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作文

精選 閲讀(1.67W)

篇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1000字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作文

戴子奇

暑假期間,總會有許多的空閒時間。在這期間,閲讀無疑是一項很好的課餘活動。有一本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其中,《升學與選課》這一章,讓我印象深刻。

這一章講述了作者的一位朋友即將要中學畢業,面臨許多問題。作者通過講述一些小事件與他的親身經歷,向他即將邁入大學的朋友解讀如何選課,何為升學。這也讓我聯想到了自己“小升中”的升學經歷。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在興趣與選擇。

國小的時候,完全是按照興趣選擇,廣泛地學習了各種喜歡的課程,羽毛球、游泳、無人機、中阮等,樣樣搭邊,各方面發展,玩得不亦樂乎。國小階段,各種學習內容都是興趣的眼神,更偏向於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餘活動。比如説,國小社團課的無人機,一週一次地飛着、練着,一點點地玩着,我也慢慢“飛”進入了比賽,並且多次獲獎。那時候,雖然不知道無人機飛行的原理和條件,但也懵懵懂懂地度過了無憂無慮的興趣班時光。

進入國中以後,我的學習任務相較於國小而言加重了許多,在課餘時間的選擇與安排上也更加寶貴,更加需要合理的安排與規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保證不浪費一分一秒。當然了,以前對無人機的愛好也不能放下,更要保持練習的習慣,探究工作原理。比如,要去學習無人機涉及到的力學、電子、機械等等,不斷活躍自己的思維,全方面地去看待問題。課堂認真聽講,課間和同學們一起討論題目,一起琢磨每一種題目的解法,拓展自己的想法,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國中的課餘生活,雖然縮短了不少,丟失了許多,但也能讓我時時找到更多的樂趣,發現更多的美好之處。

當然,除了回首過去的國小、觀望國中的現狀,更要對未來的高中充滿期盼。高中時期,我要進入到更高更遠更有意義的學習之中,要選擇好一個方向,為未來的道路打好基礎。就比如説我從小玩到大的無人機,我可以學習更多和無人機有關的知識,完成許多的任務與挑戰。

對未來,我也有自己的期待:要學我所願,學習我想要學的事情;要學有所用,學習我需要的東西;要學以致用,學會了就要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舉一反三,而不是在死衚衕裏打轉、死讀書。最重要的,是要終身學習,養成學習的習慣;要有選擇性的學習,只有經過判斷與篩選,才能有效地利用時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想道路。

其實,每一次學習都和選擇緊密相關,不可分開,我們要不斷選擇、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明天會更好。

篇二: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1000字

韓嘉豪

這個夏日,絢麗燦爛的落日灑盡了最後一絲餘暉,宣告着少年時代的正式結束。隨即而來,朝氣蓬勃的青年時期迎着遠方緩緩升起的朝陽大步向我們邁來。

初來乍到的我們帶着幾分疑惑好奇張望,而年輕的面龐悄然之間已深藏不住青年人的風貌。請不要慌張,不要害怕,神祕又奇妙的青年時代,正等待你去用心去探索。瞧!朱光潛先生早已為你繪好一份地圖,你,只須翻開這本《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跟隨他的腳步,他的想象去吧!去吧!去解開你心中的一道道疑惑吧!去打開你思維的大門,去成為更加完美的自己。

“你如果問我,人們應該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説,就順着自然所給的本性活着,像草木蟲魚一樣……”炎炎夏日,初逢朱光潛的文字便如啜飲一杯清鬱幽香的好茶,滋味綿長。作為當代著名的美學家、教育家,朱光潛先生不僅在學術上潛心耕耘,在生活中待人謙遜,而且他還是一個願終身與青年為友的志士。每當輕風拂過書頁,一道道柔和而深邃的光芒便從字裏行間閃過,那漾動着的正是朱先生對生活敏鋭而又深刻的覺察,對困境通透而又豁達的態度,對人生恬淡而又睿智的嚮往。

來,把你的目光放在這第十封信——《談擺脱》。夏日晚風習習,手捧一卷書香,便有一種“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的奇妙感受。這個“病象”在我身上其實早已顯現,皎潔的月光下我的思緒隨着此起彼伏的蟬鳴一起飄進了夜色裏。

自從進入國中以來,我的英語頻頻掛科,“89”這個數字彷彿成為了我學習上的一道坎,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媽媽總説:“你只要多花些時間,多刷些題目就行了。”於是,打小倔強不服輸的我便開始了一場與英語考試孜孜不倦的“惡戰”。然而儘管忙碌不堪,刷過的試題也堆積如山,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我的成績依舊是穩如泰山。漸漸的,我開始有些心浮氣躁,無暇心靜,成績既是我奮進的目標,卻似乎也成為了我無法掙脱的枷鎖。多少次看到成績時,沮喪、無奈、抱怨,千般種滋味如鯁在喉。

“提的起便是抓得住”,窸窸窣窣間我從書本中抬起眼來,“認定一個目標,便專心致志的向那裏走,其餘一切都置之度外,這就是成功的祕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祕訣。”朱先生的一席話像夏夜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令人醍醐灌頂。對於正在黑暗中摸索的我,這句話就像一把苦苦追尋的鑰匙,打開了我心靈的桎梏,化作一條奔湧的大河,瞬間漫過我荒蕪的心田。我明白了,也許我應該擺脱那盲目刷試題的方法,也許我應該去追尋求知最本真的樂趣,也許我應該排除雜念多有一分耐心,我要去尋找適合我自己的學習“祕法”。

再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深覺朱先生將青年中存在的種種病象描寫得是何其準確精當呢!他與青年同胞談讀書,談作文,談社會運動,談愛戀,談……像春天裏的一聲驚雷,喚醒眾蟄。他那炙熱的情感,温潤的氣度,豐厚的學識以及獨到的審美,在一封封言辭懇切、情意深長的書信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些想必陶醉其中的你們早已感受到了吧!

錢鍾書先生曾説:“一個真有幽默的人別有會心,欣然獨笑,也許要在百年後、萬里外,才有另一個人在時空的彼岸,莫逆於心,相視而笑”。《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在這個素月分輝的不眠夜裏引領我走向了精神的盛夏,也讓青年們重新認識了自己,更加信心滿滿地邁向光明的未來……

篇三: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1000字

蘆睿菲

一本有分量的好書值得一讀再讀。就像研磨般,細細磨,總能磨出墨香。

於我,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便是一本值得細品的好書。其間很多的想法會讓人與之不謀而合,很多的建議使人讀罷如醍醐灌頂。在每一個時期,《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都會給我帶來應對當下問題的力量——

讀罷合卷之時,我還沉浸在朱光潛先生的説理中。文中那些精確而詳實的舉例折射着高閣智慧般的思辨光芒。待得心靈震顫處易潸然淚下。前面談動談靜更尤其談革命運動,分析的語氣剛強,字字珠璣,發人深思,有提神醒腦之感。因為書中字裏行間説盡古今中外的人文歷史,道明世事任務高貴媚俗。才覺醒:雖千萬人吾獨往也得堅韌與捨得。

朱光潛先生的書真的很平淡,沒有什麼優美的詞藻,但卻總在平常間藴含着獨特的深意。這不只是本關於知識的書!它時刻展現着“不講道理,只講智慧”的精華特色。書裏的智慧,我覺得不是簡單地分享道理,更是經過磨礪的歲月沉澱。

“所謂救國,並非空口談革命所可了事。我們跟着社會運動家喊“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力已竭,聲已嘶了。而軍閥淫威既未稍減,帝國主義的勢力也還在擴張。朋友,空口吶喊大概有些靠不住罷了。“朱光潛先生對當時五四時期青年們的忠語良言哪怕在今天依然適用。現今中國,國泰民安。如何懂得借鑑朱老的忠告,如何切身實踐去身體力行,是我們現代青少年所需做延續的。吾輩青少年理應為祖國的繁榮獻綿薄之力。

也許你會問一個人的力量能有多大?世界不是我們能左右得了的!那我一定會建議你也來細讀慢品這本書。每個青年可以從自身做起,用自身去照亮身邊的人。做自己的燈塔。一盞燈塔的燈光是微弱的,但千千萬萬個微弱的燈光一定可以照亮山河人間。就像疫情之下,是無數個無私奉獻的身影逆風奔跑,才能迸發讓世界震驚的“中國力量”。就像河南暴雨,是無數個愛心人士自發捐款捐物資,把愛心作暖流注入那冰冷的水。

今年是黨的百年華誕,在過去的一百年裏,是無數個優秀黨員無畏無懼,用身體用智慧架起了勝利的橋樑,他們扛起了黨的精神旗幟,是我們青少年學習的榜樣。想起一段魯迅先生的話:“願中國青年都擺脱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會考在即,於我而言是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選擇。我深知,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做一些有難度的事以獲得成長。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提高能力,讓自己看得更高遠。不忘初心,步履不停。一方面,從小事做起,真正做有擔當的年輕人。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另一方面,我在學習中要不斷自省總結,借用覆盤思維,將遇到的失敗與不足重新梳理,以期未來的收穫滿滿。

生命長短不一,如果只有肉體的成長是可悲的。藉由《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我感悟到了人生真正的成長是打破思想的壁壘,解除心靈的禁錮,把才能運用於實幹。不必一日千里,但求每日比前一日有所進步。作為新時代中國的青少年,我當堅守本心攻克千難萬險,堅定信仰攀登理想高地,用所擁有的力量燃燒生命,成為未來的那座筆直燈塔!

篇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1000字

蔣湛恩

讀正文前,映入眼簾的是關於作者的簡介。朱光潛,生於1897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他24歲,新中國成立時,他53歲。他經歷了中國物質最貧乏,卻精神最富足的時代,見證了中國從災難深重到獨立自主的變遷。他以十二封書信展現出一個學者對當代青年人的要求和期待。

十二封信,十二個主題,十二個期許。作者與青年談讀書,談動、談靜,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談多元宇宙,談升學與選課,談作文,談情與理,談擺脱,談在盧浮宮所得的感想,談人生與我。我每讀一封信,都像是走進了一個哲思的天地。

書信在手,感覺字字珠璣。作者對青年的關心是那麼誠摯,敍述的語氣是那麼親切,宛如家中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輩,在教我怎樣對待別人、怎樣對待自己、怎樣處理問題、怎樣樹立三觀。掩卷而思,隱隱地,關於讀書、動與靜、內省與反思,均有些清晰的思考在我腦海中慢慢醖釀開來……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是究竟怎樣進步呢?在第一封信中有了答案。首先要解決的是時間夠不夠的問題,“難道你比那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孫中山先生)還要忙些麼?”這一反問可以説堵住了全天下以“忙”為藉口而不好好讀書者的悠悠之口。是啊,古有李密牛角掛書,今有聞一多醉書,我們有何理由“沒時間”呢?魯迅也説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其次,是要解決如何選書的問題。作者告誡,對於選書要“慎加選擇”,專家、學者可以推薦與介紹,但選擇在於自己。不過首先可以將“不必讀”的書(不能撼動我心靈、不能激勵我思考的、談書的書)排除在外。同時,讀書要講究方法。第一遍需快讀,第二遍需慢讀,還要做筆記。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一半得之於感受”。在談動與談靜的兩封信中寫道:閒愁最苦,而愁勝於鬱,解愁的方法在泄;鬱由於靜止,求泄的方法在動。閒時生機靜止,便有愁之感。因此,作者説“談談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對一代代青年人的要求。晉人陶侃,朝夕搬磚於齋裏齋外之間,便是如此。而前文的“感受”,是靜,也分“強弱”。“天才之所以為天才。他的感受力比一般人強”,心似“方塘”,天光雲影印在腦中,源頭活水便是其中之趣。而領趣的能力,便天資、修養兩等分。我認為:靜是文,動是武,光是文,哪怕是天才雲集,那也不過是一羣書呆子而已;光知道武,哪怕個個都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那也難免成為一堆有勇無謀的蠻漢。只有能文能武,才是我心中的標準的青年。統而言之,“文武之道,一張一馳”“靜如處子,動如脱兔”,我認為唯有文武雙全、動靜結合,方能品到生命的況味。所以我應該要求自己“好好鍛鍊身體、時時學習思考”。

“貧賤不能移”,革命,就更需要堅韌的意志與追求真理的精神。這個“意志”與“精神”如何養成與樹立?一是升學後,“不染着時下習氣,不侈談高遠而不注意把根基打得寬大穩固。且不能不懂裝懂”。二是學會擺脱,懂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在無法兩全其美時,便要學會選擇與放棄,並不後悔,如果無法選擇或後悔了,我認為就是擺脱不開。三是要勇於開創,勇於革新——作者在《談十字街頭》中寫道:“習俗的背叛者比習俗的順從者較為難能可貴。從歷史看世界,都是靠着幾個站在十字街頭而能向十字街頭宣戰的人。這般人報酬往往不是十字架就是斷頭台”。是啊,自古以來,多少變法官員,只因一心為人民,誓與落後的制度作對抗,就算沒有好下場也在所不惜;現代科學的認知改變,像“日心説”與“地心説”的摩擦,迸發的火焰燒傷多少科學家呢,但他們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啊!但世間若沒有他們這羣先驅者,人類豈非烏煙瘴氣、停滯不前?

當然,求知的過程,並不是全盤接受的過程,而應該有思辨精神。孟子早説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趕上了一個多元化的開放時代,提問,或否定權威,都不用害怕會迎來“十字架”、“斷頭台”了。那碰到教科書上存在的問題,或對老師所教的知識進行質疑,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我在閲讀的過程中,曾有這樣的念頭:講這些大道理給我們這些才十多歲的孩子聽是否合適?讀完後,我有了答案: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樹立理想的教育,是不怕早的。相反,千千萬萬普通的中國少年、青年的家長,可能從來就不能如此全面地對下一代進行教育。這十二封信的後面,站着一個偉大的人生導師。

這十二封信,紙短意長,處處有“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之感。感謝這本書,它促我自省,也激我向時間、向社會、向世界去尋找答案。與其説是學者對青年的期許,不如説它將化為我今後對自己的期許,獲得挑戰自我的力量。

篇五: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1000字

葛任涵

窗外,狂風驟雨,“煙花”肆虐杭城;屋內,書香陣陣,我靜靜地翻看着朱光潛先生的那些信。

這些信是朱先生寫給青年朋友們的信,與青年們在讀書、升學、做人、修身等方面進行系列探討,緊緊扣住現代青年的態度、習慣來勸誡青年,讀來使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是“談動”與“談靜”,朱先生在書中給出他的理解:動,是排解煩悶和愁緒;靜,則是會領略趣味。而我認為,動與靜是學習的兩種狀態。青年是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的,既要朝氣蓬勃、好學上進,又應心境空靈、鬧中覓靜。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由此可見,才識需學習,而學習則須靜心,動以養身,靜以養心,動靜結合,相輔相見,才能成為成功的青年。

動,是勇攀高峯;靜,則是專注靜心。

近日,東京奧運會首金的獲得者是一位年輕的浙江姑娘——楊倩。奧運精神追求的是更高、更強,為了參加奧運會,她持之以恆地刻苦訓練,不斷挑戰自我,達到最好的狀態。在比賽中,雖是初出茅廬,但她沉住氣,全神貫注,以自己的節奏發射子彈,一步步穩紮穩打,儘管最後一槍之前還落後0。1環,可她依然絲毫不慌張,最後一槍打出了比對手高出0。9環的好成績,成為東京奧運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動,是腳踏實地;靜,則是仰望星空。

我在楊倩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我雖然沒有她那驚人的天賦,但是我也可以腳踏實地,仰望星空,追逐夢想。從幼兒園開始,鋼琴就一直陪伴着我,在過去的八年間,無論學業多麼繁重,我都會堅持每天摸一摸它,彈奏一段音階與琶音,學習幾個新曲子,體會一下作曲家含在其中的情感,因為我的夢想就是成為像媽媽一樣的音樂老師,我還要像我們的班主任——任老師那樣,到新疆、西藏的大山裏去做老師,為大山裏的小朋友帶去動聽的音樂。我也知道要實現這一夢想,現在的我要做的就是抵禦外界干擾,靜心學習,不斷汲取知識,不斷攀登學習的高峯,將知識融會貫通,並在自己的學習中找到樂趣。

不知何時,窗外的風暴開始散去,厚厚的雲層中透出幾縷金色的陽光,照進窗户,灑在我的書本上。我合上書本,抬眼望向遠方,深吸了一口氣,目光也變得愈加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