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精選20篇)作文

精選 閲讀(2.61W)

篇一: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精選20篇)作文

周欣怡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自問世以來,就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喜愛,真可謂是家喻户曉,婦孺皆知,而我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大作家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時期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書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曹操的野心勃勃、魯肅的為人忠厚……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那一幕幕精彩的情節都使我心動神怡。

尤其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的那個故事,更是讓我對他欽佩不已。心胸狹窄的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華,故設下十天造出十萬支箭的圈套,如諸葛亮交不出箭來就要殺了他。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就算好了三天後江上必有大霧,再巧用曹操生性多疑的特點,大膽向曹軍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在三天內交出了十萬支箭,擺脱了周瑜的暗算,讓周瑜自愧不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讓人看了不得不拍手稱快。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劉備為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三次請諸葛亮出山,最終諸葛亮被劉備他那堅持不懈的恆心打動了,答應了劉備的請求,成為了劉備的軍師。記得以前我學跳舞時,覺得太累了,沒有學多久就放棄了。現在想想真不應該,我們應該像劉備一樣,既然想做好一件事,就應該持之以恆,絕不能半途而廢。

《三國演義》不愧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開創了歷史小説的先河,那裏面的生動的語言和精彩的情節,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閲讀愛好者。而我也從這本書中收穫了很多,我一定會將這其中的道理銘記於心,永遠不會忘記!

篇二: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裏面的故事很吸引我,讓我受益匪淺。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則故事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講的是:劉備去南陽卧龍崗拜訪諸葛亮,希望諸葛亮出山,輔佐自憶完成統一國家大業。前前後後劉備三次前往諸葛亮的住處拜見。前兩次諸葛亮不在家中,第三次,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劉備真心誠意,一再邀請,説動了諸葛亮。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誠懇,做事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讀了這則故事,讓我不由地想起浦江老家的燕子也非常堅持。春天一到,燕子就銜着春泥開始築巢。它們啄取濕泥,再混入稻草、殘羽,在房樑下做窩。有時土的乾濕度沒有掌握好,就會掉下來。有時因為房樑光滑,還會發生傾巢事故,前功盡棄。但是燕子沒有放棄,從頭做起,重新施工築造。雖然屢造屢敗,可它們鍥而不捨,終於築成了高難度的藝術品——新家。

對於我而言,無論學習中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氣餒,不能退縮。要端正態度,要誠懇,要有毅力,直到弄懂明白。這讓我想起了記英語單詞,不同的字母構成了千變萬化的天文單詞,真的很難記,有時候好像是記住了,過了不久又忘記了。那時爸爸告訴我,記單詞就像造房子要砌磚,不好好砌每一塊磚頭,就造不成房子。我明確了目標,堅持反覆地記憶,“請”了無數次,終於把單詞一個個請進了我的腦海裏。現在呀,在平時的生活中,那些可愛的單詞就像是我的好朋友,經常會脱口而出。

《三顧茅廬》的故事讓我過目不忘,我非常傾佩劉備的人品,他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學習。讓我懂得了無論多麼難的事情,只要端正態度,誠懇面對,有毅力,就一定可以解決攻克。

篇三: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仇璇宇

讀着《三國演義》,我彷彿經歷了三國時期壯烈的戰爭,遇見了三國時期輩出的名人英難。無論我在何時何地,思緒都還在上面的每一個文字。它讓我留戀的不止三國曆史,三國人物,還有三國精神。

這本書講述了三國時期由劉備、曹操、孫權所代表的蜀、魏、吳之間的戰爭,最後歸於了晉。而劉備屢戰屢敗,卻還能立起蜀的勢力,一半的功勞都在諸葛亮的身上,自他初出茅蘆,就一直扶助劉備實現統一天下扶救漢室的大業,鞠躬盡瘁,他的愛國之心使我深受感動。

小時的我經常想,國家有士兵把守為什麼還要有人去愛呢?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一個強大的國家,不止需要兵力,還需要有團結的人心。一個只有兵力的勢力,無論如何,都成不了大業。袁紹管渡之戰的失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劉備的興起,就是靠的人心。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國,不説做到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但都要為國獻一份力,國家才會永久地強大!

諸葛亮還是一個會堅持有恆心的人。諸葛亮北伐,屢戰屋敗,卻沒有放棄,堅持了六次,不幸的是他太辛苦,累死在了營裏。臨死前,他把他的遺願交付給了姜維,諸葛亮臨死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的堅持讓我深受感動。

我以前不會堅持,做事總是做到一半就不想做了。就比如我編程,想到了好的主意後做着做着遇到解決不了的團難就半途而廢了。看到了諸葛亮的堅持,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不能再半途而廢,諸葛亮北伐的困難,可比我編程難太多了。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人物都很愛國,有恆心,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克服困難,堅持到底,成為心中英雄的樣子。

篇四: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每當讀到“勝必驕,驕必敗”這句話時,就讓我想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東漢末年,以蜀國,魏國,吳國大戰。在這三國中,魏國兵強將廣,蜀,吳便聯合抗魏。但因為皇帝昏庸,兩國投降魏兵,於是西晉王司馬炎統一了中國。

最讓我有感觸的是關公敗走麥城這一章。裏面的人物中我最喜歡關羽,在這個故事中,我從他拼死守荊州和誓死不降看出他對劉備的忠心,但關羽也因為打了不少漂亮仗而驕傲。若不是他好勝心強,恐怕就不會被孫權宰首,吳國也不會棄義降魏,劉備也不會兵敗了呢!

在這本書中,也可以找到和關羽一樣結局的故事。孫堅與劉表交戰時,在大將程普、韓當等人的幫助下勝了一局。而第二次交戰,他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又不聽他人勸告,結果中了劉表的埋伏,被亂箭射死,英年早逝。真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啊!

關羽和孫堅的因驕而敗讓我想起了我的哥哥。有一次,我和他下中國象棋。一開始,我輸了一局又一局,哥哥為此十分驕傲,頭昂的高高的,自滿自誇道:“我真是太厲害了,贏了這麼多局。前面幾局只是讓你,這一局我要活捉你的“將”,“殺”光你的小“兵”,看你怎麼辦!”但這一局時,他可能驕傲過頭了,只顧吃我的“卒”,忘了我的“炮”正在“潛”入他的“營”中,用了雙重炮將了他一軍。他的“帥”只一躲,躲在一邊。我又用“車”將了他一軍,他的“帥”無路可逃,被“炮”吃掉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人不能因為一時的勝利而驕傲,要努力向上,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這是我從《三國演義》中讀懂的其中一個道理。

三國演義,一本以多勝少的四大名著。

篇五: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關澄奕

一提到四大名著,我想起了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這是一本長篇章回體小説

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大場面,成功刻畫了上百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

我在讀書時,對“英雄”一詞產生了疑問,書中有上百名人物,然而,羣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才是真的“英雄”呢?

有人説,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現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了這一點。然而,我認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作為。他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地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

我倒覺得曹操是以為真正的“英雄”,儘管書中説他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他以救駕為由,把天子收入囊中,使做任何事都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但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是“英雄”。

那再看看其他人:周瑜雖然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張飛,用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之,我以為,三國英雄,曹操一人而已。

篇六: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部成熟的長篇回小説,也是中國歷史演義小説經典之作。小説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間的歷史,展現出一幅精彩的時間畫卷!

讀了《三國演義》我覺得這其中的人物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比如説“三顧茅廬”中,劉備就休現出了一種求賢若渴、尊敬人才的高尚品質。而張飛卻表現出了一-種令人討厭的感覺。再説“刮骨療毒”中,關羽就因右臂上中了一-支毒箭,導致整隻右臂的血流了滿滿一盆子。但關羽自始自終都好像一-點兒都不疼。他這種堅強的品質值得我們一起去學習。還有”草船借箭”中,諸葛亮以他的智慧成功在三天之內弄到了10萬支箭,他這種聰明才智值得大家去學習。“氣死周瑜”,我一開始看到這個標題,真的忍不住笑了。但讀過才發現,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只是諸葛亮只氣了他三次而己,周瑜就死了。所以我們不要像周瑜一樣,這麼容易生氣。“七擒孟獲”這個故事,為什麼叫七擒孟獲,是因為孟獲七次被諸葛亮給抓到了。你們説他笨不笨?我個人認為他非常笨。同學們,可不能像孟獲-樣。被人家逮着七次哦。但要像諸葛亮一樣,逮着人家七次。説到這兒,同學們肯定會問,劉備呢?我們最熟悉的劉備呢?唉,別急,別急,現在我就説劉備啦。在桃園三結義”中,劉備可是大哥,他十分想為國家出力,這也是我們應該像他學習的。舉薦了這麼多的英雄,大部分的英雄都值得我們一-起去學習,我也應該去向他們學習。

《三國演義》這本好書,我非常喜歡讀,我也想推薦你們大家一起來讀。

篇七: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田斯睿

今年寒假,我重讀了《三國演義》,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説家羅貫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當時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有“奸雄”曹操、有勇無謀的呂布、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猛無敵的張飛……每個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膾炙人口。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匯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是最為吸引我的地方。

整本書中,我最喜愛的是“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故事。東漢末年,蜀漢南方部落首領孟獲屢犯蜀境。諸葛亮帶病南征,七擒七縱孟獲。心高氣傲的孟獲不願投降於諸葛亮。為了洗刷之前的恥辱,大敗諸葛亮,第七次時候,孟獲逃到了烏戈國求助。孟獲向烏戈國國主借來了三萬藤甲兵。果然在首次戰役中,孟獲憑藉藤甲兵大敗魏延,打得魏延措手不及。為了扭轉敗局,諸葛亮設計將三萬藤甲兵引入到了山谷中,利用地勢,放火將三萬藤甲兵都給燒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無缺的。藤甲兵雖然刀槍不入、遇水不沉,但遇到火就束手無策了。因此我們要善於觀察,尋找對手最致命的缺陷,這樣便能一擊而中,取得完勝。所以,遇到困難,我們不必驚慌着急,而應該仔細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這樣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雖然戰爭已然成為過去,但是三國中的智慧在當今同樣能夠被人借鑑。《三國演義》是留給我們後人的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世代傳承,在時間的長河裏源遠流長。

篇八: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2021年這是一個快樂美好的寒假,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主要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展示了那個時代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是歷史演義的經典之作。最後司馬炎一統天下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文中對幾個重要人物做出了深刻的描述。足智多謀、勇於進取、不會知難而退,求賢若渴、為賢是用但又非常自負且猜忌心極強的曹操。頭腦機智深藏不漏、審時度勢、深謀遠慮、略有自負但能忍辱負重的孫權。生性善良、受民如子,待人寬厚、不求全責備,偶有權謀、頗有心計的劉備。足智多謀、料事如神,胸懷坦蕩,忠貞不渝、為國為民,謙遜有禮、忠心耿耿的諸葛亮。勇敢決斷、遇事不慌,心胸狹隘、嫉妒心極強的周瑜。

其中有兩個歷史故事讓我印象深刻,《草原借箭》寫的是諸葛亮用三天時間把箭“造”好的情景,實際是諸葛亮利用了曹操疑心大的性格特點,用船上的稻草人騙來了幾十萬支箭,體現出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就是《七擒孟獲》,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諸葛亮起兵征討蠻王孟獲。第一次把孟獲引入了深山峽谷,埋伏在山谷的士兵把孟獲擒住,孟獲不服,要整頓人馬再戰,於是諸葛亮放走了他。這樣捉了又放放了又捉,在第七次諸葛亮不用一槍一箭,只用了一場火攻,就把孟獲借來的三十多萬藤甲兵燒得得精光。最後這次令孟獲羞慚不已,心服口服,一直忠於諸葛亮。

《三國演義》這本歷史名著,讓我想到了《臨江仙》的一句話,滾滾長江東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城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觀看秋雨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篇九: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書籍是智慧的翅膀,在書籍中一切事物都被美妙的文字賦予了活力。日月星辰、江河山川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盛放着芬芳的夢。在我讀的所有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國演義》,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看,劉備的謙遜,關羽的豪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諸葛亮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我總想着,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處事考慮周到,最重要的是不講私情。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地敬佩這位|先生。

關羽降漢不降曹、秉獨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新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遠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一種忠誠,而且要算一種難能可貴的忠。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短暫的幾年中,東征西戰,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工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曹操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國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是曹操為魏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後來晉國才能一統天下。所以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三國演義》全書一共描寫了1191人,人物個性鮮明、各具其態。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收穫頗豐。諸葛亮教我要多方面的學習,並且要學以致用,多動腦筋,曹操教我失人心失天下,懷疑一切不是好習慣,劉備教會了我對待任何事情都要冷靜處理……

篇十: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曹操英雄論

一朝,餘自西往東歸,途宿江岸,赤壁之邊。思孟德雄姿英發,橫槊賦詩時,念英雄何在。一時心悶。望窗外滾滾東流之江水,思緒萬篇,恍如故國神遊。前者東坡有贊周瑜,稼軒有贊孫權,孟德曾贊劉玄德、孫仲謀。愚不才,試以孟德贊之。

以愚意,玄德無可比孟德。論軍事,玄德不精,若無孔明,蜀早滅矣。玄德終死於軍事,敗於東吳之陸遜,軍事無疑乃劉備一大短板。復望窗外,日已向西。餘復念孟德曾做《短歌行》,傳唱千古。玄德又有何作?孟德則有數篇流傳至今。或試問,玄德亦能掄雙股劍乎?答雲:掄不過孟德矣。知否,孟德曾手持雙戟,殺出數十人的包圍,無一人敢前,勇冠三軍;亦敢行刺有呂布護身之董卓,可見膽識過人。玄德曾有乎?愚以為,操乃愛才惜才之士,而玄德,雖愛才,但曾惜才否?

孫仲謀,純防禦者也。三國上下,獨攻荊州勝,且守荊州之玄德大軍尚被曹兵所牽制,方為其所襲,此謂乘人之危、勝之不武也。孫仲謀五次伐魏,無克半座城池,反損兵折將,其才略可見一斑。憶赤壁之時,如杜牧所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可見操公時名威震天下。操能攻善守,進則攻無不克,退則守城有方,又上馬殺敵,下馬著文,仲謀豈能比乎?

又觀周瑜、孔明等謀士,縱軍事、政治才能絕天,而“月明星稀”,何人能作?何人如孟德之文采如窗外江水東逝!愚自認為三國中,孟德方是英雄。興極所至,作詞一首:

萬古江山幾人出?能覓得孟德處。橫槊賦詩長笑傲,英雄氣揮發,大鵬志在躊。“月明星稀”唱千古,滾滾江水指尖逝。無非此生幾回夢,多情對月嘲,空誇前生好。

篇十一: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被裏面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使我讀的如痴如醉,廢寢忘食。

這本書的內容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黃帝招兵鎮壓,各路英雄聚集。之後,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來三人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打出了一片天下,建立了蜀國。最後蜀、魏、吳三國為爭奪政權,而展開的激烈的鬥爭。因為魏國實力龐大,蜀國就和東吳聯盟一起對付魏國……

我喜歡的人物有:劉備、關羽、諸葛亮。劉備以德服人,求賢若渴。劉備得知諸葛亮很有才華學識,不惜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第一次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也不在家,直到第三次諸葛亮在家午睡。為了不吵醒諸葛亮,劉備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了才進去,諸葛亮被劉備的禮賢下士,仁義仁德所感動,於是就追隨劉備,做了劉備的軍師。

因為諸葛亮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使蜀國打了許多勝仗如:草船借箭,讓曹操白白送給東吳十萬多支箭。空城計,不用一兵一卒嚇的司馬懿落荒而逃。

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一個個精彩的戰役,使我熱血沸騰,佩服的五體投地!

關羽以忠肝義膽聞名,關羽被曹操抓住後,曹操給了他許多金銀珠寶,想讓他留在魏國,而關羽並沒有為金銀珠寶而投靠曹操。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遠千里萬里去投奔故主。忠於故主的關羽使我欽佩!我也要忠於我的老師,忠於長輩,對朋友言而有信,説到做到!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啊!裏面的人物個個厲害,故事情節也十分吸引人。劉備的禮賢下士,關羽的忠誠,諸葛亮的智慧,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有勇有謀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篇十二: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在這個假期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各地黃巾軍蜂起。鎮壓黃巾軍起家的曹操經過多年征戰,逐漸統一了北方。曹操又揮師南下,準備趁機統一全國。赤壁一戰,曹操被孫權、劉備聯軍打得大敗。魏、蜀、吳三國鼎力局面從此形成。不久。孫權殺了劉備的義子關羽,奪了荊州。劉備為了報仇,率大軍劃吳打敗而歸。劉備病死,丞相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諸葛亮征服了南方蠻族,有采用聯吳抗魏的方針,先後六次出兵祁山伐魏,沒能成功,諸葛亮最後病死軍中。不久司馬氏掌握了魏國政權,並先後滅掉蜀、魏兩國,建立了西普,統一了全國。

這本書中人物眾多,各具個性。我最敬佩的是“五虎大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和軍師“諸葛亮”。“五虎大將”個個才藝不凡,要麼武藝高超,要麼足智多謀,都對主公忠心耿耿。“諸葛亮”非常聰明,他們善用計謀來幫劉備打勝仗,而且是非常愛國的,處處為蜀國着想。……這些人的美好品質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但書中有些人卻不同,比如説周瑜,他雖然也十分聰明能幹,但心胸狹窄,他眼裏只有諸葛亮一人,他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幹,他想: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我不喜歡周瑜這樣的人。

當然,對書中某寫人物的解讀我也有自己獨特的的見解。曹操被人們説成是奸雄,但我很佩服他的軍事才能,懂得行刺、討伐等方法。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之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我覺得他是三位君主之中最有才幹的,魏國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國家。

總的來説,這本書使我打開了眼界,《三國演義》這本書給我上了深深的一課。

篇十三: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煩悶躁動的夏日假期裏,太陽當頭,篩下一道道如利劍般的金光,炙烤着大地,花草樹木都垂頭喪氣,鳥獸蟲魚都不見蹤跡,而蟬此時卻可以引吭高歌了,在這個炎熱的暑假裏,最好的消暑方法就是看書了。

而我看了一本《三國演義》,想必三國演義是眾所周知吧!它是四大名著裏的一本,被譽為精選世界文學中的傳世經典,《三國演義》的人物塑造功夫是一流的,從而讓不少後世小説家都從中吸取了營養。

而我最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就是關羽了,關羽是劉備的二弟,姓關名羽字雲長,亦叫做關雲長,關將軍大高個,長得紅臉長鬚,一對卧蠶眉,那叫一個威風凜凜啊!手持一把82斤的青龍偃月刀,有萬夫莫敵之勇,戰法了得,屢屢立功,更是兄弟劉備的堅強後盾。更可貴的是他對劉備忠心不二,他和大哥是食則同桌,寢則同牀,幾次三番助大哥在絕境之中翻身。記得有一次徐州失守,劉備棄城而逃,途中三人走散了,而劉備妻小在關羽那兒,關羽完全可以捨棄他們,可關羽沒有,仍盡心盡力,直到見到了劉備,真是忠心可贊啊!

而我最喜歡《三國演義》中關雲長刮骨療傷這一章節,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關公在戰場上中了一支毒箭,等把醫生請來時,箭已入骨,需要刮開皮肉,直至骨頭,再颳去骨頭上的箭毒,敷上藥,再縫起來,其間,需經受劇痛,沒想到關羽邊和友人下棋,邊做手術,直到手術完畢,他都沒喊疼,真是鐵骨錚錚啊!

關羽為人真誠,忠心耿耿。同時心智堅決,所以才能出色地完成歷史賦予他的使命。對我們來説,很有啟發意義,我們要努力學習,苦練本領,錘鍊堅強意志,與人為善,待人真誠,這些是我們的必修課。

《三國演義》讀完了,不僅消了暑,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篇十四: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觀三國烽煙,沒有人不會為關羽的重義氣而感到折服,為黃蓋的忠心而敬佩。為劉備的仁義惜才而感動。為諸葛亮驚人的智慧所震撼。

看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我到底懂得了什麼?也許杜甫的這句“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成蒼狗”。最能體現出我此刻的心情,目睹着三國從興盛到衰弱,我的心情也如夢如幻,潮氣潮落。

三國給我的印象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之中的英雄好漢自然是數不勝數的,他們大都不分伯仲,不相上下,形形色色,無奇不有。在英雄譜中就連呂布也榜上有名。他英勇善戰,有萬夫不當之勇。可能有些人會異議,這種大義滅親的人怎麼能稱得上英雄。我覺得話不能這麼説,他還曾救過劉備,並且還有一個響噹噹的稱號,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但不過殺董卓是替天行道,可殺了丁原確實是助桀為虐。

呂布雖然是英雄,但他也犯下了許多錯,但從古至今,哪位名人不曾犯下過錯誤?張飛雖然勇猛,有“萬人敵”之稱。但是他的性格非常暴躁,動不動就鞭打他的手下,最後導致被人陷害,劉備是開國皇帝卻因不聽諸葛亮以及其他官員的建議,導致兵敗,諸葛亮因選錯人才導致街亭失守。曹操雖然愛惜人才,但它的奸雄身份也是臭名昭著的,人稱古今奸雄第一奇人,“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如今已不再是戰火硝煙的年代,但他們的智慧,勤勞勇猛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我們要傳承下去。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篇十五: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獨自走下長板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囉嗦,一心要那荊州……”當我偶然聽到這首歌時,我便想起了我讀過的《三國演義》,許多故事情節我都懷念在心……

三國,它是在東漢末年80年左右的亂世。起初曹操最怕袁紹、孫策、呂布、劉備等人,後來把除了劉備與孫權(孫策的弟弟)之外的人都除掉了。隨後形成了三國鼎立,分別是:魏、蜀、吳。之後蜀國和吳國人才少了很多,就被魏國佔領了。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他有着豐富的智慧,還有許多經驗。劉備找他都三顧茅廬,你應該知道他有多麼歷害了吧。關於他的故事還有很多,其中有: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三氣周瑜等。我給你們講講其中一個故事吧。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草船借箭了。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弓箭不夠用周瑜限期10天讓諸葛亮造100,000只弓箭,諸葛亮卻信誓旦旦的説:”我只用三天就可以造完。”説完,他便寫下軍令狀。前面兩天,諸葛亮什麼都不幹,大家都很疑惑。到了第三天,諸葛亮哭着對魯肅説:”請借我20條船,每條船上有士兵30人,船兩側樹立許多草人。到了凌晨的時候,諸葛亮和魯肅開始船去曹操的陣營。曹操看見有大霧,變命令士兵放箭,諸葛亮看一側的草人被弓箭射滿之後,便調準船頭。等霧散開之後,諸葛亮迅速返回陣營,結果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造了130,000只箭

三國,其實還有很多名人。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好的書。從書裏面,我覺得做人要有謀略、智慧,才能成功。

篇十六: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這個寒假我認真地品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明朝偉大的文學家羅貫中先生在《三國志》基礎上,吸收了前人的創作精華,寫就了這本《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一共有一百二十回,我每天堅持品讀,漸漸地被書中的故事和人物深深吸引,感觸也非常之深!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在東漢末年魏、蜀、吳這三國紛爭的故事,從黃巾起義開始至三國歸晉為止。三國期間湧現了無數的英雄豪傑,有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關羽、趙雲等,羅貫中先生將每個人物都寫得那麼活靈活現,性格非常突出,看了讓我讚歎不已。我最喜歡的要屬諸葛亮了,他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讓我印象深刻。諸葛孔明實在是一個無法讓人不着迷的人物,也是千百年來人們心中“智慧”的代名詞。諸葛亮神機妙算,輔助劉備打過許許多多的勝仗。草船借箭;在赤壁之戰中巧借東風大破曹軍;進攻蜀州的時候夜觀天象,推測龐統之死;後又擺空城計嚇跑了曹魏十五萬大軍,充分顯示了他的非凡才智。我好想成為一個像孔明一樣有智慧的人,所以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更強大。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戰爭的刻畫也是入木三分,讓我也覺得自己也彷彿置身於三國期時。比如三英戰呂布的馬戰、火燒新野這樣的火戰、水淹七軍的水戰在書中比比皆是,而連環記、空城計這樣的智鬥也非常多,真是精采絕倫!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提到扶不起的阿斗、説曹操曹操到就是出自三國的典故。看來如果我們不看三國,會讓自己與別人的交流受到影響。《三國演義》真是一本經典的名著,要想真正的品味《三國》要讀多遍才可以,有時間我一定會去再細細品味三國的精采。同學們就不要磨蹭啦,趕緊也來看三國吧!

篇十七: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明代的羅貫中寫的,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主題是嚮往國家統一,歌頌“忠義”英雄。而嚮往國家統一的政治理想,構成了《三國演義》的經線。

書中,我最喜歡劉備“三請諸葛亮”部分。這個故事講述了徐庶告訴劉備,有一人叫諸葛亮,字孔明,他神通廣大,料事如神。並且,“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而“卧龍”正是孔明先生。劉備聽了徐庶的話,立即動身去了諸葛亮所住的地方——卧龍山,希望邀請諸葛亮幫他們一起打天下。經過漫長的行走,終於來到了一座房門前。劉備小聲敲了敲門,開門的是一個小童子,劉備忙問:“請問,孔明先生在嗎?”童子回答:“先生出門辦事,行蹤不定,不知去向,也不知多少日回。請先生留下姓名,等孔明先生回來時,我幫先生轉告。”劉備留下姓名後就離開了。次日,劉備帶關、張二人再度來訪,可惜這次諸葛亮依舊不在家,三人只得又離開了。又過了數十天,他們又來尋找諸葛亮,這次諸葛亮在家,但是在睡午覺。張飛大怒:“這個諸葛亮,太討厭了,我要拿麻繩把他綁起來!”沒想到被劉備大喝一頓。終於,在劉備的勸説下,諸葛亮隨劉備出山打仗了。後來,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成功建立了蜀國。

讀了這篇文章,我看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恭敬,也看出了諸葛亮的聰明。但是,諸葛亮不是神童,不可能一出生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一定也付出了時間、精力、和“心”。那麼我們在學習上,一定要向諸葛亮學習,不讀死書,會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看問題不要只看表面,要深入理解。同時,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像張飛一樣魯莽行事。

小作者:黃宸熙

篇十八: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人生之路

路是什麼?路供我們走過,上面留下深深錢錢的足印。人生也有這樣一條路。

人生之路,可有以下四條。

在我看來,《三國演義》很好地詮釋了這四條之路。

呂布——自作聰明

呂布猛戰三英,為世人敬仰,有誰知道他有勇無謀。為了攀升,先後殺了丁原、董卓兩位上司,後又被曹操活捉,呂布又想投其下,曹操因有前車之鑑,立即殺了呂布。呂將軍謀略不足,野心卻不小,若能一心事主,必會受到重用,也不會因為“不忠”而被殺了。這條路曰“自作聰明”。

周瑜——失足成恨

周瑜有勇有謀,才智自是超然,只可惜心胸狹窄,不滿孔明比自己技高一籌,發出“既生瑜,又生亮”的感慨,孔明正是利用這一點將其活活氣死。周瑜身為東吳的大都督,若當初心胸寬廣一點,不就不會英年早逝,成為天下人的笑柄嗎?甚至還會一枝獨秀!此路叫“失足成恨”。

諸葛亮——明智之舉

諸葛亮才智非凡,這是眾所周知的。老先生的忠誠也幾乎無人可比,雖知劉禪腐朽無能,但對先帝的忠誠之心驅使他寫下了《出師表》,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對劉禪的期待,諸葛先生的人生目標是很明確的——輔佐主公得到天下,“忠誠”正是他的人生標準,使其走入正道,這條路成為“明智之舉”。

張飛——大智若愚

張飛的笨拙溢於言表,當年三聲大吼,讓敵軍嚇破了膽。張飛不懂計策,但武藝高強,深得劉備讚賞。張飛貴在自知,凡事圖少求精,順其自然。有歇後語曰“張飛繡花——組中有細”。這條路謂“大智若愚”。

明智之路上不一定都有捷徑,笨拙之路上也不一定都是絕境,這人生之路上的奧妙,亦不皆於吾論,只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小部分罷了。

篇十九: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話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這個寒假期間,我讀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

《三國演義》這一本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元朝的羅貫中,這一本書刻劃了近二百個英雄人物。其中最成功的是諸葛亮、劉備、曹操。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蜀、吳、魏三國爭奪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描述了許許多多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在《三國演義》這一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一起爭奪天下,他三次和關羽、張飛去諸葛亮住的地方請諸葛亮。他們第一次去請諸葛亮的時候,卻因為諸葛亮和他的好朋友出去遊玩了,沒有見到諸葛亮。當他們第二次去請諸葛亮的時候,卻因為諸葛亮的好朋友邀請他一起去遊玩了,還是沒有見到諸葛亮。過了幾天後,劉備又第三次去請諸葛亮。而那一天天上下着大雪。當他們來到諸葛亮家的門前時,童子説諸葛亮現在在家了,但是他還在睡覺。劉備聽了後,就冒着大雪站在諸葛亮家的院子裏等諸葛亮醒來。諸葛亮醒來後,看見劉備站在院子裏,就請他進來。後來劉備説明了來意,諸葛亮起初拒絕了劉備,後來聽説劉備三次來到這請他後,被劉備的行為打動了,於是他同意和劉備一起去打天下。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被劉備的所作所為打動了,劉備為了請諸葛亮與他一起打天下,三次來請諸葛亮。這讓我感到劉備是一個非常忠義的人。

讀完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希望同學們也都去看看《三國演義》這一本書!

篇二十: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王袁奇

《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一部名著,它不僅讓我瞭解了許多驚險曲折的故事,還讓我認識了不少個性鮮明的英雄。

説起趙雲,也就是常山趙子龍,大家肯定很耳熟。從“單騎救主”、“截江救阿斗”足可以看出他對劉備的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具有武藝高強、正義凜然的英雄本色,難怪劉備説他“渾身是膽”“乃真丈夫也”。他實在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硬漢子!

再説關羽,此人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典型的忠勇人物。因為他髯髮長二尺,一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樣子,所以被人們譽為“美髯公”。他是劉備的得力干將。不管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還是“千里走單騎”,都能反映出他對劉備的赤膽忠心。他真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提到劉備,在作者眼裏,他是個“亂世梟雄”,但在我眼裏,他只不過是個“膽小怕事”的人。雖説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中體現了他的遇事老練,工於心計,但他為了一個“義”字,不聽眾將的忠告,竟大動干戈,率領七十五萬大軍,草率伐吳,最後被陸遜用火攻破,最終全軍覆沒。

談起諸葛亮,他可謂是書中最具光彩的英雄人物。他憑藉自己的絕頂聰明,成功運用了“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空城計、七星燈”等一系列妙計。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雖説他滅魏吞吳統一天下的雄心沒有成功,但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已經流芳百世。他永遠是後人敬仰並崇拜的大丈夫!

反覆品讀《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説,不但豐富了我的歷史文化知識,而且提高了我的個人道德修養,更重要的是,從書中的眾多英雄身上,我懂得了“英雄”的真正含義———為人誠信、機智勇敢、胸懷天下、無私奉獻。

俗話説得好:天上不會掉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