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精選10篇)作文

精選 閲讀(3.35W)

篇一: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精選10篇)作文

畢毓桐

一、問題的提出

早在5000多年前,中國便有了姓氏,並且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因為我姓畢,為了瞭解畢姓的起源以及歷史,特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查閲資料

2、查閲相關書籍

3、詢問家長

三、調查研究情況及資料整理

1、畢氏的祖先乃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因被封於畢地(當今陝西咸陽西北)。後來建立了畢國,人稱畢公高。後來的子孫就以國為姓,相傳至今。

2、畢竟是當今比較常見的姓氏,分佈很廣。佔全國漢族人口中0。11%,位居百家姓第125位。而以山東,河南,黑龍江的省姓畢的人士較多,佔全國畢姓人口的70%。也可以這麼説,畢姓源於姬姓,發源於畢地。而後來主要在河南的山西境內黃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後來,到了漢代,則有一支遠遠的遷徙到了山東地區。這應該就是我們這一支了。

3、畢氏在歷史上出了很多的名人。例如説最早的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畫家畢宏,古代的狀元畢萬初、畢子季,丞相畢憲,護國將軍畢賢臣……而現代的畢氏也有名人,比如電子學家畢德里,陶瓷美術家畢淵明,發明無線通訊的攝氏度DMA的美國貝爾實驗室院士畢奇等等。

四、研究結果

畢氏擁有悠久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其族人分佈很廣,各地都有。祖先為畢公高。人才眾多。

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五年四班楊愷迪

一、問題的提出

“楊”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因為我姓“楊”,我想了解一下“楊”姓的起源和發展。

二、研究方法

上網查閲資料

查閲相關書籍

三、調查研究情況及資料整理

據説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南吳的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是楊姓第一大省。

“楊”是太陽的意思,由“木”和“昜”組成。“木”指扶桑,也稱楊樹,生長在東方大海上的湯谷(在今連雲港雲合山),“昜”古同“陽”,是“日升湯谷”的形象描寫。以此為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由此產生了楊姓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

四、研究結果

楊姓的歷史源遠流長,楊姓的發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縣一帶,後來繁衍分佈至今河南境內,成為後世楊姓發展的主流。我為自己是一個楊姓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篇二: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陳”,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陳,“陳”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陳”的有哪些?現在姓“陳”的有多少?帶着這些問題,我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查詢百度。

3、詢問身邊的人。

三、資料整理

1、來源

陳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來源的姓氏,主要源自媯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第一個真正出現的陳姓,是在周朝時期。陳姓源於媯(gui)姓,是舜帝的後裔(yi)。周武王滅商建周後,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他將長女大姬,嫁給舜帝后裔媯滿為妻,賞封陳地,建立陳國。媯滿治國有道,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成為聞名的禮儀之邦,強盛了很多年。其後他的子孫就以國為姓,稱為陳氏,並尊媯滿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2、歷史名人

1、陳完:春秋時陳國公族,陳厲公媯躍之子,字敬仲(一説敬是諡號);是戰國時期田氏齊國的始祖;其後裔中有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田穰苴,孟嘗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

2、陳勝:字涉,秦末陽城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他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伕刺殺而死,陳勝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后,追封陳勝為“隱王”。3、陳後主:陳太建十四年(隋開皇二年,582年)至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長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後一位皇帝。

3、現狀

據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陳姓在2018年排名第5位,户籍人口數量達0。633億人;[2]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在台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該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四、調查總結

1、陳姓主要源自媯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第一個真正出現的陳姓,是在周朝時期。陳姓源於媯(gui)姓,是舜帝的後裔。第一個媯姓是媯滿。後來媯滿治國有道,其後他的子孫就以國為姓,稱為陳氏,並尊媯滿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2、歷史上名人有陳完、陳勝、陳後主等。

3、陳姓在2018年排名第5位,户籍人口數量達0。633億人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在台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該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篇三: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書上有一篇關於李姓的研究報告,讓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種文化,想起了我們附近有很多人姓王,便想出了調查王姓歷史的題目。

二、調查方法

查閲有關書籍、報紙,上網瀏覽,問家長,瞭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數量。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上網

歷史、現代的名人

戰國時“鬼谷先生”王詡、書法家王羲之及王獻之,文學家王維、王勃、王昌齡,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網

王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王姓人口數量為1。05億人,有人統計,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國第一,而且歷史名人也居全國第一位。

上網、問家長

王姓的歷史由來

1、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2。源於太子晉的王氏3。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4。出自媯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賜姓7。少數民族改姓王氏

四、結論

1、王姓歷史久遠,加之支系眾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層出不窮。如戰國時期授蘇秦、張儀縱橫術的“鬼谷先生”王詡。西漢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閣序》的“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王昌齡。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實甫,所著《西廂記》堪稱經典。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論》的王夫之。清末有大文學家王國維。現代的名人有:科學家王選、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王亞南、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國上將軍銜王震……我們為王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2、王氏的眾多分支中數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最大。這一支王姓源自原來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肅、陝西西安一帶,其後來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東省境。根據考證,福州王氏發源于山東琅琊王氏,以王審之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篇四: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王,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王。“王”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王”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王“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來源:出自媯姓,為古帝王舜之後,居於北海、陳留一帶,因出古帝君王后裔,世為王姓。

歷史人物:王昭君和西施、楊玉環,貂蟬,名稱,中國四大美女,生於湖北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王昭君先後被迫稼給匈奴王父子。然後在匈奴去世。唐代詩人,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臨川人。唐宋八大之一。小字獾郎,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

現狀:網絡查詢王姓人口情況統計,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9。74%。

四、研究結論

1、王姓來源複雜,派別勝多,但仍有一些共同點即多以爵但是天子之後代多以為姓,也有不少人是賜姓王的。

2、在歷史長河中,王姓人才輩出。有女中豪傑,王昭君。唐代詩人王安石。

3、王姓是當代中國人最多的姓氏,王姓人口總數超過1億。

篇五: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的爸爸姓郭,我的爺爺姓郭,我也姓郭。那麼歷史上郭姓的起源是什麼呢?世界上有哪些姓郭的名人呢?現在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姓郭呢?我帶着這些問題,對郭姓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詢問親人

2、查找百度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郭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144位,當代郭姓人口達到1490餘萬,是中國第十七大姓。

郭子儀是唐代軍事家。郭子興是使朱元璋後來崛起的關鍵人物。郭震是唐朝將領。郭嘉是三國時期曹操的謀士……

現狀郭姓大約佔祖國總人口的1。1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東、湖北等四省。

四、研究結論

1、郭姓是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是中國第十七大姓。

2、郭子儀是唐代軍事家,郭子興是使朱元璋後來崛起的關鍵人物,郭震是唐朝將領,郭嘉是三國時期曹操的謀士……

3、現狀郭姓將祖國總人口的1。15%。

篇六: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好幾個姓孟的人,我家上下午姐弟都姓孟,孟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孟姓的名人有哪些?帶着這些問題我對孟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或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主要以次為氏。古代兄弟排行次序為:伯(孟),仲、叔、季、伯為嫡長子,孟為庶長子,據《通志。氏族略》所記載,春秋時期,魯國有孟孫氏,本為中孫氏。因弒君之罪,更為孟氏。

歷史名人:五代十國時期後蜀開國皇帝“孟知祥”。以姻親之故,深得晉王李客賞識。李存嗣位。歷任中門使、馬步軍都虞候、北京留守。前蜀滅亡後,孟知佯漸生據蜀自立之心。不聽朝今、舉兵反叛933年加封蜀王934年正月,正式稱帝。

現狀:孟姓在中國人口較多,排列第73位。人口已達330多萬人。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7%。山東為孟姓第一大省約佔孟姓總人口的21%。

四、研究結論。

1、中國的孟氏發源於春秋時期的魯國族。

2、歷史上孟姓人才輩出,唐代著名山水派詩人,孟子戰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哲學家。

3、孟姓在我國户籍中佔第73名,人口占全國0。27%。

篇七: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認識的人有很多都姓“王”,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王”,“王”是怎麼來的,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姓“王”,現在的“王”姓有多少人?帶着這些問題,我對“王”姓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一次簡單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網絡搜索。

2、查閲書籍。

3、詢問他人。

三、資料整理

1、來源:

周靈王之子太子晉,名叫姬晉,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王家”,這支族人便以王為氏。

秦滅魏後,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漢初魏卑子奉詔做官,因其是王家之後,故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

周平王死後,由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

週考王胞弟桓公揭封於王城。國亡之後,其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

比干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其子孫因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為氏。

秦滅齊後,齊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為王姓。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期間,燕太子丹的玄孫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姓。

有大部分少數民族改用漢姓時使用王姓,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我國北方王姓較多。

2、歷史名人:姓王的名人有很多,光是琅琊王氏(姬晉的後代)從東漢到明清1700多年間就培養出35個宰相,36個皇后,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士。春秋戰國時的王詡也稱“鬼谷子”,是最著名的軍事家、謀略家;東晉的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唐代的王維是有名的詩人,有“詩佛”之稱;宋朝的王安石既是宰相,又是著名的詩人;明朝的王陽明是歷史上少有的既能打仗,又能治理國家的人……

3、現狀:據統計,2018年全國人口中,王、李、張、劉、陳5個姓氏的數量佔據前5名。其中,王姓有1。015億人,比李姓多了0。006億人。

四、研究結論

1、由於有七支王室後代都改姓王,再加上有大量少數民族改換漢族姓氏時選擇王姓,可能是王姓人口較多的原因。

2、歷史上“王”姓名人輩出。軍事家、謀略家王詡,“書聖”王羲之,“詩佛”王維,既是宰相又是詩人的王安石,能出將入相的王陽明。

3、2018年全國人口統計中,“王”姓人口最多,有1。015億人。

篇八: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關於饒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姓氏作為十分普及的一種文化,它既是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也有着許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問題的提出

這一單元在丁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領略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我是一個姓“饒”的小女孩。我們班只有我一個人姓“饒”,這使我覺得自己姓氏十分獨特也感到了好奇:“饒”姓是怎麼來的?“饒”姓主要分佈在哪裏?歷史上姓饒的名人有哪些?於是我藉此機會,做一番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一)饒氏起源

第一種説法認為:饒氏家族的最初發祥地,是在古代的饒陽。饒陽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個邑。根據《史記》的“趙世家”記載,趙悼襄王六年,將饒邑這個地方賜封給其弟長安君,其後代子孫以祖上封邑為姓。到了漢高祖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度,就把饒邑改煢為饒陽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饒陽縣。饒氏發祥於河北饒陽。

第二種説法:根據《古今姓氏書辯證》一書的記載,饒姓出自姜姓,戰國時期有齊大夫食採於饒邑,據説是周朝開國宰相姜子牙的子孫。所在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青州一帶,其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饒氏,望族卅白平陽、臨川。

第三種説法:根據《百家姓考略》上的記載,饒氏出自媯姓,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訥而得媯姓。舜帝系主支姓氐歷經多次變遷,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為正朔。商均的支子受封於饒困,後代以國為氏,亦稱饒氏。因此,中國饒氏家族得姓的歷史至少有2200年以上,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望族居於平陽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縣西南。饒氏後人奉商均為饒姓的得姓始祖。

第四種説法:饒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堯之後裔。堯名放勛,帝嚳之子,受封於唐,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諡號為“堯”,史稱唐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追思元聖,周武王封地給帝堯後人23世“京”(字子京),住薊(今北京附近)。其子“理”遷移到西平陽,其子孫後代以祖上諡號為姓,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圍,堯姓家族為逃戰禍,從此子孫散遷天下,54世堯萱從平陽徙居江西鄱陽(古饒州,今屬江西),後遷臨川(今撫州)。到56世堯濙時為西漢,漢宣帝劉詢即位,劉詢本名劉病已,即位後改名詢。下令全國要避帝名“詢”之諱,如把姓“荀”的改姓“孫”。堯濙任當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説堯濙雖是上佔唐堯的嫡系後代,但帝堯乃上古五帝之一,百聖至聖,堯濙也應該避瑋,於是漢宣帝就在“堯”(繁體為“堯”)的左邊加一個“食”旁,就變成了“饒”(繁體為“饒”),賜堯濙改姓“饒”,為饒姓始祖,擢升為太傅,並下詔全國,要求天下凡姓“堯”的均改姓“饒”。

(二)遷徙分佈

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羣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饒陽曆史悠久,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邑。在史籍《史記趙世家》上面就有一段記載:“悼襄王六年,封長安君以饒”的記載。

饒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過2200年曆史。饒姓的遷分路線始於河北饒陽(眾多起源之一),繼而是江西省饒州,再南遷浙江、福建、廣東。有些因為華南地區山多田少,還遷往台灣一帶。在上海圖書館中的饒姓家譜約有八九部,多是湖南、湖北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舊譜。殘本,上圖沒有新譜。在廣東、湖南、福建等圖書館也有舊版《饒氏家譜》。

新編的家譜在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圖書館有收藏。

(三)饒姓名人

饒威漢代,山東人,官拜魯陰太守,有惠政,得吏民之心。

饒景五代時期,山東淄水人,吳越錢鏐麾下大將,累有防禦之功。

饒節宋代,高僧,掛錫靈隱,晚年主持襄陽之天寧寺。

饒魯宋代,江西餘幹人,大學者,著名的“雙峯先生”

饒延年宋代,陸九淵弟子,以經學著稱。

饒子儀宋代,從胡瑗受經,潛心經學。

饒介元代,1341-1368江西省臨川(今撫州)人,書法家,著錄《石渠寶笈三編》

饒瑄明代,學者。

饒位明代,江西省南昌縣人,工部右侍郎。

饒伸明代,江西省南昌縣人,刑部侍郎,著《學海君道部》。

饒禮明代,江西省饒州南城人,浙江道監察御史及河南左布政使。

饒欽明代,安徽省祁門人,剛介清謹、民俗為之丕變的好官。

饒之初明代,湖北省廣濟人,出知孟縣。

饒敬承明代,湖北省蒲圻人,出知賓州。

饒天民明代,1502-?,湖北省崇陽人,中書舍人,官至河南道御史。

饒震元明代,安徽省旌德人,綿州知州,書法家。

饒廷選清代,福建侯官人,官至貴州安義鎮總兵。

饒幹清代,福建邵武人,出知長沙縣。

饒鬆清代,福建沙縣人,道教中大名鼎鼎的佑真天。

饒漱石1903年9月生,1975年逝世江西省撫州市臨川鍾嶺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傑出的政治家。

饒宗頤1917年生,祖籍廣東潮州,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

饒雪漫1972年-?,四川自貢,作家

饒天亮湖北省赤壁市,內地男歌手

四、研究結論

1、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羣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

2、饒姓是中國眾多姓氏之一,《百家姓》有收錄此姓。除北方外,饒氏亦見於湖北、湖南、安徽、廣東、福建,四川,雲貴以及台灣等省份,其中江西,湖北兩省約佔饒姓人口總數44%,由2008年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饒氏人口全國排名172位,約72萬

3、我們這個家族是個古老的家族,世世代代繁衍至今,也出了很多能人和強人。作為一個在“百家姓”排名207位,全國只有七十幾萬人口的“小”姓,我絲毫沒有覺得它小,反而讓我覺得很自豪。

篇九: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研究方法:

1、上網查找

2、查閲書籍

3、詢問父母

“陳”姓的來源:

陳姓人是舜帝的後裔。在舜當天子之前,堯把他的兩個女兒人嫁給了舜,並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於是舜的後代便稱為媯姓。西周初年,周武王滅了商朝以後,他找到當時舜帝的後代媯滿,把大女兒嫁給他,封他在陳,建立了陳國,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陽)。他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強盛了許多年。媯滿死後,諡號為胡公,故又稱陳胡公、胡公滿。他的子孫便以國為姓,稱為陳氏,並尊陳胡公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商朝紂王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陳胡公媯滿”,封他在陳(今河南淮陽)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胡公滿傳至十世孫媯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媯完怕株連自己,出逃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

出自於陳國公族後裔

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即陳氏。陳胡公滿的子孫,除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陳哀公之子媯留,避居陳留(今河南開封陳留鎮)。(二)陳愍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户牖(今河南蘭考東北)。(三)陳愍公次子陳全温之後的陳引奇,居於固始(今河南固始),後因無子,便以潁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潁川陳氏。

劉氏改姓

《通志氏族略》記載:廣陵(今江蘇江都東北)陳氏,實為劉氏,春秋時,因魯相無子,以外孫劉矯為嗣。[1]

白氏改姓

《河南官氏志》記載:隴右白永貴,於隋初改為陳氏,此為萬年(今陝西西安)之陳氏。白姓原為龜茲王帛氏,因入仕內地,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視,而改為陳氏,史稱陳永貴。他有孫叫令英,史稱陳令英。[1][5]

侯莫陳氏改姓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時期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孝文帝實行漢化改革,易胡姓為漢姓,於496年把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1]

其他少數民族改姓或賜姓而來

女真族陳氏:據陳述《漢姓女真姓的對照和説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顏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為陳氏。

蒙古族陳氏:據《續通志氏族略四》載,陳氏,明太祖朱元璋賜給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

滿族陳氏:有兩種情況。一是後金努爾哈赤統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被強迫改為滿族陳氏;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

姓陳的歷史名人:

1、陳勝,字涉,陽城(今河南登封市東南,一説今河南商水縣西南)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起義,成為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佔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為車伕莊賈所害,葬於芒碭山。劉邦稱帝后,追封陳勝為“隱王”。

2、陳湯,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

官至射聲校尉、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在長安去世。王莽掌權後,追諡陳湯為破胡壯侯。

3、陳寔,字仲躬(《陳寔碑》誤作仲弓),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長葛縣古橋鄉陳故村)人。東漢時期官員、名士。

陳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轉為督郵,遷西門亭長,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闢三公,再闢大將軍府。司空黃瓊闢選人才,補聞喜縣令,治理聞喜半歲;復除太丘長,後世稱為“陳太丘”。

4、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漢靈帝末年,陳琳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

袁紹失敗後,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劉楨、應瑒、徐幹等同染疫疾而亡。

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5、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557年-559年在位)。

結論:

陳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媯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陳胡公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據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陳姓在2018年排名第5位,户籍人口數量達0。633億人;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在台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該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歷史上陳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西漢名相陳平;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唐朝詩人陳陶;南宋思想家陳亮;明朝畫家陳洪綬;近代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中華人民共和國元老陳雲,元帥陳毅,數學家陳景潤,歷史學家陳寅恪、陳述、陳垣等等。

篇十:五年級下冊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龍”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龍,“龍”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龍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龍”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龍”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龍姓的來源是:傳2000多年之漢代有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於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

姓“龍”的歷史名人有:龍仁夫(1253—1335),字觀復,號麟洲,永新(今屬江西人)。博究經史,以道自任。宋亡,負海為重名,為江浙行者儒學副提舉。龍啟瑞(1814—1858年)。廣西臨桂(今桂林市)人,是近代音韻學家,文學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也是廣西桐城派五大古文學家之一。

“龍”姓的現狀據統計,當代龍姓人口約280萬,為全國第八十五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8%。在全國的分佈如今集中於湖南、湖北、四川、重慶、廣東、廣西、江西、安微、海南等南方各省。

四研究結論

1、龍姓的來源因多涉了人神話,不可詳考,其一。出自黃帝之巨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吉興帝居有能,今河南省新鄭,是為了河南龍氏。

歷史上,“龍”姓名人輩出,有宋代畫家龍章,目錄學家龍啟瑞,晚號瓊花主人龍燮。

3,2021年,全國姓氏人口數量第一的是李姓,其次是王姓,在全國各地的姓“龍”人口達到280萬,在百家姓中“龍”姓排名8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