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高一>讀後感>

走向孤獨的路上 ——讀《百年孤獨》有感3000字作文

讀後感 閲讀(1.87W)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摘自《百年孤獨》)

走向孤獨的路上 ——讀《百年孤獨》有感3000字

黃昏時刻,夕陽將世界蒙上一層朦朧的顏色,聖潔的只屬於晚霞的孤獨光輝照耀在每一個存活在這個世界的人身上。人們為活着奔波,不斷重複着“出生—死亡—出生”的過程,在生命的動盪中起起伏伏,過着孤獨的人生,回憶着孤獨的過去。正如布恩迪亞家族不斷髮展又不斷沒落而最後消失在這個世界上,這似乎是人生永恆的孤獨的輪迴。“月盈則虧,盛極則衰”正是這世上每一樣事物變化的必然規律——沒有什麼能獲得永生,亦沒有什麼能在有生之年保持不變。

書中烏爾蘇拉曾迷信“名為‘阿爾卡蒂奧’和‘奧里亞雷諾’的人‘固然天生’有着不同”,並列舉家族史上重複以這兩個名字命名的人,認為叫“阿爾卡蒂奧”的人都性格衝動,而名為“奧里亞雷諾”的人都性格孤僻。這看起來毫無邏輯卻實實在在成為了這個家族的現實——這何嘗不是一種輪迴?布恩迪亞家族在歷經六代以後誕生的“又一個真正的布恩迪亞”,而整個家族從馬孔多的創始者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到最後“終結家族的神話般的生物”,從一個人開始回到了一個人結束。

我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朱自清),每個人的人生似乎都只是從生下來就開始走向死亡,但我們身在其中,每個人的人生是何其不同。沿途風景依然百變,即使我們只是走向孤獨的無知遊歷的旅客。

“我們終將孤獨”的確是無可否認的真理,但如果所有人都因為這個真理而丟掉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負,人類世界該如何發展,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模樣,又如何能宿命般走向最終的孤獨。林語堂寫過:“世間沒有一個人感到絕對的滿足…理想僅是一種相信另一世態的心境,不管那是什麼世態,只要和人類現在的事態不同就得了。”因為對自己終將孤獨地死去而感到不滿,所以不甘願安守現狀,才會抱有活着的希望。

司馬遷遭受宮刑,從此喪失了將家族發揚光大的能力,更喪失了以男人的身份活着的尊嚴,若是他就此頹廢地走向孤獨,那中國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該由誰書寫?

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但她沒有放棄,靠自己的努力自學完成了國小、中學和大學的知識,並學習鍼灸,成為不屈不撓的典範。經歷過傷痛,倘若她從此因生死的輪迴墮入黑暗,那她成為殘疾人後寫出的作品和成百上千被她鼓舞的人們將去向何方?

霍金21歲患上盧伽雷氏症,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基本與活死人無異,如果他堅信每個人終將孤獨地死去而失去希望,何來今日《時間簡史》的輝煌和物理學的快速發展?

安於命運的人永遠不會被載入史冊,是因為他們寧願把自己關入永恆的孤獨中度過人生。儘管我們無法避免這樣的孤獨的結局,但人生好壞與否並不止參照一個人是否死去,而是這個人作為宇宙大爆炸膨脹的一瞬誕生的處於孤獨輪迴的生命,是否能在他短暫的幾十年間經歷最精彩的故事,即使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他的一生也如“詩一般的度過去”(林語堂)。

我們人生的結局已定,不過是走向孤獨的路上。與其自怨自艾荒廢人生,不如抱有活着的希望一點點向孤獨走去。正如豐子愷所説:“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看那天邊閃耀的金色太陽,即使它終將面對黑暗,走向孤獨,但無論朝霞還是夕陽都如此美麗,灑落在身上的金光帶着孤獨光輝,如此讓人心馳神往,令人無法拒絕。

“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乾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摘自《百年孤獨》)

高一:上官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