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話題>>

錦溪的橋作文(精選4篇)

閲讀(2.99W)

篇一:錦溪的橋作文

錦溪的橋作文(精選4篇)

徐鑫

“一溪穿鎮而過,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暉,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若錦帶……”這是《錦溪鎮志》裏的記載,知道這個文獻記載的是哪裏嗎?沒錯,這就是著名的水鄉古鎮——錦溪。

錦溪素有“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的稱號,還有襪底酥、海棠糕等美食,更有“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的美譽。今天,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錦溪的十眼橋和古蓮橋。

十眼橋,俗稱“小寶帶橋”,全長52米,橋寬2。7米,中孔跨度3。5米。它位於鎮南聖母殿後方,由一個橋身,52個石柱和兩個欄杆組成,每隔1米就有兩個石柱出現(左右各一個石柱)。最有特色的是它有11個橋墩,而橋墩相隔的空位很像一隻眼睛,故有十眼橋之稱。因為它形制典雅大方,造型獨特,還有傳聞説它是魯班建造的呢!十眼橋周邊,綠水環流,茂林修竹,還有許多名勝古蹟點綴其間,向東便是波光粼粼、帆影點點的五保湖,風光無疑是絕妙的。

古蓮橋,是廊橋的一種,雖是現代建造,卻有古典風韻,已成為古鎮錦溪的地標建築和亮麗名片。古蓮橋氣勢雄偉,猶如一條長龍橫卧在古蓮池與五保湖之間。每當夏秋之際,一邊是荷葉翻動、荷亂顫,一邊是煙波浩渺、鷗羣飛。時不時還有幾位船孃載着遊客,唱着小曲兒,從古蓮池邊一路向市河一櫓一櫓搖去,船尾是漾起的漣漪,水巷是繚繞的歌聲。古蓮橋位於陳妃水冢與蓮池禪院旁,這陳妃水冢可是大有來頭。

相傳南宋紹興末年,太子趙昚陪同趙構扈蹕親征,前往蘇州抗擊金兵。在決戰時,隨太子出征的陳妃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敵人的暗箭,保護了太子,自己卻深受重傷。最終,陳妃客死錦溪,葬於五保湖北側,築水冢為墓,這就是陳妃水冢的由來。宋孝宗趙昚為了紀念陳妃,便將錦溪改稱為“陳墓”。

錦溪的橋大多擁有悠久的歷史,建造年代多為明清,有的更遠推到宋元;種類更是繁多,如石拱橋、平板橋,獨拱橋、多孔橋,等等。這麼多橋,原是用來溝連河道,便於交通,今天卻為水鄉古鎮平添了許多獨特的韻致。

我愛錦溪,更愛錦溪的橋!

篇二:錦溪的橋作文

賴宇榮

“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小夥伴們,你們猜到這是哪兒了嗎?沒錯,它就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古鎮——錦溪。

昨天,我和爸爸去了古鎮。一進古鎮,我們瞧見了一座明朝天啟年建造的一座保存較好的石拱橋,你可別以為它只是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他還是一座擁有古鎮之最的橋——古鎮最低的“陳家橋”。

走幾步,我們又看到了一座始建於清雍正十一年的單孔石拱橋——“俞家橋”,它位於鎮區中心,是保存較好的一座古橋,但也被重修過了。橋柱有橋聯:“兩岸煙飛通海市,一溪浪湧接澄湖。”“海市”“澄湖”是錦溪的兩個湖泊名,而“煙飛”和“浪湧”則描繪了兩湖乃至錦溪煙波浩渺、波翻浪湧的浩大氣勢。

走着走着,只覺肚中飢餓,腿腳痠軟。突然我聞到了一股熟悉的香味,頓時兩眼放光,轉頭就看見了錦溪特產專賣店店——小毛糕餅店。專賣店主營襪底酥。襪底酥形似襪底,薄而脆,酥而香,且易於攜帶和保存,深受古鎮居民和四方遊客的喜愛。小毛糕餅店邊上也有一座橋,不過它與街面平齊,行人真感覺不到腳下是一座橋。只有你低頭看一下橋下的船和水,才知道人在橋上。買了剛出爐的襪底酥,邊走邊吃,樣子可能不太雅相,味道卻真是好吃!

我們把古鎮逛遍,走過蓮池禪院,走過十眼橋,看到了很多美麗、壯觀的古橋,但令我們流連忘返的還是古蓮橋。

古蓮橋,位於古蓮池旁,雖然不能進入,但外形足以讓我們“目瞪口呆”——只見眼前這座氣勢磅礴的廊橋,平靜地“躺”在水面上,猶如一條巨龍橫卧在水上,無比壯觀。它在水中的倒影更是好看,特別是在晚間,水上的橋,橋上的燈光,倒映在水中,夜風習習,水波盪漾,橋影和燈影交相輝映,迷離恍忽,如幻如夢,真讓人誤以為到了世外桃源。

啊,古鎮真美啊!

篇三:錦溪的橋作文

王書瑤

很多人都會去旅行,有些人喜歡體驗熱鬧的城市,有些人喜歡感受安靜的山林。但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去看一看被稱為“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的錦溪。

去過錦溪的人一定都知道,錦溪有非常多的橋,其中最為標誌性的一座橋,莫過於古蓮橋。

古蓮橋位於古鎮的入口處。整座橋橫卧在五保湖邊上,顏色呈硃紅色,古典飛檐造型的亭子連結起長長的廊橋,橋亭與水中的倒影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引得前來拍攝美景的攝影愛好者絡繹不絕。古蓮橋西邊有著名的陳妃墓,西橋堍便是宋孝宗為懷念陳妃而在此設立的蓮池禪院,從蓮池禪院便可徑直走進廊橋內。蓮池中,荷花還沒到盛開的時節,沒有怒放的荷花生輝,沒有田田的蓮葉添彩,古蓮橋卻自有一種孤獨而又高貴的氣質。

雖然古蓮橋連接的是一段水上通途,但是承載的卻是亙古的愛情和憂傷。相傳,陳妃是宋孝宗愛妃,金人南侵時,隨皇室南渡,因路途勞累“病歿”錦溪。陳妃死後,宋孝宗下旨在五保湖畔建一座禪院,設寺僧誦經,為之超度。禪院內現存的一棵龍柏和一棵古鬆,據傳也是宋孝宗親手種植。禪院東側還修築了蓮池,種上了白蓮,以寄託對陳妃的哀思。鎮名也由錦溪改為了陳墓,世代流傳。古蓮橋如同一支來自遠古的蓮花,多年來始終不渝地在水一方低調綻放屬於自己的獨特。

除了古蓮橋,在錦溪還有一座橋叫節壽橋。節壽橋位於錦溪鎮市河南,始建於1631年,由里人捐資建造。清雍正年間,里人孫德明為賀母親六十大壽重新修整,將橋改名為“節壽橋”,表達了以節制德,祈求長壽之意。

當然,在錦溪你能看到的橋遠遠不止這兩座。這麼多的橋,歷史也遠比我們想象的悠久。在這麼多穿越了幾百年滄桑歲月的橋上走一走,彷彿也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它們不僅溝通了錦溪的河道,更是美化了這座小小的古鎮,所以啊,讓我們一起來好好保護它們吧!

篇四:錦溪的橋作文

李皓軒

錦溪是江南水鄉古鎮,從古至今保存下來的橋樑眾多,故有“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的傳説。錦溪的橋歷史悠久,大多屬明清建築。錦溪的橋,既是交通設施,也是美麗風景,更是文化瑰寶。

錦溪光遠近聞名的橋就有普慶橋、眾安橋、溥濟橋、太平橋、天水橋、南塘橋、古蓮橋、節壽橋、十眼橋等數十座。它們個性鮮明、造型獨特、姿態優美、風格俊逸。這麼多座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十眼橋、南塘橋和文昌橋。

十眼橋,位於古鎮區南端,是多孔平板橋,始建於南宋隆興元年,重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後又幾經修繕,1997年時公佈為崑山市文保單位。橋呈南北向,貫通鎮區與鄉村的連接,由一孔較高的平板與九孔較低的平板連接而成,全長52米,高3。1米,寬2。7米,中孔跨度3。5米。個性獨特,造型優美。十眼橋的橋身由花崗巖砌成,形狀像一隻老式的湯匙,又像長虹卧波,更像一條綵帶,故有“小寶帶橋”之譽。

南塘橋,又稱裏和橋,俗稱“南觀音橋”。始建於元明時期,2004年公佈為崑山市文保單位。20世紀70年代初,著名畫家陳逸飛曾在橋前流連忘返,並以南塘橋為素材,創作了著名油畫,《晨》。明代詩人高啟留下了“南塘橋下水泠泠,橋畔長堤柳色新”的美麗詩句。

文昌橋,頗似古蓮橋。地磚是用窯烤而成,一排琉璃瓦,如同牛角一般在月光下閃閃發亮。暗紅的柱子上面拄着淡黃的燈,與河中倒影相映成趣。多美的一幅畫啊!

錦溪的許多橋上,還雕着精緻的橋記、橋聯、花紋。那些橋聯文句優美,意境深遠。普慶橋體的南側有橋聯一副:“兩岸煙飛通海市,一溪浪湧接澄湖”。太平橋的橋體兩側,各有橋聯一副,西為:“東迎薛澱金波遠,西接陳湖王浪平”;東為:“數疊漁歌傳鵲駕,一溪錦水達龍門”。

錦溪的古橋還流傳着動人的故事呢!有人説:盤亭橋的建造與出生於錦溪的偉大天文學家朱文鑫有關;還有人認為:錦溪的“三十六座橋”都是明代開國元勛劉伯温為“鎮龍”而建的……這些故事和傳説,為古鎮錦溪增添了許多無窮的想象和迷人的魅力。

錦溪的橋,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