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悠悠文墨貫古今作文(推薦4篇)

精選 閲讀(2.9W)

篇一:悠悠文墨貫古今作文

悠悠文墨貫古今作文(推薦4篇)

從古至今,人才輩出,出現了多少傳頌千年的佳作,至今也都家喻户曉。很難想象這其中的一些作品只是那些文人墨客興致盎然時隨筆寫下,卻也能讓人讚歎不已。

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寫作無數,被譽為“詩仙”,可見其影響力之深。而他在寫詩時常會以酒為伴,人至醉時,情到深處便會起筆作詩,不出片刻,一幅佳作便橫空出世。可以説,李白這文墨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滕王閣序》,這首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序,而它的產生也是一次偶然。一次,年少的王勃去看望父親時路過滕王閣。而當時滕王閣正舉行着盛會,於是王勃也參與了進去。他突發靈感,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

世人傳頌的詩作不止這些但卻只有極少數流傳了下來。這讓文墨又削減了幾分。

現在我們讀者李白,杜甫等詩人的作品,幻想自己就是作者,想重拾作者當時的心情,卻再也無法抒發當時的情感。讀王勃的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卻怎麼也看不到這樣的場景;讀李白的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卻怎麼也不會有這樣的感觸;讀杜甫的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卻怎麼也不會有分離的痛苦。文墨似乎又縹緲了幾分。

但無論是過去,無論是現在,甚至是未來。我相信文墨永遠也不會消逝,因為它似乎永遠不會暗淡下去。李白,杜甫等詩人的作品,即使跨越千年,也是文壇的至寶。這讓人不禁覺得,這悠悠的文墨似乎會永遠貫徹古今。

篇二:悠悠文墨貫古今作文

時間,是不會停止的。轉眼即是歷史,但幾千年來,經典仍是經典。

宋代蘇軾曾説過“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可以提高人的內在修養,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豐富人的知識儲備。不少經典書籍被搬上熒幕,依舊是許多人熱愛的。當下世界,流行的東西很多,隨着科技的發展,人們所接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但熱愛經典的人也不在少數。

在空閒的時間裏,很多人還是願意翻看一本書,細細品讀。書籍所藴含的許多東西是現代許多娛樂方式所不具備的。經典之所以可以被稱為經典,是因為它可以經受住歷史的沉澱,經久不息。

例如《紅樓夢》這本書,隨着時間的推移,也絲毫未能磨滅它的價值。為了研究它,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紅學”,一羣又一羣,一代又一代的人解讀它,挖掘它的價值。就是在不同的年齡去讀它,也有不同的感受。曾有人這麼評價“少年時,初看看得是愛恨情仇,中年時再讀,讀到的是家族興衰,老年時,再回味,體會到的是看破紅塵”。

書是如此,詩又何嘗不是。

詩詞,是人用來記事抒情的,讀不同的詩,自然有着不同的情感體驗。詩中所表達的或喜或悲。有時身處某些場景中,便不自主地吟出一兩句。望着漫天飛雪便想到“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寒冷的冬天確實到了。我們的思想不斷受到這些經典的薰陶,雖是過了幾千年,有些經典依舊不會改變。

從古至今,時代在變,而文墨對我們的影響從未改變。

篇三:悠悠文墨貫古今作文

如今的社會正如大染缸,繁多的顏料濺到白紙上,最後凝聚成一大團的墨色,那麼怎樣才能留住那為數不多的白呢?

漂其黑

世界豐富多彩,其中包含的事物更是數不勝數,但繽紛的色彩為什麼最後會構成不容其他事物的黑呢?形形色色的人進入社會,他們給社會帶來的是不同的顏料,心懷善良的人帶來正義之黃,整日悲哀的人帶來抑鬱之藍,易爆易怒的人帶來憤怒之紅……如此,社會變得渾濁不堪,稚嫩的青年步入社會,有的能堅守自己的信念仍留存最後的白,有的人卻備受打擊被徹底污染。而我們身為青年,要做到的正是漂去其中的黑。看似簡單但卻十分困難,在面對他人的訓斥哭訴和誇讚時,我們不應跟隨他人的情緒行事,要堅守自己的內心,當自己的情緒受到控制時,努力掌管它,重新為自己所用。紙上的黑色易於清除,但心中的純真難以恢復。

守其白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深受苦難的折磨,但仍能存其善念,留得一白,那才是我們所要做到的。堅守底線,即使整日活在黑暗中,也能成功,輕易放棄,即使每日用白薰陶,也不成功。棄軍保帥,正是我們在面對社會時所要做的,無論外界怎麼呵斥你,只要堅持自己,聽取善的建議,方可成功。漂亮的外表下隱藏的可能是醜陋的靈魂,不能盲目聽取他人的建議,也不能不聽取他人的建議。吸收好的建議有助於守住那抹白,那抹不被世俗所污染的白,這就是我們在社會中所堅守的事物。善惡僅在一念間,世間紛擾,信念仍存。

青年是未來,是希望,是不被看好的每一代,是用行動證明的每一代。漂其黑,守其白,眾人皆醉,我獨醒。近朱不一定赤,近墨不一定黑,但堅守信念一定會白。

篇四:悠悠文墨貫古今作文

“梅,這年冬天便又是你來陪我,這漫天飛雪,唯有你這一抹勁紅能與我作伴。它物不是歸為塵土,便是被這冰雪抹去了蹤跡,好一朵‘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翹’的梅。”

“嘻嘻,雪,我只不過是偏愛這冬天,不願掩埋在這冰雪之下罷了。我要是連這傲氣都沒有了,那每年冬天你可不無聊死了!恐怕我也會同那已逝之物沉寂在天地之間,消聲匿跡了。”

“呵,何嘗不是物是人非,好在仍有些東西留了下來。”

“哦,那是什麼,快和我説説!”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可知,這人是誰。”

“這個難不到我,他就是李白,他怎麼了,你這樣説。”

“月與酒是李白生命中永恆的之題。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目睹了大唐的繁榮、危機和戰亂,他由高歌“濟蒼生”,轉而憤歎壯志難酬。酌飲舉杯,仰望星空,明月是他遣懷的對象。‘萬里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仍有‘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裏、萬言不值一杯水。’在抨擊中抒發自己的志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他認為自己年華虛度,報國無門,氣中憂愁愈加濃烈。李白習得一身劍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希望自己能到那邊塞護國門,在國中平定叛亂。民間傳言李白晚年一次醉酒見江心明月皎潔可愛,竟情不自禁下水撈之,結果身沉江底,隨明月而去了。他雖不在世上,卻與天上的明月交相輝映,熠熠生輝,千秋萬代,臨照人間大地。”

“哦,那真令人可歌可歎。那雪,你去過邊塞嗎?我想知道那裏是什麼樣的?”“那裏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豪邁壯闊而又淒涼寒骨,百萬大軍廝殺,血染紅了我,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赤子之心,天地可鑑,世代相傳,險如地獄的地方後面卻是和樂安祥的人間聖地。”

“雪,他們可真偉大,可他們都已經離開了,不過還有我記得他們呢!”

“嗯,世代文人墨客記下世間百態,人雖不在,詩篇卻永遠相傳,悠悠文墨穿古今。他們傳承的不僅是詩書墨寶,更是中華精神。梅花更受冷摧殘,枝幹倩,葉仍苒。中華精神需要你們的傳承,莫要停。”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