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那段____的日子作文600字(精選8篇)

精選 閲讀(1.89W)

篇一:那段有桂花樹相伴的日子

那段____的日子作文600字(精選8篇)

作者:陳曉琳

秋天,涼風習習,秋高氣爽,桂花飄香,香飄十里,沁人心脾。曾記否,幼年之時,外公家的院子裏,有一棵茂盛的桂花樹。秋天,點點金黃閃爍在一片綠蔭之中,散發陣陣清香,使我漸漸靜下心來,進入書中,與古人對話。懷念,那段有桂花樹相伴的日子。

春天,萬物回春。院子裏那棵桂花樹長出了新芽,就像一個個好奇的孩子,探出頭來,欣賞這美麗而又多彩的世界。

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我最喜歡坐在茂盛的桂花樹下,用瓶子噴出一條小水柱,快樂地嬉戲。那一條條小水柱,幻化成無數晶瑩剔透的小水珠子,它們魚貫而出,與陽光相互碰撞,形成了一條彩虹,稚嫩的我開心地笑了。身後的桂花樹,儼然一位老父親,為我遮擋烈日,卻默默不語。玩累了,我便靠在樹幹上,懷着對桂樹的熱愛與依戀,學習,成長……

秋天,天氣宜人。桂花樹開出了一簇又一簇小小的,金黃的桂花。它小,香味倒也濃郁;它濃郁,卻又不俗氣,十分清新可人。媽媽也愛桂花,我常常輕輕撿起地上的桂花,送給媽媽。或輕輕從樹上摘下幾朵桂花,輕輕捧在手裏,生怕捏壞了它們。放在鼻子前,聞一下,十分舒適。拿起幾朵,插在自己鬢邊,把自己打扮成美麗動人的“桂花仙子”,捧出心愛的書本,聞着花香,享受着書香,不一會兒,便身臨其境,彷彿看到了王維悠閒地在山中漫步,看着幾朵桂花掉落,時值深夜,春天的山,空蕩蕩,只剩他一人,與落剩的幾朵殘桂孤獨;彷彿看到了王建在中秋之夜看着回家的鳥兒,看着冰冷的露水打濕了金黃的桂花,遙望明月,遙望家鄉,惆悵;彷彿……那一句句詩,一個個故事,只因桂花,都被我所銘記。

冬天,寒風蕭瑟。桂樹只剩了幾根樹杈與幾片頑強的、依舊蒼翠的葉子,迎着寒風,盼望,等待春天的到來,等待新“夥伴”的加入。天冷了,我也只在屋子裏,凝望、期盼。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也漸漸大了些。那時,以前回外公家停車的地方不讓停了,路程卻又不近。大人們去商議了,無聊的我只好自己去玩。走到已經鬱鬱葱葱的桂花樹下,自己去玩着、玩着……

幾天後,以前的門挪開了,裝上了鐵閘門。為了停車,院子裏那棵陪伴我童年的桂花樹,被挖走了。儘管我有千萬般不捨,也無濟於事。這讓天真的我第一次感到了離別之痛。

桂花樹,陪伴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時間照樣流逝,我卻再也回不去。繼續成長,只不過少了桂花的清香、桂樹的陪伴,我也漸漸長大。懷念,那段有桂花樹相伴的日子。

篇二:那段在古城裏的日子

作者:樑悦橦

蔚藍的天空下,雲淡風輕,微風拂過樹梢,散落滿屋檐的紫荊花,歲月沉澱出的青瓦舊牆,空氣中夾雜着清香,飄浮着淡淡的思緒。

走在麗江古城的小巷上,閒步在一串串屋檐下,陽光明媚,春意正濃,感到沒來由的閒適。這是一條長不見頭的巷子,兩旁是一户緊挨一户的中國風式閣樓,遠眺,檐下排列着紅彤彤的燈籠,長不見頭。巷子的盡頭,是一個小庭院,庭院裏有一潭綠波盪漾的池塘,池中是一座風水輪,風水輪循環轉動着,不時捲起池上白色的浪花。柳絮像爺爺的鬍鬚,清風中搖曳,池面上盪漾出斑駁的樹影。極目遠眺,遠處矗立着雄偉的玉龍雪山,山上的雪在漸漸融化,時而飄來幾片白雲,遊走。雪山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彷彿仙境一般,被仙氣縈繞四周。深呼氣,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思緒又隨之飄向遠方,心下一片安然。

我們經常出來兜轉。見一家賣雕刻品的,商品物美價廉、琳琅滿目。那雕刻人兒刻得有模有樣,頭上的花簪也是栩栩如生。走着,路見一鋪乾冰冰淇淋店。“老闆,這能吃嗎?”看着煙霧繚繞的冰淇淋,我吃驚道。他瞧瞧我,親切地説:“當然,這是乾冰冰淇淋,小姑娘試試?”我興奮地應下了。老闆打開鍋蓋,一股白色煙霧冒了出來,我捂住鼻子:“什麼呀?”他笑眼盈盈地説:“不見怪,這是乾冰的氣體,這才是樂趣所在呢,待會試試就知道了!”説罷,他用夾子夾了五個,把碗捧在我面前,遞給我一支竹籤。我抿了抿味兒,啊!牙都凍麻了!白霧從碗裏湧出來,好傢伙,弄我滿臉霧!我又一口吞下一個,冰凍的感覺從舌尖順着血液蔓延進心窩裏,我不由得打了個冷顫。這感覺太新奇了!

夜晚,燈火通明,我和媽媽進了畫店,要畫家給我畫自畫像,我撒嬌求媽媽,她才應允。這一畫就是半小時,我心裏急得直髮癢。畫完了,我蹦蹦跳跳地衝過去,我們都誇讚畫得好,心裏樂着回了民宿。夜裏,小巷十分恬靜,一縷清光灑下窗前,投下紫荊旖旎的影子,我感到那麼舒適,漸漸入夢了……

那段打心裏快樂的日子難以忘懷,一切都是安祥寧靜的模樣。我愛那裏樸素的青瓦舊牆,愛那熱情憨厚的人們,更愛那淡雅純樸的生活。

篇三:那段安靜的日子

作者:蔡子荻

那段安靜的日子,如清泉般甘甜,如月光般舒適。而我,也在那段安靜的日子裏發現美,發現道理。

一次旅行,我和父母來到了水鄉烏鎮。剛一進入烏鎮,喧鬧,煙消雲散;安靜,如約而至。而且,這安靜不是死的,而是活的。

我探尋那安靜的日子,在安靜的烏鎮。

我坐着一葉扁舟,在狹窄的河道上前行。那些傍水而建的房屋倒映在水面上,水波盪漾起來,它們像旗子般飄動着。河兩旁的蘆葦蕩,好似漁翁,彷彿在靜靜聆聽着水聲。我看着周圍的景,用手輕輕地摸了一下水,水安靜地盪開去,在風的助力下,搖動蘆葦蕩,碰響古石壁。在這安靜的氣氛裏,我陶醉其中,彷彿飲了酒一般,周圍的景是那樣安靜、朦朧。我心想:古城的靜,才是它最古老的美。這種美,比鳳凰古城的“鬧”要美,比無人區的“靜”要活。

忽然,一陣悠揚的琴聲傳來。我細細聆聽,那琴聲好似霧氣,環繞周圍。雨好似有意和曲,下起了絲絲細雨。琴聲,雨聲混合在一起,奏起了人與自然的交響樂。我頓時覺得,烏鎮的美,在於安靜;安靜的美,在於活力;而活力,則是人與大自然奏響的。

漁舟在雨中行了一會兒,也到了終點。我和父母走下漁舟,在小路上漫步。走着走着,雨後的清新夾雜着荷香,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真是“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啊!我向前奔去,遠遠望見一池荷花。走近一看,荷花在風中搖曳生姿,發出輕微的聲音。魚在荷花之間穿梭,不知疲倦,時不時躍出水面,激起一片水花。這樣一個寧靜的世界,怎能讓人不沉醉其中呢?我細細享受着,心中已被舒適填滿,情不自禁想引吭高歌,卻又不忍破壞此情此景此物。

我和父母坐在荷花池邊,看着周圍美景。我細細品味着周圍的景物,心想:是什麼讓烏鎮如此美麗,是荷花?是琴聲?我認為都不是,那是什麼?是安靜。是安靜讓烏鎮如此美麗,是烏鎮讓安靜富有詩情畫意,這不正是大自然相輔相成的道理嗎?

而且,安靜其中也藴含巨大的道理。諸葛亮曾説:“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道德經》裏寫道:“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又説“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這些,若無安靜,怎能“致遠”;若無安靜,怎能“無為而治”呢?

我,為烏鎮的安靜所陶醉——即醉於美,亦醉於理。

篇四:那段與小倉鼠相伴的日子

作者:歐陽樂桐

三年級的秋天,出國的同學把她的倉鼠送給了我。我抱着一個大籠子回家了。

一回家,媽媽就嚇了一跳,本身就害怕老鼠的她,看到我把倉鼠帶回了家,不禁叫道:“你怎麼帶一老鼠帶回家!”我面對她的尖叫卻一臉平靜,因為我早就料到她會這樣。我把倉鼠的籠子放在一個角落,觀察它。剛到家的小倉鼠似乎非常恐懼,整個身體都縮在角落裏,兩隻小耳朵豎着,觀察着周圍的新世界。媽媽還在嫌老鼠不好,又髒又臭。我只得拿出手機告訴媽媽,這是倉鼠,而不是又髒又臭的老鼠。媽媽慢慢了解了倉鼠,但她似乎不願接近,她説:“我不會管它的任何東西,我只會幫它買一些它需要的東西。”我答應了,以後它歸我管。

隨着時間的流逝,小倉鼠慢慢地大膽了起來。一次我為它換東西,我先把碗裏的舊食物倒去,當我把空碗放回籠裏時,它快速地爬到小碗邊,再用小腿一蹬,小爪子一撐,跳進了小碗裏,大眼睛望向我,小嘴巴半閉半合地動着。這次,我試圖用手給它餵食,它竟絲毫沒有恐懼的意思,大膽地向我的手爬過來,躺在我的手上,慢慢地吃起它的瓜子。我似乎覺得,它開始懂得我的意思,不再像以前那樣,只知道吃和睡了。當我為它鋪好木屑,但它總是把一些木屑推開,為自己鋪一條形似隧道的路。如果我把它的路鋪平,它將會用小手再次推開木屑。每一個星期都要為它換一次東西,似乎我就是它的媽媽一樣。這些經歷讓我更有責任感。我不再像以往那樣,什麼事都不做,什麼事都不管。

時間改變一切,小倉鼠變得有靈性,變得更加可愛。有時,我也會害怕它的死,我在想,如果它死了,我的生活又會變得怎樣呢?但當我再次看到它那蓬鬆的毛,紅紅的小鼻子時,這些事就會像輕煙一般,被微風吹散。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它安安靜靜地躺在角落裏不動了,閉着眼睛。我去摸了摸它像冰一樣的身體,我才發現它死了。死得那麼悄無聲息。過去的日子歷歷在目,我抱着籠子回家時的情景彷彿就在昨天。它就那樣死了,我真接受不了。

動物是有靈性的。倉鼠的死給我留下了悲傷。它的死似乎在告訴我要學會拿起和放下。不要為過去的事難過,要對未來充滿希望。但在倉鼠死後的一個月裏,我真的做不到。

篇五:那段叛逆的日子

作者:鄭安愉

月黑風高,牆角的小草,帶着南邊的花香,飄到這裏,又遠去,月牙清亮而温柔,“月上柳梢頭”,在柳枝上面徘徊的月光,似乎剛毅,又恍惚,夾着幾絲憂傷。心酸,內疚,自責,猶豫,壓着我。

平日,一向乖巧的我,現在一股恨意湧上心頭,他們可能太煩,太嘮叨,太多管閒事,那感覺,促使我離親情越來越遠。

那時的我,不知怎的,特別恨父親。我知道他愛我,可他喝酒,吸煙,聚會,沒時間陪伴親人,在沒有大轉變時的他,是多麼糟糕。

記得某次吃飯,父親在廚房炒菜,我看着他時而翻炒,時而抬起鍋,好像好驕傲一樣,笨笨的他,沒有注意到火太大,翻炒時,火焰頓時躥起,貪婪地舔着鍋底,藍色温順的火苗瞬間變為可怕的鮮紅色,高高低低地跳着,父親毫不後退,他不慌不忙地拿起鍋蓋蓋住鍋中冒起的火,可我看到,火焰躥上了他的手背,我心頭震了一下,等他拿起燒焦的菜出來時,我覺察到他眼神裏的自責、內疚。家人紛紛問有沒有燒傷等一切關懷的話語,我一聲不吭,低頭吃飯,父親彷彿看到我的面無表情,從那刻,我最痛心那刻,他變了。

他變得關心我,關心家人,喝酒聚會缺的總是他,他從不説出我有多麼不聽話,不孝順,一切叛逆的話,他總是凝視遠望,一愣一愣地,彷彿在思考着什麼,可他從不哀聲歎氣。

晚飯後,我下去公園散散步。微風拂衣,伴隨着腳步,天黑得明淨,燈盞昏黃而温暖。前面走的是一對父子,邁着小碎步的男孩牽着他父親那大大的手,父親的腳步温柔而平靜,他時常望一望小男孩,嘴角盪漾出一絲欣慰的微笑。小男孩走累了,停下腳步,他蹲下來深呼一口氣:“爸爸,我累了。”那聲音純淨如水,甜甜的。他眯着眼睛看着地上的蟲子,拿起一塊小小的石頭碎,朝它砸去,不一會兒:“哇!爸爸,它還沒死,有……有一隻蟲子想幫它……它,把它踢開了!”一陣笑聲在迴盪……

我眼眶有些發澀,那隻小蟲子怎麼這麼像我呢,我叛逆父親,把他踢開了。想到父親,鼻子一陣酸楚,似乎對不起他,跑回家,撲進父親擁抱的那一刻,多麼温暖,多麼似曾相識,是的,我好久沒抱他。心酸的那一刻,父親的確變了,唯一沒有變的是他愛我的心。

是啊,我們總有叛逆期,當我看到他寬厚的手背有紅紅燒傷的痕跡時,感悟道:我不理解父親許多的隱瞞,甚至總騙他,他對我愛得太真誠,眼前的我,是那麼卑鄙,我失聲痛哭,牆角的花香飄到這,又遠去。

篇六:那段桂花香飄的日子

作者:劉坤楠

住在渺小的城市裏,每天除了上課,還是上課,平凡無味。

晚上和以往一樣出去散步,只不過今兒走遠了一些。拖着疲倦的身子的我無意間聞到一股植物的香味,那是多麼熟悉的味道。我扭頭一看,原來那是桂花的香味。這是一棵小小的桂花樹,我不禁陷入了兒時的回憶。那是一段讓我始終不能忘記的回憶。

兒時的生活,都在老家度過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後院那兩棵長滿了桂花的桂花樹,我兒時的生活離不開這兩棵桂花樹。

記得那時候,滿地的桂花可以用來“打仗”。拾起一把桂花,偷偷摸到別人的後面,給他來一個措手不及。那兩棵桂花樹猶如兩座堡壘,我們劃“長江”為界,各佔一邊。一棵棵“桂花彈”滿天飛舞,打得不可開交。我們盡情玩耍,桂花的香味瀰漫在整個後院,真享受那時的樂趣。

桂花用來做香包也不錯。把一些桂花放在一塊小布中間,包起來,用一根細長的麻繩紮起來,就成了。掛在牀頭,隨身帶着都可以,時不時聞一聞,那股桂花香好似在體內流動。血液活躍了起來,整個人都精神好多。聞着桂花香,煩惱也沒了,生活逍遙又自在。

作畫時,桂花也能派上用場。給畫作裝飾,畫也香了,變得有味道了,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

在桂花樹下生活的那段日子,是那樣的質樸、純真。白天大人們都出去幹活,我和玩伴們就與那兩棵桂花樹“相依為命”,我們在那桂花的幽香中度過一天。那段日子,樸實、豐富、有趣。那時我們也要幹活,累,卻快樂着,生活過得無憂無慮。老一輩的在田裏種了啥,我們就得吃啥,每到飯點時,那可就熱鬧了,你洗菜,我做飯,他燒柴……生活有滋有味。但那段日子隨着時間的流逝離我遠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我沉浸在這美好的回憶中,過了許久,才回過神來。我忘不了那段日子,忘不了那兩棵桂花樹,更忘不了那股桂花香……

篇七:那段與香椿樹相伴的日子

作者:關志勇

冬去春來,又到了萬物復甦的季節。大地解凍,樹上長出新芽。在我家鄉的園子裏,有棵香椿樹。香椿樹沒有竹子的堅韌,也沒有松樹的高大,更沒有榕樹的古老。雖然香椿樹不高,不壯,但格外茂盛。每天春天,香椿樹就會結出一大片一大片的香椿。這時,這裏的木棍就派上用場了。奶奶抓起木棍,不停地拍擊着香椿樹的枝條。枝頭上的香椿被打下來,就像一陣帶有花兒清香的雨,“唰唰唰”地落下來。我抱着籃子,在樹下忙着接香椿,生怕香椿落到地上被螞蟻搬走。不一會兒,四周的香椿打完,只剩下中間的香椿傲立枝頭,不可一世。這時就輪到我了。我一個箭步衝到樹前,瞄準好位置,一跳,一抓,一攀,一踩,一蹬,就上去了,頗像一隻猴子。上去以後,我只要小心地摘下一小簇就好了。我抱着樹滑下來,把那一小簇香椿放進籃子。香椿樹的樹皮並不是很粗糙,即使雙手抱緊樹幹滑下來,也就只會把手擦紅而已。而籃子裏的香椿,就被奶奶拿進廚房,做我最喜歡吃的小吃——炸香椿。先把香椿洗淨,挑出飽滿的,然後揉進麪糰,再放入油鍋裏炸至金黃即可。還未端出,就嗅到了香椿的香味。我連忙抓起其中一個,塞進嘴裏,結果被燙得不行。果然,心急還是吃不了熱豆腐啊!

春過夏至,香椿樹上更茂盛了,雖然沒有了香椿,但依舊能滋潤我的胃。奶奶輕輕打下枝條,摘下新芽洗淨,炒熟後,同葱一起撒入涼水面。吃一口麪條,嘴裏立刻洋溢着香椿的味道。再呷一口湯,透心涼,彷彿在一瞬間就趕走了夏日的火熱。我太愛這香椿樹了!

在我一年級的時候,我心愛的一塊橡皮不見了,這讓我特別鬱悶。在奶奶的建議下,讓我打香椿樹。我猶豫了,因為香椿樹也是一個生命,不能隨便抽打它。可奶奶卻説:“孥孥啊,你就打吧,香椿樹是不怕打的,它是會越打越旺的!”我看着奶奶肯定的目光,相信了奶奶,把全身上下的怒氣全發泄在樹上。現在想起來,香椿樹能在打擊中努力上進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去學習啊。

現在,我已搬進大城市裏,但我還是忘不了那段與香椿樹相伴的日子,那段日子在我心中伴我前行。

篇八:那段琴聲相伴的日子

作者:王佩琪

琴聲悠揚,飄蕩在早晨的樹梢間,穿梭在一片片變幻無窮的雲朵中,歡快的同時,也帶着一絲憂傷,一縷嚮往。

從二三年級開始,我稚嫩的執起小阮,小小的身軀費力地固定住不算大,卻對我來説十分龐大的阮。拿起撥片,手心緊張得冒汗,青澀的小臉上眉頭緊皺,彷彿遇到了什麼天大的難題,手腕僵硬地彈挑着。漸漸地,大了些,拿起阮,不再吃力,不再僵硬,帶着些許生疏奏出一首曲兒。慢慢地,長大了,放下小阮,拿起中阮,卻依舊放鬆,熟練地彈出曲兒,臉上帶些許陶醉的笑容。小升中來臨,我放下阮,執起書,挑燈埋頭,沒日沒夜地學習。小升中落幕後,我重新執起阮,撥片飛舞在四條弦之間,浸遊在樂符之中,穿梭在樂譜當中。這幾年,一切都變了,唯一不變便是那對阮的執着與那堅定的眼神。

學習如何彈是痛苦的,可學會了之後是快樂的。每天早早地起牀,抱着沉重的琴,邁着歡快的步伐。唱着最喜歡的歌,來到了教琴老師的家門口。我每天都滿懷希望,滿腔欣喜地進入老師的家,拿琴,坐下,調音,翻開樂譜,這一連串的動作行雲流水,彷彿已經做了千遍、萬遍,爛熟於心。《龍燈》《蒙古舞曲》《流》《小步舞曲》,這一首首輕快而又高難度的曲子輪流彈下來,我早已疲憊不堪,並不是因為彈琴,而是因為在拿起撥片,彈下第一個音符時,那一瞬間爆發出的情緒,裏面夾雜着對國小的留戀,也有對中學的嚮往。這些情緒如潮水般湧來。一轉眼,便吞噬了我,我掙扎着想要逃離這座囚禁我的冰窖,無奈卻越走越惘然。阮清脆的聲音成了我唯一的方向,我拼命向它靠近,可阮與我就像兩塊同性的磁鐵,我與阮永遠靠近不了,漸漸地,阮成了我心中無比神聖而不能侵犯的物品。

在小升中後的一個個寧靜夜晚,月亮被雲遮住,若有若無。我許多次把阮拿出來,虔誠,真摯地一遍遍擦拭着,仿若對待一件價值連城的古物。片刻後,素手翻飛,我沉淪在這悠揚清脆的琴聲中,不知今夕何夕。琴聲帶着我那一絲留戀與憂傷,一縷縷嚮往與惘然,飄散在一個個安靜的月夜中,纏繞在若隱若現的玉盤周圍,輕撫着我煩亂的心湖。

阮,我心之所向,在彈琴時,我就仿若剛出生的嬰兒,嚮往着美好,卻又恍恍惚惚。《道德經》説:“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我彈琴時,不正是那般恍惚嗎?仿若天地間之剩下我與阮,相依相偎。

那段琴聲相伴的日子,撫平了我對國小殘餘的眷戀,蕩起了我對中學的嚮往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