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體裁>讀後感>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三)1200字作文

讀後感 閲讀(3.23W)

很早就看到過這樣的言論:路遙最感到驕傲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因為他的文學天賦有限,從而使得小説都有着過重的意識形態,現實有餘、變化不足,守舊有餘、創新不足,勵志有餘、揭批不足。到底是不是怎樣呢?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三)1200字

路遙始終關注着國家和人們生活的變化或者説改變,作家的使命感促使他如實的反應這些變化。《平凡的世界》以1975年至1985年中國廣闊的社會背景,描寫了一幅當代農村生活的全景圖。確切地説是描寫了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以孫、田、金三家為代表的人民的生活在這十年之間所發生的變化。

路遙一生最佩服的作家是《創業史》的作者柳青,二人在寫作題材上乃至藝術追求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處。跟柳青一樣,他的創作心理始終纏繞着沉重的鄉土情結,他始終深情地關注着土地上的農民的生存狀態,正如他自己所説:“我對中國農村的狀況和農民命運的關注尤為深切。”

當我捧起《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我就在想,讀《平凡的世界》到底讀什麼?《平凡的世界》不平凡,正如《小城無故事》,此處題目所取反意。眾所周知,人一生無非與衣、食、住、行打交道,《平凡的世界》中活着的這些人無非如此。想到這裏,我當初對能否閲讀下去產生了疑慮。

但當我讀到第二部,讀到孫少平隻身來到黃原攬工,經過一番折騰並嚐到生活的辛酸,半年之後,在秋天一個細菲菲的下午,在黃原城市的電影院門口遇到田曉霞的時候,那一刻,我終於知道讀《平凡的世界》應當閲讀什麼了。

對,《平凡的世界》從寫成之日到今天20年過去了,最為值得閲讀的只有愛情,《平凡的世界》中能夠不朽的也只能是愛情。至於那些發生在土地上的變化都已經屬於過去,現在和將來仍會不斷地變化着,唯有愛情永恆。

如果仔細閲讀過路遙的小長篇小説《人生》和中篇小説《在困難的日子裏》、《黃葉在秋風中飄落》及短篇小説《杏樹下》,就一定會發現,在某種不是很高的程度上,路遙算是一個寫愛情的高手。我們甚至可以從他的這些作品當中推測出來,其實在不同小説中的女主人公形象都來自一個生活原型。

特別是《在困難的日子裏》的吳亞玲和《人生》中的劉巧珍乃至《平凡的世界》中的田小霞。三個人物三個不同的名字,但有幾點都是相同的。首先,這三個人物都是領導家的孩子(其中劉巧珍的父親是大隊書記,吳亞玲的父親是縣武裝部部長,至於田小霞的父親,官是越做越大,開始出場我們知道他是縣革委會副主任,縣上的二把手,後來升為地委二把手——行署專員,緊接着升為地委書記,在小説結束的時候他已經是省委副書記兼省所在市市長),家庭地位遠遠高於男主人公。

其次,這三個人都非常高尚,思想也非常之前衞,同時總是年齡比男主人公小但卻比男主人公成熟(《在困難的日子裏》男主人公我叫“馬健強”,《人生》男主人公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叫孫少平)。

再次,這位同一個原型演變出來的女子,最終總是沒有和男主人公走到一起。《在困難的日子裏》沒有寫結局,《人生》中劉巧珍一氣之下嫁了人,《平凡的世界》中的田小霞被洪水沖走了。其實這不難理解,雖然到目前為止,我沒有讀過關於路遙的任何只言片語,但我們很容易推測,田曉霞的結局應當就是路遙心目中的“她”即路遙用心良苦將其放到每一部作品當中的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