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出名要趁早和人生不能急於求成作文(推薦8篇)

精選 閲讀(2.65W)

篇一:出名要趁早和人生不能急於求成作文

出名要趁早和人生不能急於求成作文(推薦8篇)

文火出良藥

李佳瑞

黑色的瓦罐立在一隻紅泥小爐上,下面一顆顆碳球像蛋黃般鮮豔,壺中的藥已經煮開,蒸汽推動壺蓋,使之有節奏地彈跳着。縷縷升起的蒸汽在陽光的投射下映出金黃,然後淡化在整個屋子裏。小屋洋溢着有一絲髮苦的藥香,讓人頭腦清醒。不急不躁,文火出良藥。

龍應台説:“孩子,你慢慢來。”做人做事亦是如熬藥:不急不躁,按部就班。把寒冰熬成春水,把凍土熬出綠芽。不急於求成,方能修正果。

釀酒的酒桶,也需久經薰陶。橡木酒桶需裝上葡萄酒滋養木質,養足三年,才可釀出好酒。木桶經過漫長的等待,積蓄一份温柔的力量,方能使酒陳化、醖釀。正式這種不急於求成,耐心修煉使得木桶擁有了價值。得以釀“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的酒。最終的香氣,是酒體本性使然,也是拜木桶所賜。

居里夫婦“文火”煉出了鐳,數年如一日的堅守和不急於求成所藴含的耐心和毅力,使他們去的輝煌的成就,推動科學進步。不急不躁,把這一成就獻給全人類,居里夫人晚年卻因工作患上癌症。一心研究,將自己奉獻於科學事業。安迪生看似“笨拙”的嘗試,最終發明電燈,不也是耐心而不急於求成的結果嗎?

又有司馬遷文火13年熬成《史記》。受李陵事件牽連後,為了完成《史記》的創作,他選擇忍辱負重地活下來。魯迅先生對中國批判得多,稱讚得少。可對於《史記》他給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評價。這一把文火,照亮了中國一段歷史。

《千與千尋》中錢婆婆説:“魔法變出來的東西一點也沒用。”急於求成也許確實能夠得到,可確實沒有意義的。

有人講,張愛齡説過,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我以為,張愛齡所説,是指我們需在恰當的時候做正確的事。當我們有一定的能力,繼積蓄了一定的力量時,我們要做的便是把握住機會。因為“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

文火出良藥,“誰能養氣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不急於求成,以鳳簫流轉般的節奏,一點點積蓄永生的力量,厚積薄發,熬成良藥,刀鋒入鞘,修得正果。

篇二:出名要趁早和人生不能急於求成作文

不急,慢慢來

張納

在大海中行進,不會總有星辰將海面照至一覽無餘,因此我們不能心浮氣燥;在黑暗中摸索,不會時刻都有一根火柴點亮周圍,因此我們不能急於求成。人生也是如此。不急,慢慢來。

張愛玲説:“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許多人將這句話奉為自己的座右銘,認為越早出名得到的榮譽就越多,所處的地位就越高。實則不然。

古有仲永天資聰慧,出口成詩,父母便帶着他到各家作詩寫對,村民都叫他“小神童”,可是之後他沒有進行任何學習,才華漸漸被淹沒,而後泯然眾人矣。

如今有的年輕人急切地想要一舉成名,奮不顧身地扎進娛樂圈,譁眾取寵,矯揉造作,沒有真才實學,只靠浮誇來吸引眼球,卻忘了沉下心來細細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有一鳴驚人抑或不顯山不露水便足以贏得掌聲的能力?最終,只能慘淡收場,亦泯然眾人矣。

可見,一味的急於求成可能只會讓自己離目標越來越遠,所以,不急,慢慢來。

古有勾踐,兵敗吳王,不僅丟盡權力富貴,自己更是由一國之君淪為向人伏低的階下臣。按説心高氣傲的君主此刻大抵橫刀自刎,寧死不受此辱,但勾踐沒有,他選擇忍氣吞聲,他沒有着急;心浮氣燥的君主應該拼盡全力與吳王魚死網破,但勾踐也沒有,他選擇暫斂鋒芒,韜光養晦,他沒有急於求成。

最後,大仇得報,何其暢意,他所受的屈辱與磨難,他在休養生息中所蹉跎的光陰,都不會減輕他的份量,只能讓他的名字在歷史上更加濃墨重彩。他不急,他慢慢來。

今天,仍有許多人在為自己的目標慢慢的踩穩每一個腳印。比如屠呦呦,在她面前年齡不是阻礙,科學永無止境;再如韓寒,十七歲的他受人非議,頂着重重壓力退學,而今三十七歲的他家庭和滿,事業有成。不急於求成,不是懦弱無為,不是不求上進,而是不着急,而是慢慢來,這樣得來的名譽,這樣的出名,才能長久而鮮活。

在大海中行駛,沒有星辰也不必急忙點亮船燈,在黑暗中摸索,沒有火柴也不必立刻尋找火把;沉下心,不要被眼前的虛幻的假象所吸引,所恐嚇,因為“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當自己真的有讓人拍案叫絕的實力,再出名也不遲。不急,慢慢來。

篇三:出名要趁早和人生不能急於求成作文

成名未必趁早

劉家赫

張愛玲説:成名要趁早。諺語有云: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偉大的。

的確,似乎做什麼都是早些做比較好。楊玉環害怕“養在深閨無人識”,魯迅先生也曾將“早”字刻在書桌上來勉勵自己學習。張愛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已經成為了無數人勉勵自己的金句。誠然,“一寸光陰一寸金”是對的,但是有些人急於求成,總是想着如何將光陰兑換成聲名和利益。於是,便出現了一大批為了出名不顧一切的人。只要有名利可圖,他們便不顧一切的追逐,不論自己的行為多麼做作。這樣,也造就了一大批所謂的“網紅”。在這種風潮的推動下,許多人一看見哪裏火就往哪裏去,正如前幾年的“氣功熱”,在這種風潮的推動下,出現了一大批所謂“大師”,結果徒增一片罵名。他們,在爭名逐利的同時,也丟失了自己。

其實,名氣,在自身有了足夠的修養和學識後便不請自來。張愛玲説過出名要趁早,但是她的出名也是因為自身有着足夠的學識和氣質,而不是靠着“雷人”的行為達到的。

名氣,既有可能成就自己,也有可能迷失自己。比如王安石筆下的仲永,天資聰慧,沒有進行學習,最後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由此觀之,過早成名,有可能迷失自己,最後空留一聲歎惋。

反觀古今,那些有着極大名望的人,一般都很低調。嚴子陵隱居深山,不受朝廷的高官厚祿;竹林七賢隱居山林,逍遙自在;韓寒在成名之後,公開發表聲明自己不參加任何“筆會”……他們,都是有着大成就的人,但卻十分低調。這樣反而更加令人欽佩。居里夫人用了許多年時間提煉出鐳,默默無聞,是因為她知道,不必急於求成,當有成就的時候,名利,自然會來。

成名,未必趁早。我們要積累知識,不斷豐富自己,讓自己具備成名所需的條件。厚積薄發,這樣,名利自然會來到你的身邊。如果急於求成,那麼,即使獲得了名利,也是短暫的,無法長久,甚至有可能反噬自身,讓自己身敗名裂。

成名未必趁早。“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正是有“十年寒窗”的積累,才有了“一舉成名”的榮耀。

篇四:出名要趁早和人生不能急於求成作文

不急不緩,千里蹀躞

嚴睦涵

張愛玲説“出名要趁早”,勸誡世人抓住青春,奮發作為。龍應台講”孩子,你慢慢來”,告訴我們用心一也的必要性。人生這條路,每個人都是第一次走,只願始終記得“不急不緩,千里蹀躞。”

“天下尚不太平,我必正之;萬世功業尚未成,我必開之。”這是每個青年人應該有的抱負和信念,為了這份信念我們有必要抓緊時間甚至帶有些急於求成。我們朝九晚五,夙興夜寐,在逐光路上快馬加鞭。為了所謂理想,為了最好的年齡成就最好的自己。這份渴望幻化作前進路上的加速器,凝結成“出名要趁早”的一種觀點,形成人生路途中快步疾行的理由,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一路風走過,凝眸前塵往事。更多平淡往事構成生活的大部分,即使是千里之行,也不過是日復一日的積累。只有耐得住平淡,守得住本心,才能始終如一。這時候,我們更需要的便是“慢慢來”,給時間一些耐心,給自己些許從容。不做拔苗助長的急切者,不做忙中出錯的碌碌人。泡一壺清茶,燃一袖新香,看花開花落,望雲捲雲舒,縱情品味雪花兒開盡後的桃花兒綻。在歲月裏沉澱自我,於時光中回味一生。像林清玄先生講的故事,“圍棋要慢慢下,下的太快就顯得殺氣騰騰,太快走進死局。”人生這盤棋也是這樣,開局就知道終期於盡,又何必急於分出個成敗高低呢?

出名趁早故沒有錯,而出名路上的風景也一樣重要。我們都是熙熙攘攘中的一部分,都是浮浮沉沉過一生。人生這條路應該如何走,我們應當有所感悟。我們有“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的熱血豪情;有“不達目標枉少年”的堅定志向;有“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的問心無愧。

急,是磕磕絆絆踉踉蹌蹌的盲然前行;緩,是慢慢悠悠平平淡淡的沒有目標。只有不急不緩,找到中庸之道,找到自己的路,找到人生蜀道的“百步九折縈巖巒”。一步又一步,一昏復一辰。終成就自己人生的閶闔之昭晰。

人生這一路,短暫而又漫長,守住本心,不急不緩,此生終將渡此身。

篇五:出名要趁早和人生不能急於求成作文

等待

徐暢

天空不會總是晴焰高懸,我們等待要雨過天晴;大海不會總是平滑如鏡,我們要等待風平浪靜。人生的季節有着春秋交替,當嚴冬來臨,等待會讓你見到春暖花開,而急於求成卻會事與願違。

等待,似乎是一種遙遠的距離。站在海岸上,盼望着天際的歸船;坐在屋頂上,盼望着天空中清涼的雨滴;看着鏡中的自己,盼望着明日好運的到來。這裏,等待是一種追求,為夢想、為勝利而努力的追求。

歲月匆匆,行路匆匆,人生活的不是一場勞碌,風風火火趕過去,辛辛苦苦一場歷練,冷落了美景,閒置了心情,有些事情等一等,又何妨?讓思想有機會沉澱,也減震急於事功的浮躁,面對着生活的如意不如意,不忘當年的素心初衷,生活的腳步慢一點,閒一段流光讀清風明月,留一方背影給瓜豆田園。

大事小情一籮筐總是生活的家常便飯,需要用一種態度去面對。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做醖釀效應,給雞飛狗跳落地的時間,讓選擇變得更理性,凡事學會放一放,冷一冷。不和閒事較勁,不跟心窄費時間,生活的藝術就是候着塵埃落地的耐性,在決定向左走向右走之前停一停,不急躁,不固執,讓選擇的理智有機會醒一醒,既然無法陪這個世界到地久天長,那就選擇一份豁達與真誠,何必用一顆求成事功的心去對待。

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每個人都在學會理解,而不在於訴説着自己的委屈,忽略了別人的無奈,更不要因為自己對什麼的奢望,而拉遠了和生活本身的距離。這樸樸素素的生活,把握住內心的厚重與温度,才是生命最大的價值。生活從來也不是一種簡單的表達方式和存在形式,每個人走過人海都需要秉持一種善意友好的態度,咀嚼着自己的辛苦,也體諒着別人的不易,自己的艱辛需要自己毫無畏懼的承擔,但內心世界也要明明瞭了,每個人都想活出自己張揚豐富的個性,但迎面走來的、身邊同行的也同樣是鮮亮温暖的生命。

人生在旅途,雖然是急匆匆地向前趕,且勿在慌張中做什麼決定,最後面對着挫折懊惱,也不要抱怨多逆緣,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選擇,相信生活總有峯迴路轉,那些人生的温暖總藴藏在生活的那些不經意間,怎麼樣的生活才叫幸福,怎麼樣的生活才叫充實,也就在於這且行且珍惜。

等待,不是消極地投向滅亡,而是抓緊歲月的希望,讓從容鎮靜的心態引領你走向前方。

篇六:出名要趁早和人生不能急於求成作文

欲速則不達

柳欣昊

金絲楠木經過六十餘年的生長,其木材表面在陽光下金光閃閃,金絲浮現,且有淡雅幽香,此時的它,才能與黃金等價。蟬蟄伏於地下數年,休養生息,才能在生命的最後幾月裏唱響生命最後的樂章。欲速則不達,是生命的真諦,亦是人生的道理。急於求成,只會欲速則不達,放下心中的急躁,重新找回心靈的那一片淨土,美好自會到來。

懂得欲速則不達,需要的是心中的淡泊一切的靜意。茶道,講究的是靜與慢,主人以茶招待客人,要做出一杯好茶,需要經過一系列工序:洗淨茶具,用熱水封壺,分茶於杯,分壺,最後奉茶於客。客人品茶,也不能一飲而盡,應先輕嗅其香,後以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酌慢飲,以表對主人的尊敬。茶道看似複雜繁瑣,實則不然,慢慢的蒸煮,可以讓茶葉的清香充分溶於水中,急於求成,則無法讓茶葉與水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是其特有的清香充分發揮。主,客之間的禮儀,看似宂長繁瑣,但若失去這些,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精髓所在。急於求成,失去靜靜的等待,拋棄漫長的的工藝,則欲速則不達,做不出一杯好茶,更談不上品茶的情懷,一杯茶,喝的是清香,品的是茶道,更是心中的的靜意,淡泊,滋養心中的淨土。茶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若無靜靜地等待,一味急於求成,又怎能做得一杯好茶,贏得一個成功的人生呢?

懂得欲速則不達,就要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態。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幾位帝王之一,成吉思汗,可謂功績顯赫。一統亂世,建立大元帝國,率鐵騎西征,所向披靡,橫掃歐亞,建立起的帝國,版圖由西向東,橫跨歐亞,可謂是千古第一帝王。可如此輝煌而偉大的王朝,卻於他去世僅僅九十年後便覆滅於戰火之中。但如果成吉思汗不是在統一中原後就發兵西征,而是停止戰爭,休養生息,發展生產,改善民生的話,或許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只因為心中擴展版圖的貪念與急功近利的心態,毀掉了了一個王朝似錦般的前途。相反的,漢文帝,漢景帝在漢朝初年,推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使得百姓安定,國家發展,才有了後來漢武帝時的光輝,才有了北擊匈奴,解決外患,稱霸於世界的資本與實力。欲速則不達,是治國安民真諦之一,對於個人來説,亦是如此。摒棄急功近利,縱然前路艱險,平靜祥和的心態,也定能披荊斬棘,成就輝煌。

人生長路漫漫,前方的艱難險阻數不勝數。越是急於求成,則越是欲速不達,最終跌倒下來。如果放平心態,慢慢前行,縱然緩慢,但步步堅定,終會有到達彼岸的一天。

篇七:出名要趁早和人生不能急於求成作文

厚積而薄發

胡文濤

龍應台認為“人生不能急於求成″,急於求成最後的結果也只能為一事無成。與此同時,張愛玲又説“出名要趁早”。就這樣二者要麼冤家路窄,要麼同仇敵愾。所以我認為“人生更需要的是厚積薄發”。

人生之間我們要做的是在厚積後薄發,在薄發中求成。人生不是一場簡單的遊戲。

冰心説:“成功之花,人們只驚羨於它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澆灌了奮鬥的淚泉,撒遍了犧牲的血雨。”汗水,血雨,不是揮撒給別人看的,為的是自己。無論是羊腸小徑,還是光輝大道,我們總是自起點開始,一步接一步,或欣賞美景,成走馬觀花。雁過留聲,可是我們在終點日首去遙望自己曾獨自走過的路,留下的只有腳印,揮撒的汗與淚都已融入春泥,化為煙雨。除去腳印,擦除不掉的還有一路的積澱。

我國西晉時著名的辭賦大家左思,他寫曠世名篇《三都賦》就用了整整十年。他為了把《三都賦》寫好,無論是吃飯也好睡覺也罷,時時刻刻都在構思這篇賦的語言文字、思想資料和藝術境界。為了能夠及時的把自己突發的靈感記錄下來,他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忘帶着紙筆,一想到有什麼好的句子,就立馬記下來。

苦心人,天不負,十載寒暑過去,左思最後完成了他名動天下、流傳千古的《三都賦》。他的人生在厚積,也在薄發。他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厚積整十載,薄發千百年。

蘇軾曾説“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何為厚積?何為薄發?厚積意指超多、充分地積蓄;薄髮指少量、慢慢地放出。

但人生總不能在人生之末才向外迸發光彩,畢競時間不等人,俯仰之間,人生已過,無奈厚積也化為南柯一夢,飄然入土。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出名應趁早。

“出名要趁早”強調人生的價值在於進取,青春年華,自當有一股“鋭氣”,避免過早地貪圖安逸。人生必要的是與時間賽跑,我們應在時間的角度上急於求成,但不要把厚積薄發置之不理,一切要以厚積為前提,辨證地看待急於求成。

成功是普通人的奢望,但也是厚積人的必要結果。

沒有足夠的才華和良好的心態,還是不要太早出名的好,省得會遭人恥笑,有了足夠的準備時,也不要太追求成名,因為很可能會為名利所累,落得江郎才盡的下場。因此,應該萬事俱備,厚積而薄發。

篇八:出名要趁早和人生不能急於求成作文

朝暮之成

李杭鍵

聞張愛玲所言,意在人生需“急”,成名需早。而龍應台所語,意在人生莫“急”,成名可待。二人所言,皆有其理,而反觀人生長路漫漫,卻又短如一日,而這“求成”,是須急於初朝,還是待於晚暮?由我觀之,功成朝暮,不拘於時,人生急緩,不拘於世。

回首古今,縱觀歲月,古人對於早成晚成之事,早已有其觀點。人生之所成,於孔子,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和緩;於曹操,是“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的迫切;於蘇子,是“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從容。

人生未半,而大有所成者,盡展其日光萬丈。

以遠眺,望蜀漢之諸葛亮,年歲初成之際,蒙受三顧之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以近觀,見民國之梁啟超,以七歲成文之能,十歲成詩之才,身付青年之思,胸懷濟國之志。此皆所謂“急而求成”者,因其所“急”,方能勤奮自勉,奮發圖強,縱然少年,焉能不“成”?是如此,得長與紅日初升,成名於青春少年,不枉歲月朝華,不負青雲之志。

人生已暮,而終有所成者,難掩其霞光萬里。

曾記否,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漂泊半生,未曾成名,寄身於天地之間,垂釣於江渚之上。然歲月之塵,難掩聖賢之輝,千隔萬阻,難擋長風大道。縱然垂垂暮老,卻終能一展鴻途,功成名就。孔子云:欲速則不達,見小利而大事不成。此乃所謂“緩而待成”者,不“急”於時,不“急”於世,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韜光養晦,自立自強,何愁大事不成,何愁功名不就?是如此,得志於日落西山,成名於人生暮年,不辜繁華歷盡,不枉生之所幸。

然觀之當下,環顧四周,看斗轉星移,觀世事無常,聞眾説紛紜,望前人所成,那份人生於世,必有所就的信念安在?那股無愧於人,無悔於己的熱血猶存?那盞或急或緩,但要一成的希望之燈尚明?

所謂急成於初朝者,便要奮然去追逐那一束光芒,去採擷那第一縷晨曦。他們奔跑者,提高着,直至身有所成。在這場夢想與成就的追逐賽中,他們收穫的是激情,是熱血,是恢弘而又難忘的“半輪紅日現”。而所謂終成於晚暮者,便要去提高自己的修養,豐富自己的經驗。他們行走着,但一步一個腳印,直至功成名就。在這場時間與成就的攻堅戰中,他們收穫的是積澱,是藴蓄,是恬然而又堅定的“一抹晚霞飛”。

成名不拘於早晚,人生不限於緩急。你可以奔跑,而並非踉蹌,你也可以行走,但並非徘徊。你可以奔向天邊,望着紅日,停下來,沐於光芒萬丈,你也可以行於山林,一步一印,復抬頭,但見霞光萬里。

遍觀人生急緩,待到功成名就,或望半輪紅日現,或見一抹晚霞飛。回首向來,兩袖一揮,慨然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