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寓教於樂>

秦雪瑩個人簡介作文

寓教於樂 閲讀(1.31W)

姓名:秦雪瑩

秦雪瑩個人簡介

學校:重慶市第十八中學

年級:高一

人生格言:不會期待做一朵花兒,要做一棵桃花心木,讓那不斷朝下生長的根鬚深深地扎進土裏。用努力和汗水,踏踏實實地學習與拼搏,才是生存的"硬"道理!

寫作擅長的體裁:散文

寫作經驗: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一些每天都在不斷上演的小細節,每當有深刻的認識和感觸時,把心中所能想到的寫出來。要學會多看一些自己感興趣,優美的一些文章,認真體會作者的情感,學會欣賞,要學會問自己這篇文美在何處?對於喜歡和讓你感動的文字要摘抄,最好在後面做批註。儘可能的閲讀不同風格的文章,體會每一位作者各自寫作的特點,特別是他們的寫作角度,及他們的寫作思維,有條件還可以瞭解一些作者寫文時的寫作背景,學會揣摩作者語句中流露出的情感。多多閲讀(我還在學習中哈!),寫作時可以將生活和閲讀中的作品進行聯想和對比,引發對生活的思考,我想這是生活和寫作相結合的關鍵!總之,抱着一種閒適的心去閲讀,平靜的對待生活,我想寫作會成為你記錄生活點點滴滴的記憶相夾!

點評例文:

題目:失去的空間(此文曾刊登於重慶晚報)

揹着沉重的書包從學校出來已經六點多了,想着終於可以回到闊別了一星期的家,縱然是肩上被壓得生痛也是快樂的。習慣了一個人回家獨自一個人走向車站,因為早已放學半個小時了,路上只有三三兩兩逗留的學生,不再那麼擁擠可是卻也不見得輕鬆多少。

忽然一陣尖利的嬉笑聲傳來,是小女孩特有的那種尖叫,冷不丁響起直震得耳膜發顫。循聲看去,只見還算寬闊的人行道一旁,兩個小女孩正瘋得起勁,旁若無人地發出一陣陣歡快的笑聲。不由得住了住腳,不知為何心底泛起一絲羨慕。她們時而打鬧、時而追逐,甚至還幾次摔倒在地上滾起一身泥土,但卻未斂笑聲。她們嬌小靈活的身影穿梭在來往的人羣中,亮麗的花裙和大人們大多灰色的褲邊裙角形成鮮明的對比,那樣的不同,彷彿有一個屏障生生地隔出了兩個世界兩個空間。

兩個女孩的眼中只有彼此,從沒有抬頭來看過身邊的路過的大人,自然也沒有發現那些因尖利的笑聲和打鬧而皺起的眉頭。忽然間回想起年幼的自己,那時又何嘗不是如此"目中無人"呢?自在地玩耍於那一方小小的天地,不在意大人的目光,不會考慮是否會被笑話。僅僅是依着心意來"妄為",哪裏有什麼"面子觀念"?那時的年紀是多麼的小、多麼天真又多麼寶貴啊!

想起年幼時被大人們小心翼翼地"安放"在家裏、小區裏、幼兒園裏,不得不承認隨着年紀的增長我們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大了。不會再被生硬地要求必須呆在某個地方,我們能去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但不知何時起我們開始留意起周圍人的目光,開始為自己不小心的尖叫而羞愧,為某個無意之中的小動作而尷尬,也逐漸明白了"面子"是什麼東西。

當我們由無知轉向明智,由"我的地盤我做主"轉變為"公共場所請注意······"的時候,卻也漸漸地發現自己所處的空間似乎並沒有增長,反而被束縛得更緊了,不在旁若無人地追逐打鬧,不再大聲尖利地笑,甚至會因為不小心打出的嗝而臉紅不已。處處束手束腳,生怕觸及"公共場所"已致招來恥笑甚至厭惡。這邊是社會了,一個給你無限大的物質世界卻又勒緊你精神世界的緊箍咒。

除此之外當我們回到了家中,卻又要面對另一個"緊箍咒",這便是家長越來越多的要求。雖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與孩子劍拔弩張,但彼此漸生的隔閡卻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不想與父母分享日記,縱然只是一些平常小事;不想時刻彙報自己的行蹤,儘管只是到書店看書;不願意讓父母進自己的小房間,就算裏面的陳設他們比自己還熟悉。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在維護我們那僅存的一小方天地而已,那方從物質生活上到精神上只屬於自己的天地。

只需要那小小的幾平方米便足矣,我從不奢求。

我的點評:

作為一個年齡和此作者不相上下的同齡人,這篇文把我深深地打動,引起對生活的共鳴。的確,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變得理性了,學會了審美,也學會了在意別人的目光。在許多人都會恥笑或者公認的一些不該在我們這個年齡做的事,做了會引來別人異樣的眼光,所以年齡越大做事越是一副小心翼翼,十分謹慎的樣子。在這個不斷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在逐漸地失去屬於孩子的那份童真童趣,在學習的威逼,和家長望子成龍的強硬,以及人際交流圈裏的薰陶下,我們開始麻木不仁,學會了附和,學會取悦別人,逗別人開心。可是有時卻不敢表露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怕別人笑自己的天真和愚笨。就這樣我們那份屬於自己的天空,那私密的空間,被一些本就"無關緊要"的事侵佔,在不斷地逝去……常常戴着面具做人,説一些違心話。

本文情感真摯動人,素材較為新穎,題目十分的耐人尋味,易引發讀者的思考及共鳴。平實語言,很有説服力也是本文一大亮點!內容富含深意,可以看出平時作者很認真的在觀察生活。由一幅兩個小女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相互嬉戲打鬧,天真爛漫的動人場景,細小的故事深入展開,引發對生活及人性的一些思考,流露的情感既悲哀又無奈,使人深深地同情和理解。看出作者文學功底深厚,是現實生活與寫作完美結合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