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推薦20篇)作文

精選 閲讀(3.39W)

篇一: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推薦20篇)作文

紅旗下的中國——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曾瑜

“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陳喬年

夕陽落了,嬰孩的哭聲蕩在暮色裏,不,甚至連哭聲也沒有。一點星火“噌”地冒在野草叢生的荒原上,勢要把這貧瘠黯淡的世界改天換地,宛若紅星照耀中國。這,必將是赤旗的世界。

我從未想過有那麼一大羣人為了我們,為了中國而奮不顧身,拋下一切;我從未想過在那樣慘淡的歲月裏會有那麼多熾熱的心一顆一顆聚在一起;我從未想過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後展現的笑容之下,付出了多少。

我從未想過許多,但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知道了,都知道了。這是一段紅色的記憶,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刻在骨血裏,深深不能忘的記憶,它帶領中國走向另一種可能。

一九二七年四月初,白色恐怖籠罩着上海,接收到黨中央指示的陳延年義無反顧來到上海任職,幾個月後,被國民黨抓捕並殺害。先後被殺的還有趙世炎,羅亦農以及許多同志,這是著名的反革命運動“上海大屠殺”。在這樣一次屠殺過後,仍有許多共產黨不顧生命危險,祕密工作,組織起義。就這樣一段恐怖危險卻又熱血的時間過後,由毛澤東,朱德帶領的第一師從一九二七年冬到一九二八年秋,在井岡山立住了基礎,成立了六縣蘇區,擊敗了國民黨多次“圍剿”,最後,在國民黨第五次圍剿次年,紅軍開始了長征。

紅軍徒步為中國走出了一條新路,看似逼不得已的退卻,實際卻是新徵途的開始。

從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六年,從瑞金再到延安,長征路上多少兇險艱難,“血戰湘江”“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艱辛的路途上多少鮮活的生命在顛沛流離中悄然逝去,但革命隊伍仍在壯大,革命熱血仍然在中國人心中不斷翻湧,同時,紅軍所到,所管理的紅區蘇區也在不斷擴大面積,紅區百姓也過上了與之前大不相同的生活。

“什麼是紅軍?”“紅軍就是窮人的軍隊!”“百姓喜歡紅軍嗎?”“當然!”如果你在當時問一些生活在紅區的人這些問題,他們也定是這樣回答。紅軍沒收大地主的土地,分配給農民;成立合作社,換生活必需用品;讓所有人都上學,都能認字;提倡男女平等,廢除裹腳等一系列糟粕傳統。百姓也越發愛戴紅軍。

跟隨着作者的筆觸不斷前行,時間轉到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後,國共再次統一戰線共同抗日,此時,已到了書的尾聲。

朝陽升起了,鳥鳴與早班車的聲音在街道一齊彙集,學生熙熙攘攘擠在路上。長空萬里升起一顆紅星,那是您,是您永恆的精神閃耀在世界的東方!

篇二: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白星媛

曾經,周恩來先生對我們中學生來説是遙遠的,陌生的,有許多的人來來往往,早就遺忘了很多。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裏,我們偶爾釋懷,感激那些留下來的事物。紅星照耀中國,這一本書籍,便是最好的詮釋。

在這裏,周恩來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他與戰士們共相處,喝着同一條道的水,吃着同一地的飯。記者斯諾到來後,周恩來先生不僅沒有不解和憤怒,而且還細心的幫助斯諾解決當地的難題,為斯諾日後的行程做出了非常好的準備,他學識淵博,而不缺乏善解人意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沒有紅星照耀中國,這書也許我們不能更加細心地瞭解到他們,不能更加了解一位千古風流人物的歷史事蹟。

點滴出真知,周恩來先生,陪伴着新中國慢慢崛起,由貧致富、由衰至盛,可他從來沒有以此炫耀過。就像當時的中國,默默的奉獻,發展,而不動聲色,做一個努力上心的國家,這是國民的努力,國家領導人的努力,是時代的進步,也使自身信仰的昇華。如果沒有這般風流人物,哪有我們今天幸福美滿的生活?

江山如畫,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代天驕已過去,我們應該更加把握好現在,享受快節奏中生活的慢,留下經典,留下傳承,同時要把握創新的機會,突破制勝。就像周恩來先生一樣,不動聲色地做好每一件事,低調的成功!

紅星照耀中國,此書翻過,思慮很多,感想很多,啟示很多,這篇讀後感更像是一次人生的展映,風流人物不一定是他人,也有可能是我們自己!只有努力,才能使文字變成活靈活現的精神,千古風流人物亦還看今朝!加油吧,少年!

篇三: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李藝涵

紅色一種富有親和力,極具中國力量,中華精神和中華民族傳統的顏色。它象徵着光明、温暖、愛心,它代表着一種中國力量,代表着黨。紅色它無處不在:志願者的小馬甲,學生的紅領巾,黨員的黨徽還有神聖的隊旗,黨旗,以及中國國旗——五星紅旗。當然,它也是革命烈士,在披荊斬棘的路上揮灑下的汗水與鮮血。正是因為前輩們的努力與奉獻,我們才能過上如此美好幸福的生活,才能做到身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行閃耀皆為信仰。

然而這一切更離不開紅星、紅黨。

説到紅星就不得不講起一本書——《紅星照耀中國》。這是一個有力度有影響力和衝擊力的書名,這本書的作者斯諾,以一個“老外”的角度走進延安,深入根據地,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紅星。

斯諾的描述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在那二萬五千裏的紅軍長征途中,戰士們表現出的紅星精神;表現出的中華民族一往直前、不畏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和對黨對革命的必勝信念。也讓我們通過一些小人物小事件,以及當時百姓們的感受,從側面瞭解到那些遙不可及的領袖們和藹、親和的一面。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貢獻給了人民、民族黨和國家,正因為有了他們,黨才能一路過關斬將,取得勝利。正如斯諾所説“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世界。”

而正是因為那紅色的黨,才有了後續一系列的故事。如今我泱泱華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樑;我神州大地一絲一念皆是未來;我浩浩九州,一文一墨,皆是驕陽。如果黨是一望無際的海洋,我就是藉助海的力量遨遊的帆船;如果黨是帶來光明的太陽,我就是嚮往光明向陽而生的向日葵——我所追尋的光,是五角星的星光。

願以吾輩之青春,捍衞盛世之中華,願以寸心寄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使國家富強不受欺辱,足以。

篇四: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楊一帆

長征,是一部激動人心的遠征史詩,是一次舉世震驚的征途,堪稱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

1933年10月,南京發動了第五次剿共戰爭,但由於紅軍的領導人的指揮失誤,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於是,長征這一偉大壯舉就此開始。在征途中,將紅軍進行了380餘次戰爭,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紅軍一共爬過十八條山脈,其中五條是終年蓋雪的,渡過二十四條河流,經過十二個省份,佔領過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此外還打敗、躲過或勝過派來追擊他們的中央各部隊。他們開進和順利的穿過六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有些地方是中國軍隊幾十年所沒有去過的地方。行程約二萬五千裏,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着長征的勝利結束。

單從時間上看,你會發現,不過區區一年,不過如此,但紅軍卻徒步走過了二萬五千裏的征途,那些環境相當艱苦,他們沒有充足的食物果腹,沒有好的住所,遮風擋雨,他們風雨來雨裏去,以草為食,以天為被,以地為牀,不論白天還是夜晚,他們都在行軍。就這樣,他們日復一日的披星戴月,披荊斬棘,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完成了長征。

“長征”這條路是戰士們用自己的血肉鋪出來的。在長征途中,一個又一個的戰士倒下,但沒有一個人放棄,所有人都在咬牙堅持,他們浴血奮戰,突破了一道又一道敵人設下的關卡。他們用行動與生命寫下了屬於自己的輝煌而又可歌可泣的讚歌。長征中最為出名的就數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飛奪瀘定橋。當時30個紅軍戰士身上揹着毛瑟槍和手榴彈,不懼危險的爬到了沸騰的河流上,緊緊的抓住了鐵索一步一抓地前進。紅軍機槍向敵軍碉堡開火,子彈都飛迸在橋頭堡上。敵軍也以機槍回報,狙擊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搖晃着的慢慢爬行的前進的紅軍射擊。第一個戰士中了彈,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個、第三個。但是別的人越來越爬進到橋中央,橋上的木板對這些敢死隊起了一點保護作用,敵人的大部分子彈都迸了進去,或者落在對岸的懸崖上。就這樣,紅軍戰士在槍林彈雨中行進,終於,有了一個紅軍上了岸,炸了敵人的碉堡,他們在這場戰爭中勝利了!英勇的紅軍戰士,為了長征的勝利,面對滾滾的河流,沒有絲毫猶豫和害怕,勇往直前,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不愧為一支勝利之師。

冒險、探究、發現、勇氣和膽怯、勝利和狂喜、艱難困苦、英勇犧牲、忠心耿耿,這些千千萬萬青年人的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詫異的革命樂觀情緒,就像一把烈焰,貫穿着這一切,他們不論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絕不承認失敗——所有這一切,以及還有更多的東西,都體現在現代史上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的歷史中了。用一個既能領導遠征又能寫詩的叛逆者的話來説,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篇五: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優秀的紀實作品。作為第一個深入紅色中國的西方記者——埃德加·斯諾,他真實記錄了在蘇區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工農紅軍和蘇區的發展狀況。書中許多引人注目、熱血奮鬥的場景,看得我驚心動魄,尤其長征期間飛奪瀘定橋的情節,讓我彷彿置身在其中,一種頑強進擊、不怕犧牲的精神,久久縈繞心頭。

為了防止紅軍過河,國軍提前拆掉了瀘定橋上的一半木板。誰能想到紅軍會“不可思議地”從空蕩蕩的鐵鎖上過河?“一名又一名紅軍戰士站了出來……他們揹着手榴彈和毛瑟槍,即刻爬上鐵索,搖盪在洶湧的河上,緊抓着鐵索,一步一抓地往前爬。”紅軍戰士們在炮火的掩護下,冒着敵軍暴風雨般的攻勢,攀爬着鐵索,向對岸衝擊。第一名戰士被打中,跌落下面的激流中,第二名、第三名……有誰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紅軍!他們是人,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個血肉之軀!他們也是瘋子,在四川軍隊看來,這是這種不要命的做法,無法想象。他們也是神,他們居然無所畏懼、無可阻擋、無所不能地進擊!當敵軍澆煤油、放火燒橋的時候,越來越多的突擊隊員勇敢地穿過火牆,將手榴彈扔進敵軍機槍陣地。突擊隊員頂着熊熊烈火,衝過板橋,跳入敵軍碉堡。最終,白軍全逃掉了。多麼勇敢,多麼頑強,紅軍這種不畏艱難、敢於拼搏、不畏犧牲的精神,深深地震驚了我、感動着我、鼓舞着我。

紅軍戰士是自願參軍的,為了革命而甘願獻身的。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呢?紅軍將領彭德懷説:“紅軍是屬於人民的軍隊!”紅軍戰士説:“紅軍打鬼子”、“紅軍幫助農民”、“這裏人人平等”、“紅軍軍官的出身和我們一樣,提拔全憑自己的本事”……針對“農民是否真正地喜歡紅軍”的問題,每個青年人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證,詳細述説了農民給紅軍報信、送糧,紅軍受到農民幫助和保護的事,埃德加·斯諾記下了17種回答。每一個紅軍戰士努力地為解放全中國進行奮鬥。儘管他們生命有限,卻將自己投入到了無限的人民解放事業中,為的就是給當時的紅色中國和後來的中國人民創造一個幸福祥和的生活。埃德加·斯諾用事實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如今,這句預言已經實現了。

紅軍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的力量是凝聚的,是無限的。無論是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還是農民相送相迎、送衣送物,無不彰顯着紅軍的精神。讀完《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36年前後那一段崢嶸的歲月,那一段光輝的歷程,更使我得知了如今生活的來之不易,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作為青少年,我們將發揚紅軍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篇六: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巧佳人

自從我讀了《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後,我在做事方面有了很大變化。

我就説説紅軍渡過金沙江的片段吧。為了阻止紅軍渡河,蔣介石調動眾多兵力,夾擊紅軍,希望在金沙江天險上一舉殲滅紅軍。並且蔣介石將所有渡船調到北岸去,這樣紅軍要渡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時紅軍強行軍一天一夜,走了85英里,大概137千米吧,到達唯一一個未關閉的渡口。軍營裏的人都認為這些人還要至少三天才會來到這,所以渡口並未關閉。結果可想而知,紅軍沒有損失一兵一卒,全部到達對岸,進入四川境內。

請你仔細想一想:一天一夜走了130多千米,也就是説:在山路中,紅軍必須保持每小時6千米的速度!這和每個隊員的堅強的意志力是離不開的。如果是我,可能走10千米就會叫苦連天。自從讀了《紅星照耀中國》以後,每當我做什麼事想打退堂鼓時,我的腦海裏就會上演這樣一幕:紅軍為了渡河,一天一夜強行軍130多千米……它促使着我將這件事做下去。

還有一個地方值得關注:在紅軍過河後,紅軍發現守軍還在高枕無憂地打麻將,就這樣,所有守軍變成紅軍的俘虜。守軍做事太不細心了。有些時候我也是這樣。拿了甲忘了乙,拿了乙又忘了甲。從此以後,我在做事時都會十分仔細,。我可不想當守軍。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讓我做事時更加堅毅,也仔細了許多。

篇七: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田浩呈

1936年6月,此時紅軍成立了蘇維埃政府,準備為漫漫長征做準備,但由於國民黨的消息封鎖,全球還不瞭解紅軍,有許多謠言傳出,一個叫斯諾的美國記者,得到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可以進入中國一探究竟,斯諾帶着好奇心進入了蘇維埃政府。

到了蘇區,才發現這裏根本不是什麼“土匪根據地”,相反,這裏是有生機的,雖然每個人都很窮,但他們支持紅軍,因為紅軍向着窮人。幾天之後,斯諾見到了毛澤東,瞭解到了紅軍的政策以及他的生平。這些紅軍戰士堅強,勇敢的品質,深深的打動了斯諾,他甚至説“有時我幾乎不能相信,只是由於這一批堅決的青年,有了一種思想的武裝

之後,既然能夠對南京的千軍萬馬進行了羣眾性鬥爭達10年之久。”斯諾漸漸習慣了在紅軍中的生活,使他對紅軍的看法180度大轉彎,一開始認為紅軍是壞人,最後又向英勇的中國致敬,並祝最後勝利。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經典的紀實文學作品,本書第1次印刷時,受到國民黨的嚴重打壓,列為禁書,許多資料也是險些丟失,直到2016年又重新出版。現在我們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是祖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沒有變,作為學生看到祖國的日新月異的變化,更加要珍惜生活,強健體魄,報效祖國。

篇八: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喝水不忘挖井人——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包喬安

20世紀初期,硝煙四起,烽火連天,卻有人逆火前行,從光明走向了黑暗之處——他就是在紅色區域進行採訪的第一個西方新聞記者斯諾。他走進蘇區,進行實地觀察和採訪,寫出了《紅星照耀中國》,向全世界客觀公正地報道了蘇區的情況。

孟子有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不正是紅軍的寫照嗎?當時的紅軍大多數是由工人和農民組成,作戰條件艱苦,還被國民黨多次圍剿和壓迫。但是紅軍戰士們的信念支撐着他們,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是我在讀《紅星照耀中國》之前所瞭解的大致情況,但在讀完了這本書後,我才明白紅軍的條件有多麼艱苦,而他們取得勝利的過程又有多麼艱難。在被國民黨壓迫下,共產黨還是建設了多個蘇區,而蘇區的管理可謂井井有條。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蘇區裏面有學校、工廠。蘇區的生活十分艱苦,學校裏的課本所用的紙都是從敵方得來的傳單。但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百姓卻十分愛戴紅軍。

“得民心者得天下”,紅軍的勝利與民眾緊密相連,我們也可以瞭解紅軍是如何得民心的。共產黨採取了許多措施: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貸、取消苛捐雜税、消滅特權階級,這些措施減輕了百姓的負擔,讓百姓不再有階級之分。當紅軍每佔領一個蘇區時,就會安排劇團演出,讓百姓們瞭解馬克思主義。紅軍對待百姓的態度十分友好,不會佔老百姓的便宜,還會教百姓們讀書認字。紅軍真心對待百姓,百姓們也回報一顆真心。

紅軍的勝利除了得到了民心外,也與他們的鬥志和信念有關。紅軍長征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蹟,他們以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斬關奪隘,搶險飛渡,巧奪金沙江……最終突破了國民黨百萬軍隊的圍截追堵。在看到這一章時,我難於想象到紅軍經受了怎樣的艱難險阻,但是卻明白了一個道理: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在《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中,有許多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活潑熱情,勇敢大膽的鄧發;平易近人,文雅隨和的周恩來;驍勇善戰,豁達大度的賀龍;博覽羣書,涉獵廣泛的毛澤東……但是最讓我感到震驚的卻是那些年輕的少先隊員,如:山西娃娃,他只有12歲,有着一張稚嫩的臉。

當我們住在明亮的房子裏,當我們還煩惱於作業時,卻沒有意識到這種生活的美好,《紅星照耀中國》則提醒着我,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也不能忘記革命先驅做出的貢獻!正所謂喝水不忘挖井人!

篇九: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黃子安

接着放假的機會,我閲讀了一本高尚、脱俗的小説《紅星照耀中國》,其中讓我敬佩的人有許多,但最讓我敬佩的人是——毛澤東。

毛澤東的個人經歷讓我感到震撼,原來他過往也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無拘無束,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甚至還比我們更糟,因為他擁有一個“暴政”的父親,他父親經常欺侮他,但他也沒有就此放棄,反而奮起反抗,最終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和尊重。這不正是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的品質嗎?換作我們大多數人,只怕都會輕言放棄。

然而更讓我驚訝的還在後面,他竟然還揹着老師和父親偷偷學習,閲讀所謂的“邪書”,只為了增長自己的才幹,未來更好為人民服務。要是換作現在的孩子,除非自己主動閲讀(還真是一些真正的邪書),父母和老師也很難促使孩子讀書吧。可見,我們比過往那些少有機會的“讀書人”差太多了。不對,我們連最基本的都比不上,還談什麼比較呢?

再就是毛澤東求知若渴的精神,他拼命學習,廢寢忘食,從一所學校又轉到另一所學校,後來甚至因為課程“有限”,決定退學然後去自學。他自學時每天的計劃只有“我天天在圖書館看書,直到閉館才出來”。不得不説,他所認為的“有限”課程,在現在大多數人眼中近幾乎於“無限”,連喊苦的時間都沒有,而他卻説的談笑風生,果真是一國總統才有的毅力與決心,確實有資格擔任總統一職,值得人們敬仰與學習。

毛澤東還才“武”兼備,不僅博學多淵,而且體質也很好。他對體育鍛煉十分熱衷。他經常在假期裏進行着一項又一項體能訓練,例如:徒步穿田野、上山下山、繞城踱步、跨越溪流……他還經常睡在荒郊野外,時常在冰冷的河水中游泳,以來增強自己的體質,其成效也大有裨益。而現在的我們無論出於什麼目的,都不再過多的願出門鍛鍊,一般都是以“車”代步,相較於過往的人們實在有太多的退步了,這也證實了“一代人不如一代人”的觀點似乎也是正確的。

毛澤東還喜歡讀報。他經常在報攤上買書買雜誌,養成了看報紙的習慣,他一直閲讀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報,從未間斷,這也為他施展自己的才華提供了機會,他從報紙上了解到了現今農民的民不聊生,以及那些“正義之師”的“仗勢欺人”和“胡編亂造”,這才決定加入紅軍,加入共產黨,為廣大民眾爭取得以緩息的棲息地,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希望能夠帶領中國走向光明,走向和平,走向世界的巔峯。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毛澤東不懼死亡,他只希望自己能夠幫助貧民們擺脱困境,學習知識,成為知識分子,回報社會,回報國家,以此類推,整個社會都將因為積極奉獻的情感而多一份美好,整個國家也會因為社會的變化而變得團結一致,積極進取,不再會有內亂,不再會被外國所欺辱、壓榨,成為發達國家!

這就是毛澤東的全部,他永遠都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願為國家利益放棄一切,貢獻自己的全部。難道,這樣的一個人民的“兒子”,不該成為國家總統,帶領國家向前;不該值得被敬仰、尊重、學習,青史留名;不該成為中國歷史上一顆照耀中國的紅星嗎?

篇十: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作者以優美、幽默的文筆,真實地記錄了在陝甘寧邊區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80多年來,這部名著先後被譯為20多種文字,傳遍了全世界,教育了無數讀者和一代又一代青年。

埃德加·斯諾,1905年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美國著名記者。1928年,來到中國,擔任幾家歐洲報紙的記者,踏遍中國大地進行採訪報道。在上海,斯諾見到了宋慶齡和魯迅,在他們的指引下開始認識瞭解中國。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在北京兼任燕京大學新聞系的講師。1936年6月,斯諾在宋慶齡的幫助下,到達陝甘寧邊區,在紅軍東線指揮部,第一次與周恩來和鄧穎超見面。在周恩來的安排下,1936年7月11日,斯諾作為第一個在紅色區域進行採訪的西方記者,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之後,他前往中國革命根據地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採訪,拍下了很多真實的照片。他拜訪了許多中共領導人,曾和毛澤東、周恩來等紅軍領導人多次交談。1936年10月末,斯諾回到北平之後,開始創作。1937年7月,完成了紀實文學《紅星照耀中國》。同年10月,在英國倫敦公開出版。1938年2月,中國著名學者胡愈之等在翻譯時,把中譯本改名為《西行漫記》,在上海出版,引起極大轟動,讓世界看到了毛澤東等紅軍領袖的真實形象,看到了“紅星照耀下的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一個共產黨員的來歷》。在這一章中,斯諾主要記敍了多次採訪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主席的情況。本章共分六節。一、童年時代:記敍毛澤東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童年時代艱苦的學習和生活。二、長沙時代:記敍毛澤東在長沙進入湖南師範學校,創辦文化書社,組織工人運動。三、革命前期:記敍毛澤東到北大圖書館工作,旁聽大學課程,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四、國民革命時代:記敍毛澤東參加中國共產黨一大,在湖南、廣州從事農民運動。五、蘇維埃運動:記敍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參與建立中國工農紅軍、井岡山蘇維埃政府。六、紅軍的生長:記敍毛澤東和紅軍反圍剿鬥爭,紅軍的發展壯大,長征勝利到達陝北。

《紅星照耀中國》第四章中《一個共產黨員的來歷》中的第三節《革命前期》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這是另一個夜晚,毛澤東兩腳交叉着坐着,背靠在兩個鐵的行軍箱子上。他點起一支紙煙吸着,拾起前一天所講故事的線索,接下去説:我決定那年夏天到北平去……李大釗給我找到工作,當(北大)圖書館的助理員……我參加了哲學會、新聞學會,為了能夠旁聽大學裏的課程……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是十分窮苦的,可是另一方面這座古代都城的美,對於我可算是一種補償……在故宮前面的廣場上,我見了北方的早春。當北海上面正結着堅冰的時候,白梅盛開着……北京數不盡的數不盡的樹木喚起了我的好奇和讚歎……在斯諾的筆下,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堅忍不拔的學習毅力,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為我們青年一代,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埃德加·斯諾,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新中國成立後,曾三次訪問中國。《紅星照耀中國》,不僅見證了中國革命的艱難歷程,也見證了中美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閲讀紅色經典,重温歷史記憶,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讓閃閃的紅星永遠照耀中國!

篇十一: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這本書是一位外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中國內戰時來中國的報道,他不懼危險,走訪前線,與紅軍同吃,同住,深入體會紅軍精神。

書中講到了毛澤東,他少年時就有很強的反抗精神,他不懼強權,他敢於和當時代表很大權利的先生對質,最後還説服了他嚴厲的父親,同意他去比較“先進”的學校。這在當時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所以他也成了日後中國最偉大的領導人。

當時的少年毛澤東都有如此大的膽量去對質先生,因為他並沒有隨着大多數人,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見。這不僅在當時,在現在也很重要,不能盲目跟隨人們,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這一點。

在書中,還記得一位偉大的人。他是一位大將軍,國民黨懸賞十萬元要他的頭,可是他還是絲毫不怕的走在大街上,他就是紅軍大將軍—朱德。他的大鼻子是他的標誌,在當時,人們卻把敵人叫作“大鼻子”,於是一些小鬼子就説你的鼻子還不夠大,不能叫作“大鼻子”。

朱德居住得地方很樸素,只有幾件簡單的傢俱,他總是和幾個士兵在炕上吃瓜人們一見他總是樂呵呵的,一點也沒架子。民間卻又很多他的神話,他能“上天,入地,分身,還可以飛”,這當然是誇大化了,不過也突出他深懂兵法。他也很懂照顧將士,一次行軍中,他為了7省下些食物,連續二十幾天不吃東西,只吃些野果,於是,得了腸胃病。

朱德平易近人,他很愛士兵,對自己卻很吝嗇,也不自高自大。這裏只是朱德一人,但紅軍中的大將們無一不這樣。在如此艱難的時期,能做到這樣,是我們這個和平年代的人榜樣。

埃德加?斯諾,來的時候並沒有感觸,但他走的時候,就感覺像“離家”,而不是“回家”,這正是紅軍所帶給他的,也是讓我們值得反省的。

篇十二: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顏展奧

100年前,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和南湖紅船上正式成立;85年前,一名美國記者,穿越重重封鎖,踏入西北蘇區,這是西方新聞記者首次踏足這片土地;在今年,神州大地上,舉國歡慶。

什麼使中華再一次迎來複興?是中國共產黨員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與信念,他們的精神無比偉大!

回到85年前,埃德加·斯諾正滿懷期待登上去西安的列車,等待他的是一片未和的世界。他作為記者,深入革命根據地,向世界報道了共產黨和紅軍的真實情況,他採訪了眾多共產黨領袖和紅軍將領,瞭解他們的生活、成長經歷。和小紅軍相處,參觀紅軍大學,觀看紅軍劇社的演出,深入瞭解長征的故事,同紅色農民談話,訪問工人,到達紅軍前線……我相信斯諾一定收穫滿滿。

紅軍領袖是樸實的。周恩來司令部裏,土炕上的一頂蚊帳,是他唯一的奢侈品。炕頭放着兩隻鐵製的文件箱,一張木製小炕桌當辦公桌。毛澤東和他的夫人住在窯洞裏,牆壁上只掛了些地圖,他們的奢侈品也只是一頂蚊帳。毛澤東所有的財物是一卷鋪蓋,幾件隨身物品,他所佩的領章,不過是普通紅軍戰士所佩的兩條紅領章。

那個年代,兵荒馬亂,普通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有時甚至連鹽都沒有,他們的生活異常艱辛。而這些領袖有更大的權力,他們本應該享受更好的生活,但他們選擇了同普通老百姓一起。這鑄就了革命的成功,這些領袖是樸實而偉大的。

第五次圍剿中,蔣介石對紅軍發動了約九十萬軍隊,對紅軍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紅軍為了生存下去,只有從江西突圍出去,開始了長征。他們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最後順利會師。

長征是艱難的,是多少革命先烈打下來,他們面對的是數十倍於自己的敵人。瀘定橋頭頭,22名紅軍戰士冒着守軍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懸空的鐵索,縱身跳進敵人的碉堡,他們為着革命勝利,英勇無畏,是偉大的。雪山上空氣稀薄,十分寒冷,有很多戰士衣衫單薄,不習慣於高原氣候,凍死了,但後面的戰士前仆後繼。他們的意志,使我敬畏。大草地上,一望無際的水草,許多戰士失足陷入沼澤之中而犧牲了。沿途沒有柴火,紅軍戰士們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沒有樹木遮陰,輕裝的紅軍也沒有帶帳篷,他們只好蜷縮在灌木枝下面。他們最終還是勝利地經過了這個考驗,長征成功了。

85年前的中國是貧窮的,戰爭不斷。但在這個時期中,有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節衣縮食,過着和老百姓一樣的生活;有一批紅軍戰士歷經磨難,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渡過了一條又一條河流,踏過了一片又一片草地,完成了長征;也有不少戰士在戰鬥中,在高上,在草地裏,英勇犧牲。他們都是樸實而偉大的。

85年後的今天,作為新時代少年,我們應該銘記先烈們的事蹟,傳承紅軍革命精神,勿忘國恥,發奮學習,為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篇十三: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毛澤東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同時他又是一個感情深邃、愛軍愛民的領導……”在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紀實文學作品《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位位偉大領袖可親、可敬、可愛的樣子,似一顆顆閃耀的紅星,照亮着我的心!

從小立志向

在斯諾的筆下,我瞭解到了偉人們的成長曆程,他們無一不是在少年時期就立下了堅定的志向並付諸實踐,尤其是毛主席十幾歲時白天幫家裏幹農活,晚上還想盡一切方法讀書的經歷讓我感觸尤其深,在那樣一個艱難的時代,我們的領袖深知讀書對改變個人命運乃至國家命運的重要意義。

而今天的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思考着: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其實在110年前,14歲的周恩來告訴了我們答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殊不知,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正是因為先輩們的付出和努力!而享受着這一切的我們更應該以吾輩之青春護衞盛世之中華!

遇事要樂觀

斯諾記錄的是1936年6月到10月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情況,也許斯諾自己也沒想到,那裏會是怎樣一番景象?許是一片荒蕪?抑或是了無生機?

但是呈現在他面前的卻是一派祥和之景:熱情開朗的百姓、積極樂觀的軍隊、有勇有謀的領袖……這一切出乎他的意料,也出乎我的意料,革命固然進行得十分艱難,但是擁有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的共產黨人絲毫不畏困難,正如毛主席《七律·長征》中所述:“紅軍不怕遠征難……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一幕幕畫面也深深感染了我,這讓我不得不思考我們這一代人的“網抑雲”文化,面對學習的難題,我們沮喪;面對同伴的交往,我們困惑;面對家長的期待,我們彷徨……

多愁善感似乎成為我們當下的常態,該如何應對?先輩們做出了最好的示範:革命需要樂觀主義精神,成長也需要!

成事貴堅持

最終,紅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長征!兩年、二萬五千裏、翻越18座山脈、渡過24條河流……每一個數字背後都告訴我“堅持”的力量!

我想我們的學習之路也正如一場“長征”,沒有捷徑,沒有坦途,只有翻越一座座高山,渡過一條條河流,才能和未來的自己在理想的大學勝利會師。而這一路上的荊棘與坎坷在所難免,風景與收穫亦會一路相隨,唯有堅持方能抵達彼岸!

紅星照耀的中國在革命之路上一路高歌猛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我相信,紅星滋養的我也必將在人生之路上堅定信仰、樂觀向上、堅持不懈,成為最好的自己!

篇十四: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舒騫

讀完這紅星照耀中國,我心中充滿了對紅軍的敬意,全書的內容飽滿,厚重。從全書的十一篇內容裏我感受到了紅軍身上不可征服的精神,且有那種力量,那種慾望,那種熱情。

文章開篇提出了許多問題:“中國共產黨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同其他的共產黨人或社會黨人有哪些相像,那些不同?有什麼不一樣……”作者抱着這樣的問題和困惑走進了紅色中國,我同樣抱着諸多的疑惑讀了下去。

在那時老百姓把紅軍叫作赤匪,國民黨軍叫作白匪,紅軍的地盤叫作蘇區,國民黨的地盤叫作白區。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的正式頭銜為“中華人民蘇維埃共和國的主席”。斯諾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比如他把毛澤東寫成是一個面容瘦削,個子高,背有些駝,且有一頭濃密的黑髮,雙眼炯炯有神,鼻樑高,顴骨突出的中年男性。且也十分詼諧幽默,比如他把鄧發形容成“中國共產黨密祕警察的頭子”,他説賀龍説起話來能讓死人活過來打仗……

讓我最欣慰的是他沒有把這一本書的任何一個人寫成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寫出了許多個終身為中國革命而兢兢業業,準備奉獻一生的人。

而那些為了中國革命奉獻一生的紅軍中的指揮員平均年齡不足25歲,戰士中則平均不足20歲。

而中國已有成千上萬的這樣的青年為了民主社會主義思想捐軀犧牲,這種思想或者這種思想的背後動力,都是不容摧毀的。中國社會革命運動可能遭到挫折,可能暫時退卻,可能有一個時候看起來奄奄一息,可能甚至一個時期隱沒無聞,被迫轉入地下,但它不僅一定會繼續成長,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後會獲得勝利。它必然會把奴役東方世界的帝國主義的最後野蠻暴政投入歷史的深淵。

放眼望向窗外,矗立街中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標語,以前熟視無睹,今天卻有着特別的感受,心裏似乎燃起了一團火,久久不能平靜。

拿起書本,我認真地開始了今天的作業!

篇十五: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在我讀過毛澤東的詩中,只有《長征》是讓我記憶比較深刻的,在詩中紅軍渡過了大渡河,也走過了大草地。《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對這兩個事情也有敍述,在這兩次事件中,我也讀到了許多在紅軍長征中所遇到的困難,但很明顯,在困難這一整個旅途中,算不了什麼,卻是整個旅途中的結尾部分。如果把長征比成一場暴風雪,那麼,在那時紅軍就快要見到太陽了,這些最後的苦,其實很很值了。

因為之前已經有過兩次前輩的教訓,所以這次紅軍渡過大渡河只能成功,否則他們很可能就會因此而被消滅,所以紅軍也通過研究,分析了前輩失敗的原因,他們決定不再重演這場悲劇,他們去找了彝族中的“黑彝”尋求幫助,紅軍分給了他們槍支彈藥,紅軍安全地過了境,劉伯承與彝族酋長聯合了條款,許多彝族人加入了紅軍,之後經過了三天的艱苦奮鬥,有將近一師人被輸送到了北岸在犧牲了許多弟兄們後,那些白軍也終於逃跑了。紅軍戰士們吃盡了苦頭,但最後,他們依舊成功。

在紅軍過大草地時,許多民族聯合起來,準備一起對抗“紅軍”這個外來侵入者,有個紅軍只是去放羊吃草就沒有回來了,他們攻打紅軍與紅軍的牲口,紅軍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這讓戰士們苦不堪言,那些民族不會聽從紅軍的話,去區分什麼紅白漢人,那些幫助過紅軍的人都會被直接煮死。即使有少數民族的阻攔,有下雨天大地設下的陷阱,有紅軍被迫吃生食的現象,但他們仍然將他們強大的意志力傳給後人甚至保留到了最後,他們過了大草地。在苦難繁多的情況下,他們沒有人因為難,因為餓,因為累而放棄、逃避。對於他們來説這些事情成為了長征的苦,也為長征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紅軍戰士,身為戰士,他們或許為了保衞人民,保衞祖國,應該吃些苦,但是在長征中,他們在苦難中磨練,漸漸地,可以微笑面對所有困難,他們似乎是中國的成功者,但他們確實所有成功者中,遭到苦難最多的人們了。

篇十六: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方媛閲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寫的。當初為了作為掩護,所以也叫做《西行漫記》。本書記錄了斯諾1936年6月到10月在我國陝北根據地進行實際採訪的所見所聞,他是第一位在紅色區域進行採訪的西方新聞記者。首次向全世界真實的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將領的情況。讓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真實面貌。

斯諾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最生活化的寫照,介紹了我們偉大的領袖,介紹了我們的紅軍,介紹了根據地人民的生產生活。讓我從書中所描述的點點滴滴,感受我們偉大領袖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我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和共產黨人的不移宗旨和堅定信念;讓我彷彿看到了軍民一家親,相互幫助、相互扶持的感人場面。字裏行間,我為我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我們有這麼先進的黨而感到自豪。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這是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從我的歷史課本和其他的一些書籍上,初識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建黨之初我黨不敢公開身份,只能進行地下活動,到如今擁有9100多萬共產黨員,是我國甚至世界的第一大黨,我的身邊也正有這樣一羣人,教師、醫生、警察,他們在各行各業起到了先鋒帶頭作用。

《紅星閃耀中國》讓我置身其中,彷彿重新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書中介紹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進行長征的經歷。痛定思痛,在我們黨正確的領導下我們的紅軍戰士英勇善戰、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百折不撓,四渡赤水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克服重重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的過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不僅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還在少數民族大團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長征期間他們贏得了少數民族的友誼,建立了少數民族的信任,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蔘加紅軍。就足以證明了中國紅軍在人民羣眾中的威望和感染力。長征所折射出的長征精神,是我們世代人都要去學習的。

當我寫這篇感想的時候,東京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田徑場上、泳池裏,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時刻,運動員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斷的拼搏。當賽場上升起一面面五星紅旗,響起《義勇軍進行曲》,此時此刻,紅星不僅照耀中華大地,也照耀整個世界,照耀這世界上所有的人,我再一次為我是中國人感到驕傲、自豪。紅星永遠閃耀的傳奇,讓我們在這裏向傳奇致敬!

篇十七: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八十年前,紅色的中國還是脆弱的孤嬰。旁的圍觀者,只會唾棄這孤嬰,欺壓這孤嬰。但這紅色的“孤嬰”不會哭泣,他沒有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他逐漸的強大着,努力着,不論外界多麼惡劣,紅色的中國一直在前行。

美國記者斯諾懷着對紅色的中國的戰爭與革命的疑問來到紅色的中國。説實話,在初讀這本書時,我也被前期人們所説的:“殺人如麻”、“貪婪自私”給恐嚇到。因為我意識裏清楚的告知自己,我所認識的、那個紅色的中國,斷不是這般的。看來,確是有人刻意曲解,歪曲真相。這個充滿了人情味兒與堅強不服輸的民族,怎會如此兇殘呢?

在紅色的中國中,形形色色的人闖入斯諾的視線。他們,或許是忠誠不渝,富有朝氣的紅小鬼;或許是善良質樸,勤勞大度的農民;抑或是挑燈至深夜,鞠躬盡瘁為了戰爭勝利的領導人。他們身份各異,卻是一幅最真實的畫卷。

在中國,曾有一段極其屈辱的歷史。但在這段侮辱的背後,有一羣人仍在為淪陷的區域奮鬥着。紅色的中國,是一個不甘落後的中國,在斯諾真情又平實的文字中,字裏行間流露出的,都是對這個紅色的地區的熱愛與信任。從他的文字中,我看到童年屈辱,不甘平凡的彭德懷,和藹可親,鞠躬盡瘁的周恩來,還有深夜挑燈夜戰,有勇有謀的毛澤東。整整過了八十年。

八十年後,從前的屈辱與痛苦不在,留下的,僅是革命事業流下的光輝,照耀着整個新中國,照耀着全社會。

紅色的中國,他從被世界遺棄的孤嬰,成為被世界所關注的中國,這一路上,沒有海棠花開,只有枯枝敗葉;沒有讚美如潮,只有侵略打擊。而他沒有放棄,他沒有再跪着,他選擇站起來,站起來!

如今,我們坐在明亮的讀書燈下,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卻不知,幾十年前有這樣一羣人,拋頭顱、灑熱血,經過兵刀利刃的打磨。離去時是翩翩少年,歸來時卻是遍體鱗傷。我們不會忘記那一段屈辱的歷史,但那背後也是一段光輝的歲月,在民哀國殤之期仍能挺起胸膛,慷慨激昂的、英勇無畏的向新時代走去。

篇十八: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一閃一閃小紅星——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楊悦

共產黨的號角隨國共之戰吹響了三年,吹跑了苛捐雜税的政府地主,吹醒了飢餓欲頹的平民百姓,吹去了貧土荒地,吹來了飽滿稻粒,吹揚起江姐手中的絲綢國旗,吹亮了我華夏未來!

我們的先人於迫害中站起,於荒野裏生存,於鐵索上穿行。他們曾以門為牀,以肩為橋,以身為盾,以愛為槍,轟轟烈烈而又默默無聞扯開了大陸和平之旗。

只是在為他們驕傲的同時又倍感無措。或是這先前的長征萬里與後來的改革開放的頭開得太好,如往昔大唐之貞觀之治從同樣的農民起義到同樣休養生息,竟是古今如此恰巧。至此,無措感便又洶湧上來,作為他們的後代,我們能否再創“開元盛世”,換言之,我們又能否保住這一局盛世,能否擺脱歷朝歷代周而復始的命運?先人以血肉之軀換來了非君主專制的太平之世,我們能否又該如何完美地將手中明亮傳遞給下一棒。隨着一位又一位偉人逝去,這無措感越似波濤怒號的錢塘江直面拍來,一記頭暈目眩,越發恍惚。做什麼?怎麼做?向哪去?

只是在恍惚間彷彿又聽見了先人們的怒號,聽見了困於鎖鏈下不屈的憤吼,似警鐘般在心湖中撞出水花,四處迸濺,彷彿看見了先人們毅立的身姿,看見了他們在國旗上留下的血跡,若深山夜空中的明星,閃爍變化。忽的記起這聲音這場景我似乎是見過,在記憶碎片裏翻找着。是了,我是見過的,不僅我,還有每一位華夏子女,乃至世界上的所有人。從2020年1月起,我們經歷了痛苦,也見證了奇蹟。在一個個報道中,我看見了95後甚至00後的身影,仍是挺立,仍是堅毅,我看見我們新時代的人兒啊,是那般無畏,其勇敢已然不遜於我們敬重的先人們。

或許先人們的精神早已在烏黑的土壤下生根,早已銘刻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

接下火炬,爭做下一代閃閃發光的小紅星!

篇十九: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遊樂帆

從小老師就告訴我們,每日和我們朝夕相處的紅領巾是革命烈士們用鮮血染紅的。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我才知道,那不僅染紅了我們的紅領巾,也染紅了整個中國,整個時代!

80年前,紅色的中國佈滿層層迷霧。思諾冒着生命危險,義無反顧來到革命戰爭根據地,闖過一道又一道的難關,訪問紅色中國。讀着它樸實無華的語言,我內心澎湃!

長城萬里古代勞動人民用血肉築成!中國今日,何嘗不是?戰場上,紅軍戰士們不畏不懼,衝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

毛澤東曾説:“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那一個又一個感人的事蹟,我們怎能忘記?記得在瀘定橋那時,狡猾的敵人把橋摧毀,只剩下幾根繩索,孤零零的在空中晃盪。走?不走?敵人簡直是把紅軍逼上粱山。時間緊迫,紅軍只好硬上。此時,有數多名紅軍戰士站了出來,抓緊兩旁的繩索,用自己強壯的身軀築起一座通往前方的橋。要知道底下可是波濤洶湧,驚濤駭浪!一個不小心定會掉下去,那後果,誰都明白。但不這樣做又能怎樣?更加殘酷的是,這時敵人正在橋那方不斷的朝紅軍們開槍。前面的紅軍就像幾隻弱小又無助的小綿羊,毫無還手之力,必死無疑。“砰砰呯”敵人的槍聲震耳欲聾,射入了紅軍們的胸膛……數多名戰士掉了下去,隨着那滾滾河水付之東流。為了使紅軍的傷亡人員變少,紅軍們肩並着肩穿過槍林彈雨,就像雄鷹展翅高飛,飛向對岸與敵人殊死搏鬥!

看到這裏,我不僅熱淚盈眶,緊握雙拳,放聲在內心吶喊:“你們是英雄!”

憶古思今,中國站起來了!中國人再也不會任人宰割,我們要做東方雄獅!用實力維護我們的利益,維護世界的和平!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願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繁榮昌盛,願我們的祖國美麗富強!

紅星不僅照耀了中國,也照耀了全世界!

篇二十: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吳佳銘

在紅軍長征隊伍中,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羣體,儘管都還是些娃娃,卻跟隨部隊爬雪山、過草地,在跋涉中漸漸成長,在戰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尋常的童年譜寫出一曲麴生命的壯歌。

他們和我們年齡相仿,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斯諾敍述了關於他們的一切,包括生活、學習、工作。他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些“紅小鬼”們年齡都很小,幾乎都是在十一、二歲時加入紅軍的,大多數都參加過長征,甚至是真實的戰爭。因為家裏貧困,生活堪憂,又聽説紅軍幫助窮人,於是便都紛紛加入到紅軍的隊伍中。他們都熱愛紅軍,就像作者説的,“沒有一個十三歲的孩子,會跟自己所憎惡的軍隊走六千英里路的。”他們都懂得,紅軍是自己的軍隊,是抗日的軍隊,是反抗壓迫充滿平等與正義的軍隊。在這支隊伍中,他們享受到了人人平等,接觸了共產主義,他們意識到只有這樣的隊伍才能拯救中國,才能有美好的未來。

令我驚訝的是這些“紅小鬼”們在紅軍中擔任許多職務,傳令兵,甚至教員等等。有許多都因做過偵探或宣傳工作而被捕關或被殺掉,但他們卻依然能勇敢的勝任這些工作。這需要驚人的勇氣。而且他們也對紅軍有着無可置疑的,絕對的忠誠。並且他們非常受上級的重視,有很多命令從最高當局一直傳到少年先鋒隊。他們是有擔當的,有極強的責任感。

他們也是樂觀的。從衣着上來看,“紅小鬼們”的衣服大多隻有灰色,很多打了補丁,有點軍服太大了,不合身。但“紅小鬼”沒有一個人抱怨,彷彿只要有綴着紅星的帽子,就是完美的軍服了。“有革命的地方都是好地方!”“和同志們在一起什麼都不苦。”的確,心中有了信仰,就會滿足,就會開朗樂觀。

他們是充滿自豪的。他們因自己是紅軍而自豪。每當斯諾與“紅小鬼”聊天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問他參加紅軍多長時間了。他們都會挺起胸脯自豪地回答,無一例外。他們稱自己為“戰士”,明白作為戰士的責任。不管他們擔任什麼樣的崗位,不管職位的大小,他們都盡職盡責。比如説,斯諾寫到,有一個職位就是檢查旅客有無通行證,那個小鬼碰到彭德懷,要檢查他的通行證,他説他是彭德懷,通行證就是他寫的。但是那“紅小鬼”卻説即使他是朱德司令,他們也不管,沒有通行證,就要逮捕彭德懷,無奈之下,彭德懷只好自己寫一張通行證,“小鬼”才放他走。多麼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啊。他們對任何人都是平等對待的,這一點充分體現了紅軍的軍紀嚴明,任何人都一視同仁。

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在保安時,斯諾請一位隊員為他倒水,但必須要稱呼他為“同志”;斯諾遇見一位叫“季伯”的少先隊員,但別人常叫他一種難聽的外號。他為此特地十分嚴肅的跑來告訴斯諾,並細心的寫下自己的名字。希望斯諾在發表報紙時,不要寫錯自己的名字,認為這樣會給外國讀者眼中的中國與中國紅軍帶來壞印象。我不由得敬佩他這種自尊,這種偉大的、為國家着想的自尊。

在那個不幸的年代,艱苦惡劣的環境裏,他們沒有抱怨,卻以樂觀,堅忍的心態,接受了一切。還想方設法的去尋找和創造着改變命運的行動。在紅軍裏,他們的精神是快樂的,自由的。他們的愉快和樂觀,感染着大人們,為了他們的未來戰鬥。這些英勇的少年,是在不幸年代裏找到幸福和快樂的幸運的紅小鬼。我們要傳承他們的精神,為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光輝未來努力奮鬥,為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添磚加瓦。不管哪個時代,中國的未來都在於年輕人,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因為我們都是“紅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