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端午作文400字

精選 閲讀(1.97W)

篇一:端午

端午作文400字

楊詩涵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糞"這一首童謠唱的便是我們所熟悉的"端午節"。首先,關於端午節的來歷,人們腦海中想的第一個人便是"屈原"端午節,本是南方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傳説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柏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當然關於端午節來歷的説法還有很多,這只是常見的一種。

其次,端午節的習俗在現在已經簡化了許多,"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是宋代文天祥《端午即事》中的詩句,此句中講到"掛艾莒"這個習俗,除此之外,還有賽龍舟、吃粽子、栓五色繩、佩戴香囊…這些習俗中,仍保留着的最常見的便是"吃粽子"彰

雖然在如今"粽子"已不再稀奇,但在端午節吃的粽子卻有別樣的意韻。

據説,粽子本來是投入江中留給魚兒吃的,為了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後來,慢慢地粽子就成了人們飽腹的食物。比吃粽子更有意思的就是包粽子。

包粽子看起來很簡單,要學好卻有一定的難度,首先,要準備好材料∶粽子葉、糯米、蜜零或其它的餡料。接下來,先將粽葉洗淨,晾涼待用,糯米用水淘洗後,先泡20-30分鐘後再使用,然後將粽葉折成漏斗形,這一步很關鍵,下方的小尖角要不留空隙,不然會漏出米。在漏斗中填上需要包的食材,先放一點糯米,再放入餡料,最後再放點糯米覆蓋住,糯米與漏斗口持平即可,要記住少放了糯米會很癟,太多了包不住∶

做好這些,我們離成功就不遠了,繼續,將上端多餘的粽葉能翻折下來,再用絲線將粽子捆綁住,如果捆綁不當,那麼這個棕子就浪費了。

最後將粽子放入鍋中蒸熟,美味的棕子就出爐了。粽子中還央雜着幾絲葉香,聞起來讓人垂涎欲滴。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那些端午節的習俗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不讓它們失傳了。

篇二:端午

俞溢純

五月初五,端午節。説起端午,我們最先想起的想必就是小長假了。如今社會,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去了解一個節日的過往了。讓我來為你們普及普及。

"節分端午自準嚴,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的來源有很多。家喻户曉的就為屈原含恨投汩羅江吧。楚國百姓悲痛異常,去江邊憑弔,扔下食物,黃酒等。為了保全屈大夫的屍體。從此,五月五日,就成了淵午節,紀念屈原。當然端午節也有許多另外的紀念伍子胥,曹榭等等,但每一個紀念者背後,都有着一段令人領揚的歷史。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這首詩完美道出了端午節的食物。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物。粽子有許多種包法,因為粽子有許多種類型。例如∶北方的四角棕、三角粽、塔型粽子等等。我家雖然是住在南方,但家人們都偏愛北方的四角棕。首先取兩片粽葉搭在一起疊壓,然後將棕葉捲成圓誰形,如同一個漏斗,但並不能漏水,接着在圓錐中裝入糯米,糯米不宜很少,只要恰好倒滿整個漏斗,在用上部綜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為止,隨即用手指將葉子兩端捏下去,之後葉尖端向一端摺疊,最後用一根繩子捆綁結實。這樣,一個完美的粽子就完成了。我家人每次都各自做幾個,包着自己想包的東西。每個人都會猜測裏面放了什麼,是每個家人間的距離更近了。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龍舟,粽子,艾草,黃酒,都是每年端午的特點。每年那時,湖邊就會有形形色色的龍舟,一隻比一隻威武,一到比賽,湖上便會響起振聾發聵的責嗚聲,隨着一聲聲鬥志昂揚的口號聲,一艘艘龍船像箭一樣在湖面上飛馳着。同時,家家户户都會掛上艾草,以來辟邪。晚上,粽子與黃酒配上,不僅為了紀念屈原,更為了全家團團圓圓的一個好兆頭。

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自漢代延續至今,是中華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星星,願更多人能夠去摘,去了解這些星星,讓我們這源遠流長中國歷史流傳下去。

篇三:端午

朱錦程

端午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祭天禮俗的形成,與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曆法以及蒼龍七宿正處南中的天象有關。

後來,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春秩時期楚懷王的大臣,遭貴族子蘭等人的讒言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於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他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章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入江裏,説讓魚龍蝦蟹吃飯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棘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這就是粽子的雛形

説起粽子,它是端午節常見的美食之一。粽子味道鮮美,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棕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粽子不僅味道鮮美,口味也很繁多,主要有甜和鹹兩種。甜味有白糖粽、赤豆粽、棗子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棕等。端午節還有各種各樣的民族風俗,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道像、迎鬼船、掛莒蒲、掛艾草、遊百病、佩香素、備性聘、賽龍船等。

端午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沉澱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瑰寶。我們應該將寶貴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篇四:端午

陶琳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這兩個字,最早出現於《風土記》這是一部記錄中國風土人情的著作,也成為後來研究端午節的重要歷史資料。

不過端午節是如何來的,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去查找資料,發現最讓人信服的有兩種原因。第一、端午節起源於古代南越地區祭祀龍圖騰的節日,古代南越地區很崇拜龍,龍圖騰是他們的象徵。時就已經有外形像龍的水上比賽,那便是最原始的賽龍舟,後來就發展成為今天的端午節。第二、也是最多人信服的原因。端午節是為e紀念歷史人物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的人,他提出很多建議希望改善,但很遺悸的懷才不遇,遭到了污衊,被流放到邊疆。後來,屈原聽到楚國戰敗的消息,很是悲憤,跳到汨羅江尋死。後來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端午節就這樣誕生了。

另外,由於祛毒辟邪的節令習俗生出各地不同的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插艾蒿,喝黃酒,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的賽龍舟是一項很重要的活動,在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體育娛樂節目,大多是在較為喜慶的節日舉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外國友人的喜愛。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包上一鍋粽子,其中還要將鹹鴨蛋放進鍋中一起意。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嚐着美味的棕子,家人們其樂融融,想象着家人的將來,真是幸福滿滿。

端午節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它不僅清晰地記錄着中華民族先民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內容,也積澱着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篇五:端午

包伊凡

端午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而關於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端午節,本是南方先民創立用於祭拜龍祖的節日。因傳説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同時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説法。因仲夏端午是龍昇天的節日,而端午節也有相應的習俗,所以以扒龍舟形式祭天是端午節重要的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盛行。夏季是陰陽二氣相爭的時節,也是個驅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陽氣旺盛,萬物至此皆盛,是草藥一年裏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這天採的草藥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因此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有儒陰邪與祛病防疫內容。如掛艾草午時水浸龍舟水拴五色絲辟邪以及洗草藥水,薰蒼朮祛病防疫等習俗。

那麼端午節有哪些傳統民族活動?

首先是扒龍舟。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其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板塊。龍舟競渡前一般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福佑風調順,去邪崇攘災異事事如意。

接着,是大家熟知的"掛艾草和墓蒲"在端午節可佈置種種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其可驅蚊蠅蟲蛾,淨化空氣。莒蒲的葉也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然後是端午食粽。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管葉等,其花樣繁多由於各地飲食習慣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甜味和鹹味兩大類,此習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飲莆酒雄黃酒硃砂酒等活動。而作為一個傳統節日,我們應該傳承下去,讓這些文化傳統流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