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國一>讀後感>

子欲養而親不待1200字作文

讀後感 閲讀(1.61W)

我對史鐵生這個作家瞭解不甚多,只是讀過幾篇他的文章而已,文筆和風格有點細水長流的感覺,好像是緩緩跟你説着故事一樣的口吻。對於他的文章,印象最深的便是《老海棠樹》與《秋天的思念》,後者是我們語文書中的課文,前者是閲讀捲上的文章,一篇寫的是奶奶,一篇寫的是母親。

子欲養而親不待1200字

讀完《老海棠樹》之後,奶奶在老海棠樹下佝僂着背像是在尋找着什麼的身影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其實文章中的奶奶或許就是老海棠樹?亦或那海棠樹就是奶奶?我想是的吧,奶奶的確是如同那老海棠樹一般,堅強而無奈,以一種蒼老的姿態活着,敏感而脆弱,靜觀生命過去春夏秋冬,冷暖自知不言説。文中有一段話看得我喉嚨哽咽:“我寫過我最不能原諒自己的一件事:奶奶舉着一張報紙,小心地湊到我跟前:“這一段,你給我説説,到底什麼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學那玩藝兒有用嗎?您以為把那些東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麼帽子?”奶奶立刻不語,唯低頭盯着那張報紙,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動。”真的特別特別讓人感覺心寒,看着那張薄薄的卷子上黑色的字,我都能體會到字裏行間流露出來那種難以訴説的複雜情感與情緒。那時奶奶該會是怎樣的心境?就好像是你一直解不開的結,突然有一天解開了,你又覺得少了些什麼。比起奶奶我更關注的是史鐵生的反應,他竟然那樣子回答!那樣的不耐煩與若無其事。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平日裏對我奶奶她老人家的態度,似乎與史鐵生這樣並無二致,心裏第一次正視這件事情,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慚愧。

《秋天的懷念》裏的哀愁是作者自己寫出來的,文章的題目其實就帶着很濃郁的愁“自古逢秋悲寂寥”。這句話自古以來就是個真理,只是後一句”我言秋日勝春朝“少人所知。文中史鐵生寫“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意義,史鐵生的母親詮釋了這句話。我不知道史鐵生寫: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説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説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這一段的時候有沒有想哭的衝動?尤其是緊接着這段的那一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菊花依舊遍野爛漫的開,只是母親走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老海棠樹或許仍能繼續活個幾年,只是奶奶去世了,那海棠樹下的身影,再也看不見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其此之謂乎?

國一: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