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故事>

白米山的傳説作文

精選故事 閲讀(1.68W)
白米山的傳説
在滁州沙河鎮和明光張八嶺鎮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挺拔高大的山峯,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這山有個美麗而神奇的名字叫"白米山"。在當地有這麼一段美妙的傳説。
相傳,很早以前白米山叫亂石山。山也沒有現在這麼高,那麼挺拔,那麼美麗。雜草叢生、亂石成堆、稀稀拉拉有幾棵雜樹。可繞山有一條常年不幹,四季湧流的清水澗。澗兩邊土鬆草肥,周圍村莊上每天都有一些放牛娃在這裏放牧。就在此山東北角處有一個較大的村莊,莊名叫"大張郢"。村南頭住着一户張姓人家,就爺倆。爺爺是七月國二生的,所以爺爺的父親給起了個名字叫張七二,已是年近七十的人了,孫子出生時也是七月國二,不能再叫張七二了,因家用門口有棵彎棗樹,爺爺給趣了名字叫張棗。張棗已經十三歲了,為了餬口替村裏大户張老鐵家放牛。按家門輩分,張老鐵還應叫張棗一聲叔叔呢。可有錢人輩分也長了,這張老鐵只叫棗子,他説他家和張棗已隔了十代了,論年齡棗子應叫他大爺。張老鐵家養三頭水牛,僱棗子放牛時談好,一年四季吃住在張老鐵家,另外每年給棗子三鬥玉米貼補家用。這工錢雖少,但張七二還是同意了,因為家裏少了一張嘴,一年還能進三鬥玉米。
話説這年秋的一天,張棗在清水澗邊放牛,小肚子餓得"嘰哩咕嚕"直叫喚。在過去淮河一帶有個説法叫"無中飯,貓無晚飯,小放牛的的沒早飯,"這都是大户人家摳油,想方設法剋扣。張棗餓急了,叭在澗邊"咕咚咚"喝了一肚子涼水。不停地抬頭看太陽,這太陽掛在原處就是不動。張棗看着看着就覺得天旋地轉一頭栽倒在地餓昏過去。不知什麼時候,張棗醒過來,身邊盤腿坐着個白髮道人。白髮道人見張棗醒過來了,從懷裏掏出個小木碗,又掏了兩粒米放在碗裏,然後在澗溝邊舀滿了水,雙手上下一搖,雙止緊閉,口中"嘰哩咕嚕"念着經,不一會一碗雪白雪白的大米飯遞到了張棗面前,張棗一對小眼一眨不眨地看了個全過程。神了!接過碗也顧不了許多了,大一口小一口的吃了起來,越吃越香。奇怪!張棗的小肚子漲得繃繃的,可小木碗裏的飯還是不見少。張棗吃着、想着,能不能把剩下的飯帶回去給爺爺吃一點呢?自從記事就沒見爺爺吃過一頓白米飯。那白髮道人像是會算,他一手撫摸着張棗的頭,一邊説:"真是個孝順的孩子,自己餓昏了,有的吃了,馬上就能想到爺爺。"張棗望着白髮道人,看他慈眉善目是個好人,於是大着膽子説:"老神仙,這剩下的飯能給我嗎?我從沒見爺爺吃過白米飯,他老人家要是吃了我給他留的香噴噴的白米飯,不知要有多高興。"他見白髮道人點點頭,站起身跑向一個藕塘採了片大荷葉,又跑了回來。張棗把小木碗裏的白米飯倒在荷葉裏包好揣在懷裏,他跪下要給白髮道人磕頭。白髮道人扶起張棗,從張棗腰上抽下放牛鞭然後把自己拇指上的一個玉斑指抹下來套在牛鞭杆上説:"孩子,前面亂石山下有取不盡的白米,這就是鑰匙。鎖眼是山腰三棵檀樹正中的那個石縫,每天必須在太陽照在石縫上時,將有玉斑指的這頭插在石縫中,口中念:米神、米神快醒醒,給點白米救貧人,連着三遍,白米就自動流出來,記住了嗎?"張棗看看手中的鞭子點點頭説:"全記住了。"白髮道人又説:"此事不能讓人知道,以免有貪心的人對你不軌。"張棗點點頭。白髮道人説::"你去趕牛吧,牛走遠了。"就在張棗回頭看牛的一瞬間,白髮道人不見了。張棗掐了下小臉蛋覺得痛,知道不是夢,是遇到神仙了。
張棗把牛趕回村,故意從村南頭繞,把懷裏揣着的那包米飯遞給爺爺。爺爺一見孫子送來了白米飯,香味撲鼻,也沒問來歷就狼吞虎嚥吃起來。吃完了,又用手指將粘在荷葉上的飯粒捏下送到嘴裏。張棗看爺爺吃得這麼香,心裏高興極了。
1111"白米飯從哪裏弄來的?"爺爺捏完荷葉上最後一粒飯才問。
張棗説:"是一位過路的道人給的,我吃了一半,留給您一半。"他摸了一下腰裏的牛鞭又説:"爺爺,你給我一條口袋。"
"幹什麼?"爺爺問。
"我有用,你別問幹什麼,明早放牛我來拿。"張棗説完趕着牛回張老鐵家去了。
第二天,張棗放牛時特地繞到村南頭回家拿了一個布口袋。把牛趕到澗邊,到山腰上找鎖眼。由於山上樹少,一眼就看到那三棵拳頭粗的檀樹。在三棵樹的正中間有一塊巨大的石頭,斜依在山坡上,大石中間有一條石縫。為了能照看到牛在澗邊吃草,張棗便坐石頭上等太陽照過來。好一會,太陽挪過來了,陽光直射在石縫上,張棗連忙將牛鞭帶玉斑指的那頭插在石縫中,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給點白米救貧人。"一連唸了三主屆,只見雪白的白米嘩嘩順着石縫流出來,不一刻裝了滿滿一口袋。張棗拔出牛鞭扛着口袋下山去了。放牛回去時,張棗繞道一口袋大米送給爺爺。爺爺見張棗背了滿滿一口袋雪白的大米,嚇了一大跳,以為是張棗偷來的,追着張棗説實情,張棗答應過白髮道人不告訴任何的,張棗急出了滿頭大汗,瞪大了一對小眼睛説:"爺爺你放心,我自小就記着您的教導,君子是冷死迎風站,餓死不做賊,這白米絕非歪道而來,您就放心吧。"爺爺見張棗説得懇切,也就不再多問了。從此,每天張棗放牛回來都扛着滿滿一口袋大米。張七二吃不完就背到街上去賣,日久天長,張七二有吃有喝有用有穿的,還攢了不少錢等來年蓋新房,等着帶孫媳婦呢。
張七二發了,村裏人很納悶,一個年近七十的老人,家裏又沒有水田,怎麼會天天上街賣米呢?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着。這張老鐵是小心眼兒,開始他懷疑張棗從他家偷米,但悄悄盯了一段時間,每天他出家門都是空着手。再説一段時間他家並沒舂米,張七二仍揹着一口袋大米上街去賣。
這天,張老鐵遠遠地跟着張棗看這放牛娃玩什麼鬼頭。他看到張棗把牛趕到澗溝後,提着個空口袋上山去了。張老鐵仍悄悄跟着,趴在離張棗很近的地方。那張棗一會抬頭看太陽,一會看石縫,只見當太陽直照石縫時,張棗把套在玉斑指的牛鞭插在石縫裏,就聽嘴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給點白米救貧人。"那石縫流出了雪白的大米。張老鐵眼都看直了。回到家他把看到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婆。兩口子合計着要把牛鞭弄到手。張老鐵的女人把臉一繃説:"棗子是我家僱的放牛娃,現在我們不僱了,叫他丟下牛鞭滾蛋,不就行了。"張老鐵想了好一會搖了搖頭:"不妥,不妥,他要是不願交出牛鞭呢?"女人把眼一瞪雙手掐腰説:"來硬的,搶過來,還要怎地?"張老鐵還是搖搖頭説:"不成,不成,他要是縣衙去告呢?"女人氣急得要跳起來了:"告又怎樣?縣太爺還會幫個小放牛的?"張老鐵點點頭道:"是不會幫那個小放牛的,自古道:貧不鬥富,富不鬥官,一個貧放牛的哪能鬥過我呢?"女人聽了這話才緩了口氣説:"哎,這不就照了嗎?"張老鐵眯糊着眼説:"那我們要跟縣太爺鬥,你説最後誰吃虧?"女人急了,罵了起來:"你瘟豬,肚裏有什麼花腸子掏出來不就完了嗎?"張老鐵一本正經地説:"我不是不想來硬的,就怕這事傳出去,消息要是傳到縣太爺那裏,這寶物還能有我的份嗎?"女人驚訝説:"你聽過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嗎?"女人説:"我都會背了,你還有什麼新段子了,整天就這段。"張老鐵説:"我可不是給你講故事。我想上街到玉器行買個和那玉斑指樣子顏色差不多的,換了棗子那個。這棗子用假的玉斑指再去求米,米出不來,這小孩子還以為米沒有了,不也就認了嗎?那時這寶物神不知鬼不覺地不就歸我了嗎?"女人笑了:"乖乖,你真鬼。"
張老鐵乘張棗睡覺時偷偷把牛鞭抽下來,取下玉斑指,換上假玉斑指。
第二天,張棗按老辦法,又去要米,可一連唸了七八遍口訣,石縫裏粒米不見,張棗心想:大概是米沒有了,或是米神見我天天來要米生氣了,嫌煩了。嗨!看來還是爺爺説得對,這人就不能貪得無厭。
再説那張老鐵見張棗沒發覺是假的,要不出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倆口子高興得直蹦。又隔了一天,張老鐵拿着真玉斑指的牛鞭瞞着女人偷偷來到石縫處,當着太陽直射石縫處,忙將牛鞭插在石縫,口中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給點白米救貧人。"只見雪白的大米嘩嘩地從石縫中流出。張老鐵抓過一把大米,聞了聞,清香無比;看了看,雪白耀眼;嚼了嚼,甘甜爽口;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米越流越快,一眨眼功夫,漫過了張老鐵的腰了,這時他老想起要把米裝進袋,起去拿袋,可挪不動腳,掙扎着要從米堆裏爬出來,難了,不一刻大米漫過肩頭,漫過頭頂。因為牛鞭還插在石縫裏,米仍在往外流,趙流越多,在太陽落山前,把整個亂石山都埋在下面了。
就在白米漫過山嶺時,周圍的人發現了,很多人用筐子挑,口袋背,可是一有富户去擔米,米卻成了白沙。張老鐵的女人見米漫過山頂,不見張老鐵出來,知道糟了,老鐵一定被埋在下面了。她一面哭着,一面拼命地在米堆上扒着,一面破着嗓子喊:"老鐵、老鐵,你在哪?"第二天,天一亮,挺拔高大的一座由白米堆成的大山替代了原來的亂石山。後來人們把它稱為"白米山"。在山的北坡上有一塊大石頭,半截栽在泥裏,傳説是張老鐵的老婆,當地放牛的經過,都喜歡用牛鞭打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