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節約糧食徵文(精選26篇)作文

精選 閲讀(1.27W)

篇一:節約糧食徵文

節約糧食徵文(精選26篇)作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對大家來説應該都不陌生吧!但是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浪費糧食的行為,比如麪包、饅頭吃兩三口就扔進垃圾桶,米飯吃不了兩下就倒掉了等等,這得是農民伯伯的多少汗水換來的呀!不知道農民伯伯看到了會多麼痛心。也許有人會説這是小題大做,不就是幾粒米嗎?但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我國人口眾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箇中國人。根據今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已達十四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着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為我國這一最大的問題你憂慮過嗎?

世界上,非洲的大部分國家仍舊很貧窮,沒有解決温飽問題。如果説,全世界每人每天節約10粒米,那就會救活多少人啊!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起,從自己做起每天節約生活中的每一粒米,讓我們都成為愛糧節糧的模範小衞士吧!

篇二:節約糧食徵文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節糧是一種美德,先有古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慨,後有老師“不能浪費糧食”的諄諄教誨。從古至今,糧食一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從小接受過很多關於節糧方面的教育,但衣食無憂的我並沒有真正在意,直到我在網上看到一串驚人的數字時,我才真正意識到節糧的重要性。據統計,每年全球浪費糧食總數近13億噸,可以養活約27。7億人口,約佔全球人數的34。6%,但同時,全球還有8。2億人面臨着飢餓,想到曾經被我倒掉剩下的米飯,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回想起在課堂上我們學到“糧食的生產步驟”一文,從種植、澆水、施肥,再到防蟲、收割、晾曬,最後存儲、加工,才變成了我們吃的糧食。步驟繁多,每道工序都包含着許多人的付出和努力。真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足蒸署土氣、青灼炎天光”。如果沒有農民們的辛苦付出和加工廠人員的勤勞,就沒有我們餐桌上可口的佳餚。我又一次覺得農民伯伯十分偉大。糧食是他們辛勤勞作的結晶,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浪費糧食呢?所以吃飯時我也儘量吃光盛的米飯,因為我不想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剝樹食其皮,掘草食其根”“一女易鬥粟,一兒錢數文”,古時候的流民吃草根,啃樹皮,沒有糧食的生活那麼不易,而我們現在,豐衣足食,根本體會不到那時疾苦,和那時比,浪費糧食的行為,這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啊!

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被浪費的糧食約為3500萬噸,接近於中國糧食一年總產量的6%,平均每人每餐就會浪費93克,這是一串多麼讓人震驚的數據!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的“光盤行動”,讓我們意識到浪費食物的可恥性,讓我們努力把節糧的美德代代相傳下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在此,我向全國中國小生呼籲:節約糧食、從我做起!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米、每一碗飯,讓節約糧食成為我們的習慣,把勤儉節約的美德傳遍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篇三: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你可曾知道,我們面前美味可口的糕點是怎麼來的嗎?讓我用身邊的故事告訴你吧!

我時常因為挑食受到父母的指責,每次因為碗中剩下的半碗米飯被爺爺責罵,爺爺總是説我生在好時代而不懂得珍惜,而他出生在1958年,正好趕上我國的3年自然災害,當時餓得飢腸咕咕,身體發育不協調,甚至還出現浮腫,身邊人用樹葉充飢,後來用當地的一種白色泥土充飢,好多人因此離世。聽着爺爺講的往事,我感到內疚,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換來了我們手中的美食,從今往後我要做到愛糧節糧。

我們如何節糧呢?我們在家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去餐館吃飯時根據人數點菜,吃不完的打包帶回家,同時我還要引導弟弟做到不浪費糧食。習爺爺還曾説過,我們要把飯碗牢牢握在自己手裏。

我們要時刻牢記《憫農》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篇四: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珍惜“食”光

民以食為天,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責任。

——題記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讀起這首耳熟能詳的詩,我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我的外公外婆在地裏辛苦耕田種地、掰玉米、薅花生等畫面。我外公家在農村,家裏種了很多地,每次假期和爸媽回外公家幫忙幹活時,外公都會給我講他小時候的故事,他説他小時沒有糧食吃,上頓不接下頓,常常會被飢餓折磨,甚至有人會餓死。雖然現在我們生活條件好了,再也不用擔心填不飽肚子了,所以大家已經對“愛糧節糧”這四個字越來越陌生了。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談一談“愛糧節糧,珍惜“食”光”的話題吧!

糧食是我們的生命之本,如果沒有了糧食,我們將無法生存。説到節約糧食,大家也許會説: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事實是讓人擔憂的,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着人口的逐漸增加,糧食供應日益緊張,還有許多偏遠貧窮的山區孩子吃不飽,只能捱餓上學,我想,如果我們每人都節約一粒糧食,那麼我們全中國十三億人一天就可以節約十三億粒糧食,可以去幫助那些因為貧窮、自然災害等原因正在捱餓的人們免受飢餓之苦。

但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富足的時代,所以不瞭解那些飢餓的人的痛苦,不懂得在亂世中掙扎的人的渴望,也根本不會明白一碗飯、一個麪包對於即將餓死的人的彌足珍貴。糧食,在我們眼裏是那樣平常,那樣微不足道。餐桌上,有的盤裏只動了幾口,有的還剩半壁江山,有的甚至原封不動……,很少有全部吃完的時候。我身邊的小夥伴也有浪費的行為:在家裏吃飯,有些同學因為飯前吃了零食喝了飲料,做好的飯菜沒吃完而被倒掉是常有的事;早上,為了趕時間,有些同學一邊吃一邊丟;在學校,還有些同學為了炫耀自己口袋裏有錢,一進小賣部就十分霸氣地買一大堆,結果很多零食吃不了一半,就以口味不好為由丟進了垃圾桶…。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所以,珍惜糧食,成了眼下最要緊的事。讓我們一起呼籲“我節約,我光榮,我光盤,我文明。”從我做起,讓浪費成為一種恥辱,讓節約這種美德不斷髮揚光大!

篇五:節約糧食徵文

饅頭歷險記

午飯時,我隨手把吃剩的饅頭扔進了垃圾桶裏,爸爸批評我,“不要浪費糧食啊。”我不以為然,一個小饅頭而已啊,幹嘛大驚小怪,然後就去睡覺了。

突然饅頭突然來到我牀前,搖醒了我,調皮地説:“小朋友,你想不想知道我的前身的什麼呢?”我好奇地跟着他們來到饅頭加工工廠。哦,原來饅頭的前身麪粉呀!只見麪粉和水先後進入大大的攪拌機器,然後一個個麪糰就跑出來了。他們再在工人的指揮下跳進了暖烘烘的蒸籠,幾十分鐘後光滑圓潤的饅頭們就出現啦。

“那麪粉的前身又是什麼呢?”我好奇地問道。饅頭兄弟又帶我來到了麪粉加工廠,在工人們的認真引導下只見一堆堆的小麥在跟水玩耍後進入了磨面機,接着就出現了白白的乾乾淨淨的麪粉。饅頭又帶我將視野慢慢地轉向窗外,只見田野上農民伯伯們正在認真地收割小麥。一顆顆金黃的麥粒被裝進可靠的麻袋。豆大的汗珠伴隨着爽朗的笑聲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裏。饅頭此時又説,“農民伯伯真的非常辛苦,他們把種子種在田裏,然後不斷除草、澆水、施肥,就這樣工作好幾個月後再進行收割,這樣才算完成了一次完整過程。糧食真的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啊。”

我慚愧地留下了眼淚,想要道歉時,饅頭卻不見了。啊,原來是一場夢。一個小小的饅頭居然需要這麼多工序!我不由地吟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以後一定認真吃飯,不浪費糧食。

篇六: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鋤午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只因李紳寫下了這句話,而我卻刻骨銘心,讓我明白了浪費糧食,非常可恥。

小時候我十分挑食,這便讓我的父母很操心。鄰居們也紛紛來勸我,可是沒人能勸動我。直到有一天,哥哥對我説:“妹妹,我帶你去田裏玩,好不好?”我開心地答應了。到了田裏,哥哥讓我往前面看,我一看,有很多農民伯伯都在收麥子,我問道:“哥哥,這有什麼好看的?”哥哥説:“你好好看,這些農民伯伯用自己的雙手辛勤地種出這些糧食,就是為了讓我們吃上一頓頓美味的飯菜。”接着又説:“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妹妹,你不僅要會這首詩,更要讀得懂這首詩的含義。”回到家,我就跟父母認錯,説再也不挑食了。從那以後,不僅不挑食,而且每次吃飯都吃的乾乾淨淨。吃過飯還主動提出刷碗。

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從我做起!

篇七: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上幼兒園時我就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但那時並不理解它的真正含義,直到今年暑假,我親眼看到大伯在田間澆玉米的情景,才慢慢體會到了種糧的辛苦,以及糧食的來之不易。

今年暑假8月11日,我和爸爸回老家看望奶奶,爸爸順便帶我去田間幫大伯澆玉米。一路上,知了不停地“吱吱”地叫着,好像在樹上叫着:“熱死了,熱死了。”地上的螞蟻好像都快被太陽烤熟了。”火辣辣的太陽炙烤着大地,田間感受不到一絲風,不一會兒,汗水便浸濕了我的衣裳。我心裏想:不幹活就汗流浹背了,那大伯在玉米地裏澆着地能受得了嗎?

帶着這個疑惑,我和爸爸來到了大伯家的玉米地,我喊了一聲:“大伯——”“哎,我在這邊”,只見大伯光着雙腳從玉米地裏冒了出來,只見他脖子上掛了一條毛巾,頭上帶了個草帽,滿臉的汗水蟄得眼睛都睜不開,臉被太陽曬得黑中還帶着紅,衣服也早已被汗水弄濕了……“大伯,你趕快擦擦汗……”我連忙把紙巾遞給大伯。“不熱,不熱……沒事兒,沒事兒,碩,你熱不熱?”我沉默了,不知該如何回答,看着面前的大伯,心裏不由得一陣陣發酸……

大伯在地裏澆了很久的地,總算是澆完了。在田邊地頭的等待顯得格外漫長,我盼望着趕緊回家,不是我怕熱,而是怕大伯太辛苦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更加體會到了要愛惜糧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民以食為天,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我們要將這種美德發揚光大,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篇八:節約糧食徵文

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

愛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我們應該加倍愛惜。

糧食是我們生命的源泉,中國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對糧食的需求也很高。如今,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提高,人民頓頓吃上了飽飯,但鋪張浪費的現象卻仍然存在。

糧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之一。在學校,同學們將吃剩的飯菜倒入桶中是習以為常的事,可以説我們這一代就沒有吃過苦,每一天都是在家長的庇護下長大的。隨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們的餐桌上不僅每餐都能吃到香噴噴的米飯,而且長輩還每天變着花樣地給我們做,這也導致了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每一頓飯下來,都會剩下許多,養成了隨意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

記得有一次吃飯,可能是因為吃不下,就剩了半碗飯,媽媽叫我把它吃完,我不耐煩地説:“媽媽,現在和以前的生活不一樣了!”媽媽聽了立刻多雲轉陰,説道: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論高低貴賤,這種美德都需要牢記。”聽了媽媽的話,無論剩下多少飯也要吃了,絕不能浪費。

通過觀看新聞,我知道,習爺爺曾説過,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可都是告誡我們應該要養成節約糧食,浪費可恥的觀念。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觀苦奮鬥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世界糧食,讓我們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篇九: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人人都會背,甚至連咿呀學語的孩子最早學習的也是這首詩,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我們一邊揹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邊卻浪費着農民辛苦種出的糧食。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們,挑食是一種通病。有的同學嫌飯菜不好吃,隨便扒拉兩口就倒掉,有的同學盛了滿滿的一碗飯,只把自己喜歡的菜挑了一吃,其餘的就倒進垃圾桶。再盛一碗,再撿一撿,再倒掉。我也不例外,不是嫌媽媽做飯不好吃,就是嫌棄媽媽只會做那幾樣飯,不會變花樣,不想吃了,就剩那兒或倒掉。爸爸媽媽也總是説我要珍惜糧食,可我總是當作耳旁風。

直到那次,我起牀後就喊媽媽做飯,還説:“媽,我要餓死了,快點做飯啊!”媽媽做好飯叫我時,我卻説:“我一會再吃,別煩我!”過了一會,我才不情不願地走過來,坐在飯桌旁。我剛喝了兩口粥,就嫌不好喝給倒掉了,還連媽媽給我煎的煎餅也倒掉了,我一邊倒一邊抱怨:“每天就會做這幾樣飯,難吃死了!”聽了我的話,媽媽既難過又憤怒,抬手給了我一巴掌,衝我吼:“你這孩子怎麼能這樣?好好的飯説倒就倒,餓死你算了!”我捂着臉流出淚來,也大吼:“餓死就餓死!”然後我衝進房間,趴在牀上哭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媽媽走過來敲了敲門,走了進來,把我摟進懷裏,説:“你的臉還痛嗎?對不起啊,欣欣,媽媽不是故意打你的。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生氣嗎?”我邊流淚邊搖頭,媽媽對我説:“孩子,以前是你還小,可你現在已經長大了,要知道浪費糧食是可恥的,國家都提倡“光盤行動”呢!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被你隨手就倒掉了,你不感覺慚愧嗎?你知道嗎?媽媽小時候啊,哪能像你們這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還挑三揀四,每天能吃上白米飯就不錯了,一年也吃不上幾燉肉,吃個雞蛋就是過節了。其實就是現在還有很多人,依然吃不飽飯,媽媽也希望你能節約糧食,不要再浪費了,好嗎?我點了點頭。

我雖然點着頭,卻也忍不住在心裏嘀咕:“怎麼會吃不上飯呢?不會是為了不讓我浪費糧食故意編的瞎話吧?”為此,我特意上網查了一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25日報道,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嚴重的糧食短缺。據聯合國統計,2020年全球共有7。2億到8。1億人在飢餓中掙扎,農作物的歉收和出口限制等措施導致食品價格高升,飢餓人口也可能進一步增加。而也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糧食相當於2億多人1年的口糧,其中大學生每年倒掉的糧食可養活1000萬人,浪費糧食的我們可能還不知道我國還有1。28億吃不飽的貧困人口。看到這些數據,我感到十分震撼,也十分自責與愧疚,我鄭重向媽媽道歉並承諾:以後一定珍惜糧食,絕不浪費糧食了!

看到這些數據,我想大家和我的心情應該是一樣的,那麼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吧!

篇十:節約糧食徵文

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就有許許多多愛惜糧食的名言警句,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我們出生在中國這個農業大國,讓我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這並不能代表我們可以浪費糧食,要知道每粒糧食的背後是多少農民伯伯和農業科學家努力的成果,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面前的糧食。

説到愛惜糧食我想到了一件趣事。記得那是一年夏天。我的弟弟總是愛剩飯,實在吃不完的就倒掉,爸爸媽媽實在拿他沒辦法就只好讓他回老家,去農田體驗一下。弟弟聽了之後高興得很想着可以玩兩天了,在田地裏東奔西跑,一會踩壞香菜,一會踢爛西瓜。爺爺説他幾句後弟弟才反應過來。弟弟到老家一星期就吃不消了。回來他哭着説他知道錯,以後再也不浪費糧食了。聽完這句話我和爸爸媽媽都笑了。

雖然老師在學校也強調着不能浪費糧食但有些同學卻根本不聽。例如:學校食堂吃飯時許多同學都因為飯菜不合胃口就直接倒掉。還有人們在聚餐中也會浪費許多糧食。在家庭吃飯時也有不少糧食被浪費。這樣每年就有許許多多糧食被浪費,這可是我們十四億中國人一年的糧食量,還有些同學嘴上説這要節約糧食可背後卻在浪費。

我們要珍惜糧食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所以從今天起和我一起珍惜糧食吧!

篇十一: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從古至今,節約糧食、珍惜糧食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新時代接班人的我們,更應將節約糧食的信條烙印在生活點滴中,守住“糧心”,不負“食光”。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近年來,我國也在大力宣傳節約糧食,廣傳“光盤才光榮”的理念,讓人們深刻意識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打我記事起,外婆便常把“勤儉節約”四個字掛在嘴邊,並努力踐行着。小時候,曾去外婆家吃飯,她每次都親手烹製萊餚,雖簡單卻美味。有次,她親手給我夾個雞腿,我吃不下,隨手丟在一旁,外婆一看,慈祥的笑容立馬嚴肅起來,歷聲喝斥“小孩子不懂事,這樣浪費食物,以後不許再這樣了!”然後,又把雞腿夾回去了。

在這樣環境下我耳濡目染,使我知道了勤儉節約亦如清茶野菜,樸實無華,卻細水長流,滋潤着中華兒女的心田。

篇十二:節約糧食徵文

節糧愛糧惜糧的呼喚

節糧是一種美德;愛糧是一種修養;惜糧是一種良好的品行。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紳向人們發出節糧愛糧惜糧的忠言,傳頌了幾千年,我們還要把這種美德繼續發揚傳承下去。

有人可能會説:“我國地大物博,還會缺糧食?為什麼還要節約糧食呢?”我國雖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但糧食的總產量只佔全世界總產量的20%,如果放縱浪費的話,那麼我們的糧食就會愈來愈少。所以節約糧食也是有必要的,聽聽下面的故事吧!

我看着被倒掉的食物在剩菜桶中抱怨哭泣,不由得鼻子一酸,眼淚也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一顆顆地掉了下來……

北風呼呼地吹着,屋外下着鵝毛般的大雪,我走在郊外的小路上,聽着這寒風呼嘯的聲音——“咕嚕嚕—咕嚕嚕—”這是我的胃在召喚,我加快了行走的腳步,向着學校附近的餐廳走去。走進餐廳,人坐滿了,我跑到櫃枱,“小朋友,你吃點什麼?”老闆問,“一碗米飯,一份青菜”,我回答。隨着鍋碗瓢盆叮叮噹噹的交響樂,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和一盤熱氣騰騰的青菜便端上了桌。我拿起一雙筷子,開始吃起來,吃一口米,再扒一口菜,我臉上露出奇葩的神情。“這也太不好吃了吧!”我小聲嘟囔着,我生氣的結賬,正準備回家,忽然傳來一陣嗚咽的聲音——原來是剩菜桶裏的大米在哭泣:“人們也太不愛惜我們了,嗚嗚——”“要説也是!”一旁的被咬了一口就扔掉的饅頭也發話了,“他們一點兒也沒有想到我們的感受,更沒有想到農民們的良苦用心!”聽到這裏,我臉唰的一下紅了,“他們還空喊‘愛惜糧食,人人有責’的口號,一點也不投入到實際行動中!”一旁的青菜張口道,“就是”,“説得對”,“同意”……裏面的蔬菜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聽到這些怨言和哭泣,我的鼻子一酸……

一年前,老家麥田——

風吹拂着我的臉頰,翠綠的麥浪層層翻滾着,一股青草香撲面而來。啊!這就是小麥的親情。麥田裏,農民在辛苦地勞作,有的鋤草,有的澆水,有的坐在田頭,望着自己的麥田,心裏樂開了花。“不容易呀!但還有人浪費,哎——”我感歎道!

這白花花的大米難道不像農民伯伯晶瑩的汗珠凝聚成的嗎?我們拋棄一粒大米,不就像拋棄一個嬰兒,難道不就是在自己潔白如璧的品行上染上了瑕疵嗎?

節糧愛糧惜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你做起,從他做起!

篇十三: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在我牙牙學語的小時候,媽媽經常教我讀好《憫農》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記憶猶新,但那個時候的我還太小,不理解詩中的含義,隨着我漸漸長大,直到我有機會回鄉看到老家的伯伯,才親眼看到什麼是“辛勤種植”,也慢慢體會到了“愛糧節糧的真正含義”。

那一天,我走在老家的田間地頭,看見了很多上了年紀的伯伯、嬸嬸在給農作物拔草澆水。火辣辣的太陽烤着大地,他們一個個辛勞的背影在不停的忙碌着,真是一羣勤勞的人呀。可是這麼熱的天他們的身體能吃得消嗎?正在思考間走到了大伯家門口,大伯家新蓋的樓房,有好幾間房子,其中一間專門用來存糧食,地上放三四個大麻袋,大伯告訴奶奶今年收成不是很好,等伯伯端上做好的飯時,我發現我們每一個人都吃得很仔細,生怕掉一粒米。我邊吃着飯,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那些正在汗流浹背農民伯伯們的背影,我心裏不由得一陣陣發酸,從鄉下回來,我總忘不了那些背影,我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並懂得要愛惜糧食。

不知不覺,我馬上就上四年級了,我慢慢領會了《憫農》這首詩的意思,從心底裏懂得了愛糧節糧的可貴,它就在日常行為中,在我們的一點一滴中,讓我們一起愛愛惜糧食吧,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

篇十四: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有些人認為,珍珠項鍊非常珍貴,可我卻不這樣認為,“人是鐵,飯是鋼”“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糧食。雖然糧食這兩個字十分不起眼,但卻無比珍貴。

現在我們的生活富裕了,浪費也隨着生活的提高而增多了,吃一半的麪包,吃一口的饅頭,嗦了一口的麪條,這些困難時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卻被丟進了垃圾桶,也許有人會説,浪費這麼一點的食物無所謂呀!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個人都浪費這麼一點食物,那地球上將會浪費多少寶貴的食物啊!諸葛亮經常告誡他的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見節儉樸素會培養一個人的美德,而浪費則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我們上幼兒園時就學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農村長大的孩子最能理解這首詩的含義了,在農村隨處可見農民伯伯頂着炎炎烈日在田地裏種糧食,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還有的老爺爺老婆婆弓着腰在田地裏插着秧苗,這得多麼幸苦啊!所以,我們不能辜負農民伯伯的幸勤勞作,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節約成為一種時尚,讓節糧成為一種習慣!

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從我做起!

篇十五: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涼爽的秋風,送給我們一個豐收的季節;金黃的稻海,讓我們享受一種豐收的喜悦。我不禁想起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提到這些,也許會有人説:“現在我們已經過了食不果腹的年代。”是的,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全面小康社會,已經實現了從長期短缺到豐年有餘。但是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就是硬道理。糧食是最重要的社會問題,糧食穩,人心穩,社會穩。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一日三餐豐富可口,可是種地的農民伯伯們天天頂着火辣辣的太陽,在地裏辛苦的勞動?當有同學把飯菜倒掉的時候,他們是否想過這些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的勞作換來的?

白居易有詩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可以看出,糧食是多麼來之不易。可如今真正愛惜糧食的又有多少人呢?如果我們每人每天都浪費一些食物,那14億人,每天一共浪費多少食物呢?有時甚至我們浪費的半碗食物,也能讓那些印度餓的皮包瘦骨的孩子們維持兩三天的生活。《平凡的世界》描述了改革開放前的農村生活。孫少平每天“餓的兩眼冒花,天旋地轉”。我們現在的生活對他來説多麼幸福啊!我國的國徽就是有兩穗飽滿的麥穗組成的。它時時刻刻提醒着我們要珍惜糧食。

古人云:“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以儉為先。”媽媽對我説過:“糧食在手,心裏不愁。”就像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人他們都很節約糧食,他們知道沒有糧食是多麼的可怕。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我對愛糧節糧總結了以下幾點:

1、如到外面吃自助餐或者其他的餐飲,吃多少拿多少,不夠再拿。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不打鬧玩耍,儘量不剩飯剩菜。

4、如有浪費情況請勇敢制止。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凡事要從點滴做起,節約糧食也同樣如此,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愛糧節糧的人吧!

篇十六: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珍惜糧食,是我們被迫在眉睫的事。讓我們一起從身邊做起,不浪費這寶貴的糧食。

大家一定都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詩句,他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學會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但還有些同學只知道,詩的意思卻不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經歷。

我經常吃東西挑三撿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爸爸媽媽見此場景便對我説: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干活多不容易,麥子收完以後還要種玉米、花生、辣椒並且每年這個時候都不怎麼下,種完莊稼後會過一兩天再用水澆一遍等花生喝飽水以後會快速發芽,辣椒會快速生長,成活率高。還要施肥、除草……聽媽媽説完。我以前並不應該那樣浪費糧食,要節約每一粒糧食。

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讓我們一起節約糧食吧!

篇十七:節約糧食徵文

節約糧食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的爺爺、奶奶都是農民,他們經常教育我:“要愛惜糧食,勤儉持家。”每次吃飯,他們都會要求我“光盤行動”,既使不小心飯菜掉到桌子上,他們也會要求我夾起來吃掉。為此,我感到疑惑不解,覺得現在的生活條件這麼好,又不差這些,為什麼要如此嚴格地要求我們呢?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明白了為什麼。

剛一放暑假,我就嚷嚷着讓爺爺奶奶帶我回老家住段時間。奶奶在回家的路上對我説:“爺爺、奶奶回家可沒有功夫陪你這個淘氣鬼玩,我們有許多農活要幹呢!我自信地對奶奶説:“我也要跟你們幹農活,我也會照顧好自己的,奶奶,您就放一百個心吧!”奶奶笑着對我説:“幹農活,可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爺爺奶奶種了一些早玉米。回老家的第二天下午,我就隨他們下地幹活了。終於,可以大顯身手了,我高興極了。

來到玉米地,我看到一排排的玉米已脱下綠色的外套,換上了黃馬褂,一個個一尺來長的玉米棒別在腰間,像極了英姿颯爽的士兵等待我們的驗收。

開始掰玉米了,爺爺先給我做了一個示範動作。只見他一手握着玉米棒的頭,一手握着玉米棒的尾,輕輕一掰,玉米棒就從玉米杆上掰了下來。我看着爺爺如此熟練、輕巧、快速的動作,心想:“掰玉米也不是一件多麼複雜的事情啊!對我來説簡直小菜一碟。”我來到一棵玉米前學着爺爺的樣子掰起玉米來,可玉米棒就是紋絲不動。於是我又用腳蹬着玉米杆,彎着腰,把玉米棒壓在胸前兩手再使勁,可還是沒有把玉米掰下來。我又重新鼓勁,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才掰下一個玉米。我高興的喊着:“爺爺,我也掰下一個玉米棒了。”,爺爺扭過頭來笑着對我説:“不錯,我有接班人了,繼續加油幹啊!”這時的我已經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了。再看爺爺已經掰了半籃子玉米了。

直到傍晚,我們才把那一片玉米掰完,看滿滿的一三輪車的玉米棒靜靜的躺在車上,咧着嘴對我們笑,開心極了!

回到家裏,感覺兩腳也不聽使喚了,腰痠背疼的,手上磨出了許多水泡,火辣辣的直疼。奶奶看到我的手,心疼極了,趕緊拿出雲南白藥,一邊給我塗藥一邊對我説:“現在知道我們平時為什麼總是説要節約糧食了吧!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起早貪黑用汗水換來的,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都是農民的心血啊!”

是啊!我明白了:一粥一飯當處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篇十八:節約糧食徵文

天下第一“偷”

説到小偷,真可謂人人憎恨,可我今天説的“小偷”,卻是我們中華歷史上的一大功臣。雖然他已經離開我們一千多年了,可每次提到他,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事情發生在明代萬曆年間。那一年,福州大旱,糧食欠收,本應哀鴻遍野的現象竟然沒有出現,陳振龍從菲律賓偷回來的紅薯拯救了3億多人的命。

做生意的陳振龍和一行人來到了菲律賓領地。他發現當地有一種農作物非常稀奇,是自己在國內從來沒有見過的。這種農作物生命力強,對種植環境要求不高,畝產高達上千斤,是小麥等糧食作物產量的10倍。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棗,完全可以當做主糧充飢。那麼這是什麼農作物呢?這種農作物就是我們今天隨處可見的甘薯。陳振龍便打算將這種農作物帶回國內,可西班牙人深知甘薯的價值,將甘薯作為“戰略物資”嚴加看守,根本不允許出口中國。

為了偷回甘薯,陳振龍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悄悄將甘薯運回國。説幹就幹,陳振龍在一次返航時,悄悄將甘薯藏在麻袋裏,打算偷帶回國。可惜,西班牙海關盤查得異常仔細,陳振龍私藏的甘薯很快被搜了出來。陳振龍不死心,又將甘薯藏在竹竿裏,但西班牙海關還是毫不費力地將甘薯搜了出來。接連失敗讓陳振龍意識到,想要從菲律賓帶走甘薯決非易事。陳振龍當即轉換思路,打算帶根甘薯的藤蔓回國,再自己種植甘薯。然而,甘薯易得,可甘薯的藤卻很難獲取。陳振龍刷爆自己的“人脈卡”,通過朋友輾轉找到當地土著,又拿出歷年積蓄,重金求購甘薯藤,終於“得其藤數尺”。

拿到藤蔓後,陳振龍細緻觀察,發現甘薯藤與日常使用的麻繩有些相似。陳振龍便將薯藤偽裝成麻繩,混入一堆汲水繩中,成功避過了檢查,而後又經過七天七夜的航行,總算在萬曆二十一年五月將薯藤帶回了家鄉。

陳振龍為我們而以身犯險,我們一定要節約糧食,才能報答我們的英雄!

篇十九:節約糧食徵文

每一粒糧食都值得用心珍惜

我曾經在河南戲劇幻城看過一場劇,這場劇描寫的是1942年李家村60歲以上的老人為了是兒孫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有更多糧食吃,決定犧牲自己。他們踏上荒原吶喊着:老天爺請給我一場雪,快凍死我吧。真的下了一場雪。老人們的獻祭給新一輩帶來了希望,讓新一輩的生命得以延繼……當我看完這場劇後,讓我深深地感觸到糧食的重要性,糧食意味着生命,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每一粒糧食。

在諸多學校食堂中,許多同學將只是吃了幾口的飯菜,倒掉,只吃了幾口的饅頭,丟掉。同學們在當你們看到這些剩菜剩飯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現在還有很多人為吃上一口飯而忙碌?現在世界上還有因為飢餓在而填不飽肚子?

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讓我們把節約變成具體行動,不再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丟掉,節約每一粒糧食,把節約當成一種新的社會風尚,續寫我們民族美德的新篇章。

古人云: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所以,每一粒糧食都值得我們用心去珍惜。

篇二十: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古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詩,他是一個愛惜糧食的詩人,世人都知道愛惜糧食,何況我們現在的人呢?

記得我們以前吃飯總是把許多大米飯粒掉在桌子上和地板上,媽媽老是説我不要把糧食掉的哪都是,如果都像你這樣浪費,那得那要浪費多少糧食啊?秋天我和媽媽坐在火車上去看爸爸,看到一望無際的稻田,微風吹過金色的稻田,隨風搖擺,農民伯伯和阿姨們在田地裏收割稻田,汗流浹背,多麼辛苦啊!媽媽説,你看農民伯伯種地多麼辛苦啊,每天風吹日曬,我們吃的糧食都是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懂得尊重勞動成果,老師也教育我們,不要浪費糧食,我點點頭説是的,老師經常提醒我們不要浪費糧食,要把飯吃完,不能浪費,我聽媽媽説過在偏遠的地方,有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想起自己有時候吃飯嫌棄味道不好,就倒掉,實在是慚愧啊!

從今天起,從自身做起,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好少年!

篇二十一: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生活條件也日益改善,家庭餐桌上,我們不僅每天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而且長輩們還變着法子換花樣地為我們搭配伙食:紅燒肉,自助餐,肯德基……這也導致了許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浪費糧食,你們有想過糧食是怎麼來的嗎?

古人有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詳,而他的深刻含義呢?只有很少人知道,我們吃的每一粒大米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澆灌出來的。記得有一次我吃飯的時候,感覺沒食慾,就剩了半碗飯,媽媽叫我把它吃完,我不耐煩的説:“媽,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講究勤儉節約。”媽媽聽了立刻就生氣了,説道:“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裏的收入高低,多麼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聽了媽媽的話,無論盛多少飯,我也要吃了,決不浪費。

現在全球許多餐飲業都提出了“光盤行動”的口號,這説明浪費糧食已經得到了全人類的共同關注!我國約有13億多的人口,假如一人一碗來計算,我國每天都要吃13億碗飯,這就給農民伯伯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問題。假如我們每天節約一粒米飯,我國每天就可以節約13億米飯,用這些米飯去幫助那些貧困、飢餓的學生,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糧食是寶貴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是勞動的成果。節約糧食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從小事做起,愛惜糧食,禁止浪費,讓我們從小做一個節約糧食的小衞士吧!

篇二十二:節約糧食徵文

小米粒折射大民生

小時候學習的第一首詩就是《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是我爺爺教給我的,爺爺小時候我們國家還生產不出這麼充足的糧食,農民辛勤耕作一年所獲得的收成也只是勉強餬口。生活的經歷讓他懂得食物的珍貴,因此他最見不得別人浪費糧食。他總是説“我們中國人能吃上飽飯才有幾年?怎麼能浪費糧食呢!”爺爺的話語雖然樸實,但是卻很有道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都離不開實物提供的營養,尤其像我們這樣的傳統農業國家,自古以來人們都分外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哪怕是像中國這樣自古以來就擁有着高超的農耕技術燦爛的農耕文明的國家,歷史上也曾經遭遇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饑荒。

看過電影《一九四二》的人無一不為影片中人們的悲慘經歷而動容,因為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病死、餓死的不計其數。出生於國家富強經濟繁榮的年代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歷過缺衣少吃的艱苦歲月,食物對我們來説並不是什麼難的的物資。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目前的食物充足就忘記了過去沒有糧食時我們的先輩曾經遭遇的苦難,更不能忽視糧食安全問題對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在我們中國這樣一個擁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泱泱大國,如果糧食出了問題,那就涉及十四億人的生計問題。國家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在糧食生產上通過各種政策鼓勵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科學夯實糧食安全基礎,以確保在任何情況下人民能夠吃飽飯。除了增產,減耗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方面。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人一年的口糧。尤其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很多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已經暴露出來,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調查和推算,今年底全球飢餓人口數量可能增至2。7億,比疫情爆發前多出82%。而僅中國人一年浪費的糧食就可以解決這些飢餓人羣的大部分問題。也就是説,當我們在餐桌上大快朵頤之後,毫不在意的倒進垃圾桶的對我們來説只是沒有價值的垃圾,但是對於那些在飢餓線上掙扎的貧困人羣來説,我們倒掉的是他們的生命之源。

倉廩實,天下安。對於國家來説不斷打牢糧食安全的基礎,持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是保障民生的基礎,而對我們普通人來説,牢記“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祖訓,踐行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的行動,就是珍惜我們的未來。

篇二十三:節約糧食徵文

節約是一種美德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呢?如果每個人都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掉的糧食還會那麼多嗎?所以,從現在開始,把節約糧食當成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愛惜糧食,不能辜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要記住,10月16日是“世界愛糧日”。讓我們一起節約糧食吧!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時尚!

星期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去飯店吃飯,走進飯店我看見每一張桌子上的肉呀,菜呀,湯呀,饃呀都沒有吃完,心想:這些人為什麼不吃完呢?現在不是提倡光盤行動嗎?正當我總慮時耳朵邊傳來了奶奶的嘮叨聲:“現在的人呀真是作孽呀!好好的飯菜不吃完真是太可惜了,這是折壽呀!”奶奶正嘟嘟嚕嚕着,就看見服務員把菜統統倒進垃圾桶裏了,奶奶不停地搖頭,我心中有種説不出的感受,這難道不是是在浪費農民伯伯的心血嗎?

還記得那則公益廣告嗎?“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今天,讓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今天,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盤’一族:今天,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是的,正如廣告中所説的,節約,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應該是行動和習慣。讓我們一起堅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光盤’行動,我們都在努力;“浪費糧食”,終將與我們告別。我們今天的節約,就是在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的生存做努力。“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篇二十四:節約糧食徵文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約糧食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

民以食為天。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吃飯時不剩飯剩菜。媽媽説我們國家每年浪費掉的糧食可以讓兩億人吃上一年。“怎麼可能?”我有些不信。於是我開始留心觀察身邊浪費的現象。

我發現:在學校裏,雖然老師不斷在班會上強調,要節約糧食,要光盤行動,但總有個別同學趁老師不注意,把碗裏還沒有吃完的飯菜倒掉了,比我還高的垃圾桶竟然裝滿了剩菜剩飯;在大街上,總有小朋友把吃剩下的食物、零食隨處扔掉;在餐館裏,叔叔阿姨們總是點很多很多的大魚大肉,用餐結束後,桌子上有很多菜幾乎都沒吃……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俄烏戰爭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網上有報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在捱餓。所以,雖然我們不用捱餓,雖然這些事離我們很遙遠,但如果我們再浪費糧食,那就是可恥的行為。

現在我終於明白爸爸為什麼每次都把碗裏的米飯吃得乾乾淨淨,媽媽為什麼總是把吃剩的菜留着第二天吃,他們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要節約糧食呀!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其實節約糧食並不困難,只要我們行動起來,從認真吃完每一餐開始,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點兒糧食,全國一天就能節約幾噸甚至幾十噸糧食,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我們義不容辭!

篇二十五: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糧食,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物質。從小父母老師就教育我們糧食來知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的大米浸透着的不僅是農民的汗水,更是一代代田間工作者的滿腔熱血和辛勤勞動的成果。

一天,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我看見弟弟把不喜歡吃的蔬菜全都挑出來扔掉了,每次吃飯總是剩一半。爸爸媽媽就教育他:“多吃蔬菜能補充維生素,不能浪費糧食,不要挑食喲!”可弟弟總是撇撇嘴,一口也不想多吃。我就勸説弟弟,“我們現在生活很幸福,可是農民伯伯種地依然很辛苦。你想象一下,在酷暑的盛夏,當我們恨不得鑽進空調裏度日時,農民伯伯們還在地裏汗流浹背地辛勤耕作,而他們卻毫不吝嗇地將汗水灑向大地,灑向他們視為珍寶的莊稼,而我們又怎麼忍心將這一顆顆“寶貝”棄之呢?”弟弟聽完我説的話,表情看起來若有所思。

晚飯開飯時,弟弟坐得非常端正,媽媽給他盛飯他也不再嫌多了,認認真真地把飯都吃完了,一粒米都沒有剩,吃過的碗像是被刷過了一樣。看到這一幕,媽媽對我點了一個大大的贊,我知道,弟弟好像明白了。

從此,弟弟不再浪費糧食了,看到別的小朋友浪費糧食時,總會適當勸説。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們永遠不變的宗旨。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從家庭做起,從自我做起。

篇二十六:節約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從小便熟記於心,意思是告知我們要節約糧食。但是,有很多人依然在浪費糧食。而且可能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有些人卻還在餓着肚子。

有時候,我看到馬路上有人把不想吃的東西扔掉,飯店裏有人還在剩菜,食堂裏有人隨意丟棄糧食,這種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夏日晌午太陽正火辣辣的時候,農民伯伯們頂着烈日在田地裏幹活,汗流浹背時也顧不上用毛巾擦拭。辛勤勞動一天後,農民伯伯們累得氣喘吁吁,腰痠背痛。而我們此時在家裏吹空調。農民伯伯們是用他們的勞動和汗水換來了大米糧食。仔細一想,是不是覺得浪費很可恥,應當節約糧食呢?

我聽過一則新聞報道,在某年香港中秋節時,因為過期而扔掉的月餅足足能堆滿整個籃球場!是不是很驚訝?這一個個月餅,可是勞動人民辛苦多少個日夜換來的!我們現在能夠吃飽穿暖,殊不知,在非洲仍有人因為飢餓死去。那裏的人吃不飽,穿不暖,非常心酸。看着那些面黃肌瘦的孩子們,我覺得糧食非常的重要。我們更應當珍惜、節約糧食,愛惜糧食。

要想節約糧食,就要先從自己開始,從而帶動身邊人。我們吃飯時要適量,根據自己的飯量進行準備,不要暴飲暴食。我們可以通過勞動一天來體會農民的辛苦。有時也許晚上大風一吹,白天的勞作就白費了。我們要體會到農民的辛苦,這樣才能更好地節約糧食。

可能你覺得一粒米很微小,但它的背後其實是許多勞動者的勞作。所以我們吃飯時應當進行光盤行動。如果沒有了糧食,我們都要走向死亡。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那麼全國每天就節約十四億粒米,每年就節約了五千一百一拾億粒米。這可是需要多少人辛勤勞動才能換來的呀!如果全世界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每年就節約了三萬億粒米!這是多麼龐大的數字!如果被浪費,那就太多了。因此我們應當更珍惜糧食。

我們應當“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節約糧食,讓我們一起。珍惜農民伯伯們為我們種植的每一顆糧食,珍惜這食物背後的辛勤勞作和汗水。要用感恩之心去愛惜糧食,從我們的每一天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