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隨筆雜談(三月)3000字作文

精選 閲讀(1.95W)

一、

隨筆雜談(三月)3000字

越追求美,越得不到美。越想佔有美,便越容易失去美。免疫美感的人,得到的美最多。也許美感是長存的,但因為人們只能捕捉它的瞬間印象,它便也是暫時的了。當我遇見美時,不論是欣喜還是平淡,我都對美抱有一份遺憾,對美的挽留永不嫌多。

物質是我的尋找美的引路人,卻沉默不言;人們的靈魂直接向我言説美,卻混沌而難以遇見。清晨,我走在路上,懷着對倏然消逝的美的遺憾,以及對終將到來的美的期待——我以這種方式保留了專屬的永恆之美。

我不敢賦與美過多的形式。美太駁雜,使我痛苦。再美的文字也只能留下美的一部分氣息,美是文字無法記錄的,更何談口述言説。我們似乎發現了許多種美,但美應該是唯一的,就像一個女子,我們只能發現她的千般姿態。

上帝也許是美的,但他在仿照自己的一切造出人類時,刻意修改了五官。於是,我看見五官很少聯想到美,但在看到那影子時,我便頓悟了。

美不一定是好事,不一定是喜事。當我微笑着説出痛苦,或是在偉大的愛面前沉默,美就悄悄來到我的身後,微笑着看我。

美是主要的,美又是次要的。在那麼多的心靈選擇面前,美又是最顯要的。

我想尋求一種生活,這種生活是精神為主宰,而非肉體奴役精神。但物質的世界過於喧囂,我的精神還僅是初生的幼苗。

與人接觸,他們便把我拖回現實;不與人接觸,我又擔心回不到現實。

我的精神也會疲憊,厭惡那種長久的深刻。當然,它也不可能滿足於永久的簡單。我的精神愈加豐富,就愈貧瘠。

浩繁的規則使我的肉體照做,心靈得病。

六、

沒有自始至終強大的人。眼淚不是不流,只是在積累,在等待時機爆發。心的容量是相對穩定的。

精神過於飄渺,肉體的作用便是讓高貴的靈魂得以邂逅。

父母給與我們最珍貴的生命。他們的愛最真、最無私。

子女央求父母的愛,父母欣然給了;父母央求子女的愛,子女欣然推卻。

九、

十、

十一、

我的靈感總是霎那間湧潮而來,失神的一會兒,便退盡了。

上帝造出人類,一面給予羣居的藝術,一面給予高貴的孤獨。

我無法輕易説清我的夢境。我在夢裏,渴望回到現實;我在現實,又渴望回到夢境。他們的矛盾,對我而言不亞於靈魂與肉體分離的矛盾。我更希望夢與現實是兩個不同的我,他們以不同的姿態過着屬於自己的人生。因此,當我闖入夢境便正常的感覺到唐突,當夢境相擁現實,一切又正常而自發地模糊。

我們在對別人感到可笑、可憐之時,往往自己也處於一種可笑、可憐之中。

對概念過於執着就容易陷入混亂;越在意的東西反而越容易弄巧成拙。

知道就會有言説的衝動。衝動遏制多了,人容易麻木;衝動不加遏制,就難免流於庸俗;但大多數人處在兩者之間,這種衝動與理性便是對使人難熬的矛盾。

懷有讓事情自然而然發生與進行的人就容易覺得無關緊要,容易動搖卻不輕易改變。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我思考孤獨時,反而是孤獨給我以思索。我想看清這孤獨的本質,但這孤獨卻給我以更多的形式。

我的孤獨有屬於自己的尊嚴,甚至説是權威。無論我以何種姿態存在或是寂滅,我都不得不向我的孤獨臣服。

我一直試着用心靈豐富來消滅孤獨,但孤獨卻彷彿更加強大,它使我在驚訝中的心靈更加豐富。

美麗的巧合叫邂逅。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許多事情使我感受到了快樂,生活的快樂。餘下的事情則是對這些快樂進行驗證。

本性是那樣牢固不可改變。我從不認為有人改變了本性,他們只是用些手段加以掩飾。本性總在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來。讀書、欣賞藝術便是把掩飾做的完美些,使之儘量少的顯出破綻。

少一些攀比是少一些盲目的或是短暫的上進。

遠方充滿了祕密。微風、芳草、流水,訴説着遙遠的美麗童話。一個人,僅帶着自由,把心交給天的蔚藍。

我所失去的東西終於以另一種方式補償回來。我已足夠小心,卻仍然免不了失去。儘管有再一次另一種方式的獲得,也僅能給我暫時的小塊歡樂罷了。

要做一個內心的忠實記錄者,寧可狹隘,寧可殘缺,也要真實。

我的故事存在於所有的可説與不可説之間。我既不肯講故事,也沒有人想聽故事。

我珍惜每一次相遇。不是因為相遇的盡頭總是別離,而是因為我們已經相遇。

不可得大概也是一種得到。

極大的壓抑中,一切都變的簡單起來。快樂與痛苦相捱得那麼緊密、那樣從容。

有時,我對於悲觀和超脱已然分不清。超脱的那邊,我只極偶然的到達過。超脱的滋味還沒嚐到,就又回了隔膜之內。超脱之後是什麼?超脱與淡與空又有何姻緣?超脱真的是一切的盡頭嗎?如此之類的一切使我在去往超脱的路上走走停停。

超脱後是一方世界,還是一種境界?亦或是兩者都有?我想來想去的美好的“超脱之後”,竟都與人類有着莫大的聯繫與相似。超脱紅塵的世界是否也有一個紅塵一般美好的名字呢?

問號無窮無盡。超脱大概是為了超脱?僅僅是想到我所構想的所謂超脱,我竟停住了思索。我雖然在一昧地追求着它,但倘若真的到來,我便恐懼了、害怕了、惶恐了。紅塵之絲是那樣細,卻又是那樣牢固,密密麻麻。且不説我斬其不斷,我想我將是下不去手的。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耳中聽聞許久的人的本性自私,我想到了許許多多,以至無從下筆。有時想到,我們真的自私嗎?也許只是在本能地自救。我們的自私真的有必要賦以道德的審判嗎?無論結果是好是壞,自私似乎都帶上一層否定的成分。

所有這一切,想來又想,都指向了一個問題——人。人,這人的存在。

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不得,我便追求文字上的解脱。我的內心的力量既不足以衝破精神的隔膜,又不足以衝破文字的桎梏;我的無奈的痛苦解不掉,靈魂的呼喊也發不出。

我的世界裏四顧無人,只有偶爾的浮雲飄過,漣漪傳來,送來那人世的消息,於是我才默默忍受着,活在荒島上,活在虛無中。

我從海那頭渡船而來,你停歇已久恰揚帆而去。手臂有力而距離太遠,視線可達但無力留卻。

生活應當少一些令人煩躁的廢話。如果要突出中心,話不在多,而在準確與力度。

沉默是我最初的選擇,也是我最後的選擇。面對喧囂,我護衞心靈的武器就是沉默。

生活中有許多可有可無的東西,但卻切實存在了。

與失去相比,由對比而來的珍惜少了些沉重與深刻,多了些温存與暖意。

團結是集體的姿態,是一個集體的炫耀。虛榮心太強的人進了集體,便是雙重的毀滅。

回顧往事,卻如何能隨隨便便的回顧?翻閲記憶的老相片應該是那樣小心,小心的回看一切。

五十三、

五十四、

高一:7個漢字以內

美是稍縱即逝的,世界上只有極少的力量能夠挽留美,卻也無法永遠的留住。也就是説,美難以長存;如果長存,也便不能讓人痴、使人狂,也便不稱其為美了。對於這部分極少的力量,它們並非神祕莫測,而是一些靈性或精神與物質之至的融合物。從來沒有一種美是單純的物質,美從來都是人所賦予的,不過是有些人掌握了竅門,有些人則偶然驚覺。

當我的內心過於寧靜,我便遇不見美,而遇見了空;當我發覺了空的美麗,我便同時失去了二者。當我的內心過於輕狂,我對美尋而不得;當我的心潮退出沙岸,我便驚訝的發現了美。

我看到了追求美的人身上的美,但卻不能言説,他的眼光停留於未知,我的眼光就注視着他的眼光之美。

我不知道自己擁有的及表現的美麗,我是通過看別人發現美的訝色知道我的美的。

小時候,我極少去想美的一切,所以我有一生中最多的美。後來,我的美漸漸在無知中流失一部分、獲取一部分。當我年老時,對於無知便產生了懷疑。

人生中有那麼多事是本應美麗的,皆因無知或發覺而喪失掉了。

二、

三、

四、

五、

山頂的人下山去尋頂峯,卻一去不返。

我的眼淚歸軀體掌管,心靈卻是它的閥關。

七、

八、

我們與父母都是有選擇性地放大彼此的好壞。

我知道我的人性的基本在與父母頂撞後本能的畏敬與後悔。

外界環境容易使自我迷失。對與我們心中的大多目的地來説,越是尋找,越易走丟。我們對與尋找從未厭倦,對於走丟難以發覺。

對與麻木的人來説,演講不過是一種喊出來的文字。但即使如此,文字的分量也不過是讓耳朵震動,而落不到心裏。

無論我的作品寫給別人看,還是寫給自己,我都會感到一種美中不足。不只是文字對情感的、思想的表達,還在於一種執筆時內心的殘缺。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有心栽花不開是長情,無心插柳柳成陰是奇遇。

糖果本身具有的幸福感並未改變,隨年齡改變的只是內心稱量幸福感的天平。

我們很容易陷入假的成熟。

每個人都有潛藏於心的温存;即使是那些逐利之人、作惡之人,他們也有屬於自己人性的温暖記憶,只不過漸漸藏得很深。唯有經過極大的挖掘,亦或是某些“自然災害”,這些記憶才會顯露出來。

我不知道孤獨為什麼到來,但我知道它已經到來。我講不清我的孤獨算不算高境界的孤獨,不,我甚至不知道、不瞭解什麼是孤獨。我不願給予這種“孤獨”以定義般的學術。口不能言與筆不能書的東西,都會使我痛苦。我無法言説孤獨,也無法書寫什麼是孤獨,我的孤獨又算什麼;但這“孤獨”卻使我感覺不到太多痛苦。我清楚的知道我的孤獨並非獨處或羣居久之痛苦後的麻木。——亦或是有過那樣一個過程,但早已被我遺忘。我的孤獨近乎惆悵,近乎無奈,它時而甜蜜豐富如獨處,時而淡漠無助如冷落。

我的孤獨與我總是不期而遇,這使我矛盾着又無奈着。

別人向我言説孤獨,我報別人以孤獨。

二十二、

我們無法選擇邂逅,因為它實實在在是一份巧合。那種心靈的摩擦足以穿越一切。邂逅是靈魂的親切問候。

文字也是一種可以使人上癮的毒。

選擇便意味着捨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選擇,同時不斷放棄。

當我真正快樂時,不一定會展露笑容;如果展露,笑容卻定然不會凝固、呆板着。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三、

三十四、

大概活着的人的超脱是小超脱,死是最大的超脱。我明明知道這極致的超脱,卻為何不選擇,而是在小的超脱處尋遍法門?

我們的超脱,又或是夢想着的超脱,在真正的超脱面前算得什麼?不,什麼又是真正的超脱?誰又敢肯定自己構思的超脱是真正的超脱?

一個人,有一個超脱的目標,一路上,是一種美麗而特殊的超脱。

我的文字,對別人來説是那麼微不足道,對我自己來説又是那麼珍貴,難以割捨。

遺憾的是,我們彼此知道真理,卻不能彼此言説。

浮言太多,足以亂耳。把靈性和靈性的可能都一同掩埋掉了。

昨天掉落的殘花,是今天柳木抽出的新芽。我走過時間洗刷的河岸,尋找我昔日的家園。

如果可以,我寧願少學一些知識,多做一些蠢事。

求而不得是我執念的起因與結果。

世上有許多東西等着我去發現、去追尋。對於眼前虛無的盛況,我的腳步還不值得停下。然而,我的目光還是要看着,由驚羨轉為悲憐。

有些東西不必説,也説不出。這既可喜,又可悲。

世界上有如此多的事情都落腳於私心。我們習慣於對別人的私心表示不滿與譴責,時而卻對自己的私心加以辯護與否認。

有時想到,我是的確厭惡某些自私的,那些把自我利益看作至高無上的人讓我難以理解、心中憤懣。這樣想來,自私似乎又有了小大之分。人們習慣將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而捨身的人稱為無私的人,習慣肯定奉獻捨己的意義;但對個人來説,這種無私卻剝奪了生命,這一最重要的東西。有的人死了,除了死後之名與那一霎那的滿足,他一無所有,就這樣凋謝了自然所賦予的最珍貴的東西;有的人活着,大公無私,他壓榨了自我,使夜空中失去了一顆獨一無二的星星。但這樣想,不是讓人不要死,少為他人活嗎?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自私?世人辯説着:捨己為人,即使自我失去了,卻讓更多的自我可以鮮明下去,這是生命對生命的崇高尊重。那這樣看來,自私與無私便更是不得推廣到極大了。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推開記憶的大門,驚訝地發現有些東西鮮明起來,有些東西消沉下去。它們的共同之處是都在時光的洗磨下露出了滄桑的神色。

人説到底會完全忘記的東西畢竟是少的,大部分都以不同的大小、各異的姿態保留着。在當時,事情是那樣的被輕視,而心情是那樣的刻骨。在如今,心情反而淡化,事件明明白白的顯現出來。

你的眼神給我以猜測,你的朋友的眼神給我以驗證;後來,你的朋友的眼神給我以猜測,而你的眼神則將猜測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