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國三>觀後感>

國三觀後感:《功夫熊貓》1500字作文

觀後感 閲讀(1.75W)

《功夫熊貓》是一部功夫喜劇式的動畫片,不僅僅回味到了快樂的童年,還回味到了成龍早期拍的功夫喜劇。不由得想起多年前有部同樣取材於中國的美國動畫電影《木蘭》,儘管那部片子是平面的,儘管那部片子裏的人物造型並不對我們的口味,但那個時候,我們的國產動畫片已經很難與之比較了。

國三觀後感:《功夫熊貓》1500字

我想,這個問題主要在於國內的製作者僅僅把動畫片給小朋友看,而美國的這兩部片子不僅是給小朋友看,也給成年人看。前些日子在某論壇討論起動畫片來,有個網友説日本的動畫片比美國強。看完這部《功夫熊貓》,我感覺,美國的系列動畫雖然不如日本的長篇,但不能説美國動畫片都是不值得看垃圾作品。

對於動畫製作上,我是外行,就不多贅言了,僅從動畫片裏的一些道理上來説説。

這部動畫片依舊承載了小人物為主角、成為英雄的美式電影基調,在表現手法上的元素很中國化,或者説是很東方化。功夫是中國元素的,而很多出自烏龜話語的道理很接近禪,或者説根本就是禪。禪這樣的佛學概念,應該説是東方的,不僅僅是中國的。

道理一:每個人都有很強的潛力,只是缺乏適當的方法來把潛力激發出來。

熊貓同學在學武的過程中那麼笨拙,並不是他沒有潛質,直到烏龜仙逝後,浣熊師傅才發現應該通過食物來激發出熊貓的潛力,而不是以前教那幾個徒弟的辦法,終於使熊貓練成了高超的功夫。

其實現實中也是如此,任何人都具有難以查知的潛力,而我們只是缺乏適當的方法來發現和激發出潛力來。折射到教育上,明顯把國內長年來教育的失誤給指了出來。我們國內的學校教育就是那種統一教導的,在升學、上好學校、考試成績第一等等這些前提之下,也就不會有太多的可能去發現、發掘出不同學生的不同潛質。

道理二:只有拋卻成見,才能有新的發現。

杯茶禪理説的也正是這個道理。人假如不能放下成見去接受新的概念,那麼往往會因為成見而失去一些新的發現。如電影中,浣熊師傅在一貫的成見中,根本就無視熊貓,也就談不上去發現熊貓的了。而沒有熊貓的話,那麼整個和平谷將會不復存在。

堅持一貫的成見不一定是好事,拋開成見的人常能有所突破。譬如龐涓之馬陵道就是因為堅持“齊兵羸弱”的成見,而趙武靈王拋開成見的“胡服改制”則使趙國的國力強盛起來。前人的例子舉不勝舉,不須贅言。可惜是我們現在的國人中,仍然有不屑學習外國有利於我們的東西的人,他們一味地去抵制,實在是有些目光短淺。

道理三:有了足夠的實力,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沒有實力就妄自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那就是過度自負和夜郎自大。有了足夠的實力,所欠缺的只是信心而已。這個時候,就應該相信自己。《神龍祕籍》只是如同鏡子一樣的空白卷軸,並不是任何人看了這個卷軸就能夠成為絕頂高手,只有具備了足夠的實力,能夠繼承這個卷軸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絕頂高手。

這裏還暗含着另外的一層意思,實力不是唯一條件,更重要的是一顆仁心。所謂“仁者無敵”,只追求個人的強悍,最多也只是成為一個強者。只有勇敢站出來保護自己珍惜的人和地方的人,才能夠成為真正的英雄!這一點在《火影忍者》的很多情節中也闡述過。

其他:

對於《功夫熊貓》中其他五個高手不能戰勝惡豹,而原來被他們輕鬆打敗的熊貓卻能的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是象周星馳的《功夫》那樣,熊貓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潛力,只是沒有觸發條件而已。一旦觸發了,就是無敵的那種。否則,怎麼能通過幾天的修煉就超過了修煉了那麼多年的六大高手呢?另外,也可能是浣熊師傅後來心灰意冷,對那五個徒弟的教導沒達到以前的程度。

或許《功夫熊貓》中還想闡述“無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這樣一層含義。無字的祕籍、沒有任何佐料的麪條都是熊貓接觸到的最高境界的東西。我想,在某些時候,返璞歸真的這種“無”,確實是一種最高的境界吧。就象古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褪盡鉛華之後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烏龜老師傅説的“世上沒有絕對的巧合”很值得品味。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以我的淺薄是解釋不來的。但能夠從一些經歷和見聞中體會得到。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緣”,這種看不到的東西在牽引着發生巧合的雙方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