增長奠定了基礎。

2、歷史上“李”姓名人輩出。有水利專家李冰父子;軍事將領李廣;橋樑專家李春;“詩仙“李白;詞人李清照;藥物學家李時珍;革命領袖李大釗……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3、2018年,我國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篇二: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丁,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丁,“丁”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丁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丁”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丁”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詢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丁”姓來源:歷史上的西域(今疆大部分地區)人名中,最後一個字是“丁”的人很多,進入中原文化以後往往改姓丁。如《靈山房集高土傳》:“鶴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為烏碌丁,又有從兄土雅漠丁,不知何義,後世逐以鶴年為丁姓。”

“丁”姓歷史名人:丁士美,準安府清河縣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狀元。曾主持纂修國史,實錄及重錄《永樂大典》。丁度,祥符人,北宋文學訓詁學家,官至端的殿學士。丁顗,祖籍恩州清河人,後遷居祥符,北宋著名藏書字。

“丁”姓現狀:目標,丁姓在我國姓氏人口牌型榜上名列第四十八位,屬於大姓之一,人口約五百七十八點四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三十六左右。

四、研究結論

1、定性是源遠流長的一個大家族古代很早就有了丁姓。其間,丁姓光祖發跡到衰敗前後共五百餘年。

2、在歷史的長河中,丁姓有很多人才,如宋代大臣黼,中共黨員丁福順和丁文,詩畫家丁寶書,現作家丁玲……

3、“丁”姓是當代第四十八大姓,總人口共五百多萬人。

篇三: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上課聽老師講姓氏是一種古老的歷史文化,每個姓氏都有不同的歷史。我帶着對姜姓的好奇趁放假研究它,做一次調查。

1、上網去搜集資料,去查閲書籍、報刊等了解姜姓的來源。2、走訪長輩等有關部門瞭解姜姓目前有多少人。3、訪問爸爸瞭解歷史姜姓名人。

一:上網。姜姓的來源。姜姓於姬姓、媙姓等二十個古姓均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至今5000年,是中國最早的姓氏之一,是中國四大古姓之一。

二:上網。姜姓人口有多少。據2016年近統計姜姓人口已達460多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37%。

三、上網。歷史姜姓名人。姜子牙、姜小白、姜維、姜士楨、姜公輔……

結論:姜姓源出神農氏,炎帝生於江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是姜氏。秦漢時,姜姓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徏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廣泛分佈於中、朝、韓、菲、泰和印尼等國。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4%。據考證,從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太公起到現在,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複姓。

篇四: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屈,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屈。“屈”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屈的名人有哪些?“屈”姓是我國人口第幾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屈”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記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屈”姓的來源:源於封地命姓,出於羋姓,其始祖是春秋時楚國莫敖。春秋時,楚武王的兒子瑕,官至莫敖,位於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於屈地(今湖北秭歸),把屈作為瑕的食採之邑,故史稱為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後代於是就用封地命姓,順便稱屈氏。戰國時,屈氏、景氏、昭氏成為楚國公族中很有勢力的大宗。

“屈”姓的歷史名人:

1、屈原:屈原,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又在《離騷》中自雲:“名餘日正則兮,字餘曰靈。

2、屈晃:屈晃祖籍汝南(今河南省汝縣),漢末避亂南下,三國吳時居章安(今屬椒江區)。初為郡吏,在職清廉,頗有政聲。

3、屈大均:清初“嶺南三大家”之一。

“屈”姓現狀:屈姓遷徙分佈情況,人口約七十六萬三千餘。屈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8%左右。

四,研究結論:

1、屈氏以封地命姓,出於羋姓,其始祖是春秋時楚國莫敖。

2、歷史上“屈”姓名人才輩出。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大連理工大學主要創始人、延安自然科學院創始人之一的屈伯川。機器質量與監控診斷專家屈樑生等。

3、2021年,我國户籍人口“屈”姓排行第一百八十二位。

篇五: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在班裏只有我一個姓花的同學,在年級裏也只有我一個姓花的,在整個學校裏我的姓也是獨一無二。於是我對花姓的歷史和現狀我很好奇,所以我做了一次認真的調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搜尋,瞭解花姓的歷史。

2、閲讀書籍,蒐集花姓的名人故事。

3、請教家人。

三、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上網:花姓的來源。

中國最新300大姓排名(2008)(數據來自公安部身份證數據庫)花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五位的姓氏人口約18萬人,雖説族人比較多,可還是比較“稀有”。“唐朝以前,有華姓人以其與花字通用,自改為花姓。浮生縈雲,除《述異記》載有南北朝時有女英雄花木蘭外,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倉部員外郎花季睦。見《通志》二九《氏族》五《平聲》,還有唐代大將軍花敬定等。又,金代範用吉改花姓,其後代子孫亦稱花氏。

2、書籍報刊:歷史上的花姓人物。

花木蘭:改易男裝代父從軍的孝女。西漢初毫(今河南商丘東南)人。改易男裝代父從軍的孝女。古樂府有木蘭詩詠其事。

花驚定:一作花敬定,唐代將領。驍勇過人,肅宗上元初段子璋反於蜀,時崔光運為成都尹,驚定為牙將,討平之。既誅子璋,驚定將士大掠東蜀,肅宗罷光遠職。

花雲:鳳陽府懷遠(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貌偉而黑,驍勇絕倫。從朱元璋於臨濠,將兵略地,屢建奇功,累擢行樞密院判,守太平。陳友諒來攻,城陷被執,不屈死。吳元年追封東丘郡侯。

花茂:廬州巢縣(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從朱元璋定江左,滅陳友諒,平山西、陝西,積功授武昌衞副千户。徵西蜀,進神策衞指揮僉事,調廣州左衞,累進至都指揮使。

花連布: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將領。充健鋭營前鋒,歷官火器營鳥槍護軍參領、武昌守營參將、貴州安籠鎮總兵。乾隆六十年,從福康安鎮壓苗民軍,升貴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窮追,中石墜澗死。

3、請教爸爸:我的姓氏。

因為在爸爸家族裏的人大部分都姓花,很少有其它姓氏,所以爸爸也隨那裏的習慣姓花,我也要姓花。

四、研究結論

1、花姓的歷史比較悠長,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因為出自華氏,亦由音變而成。所以花姓和華姓這時也漸漸有了區別。

2、在歷史長河中,花姓人士人才輩出。有唐代倉部員外郎花季睦;唐代大將軍花敬定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將領花連布;花茂子,明代將領花英;一作敬定,唐代將領花驚定;著名明朝初期將領花雲……我為花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花姓產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北朝始有花字,可見花姓始產生不會太早。

4、花姓在宋人編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五十五位,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宋時花姓已為華夏之著姓之一。

5、花姓名人多驍勇之將,是故後世一些傳奇演義中多杜撰花姓將領,除女將花木蘭外,還有《水滸傳》中的小李廣花榮,以及一些戲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將。

篇六: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家一家七口,除了媽媽和奶奶,我家的人全部姓唐,我們家鄉的村子裏也幾乎都是姓“唐”。“唐”姓是怎麼來的呢?歷史上關於“唐”姓的名人有多少呢?現在的“唐”姓究竟在我國姓氏中佔怎樣的位置,帶着這些問題我對“唐”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些調查。

二、研究方法

一、上網查詢關於唐姓的歷史資料

二、通過查詢書籍瞭解唐姓的歷史名人

三、詢問身邊的長輩獲得有關唐姓的信息

三、資料整理

類別內容

來源:(來源1)源於姬姓與祁姓

黃帝軒轅氏的六世孫帝堯,姓伊祁,最初被封於陶,後來遷於唐,到周武王時,唐侯作亂被成王所滅,原來帝堯的後裔則遷杜國,稱唐杜氏。

(來源2)源於維吾爾族

元朝畏兀兒人唐仁祖,其祖名唐古直,後代取名首字為姓,是為唐姓,唐仁祖深得元成宗的器重。唐仁祖逝世後,被追封為洹國公,在唐仁祖的後裔子孫中,皆以漢姓唐為氏。

歷史名人:

唐順之,江蘇武進人,明朝散文家,觀至右僉都御史、代鳳陽巡撫。“唐宋派”人物之一。

唐才常:湖南瀏陽人,清末維新派人物之一,早年參與時務學堂的創辦,編輯《湘學報》,後被張之洞勾結英國領事將其殺害

唐寅:(174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紹儀:(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於廣年香山縣(今珠海唐家灣鎮唐家村)人,清末民初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曾任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山東大學校長,還是復旦大學的創辦人。

四、研究結論

1、當代唐姓的人口已達780餘萬,為全國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6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唐姓人口由51萬激增到780餘萬,增長了15倍之多,

2、唐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唐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

3、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二省,大約佔唐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佈於安徽、重慶、廣西、江蘇、貴州、雲南六省,又集中了34%的唐姓人口。湖南居住了唐姓總人口的18%,為唐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湘桂雲貴川渝、皖蘇兩大塊唐姓高比率區域。

4、在近600年間,唐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成為移動的主流。

篇七: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問題提出

姓氏的起源很早,很有研究價值,所以我對“張”這個姓氏展開了研究。

研究方法

1、查閲有關書籍,瞭解“張”姓的來源。

2、尋找“張”姓名人。

3、上網查閲,瞭解“張”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4、蒐集“張”姓名人的故事。

資料整理

“張”姓的來源可分為以下幾種:

1、源於姬姓。

2、出自聶姓。

3、被賜姓張。

4、源於古奚族。

姓張的名人有:漢代初期:張良;西漢:張騫;東漢:張衡、張仲景;唐:張繼;張若虛……

宋朝時期,張姓人口大約有4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3%,僅排在王、李之後,為宋朝第三大姓。

明朝時期,張姓人口大約有5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為明朝第三大姓。

當代張姓已有89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74%,為現代第三大姓。

篇八: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王,王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王靜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王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上網查詢

4、其他方法。

三、資料的整理。

1、內容:王姓的來源

王姓源於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屬於以王族身份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民,遷居於琅琊(今山東[3]省),世人稱其為“王”家,其後亦以“王”為姓,稱為王氏。

2、歷史名人。

王勃,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遠,勇於進取;才華橫溢,文采斐然。其次他還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視塵俗。王勃崇信佛教,認為佛教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會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

王昌齡,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人,又一説京兆長安人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王昌齡在詩中多使用短句、變形句式、緊縮複句。使語言有力量感、經濟簡練。王昌齡詩歌中的語句組合也體現着他簡練清峻的語言風格。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王維於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他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多詠山水田園,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悦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3、王姓的的現況。

根據2020年調查結果,其中王姓氏排名人數第一,李姓氏排名第二。

四、研究結論

1、王姓起源於姬姓,周是王之子太子晉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運司徒之職後代稱為王家。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為避戰亂遷徙到山東琅琊、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兩大王姓王族。

2、歷史上王靜名人輩出,有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儒學世家王勃。摩詰居士,王維。有着“書聖”之稱的王羲之。

3、2020年我國户藉王人口最多。

篇九: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肖,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肖。“肖”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肖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肖”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肖”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肖”姓來源: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為姓,其後代延襲姓蕭。肖姓則大部分是“蕭”訛寫而來。

“肖”姓歷史名人:南海的肖步丹出身醫學世家;四川省的肖龍友為前清拔貢,名中醫師;湖南省的肖紀美材料科學家、金屬學專家和冶金教育家、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的肖培根藥用植物與中藥資源學專家……

“肖”姓現狀:2021年,中國大陸肖姓約708萬多人。肖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

四、研究結論

1、肖姓是蕭姓的簡化。

2、歷史上,“肖”姓名人輩出。醫學世家肖步丹、藥用植物與藥資源學專家肖培根、湖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肖澤貴……

3、2021年,我國户籍人口“肖”姓排名第三十。

篇十: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2022年3月22日星期二張芮晗

一、問題的提出

我媽媽姓卞,我們班沒有姓卞的同學。“卞”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有姓卞的名人嗎?現在的“卞”姓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姓氏嗎?帶着這些問題,我對“卞”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網絡。

2、蒐集相關報刊。

3、詢問身邊的人。

三、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內容

查閲報刊

“卞”姓的來源

百家姓“卞”姓由來之一源於姬姓,為黃帝之裔孫吾融之後,用於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上所記載,相傳黃帝有一兒子叫龍苗,龍苗生吾融,而吾融的兒子姬明被封到卞國,史稱卞明。其後代之子孫遂都用國名為姓,遂成卞氏。這也是姓卞起源組成的一部分。

媽媽講述

卞姓名人

卞皇后——曹操的第二任妻子、開陽敬侯卞遠的女兒,也是曹丕、曹彰、曹植、曹熊的母親。

卞和是和氏璧的發現者;清代女畫家卞敏;三國名將卞僖,還有卞之琳、卞玉京等。

網絡搜索

卞姓現狀

卞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86位,卞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43位,人口約三十八萬一千餘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24%左右,卞姓不是我國最少的姓氏。

四、研究結論

1、卞姓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吾融之後,以國名為氏。

2、卞姓出自曹姓,為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鐸的支庶子孫卞莊子以後,以封邑名為氏。

3、姓卞的名人有:卞夫人(卞皇后)、卞和、卞敏、卞僖、卞之琳、卞玉京等。

4、卞姓在排行榜上名列243位,佔全國人口數的0。024%左右,約三十八萬一千餘。

篇十一: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這姓李究竟是怎麼來的?這個世界上總共有多少姓李的人呢?歷史上有多少姓李的名人呢。

二、調查方法。

1、查閲有關中華姓李的的書籍,閲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李姓的來源和李姓歷史名人。四、結論

1、李姓來源的説法共有九種之多,最多的説法是: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外族的改姓和指李為姓。

2、李姓名人層出不窮,有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戰國時期水利專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詩人李白,北宋女詞人李清照,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明末農民軍領袖李自成,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我們為李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當今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頭號大姓,人口大約有八千七百多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

4、我們廣東李氏源於李世民後裔。

篇十二: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好幾個姓孟的人,我家上下午姐弟都姓孟,孟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孟姓的名人有哪些?帶着這些問題我對孟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或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主要以次為氏。古代兄弟排行次序為:伯(孟),仲、叔、季、伯為嫡長子,孟為庶長子,據《通志。氏族略》所記載,春秋時期,魯國有孟孫氏,本為中孫氏。因弒君之罪,更為孟氏。

歷史名人:五代十國時期後蜀開國皇帝“孟知祥”。以姻親之故,深得晉王李客賞識。李存嗣位。歷任中門使、馬步軍都虞候、北京留守。前蜀滅亡後,孟知佯漸生據蜀自立之心。不聽朝今、舉兵反叛933年加封蜀王934年正月,正式稱帝。

現狀:孟姓在中國人口較多,排列第73位。人口已達330多萬人。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7%。山東為孟姓第一大省約佔孟姓總人口的21%。

四、研究結論。

1、中國的孟氏發源於春秋時期的魯國族。

2、歷史上孟姓人才輩出,唐代著名山水派詩人,孟子戰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哲學家。

3、孟姓在我國户籍中佔第73名,人口占全國0。27%。

篇十三: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丁,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丁。“丁”姓是什麼來的?歷史上姓丁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丁”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丁”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丁姓的來源:其始祖為丁公伋。少典之子炎帝神農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為姓。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尚,俗稱姜太公。西周初年姜尚任周太師,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今山東省北部、河南省東部)。其長子名伋,周成王、周康王時為重臣,諡號為齊丁公,其子孫便以諡號為氏,稱為丁氏,並尊丁公伋為丁姓始祖。

丁姓的歷史名人:丁謂(公元966~公元1037),字謂之,後更字公言,兩浙路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河北。北宋宰相、奸臣。與王欽若等人並稱為五鬼。先後任參知政事(副相)、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相),封晉國公。前後共在相位七年。

丁姓的現狀: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四。

四、研究結論

1、丁侯為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祖孫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為氏。

2、出自姜姓,為姜太公的後裔,其始祖為姜假,以諡號齊丁公為氏,稱為丁姓。

3、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江表傳》雲:“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所以,後世的丁姓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為孫氏傳自周文王第八子康叔。

篇十四: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班上就我一個姓孫的,我感到很奇怪,難道孫姓就這麼稀少嗎?於是我做了個調查。

二、研究方法

1、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瞭解孫姓的來源以及孫姓歷史名人。2。瞭解孫姓的人口數量。

三、調查情況

孫姓的來源孫姓主要由五大來源組成:姬姓、羋姓、媯姓、子姓和外姓的改姓。據史書記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孫姓歷史名人孫陽、孫武、孫臏、孫權、孫書、孫炎、孫中山……孫姓人口數量據統計,當代孫姓的人口已達1800多萬。

四、結論

1、中國孫姓歷史悠久。據資料顯示,孫姓有八個淵源:春秋初期的姬姓、羋姓,媯姓。殷商末期,比干子孫因避亂而改為孫姓。因帝王賜姓而改氏,荀子後裔為避漢宣帝名諱改為孫氏。夏侯嬰之後因故改姓為孫。外族的改姓。從以上資料中,我認為這些可能是使孫姓成為中國第12大姓的主要原因。現在姓孫的人有一部分在血緣上很可能是陳、荀、夏、侯等姓的後代。

2、孫姓歷史名人多不勝舉。春秋中期孫陽伯樂,著名軍事理論家孫臏,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魏國名將孫良,唐代有名醫孫思邈,書法家孫過庭、畫家孫立,近代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這些都是孫姓中引以為榮的人物。

3、孫姓是中國第12大姓,據統計,當代孫姓人口已達1800多萬。

篇十五:關於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既然擁有這個姓氏,就應該知道它的來源和歷史是怎樣的。那麼“陳”姓現在如何了呢?帶着這些問題我進行了研究和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閲書籍

2、通過電子設備查閲資料

3、請教他人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陳”姓在我國眾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來説,是中國的第五大姓。據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陳姓在2018年排名第5位,户籍人口數量達0。633億人,據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在台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該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2、“陳”姓的起源:

聽説“陳”姓的起源與陳胡公説商周時期,周武王覆滅商朝建立了周朝,古代對於傳承和先組這一塊是非常重視的,於是周武王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叫做滿,周武王為了表示尊崇並將自己的大女兒太姬嫁給了滿,還將其封賞到了陳地。

3、“陳”姓名人

有南宋思想家陳亮;明朝畫家陳洪綬;近代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西漢名相陳平;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唐朝詩人陳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老陳雲;元帥陳毅;數學家陳景潤;歷史學家陳述等。

四、研究結論

1、姓“陳”的有很多人,是中國的第五大姓。

2、姓“陳”的人,是舜帝的後裔。

3、“陳”姓名人有很多,需要我們去努力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