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自我與時代作文(精選19篇)

精選 閲讀(1.1W)

篇一:自我與時代作文

自我與時代作文(精選19篇)

下課十分鐘,抓緊寫兩筆作業;放學回家路,與好友來兩端閒聊。每個人都有這種“碎片體驗”。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飛速轉動的世界紛雜又新鮮,茫茫然,昏昏然。不斷被快餐生活推着走,我們的生活似乎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碎”。什麼是“碎片化”?我們從何將“碎片”拼為“拼圖”?生在碎片時代,我們有必要思考。

碎片化,寬泛地説,即完整的東西變得七零八落。對於注重持之以恆、專注不移的求學精業而言,“碎片”簡直就是它們的剋星!你與一道難題戰至正酣,手機鈴聲突然響起;好容易打完了電話想繼續作戰,眼球又被娛樂八卦奪了去。如此一來二去,學興也闌珊,一日不覺已大半!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十分鐘,再十分鐘。快節奏的生活,好像加速了碎片時間的流逝。這是因為,人們往往對這些細小的時間不以為意、秉持“明日復明日”的散漫放縱態度——相對論告訴我們,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就可度年如秒了。但若將這些碎片整合統計,其數量可謂是天文數字,其背後隱藏的巨大價值更是難以估量。毛估估,一週的碎片時間,十小時。如果將這十小時全部投入學習工作,我一定能。你追悔莫及,不自覺已又將一點碎片時間投入了無謂的悔不當初。

雖然碎片化生活客觀而言對思維是不利的,但通過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不利,甚至是化干戈為玉帛。時代趨勢已然,改變時代希望微渺,不如想想如何順應時代,避高趨下。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或許,我們能制定“碎片時間表”,為零散的邊角料穿一根龍骨;或許,我們能設定鬧鐘,將無序的碎片儘量規律。誠然懶和趨利避害確是人的本能,但沒有加倍的勞體膚苦心志,又何以在這競爭激烈的碎片時代逐鹿中原呢!

再者,除了時間的碎片化,碎片時代、信息時代,信息自然也是碎片化的。這意味着機會的增加,我們隨時隨地有可能接觸到一些自己需要的知識信息。有心人選擇眼到、筆到、心到,三餘讀書、有意識地搜刮填補這些“碎片知識”,他們自然能快人一步,看上去絲毫不受碎片時代的左右了。碎片化,是成功的另一種試金石、程門雪。天地生於雞子而降本流末,三國分了蜀魏吳,古大陸漂流分裂至五大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界正是在不斷的整合分裂中成了今天的模樣,“全”王“碎”寇。面對千萬紛雜碎片,庸人少了,賢人也少了。吹盡狂沙始到金,倘若一個人能不自放、不怨艾,做到眾人皆“碎”我獨“全”,相信他能無往不快,在碎片時代拼出最完整的理想自我。

碎片時代,碎片化生活。古已有之的安逸終將碎裂,生在碎片時代,幸或不幸,全由個人拼成。

篇二:自我與時代作文

代玉晴

推開歷史的城門,閲遍古往今來,在歲月的長流中,朝代的更迭,一興一榮,一衰一敗都如塵埃般埋進了時光中。歷史像黑白影片,而引人注目的卻是那一首首詩詞歌謠。

有人言“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也有人反駁“國家繁盛詩人幸”。儘管如今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能從我們的嘴邊脱口而出,但我卻未曾能看出詩人內心的喜悦。

詩家屬於國家,就如黑夜中的點點繁星,它們也只是浩大天空中的一部分。沒有國家便沒有詩家,國是詩家的依託,不僅僅是軀體的載體,更是精神的歸屬地。

因此,國家幸,百姓安,方有詩家之繁盛。

定義詩歌的繁盛不能過於狹小。一首詩歌並不一定是歌頌祖國或對朝代的堪憂才稱為佳作。而是一首首富含感情的詩歌更能打動人心。

我們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份李白與汪倫的至美友情而感動;我們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份美麗清新的自然之景而動容;我們也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份無畏勇敢而被激勵……

飽含感情,往往能引起更多的共鳴,甚至讓人身臨其境,達到與詩人共情的境界。而詩家之繁盛也一定要富有多種類型的詩歌,情感也自然更加豐富。

而往往國家處於衰敗中,詩家眼中往往多是蕭敗、落木、前塵舊事,詩歌的基調往往也就更哀傷。對於盛世國家,百姓安居樂業,過着“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清靜生活,才會有更多心思來種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暢飲美酒,以及“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各種豐富情感的活動。

正如大唐盛世,人們安居樂業,詩家百花齊放,競相爭豔,各有各的風騷,最終產生如此多的優秀詩人和偉大的作品。

天空中閃着光芒的每一顆星星都是獨一無二的,聚集在一塊的星星終不能燃亮整個黑夜,真正的燦爛是在夜空中的每一片角落,都有星星的存在。

這也正如每一首詩歌,當具有自己的特色後,在繁榮的時代中,仍能照亮一片角落,當每一片角落都被照亮後,這便呈現出了盛世的模樣。

國幸,民安,詩家繁。

篇三:自我與時代作文

在生活之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為人處世的問題,好的人際關係讓人心情愉快,開心的工作;差的人際關係則阻礙人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每天都不可避免的要處理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只想着自己,只顧自己的利益,我們也要想着別人。只有當我們大家相互體諒,相互關心彼此才能夠建成一個和諧的社會。十幾年前震驚全國的“小悦悦”事件又怎能會發生?幾年前又怎麼會產生“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困惑?當然,我們的社會中也有很多像之前離世的公交司機一樣,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在考慮着全車乘客的安全,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了後面,這樣的人才是我們社會中的大眾需要學習的。

當然,我們不光要互相體諒,更要互相學習。“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也要時刻去觀察發現別人的優點,讓他人成為自己的一面鏡子,在大眾鏡子面前,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們會變得越來越完美。

自我與他人,原本就應該是一個整體,我們都處在同一個社會,我們本就應該相互扶持,相互體諒,相互學習,人,不可能單獨去面對所有的事,也無法一個人度過一生,放下心中那份所謂的“高傲”,合理的處理好自我與他人關係,把自己的一生過好。

篇四:自我與時代作文

李若萱

自“挑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富有現實浪漫的詩篇到“雲想衣裳花想容”式的瑰麗壯美再到“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澎湃豪情,詩跨越了千年光陰,仍舊美麗絢爛。詩歌之所以輝煌,不獨受時局影響,最根本的還在於它能于思想激盪中擦出火花。

詩的精彩在於其對變幻莫測的現實的反映。時代是詩創作的背景條件,離開了時代,一切的創作都是紙上談兵。

《詩三百》作為詩祖誕生於動亂的春秋戰國時期,其間所載的歌調無一不是對貴族、平民生活的最真實的反映;詩聖杜甫一生宦海沉浮,四處奔波,目睹了國家之艱,民生之苦,方有“三吏”“三別”的不朽之作。而李白恰好見證了唐的鼎盛,少年時遊歷四方,又體驗了朱門酒肉的奢靡高貴,寫下的自是如“玉盤珍羞”一般的奢華。是時代成就了詩,因為亂,詩便籠罩在沉重、壓抑的陰雲之下;因為盛,詩便歡喜地籠上輕紗,飛翔於九天。士子們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現世責任描摹出不同時代的歷史畫卷。

時代影響的是詩的獨特風格,而能夠讓詩傳承千年不衰竭的原因,正是詩人思想的激鳴。誠然,亂世使詩人發出低沉的悲鳴,而盛世裝點了詩人的浮華夢。但於詩人而言,悲喜之情並不對立。生逢亂世,雖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迷惘失意,卻不意味着沒有“青鳥殷勤為探看”的綣戀情思:生逢盛世,即使生活可以如“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一般安逸,卻仍不乏“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茫然無措和仕途坎坷。不論身處何種時代,詩人的情感總是激盪的,正是在這激盪中思想才得以不斷成長,詩作才變得越發耀人,永垂不朽。

沒有一篇好的文章是一蹴而就的,文化的發展總會經歷一個自發向自覺的階段。在時局的變動與統一中,在文明的交流與衝突中,在思想的鬥爭馬反覆中,擦出一簇簇火花。

因此,非家國之幸與不幸成就了詩與詩人,而是詩人在這變化中把握了時代脈搏,產生了思想共鳴,從而創作出優秀的詩。思想的火花一旦產生,便以將以燎原之勢照亮天地。

篇五:自我與時代作文

世界無限,人亦難以計數,芸芸眾生,何以言“我”之一字?唯堅持耳。所謂堅持,即為原則,人立足於天地之間,但凡能昂首挺胸、傲對世人者,必有其原則,有其堅持,只因堅持着這份原則,方可超脱於庸碌眾人,化身為獨立之個體,如此,傲對世人又有何不可?

所謂自我,解之難而易。古今多少哲人為“我是誰”一題歎息不已,此為難;於此持筆伏案者,便是我,我即我,無可爭議,此為易。由此觀之,只要堅持着我即我,那便再無需困擾何為自我。真我如是。

何為失去自我?此非珍奇,反倒無比尋常。心理學上有一詞,曰:從眾心理,也即隨大流。當你隨眾人一同跨過馬路而將紅燈視若無物時,當你學着同事“忙裏偷閒”地懈怠時,你的自我便已然喪失,你所行,與其説如你所願,倒不如説如人所願,那一刻的你,是被綁架的,被羣眾的意志所綁架。且説二戰之時的德國人,他們羣情激奮,高呼着元首萬歲,鼓舞着戰爭萬歲。問:人類可是追求戰爭的獸類嗎?絕非如此。人怕死,這是本能,戰爭招來死亡,與人性相背離,故而,高呼戰爭者絕無自我,他們失去了原則,失去了身為人的堅持,成為了元首的傀儡,自願墮落為禽獸。同處二戰,有這麼一德國人,其名為辛德勒,乃唯利是圖之商賈,可偏偏是如此一人,寫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名字,流出了一張又一張的名單,猶如希望之火,向那被屠殺的民族施以援手,給予庇護,戰後,倖存者對其的祭奠足以證明,辛德勒是個合格的人,有其原則,並至死未曾棄之,乃真正之人。

堅持,乃為人之根本,有堅持方有自我,無堅持則若行屍,一者人皆敬之,一者人皆惡。想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太后狼狽逃亡的身影,是其將自己國母的身份視若塵泥,國之榮耀何在?而其刀下,戊戌六君子之魂靈尚在閃耀,萬萬年不滅。六人堅信變法可救國,故堅持變法,至死未悔,他們對國家的熱愛,刀刃不能斷,槍炮不能破,生死不能嚇,此等堅貞之人,方有真正之自我,豈是那化為傀儡的清朝政府可比的?抗戰十四年,湧現多少豪傑,又有多少漢奸狗腿,賣國以求榮,其原則何在?其傲骨何在?刀劍一舉,槍炮一指,便跪地求饒,賊寇一言,便奔走效勞,何其可笑,此與戲台上的牽線木偶何異?這些罪人,又怎會有自我?

人不能沒有堅持,正如人不能沒有智慧一般,無智慧的猿猴稱不上人,無堅持的肉塊有何以稱人?堅持,乃是一個人自我的標杆,有堅持方有自我,有堅持必有自我。堅持一生,至死不渝,如此之人,若恰逢其時,便可化作英雄,成為豪傑。而庸庸碌碌的我們,雖有所堅持,但想來這份堅持很少能達到如剛似鐵的地步。我們會讓步,會妥協,也許又不願放棄之物,卻不知這份堅持能到幾時。所幸,如今世界和平,磨難寥寥,想來是能把這份堅持帶進棺材吧。我們只是凡人,平凡而不偉大,未來某時,死亡輕敲我們的房門,回首往昔,忽察某物,自其伊始,至今如故,便知自我如何,便可笑赴黃泉。幸甚至哉。

惟願死時,心如伊始,對“我”之一字,毫無迷茫。

篇六:自我與時代作文

人的靈魂、肉體,自古玄妙,恆古不變。每人無法説出自己的前世來生;更無法説出自己的肉魂怎樣結合,成了一個有血有肉能活動的人,但先拋棄這一切我們等幾人無法解釋的東西。仔細思考這幾個問題:我們為什麼存在於這個世上,為什麼我們是通過第一人稱看世界,而不是第三人稱?

想必這對我們來説,是無法解釋的。但想想你是自我,我你為一,你從你的眼裏看世界,支配自己的身體與思維,我亦相同。想想正在這時,你用你的眼看着我,我同時也盯着你的眼眸。這是兩者靈魂對視的瞬間。

心靈在交流。

從前,我以為我就是那碎片,在生命的穹蒼裏無助地顫抖。

現在,我明白,我就是那蒼穹,一切都是在我的穹蒼裏有規律運行的碎片。

未來,我又是那碎片,在上帝的權杖下臣服。

自我奇妙,奇妙自我。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既然我們在這兒,那為什麼要在這兒?

聖經上創世紀説:“亞當和夏娃犯了罪,上帝懲罰他們,到大地上自力更生。於是便有了人與他們的社會。”

不管怎樣,事實就是這樣。

所以,今天來到世上,應該就是為了人人,為社會的完善而作出貢獻吧。這是自我價值所在。

當然,我為人人,人人就為我。因為你我,調過來站在不同的角度,你成了我,我成了我。

奉獻吧!不管人體多麼玄妙,不管你我多麼複雜,只需記住,活着的本質就是:奉獻!

篇七:自我與時代作文

金陳睿琳

眾人爭辯着國繁詩繁和國衰詩衰,卻忘了趙翼還説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歷朝歷代的優秀詩作正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註解。當詩人的襟懷和眼界已經足夠縱覽江山,時代之盛衰,又有何妨?

無論盛衰,時代已給詩人以重任,成為詩人書寫的動力。

國有盛衰,個人際遇亦有窮達,不同詩人有不同的時代使命,這份責任卻同樣沉重。詩人,總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一腔抱負,接下時代的鐵函。詩人只有一支筆,卻站成萬夫莫開之氣勢:在盛世,激流勇退,韓愈諫迎佛骨,“若其父名仁,其子不為人乎”石破天驚;在亂世,身先士卒,辛棄疾自名稼軒,問谷稻,憂蒼生,也從不吝提刀上馬定河山,以筆為劍挽狂瀾。

無論盛衰,時代已給詩人以窺豹之管,鑿出詩文詩情的源泉。

詩人的創作永遠帶着時代的烙印,也永遠承載着時代的意義。詩人,總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寫”的現實關照,用詩歌重現織就時代的一針一線。他們對時代的認識,遠超後人蒼白的盛衰二字。詩人對時代有全身心的投入與感悟,其詩文,自然能穿破繁蕪表象,直刺永恆的人性主題。繁華的浮沫被抹去,斷壁殘垣被重築,唯人性之光永遠閃爍。君不見,白居易沉吟“家田輸税盡,拾此充飢腸”,盛唐錦繡的蛀洞被打上一道歷史的追光;君不見,羲之揮毫,嵇康縱筆,魏晉動盪中有名士風流。

無論盛衰,時代已給詩人以思接千載之澤被,傳繼先哲不朽的詩魂。

詩人離不開棲居的時代,卻不絕不是時代的囚徒。他們的靈魂,在懷仰古蹟、追慕先賢、以史為鑑中完成超拔,從此如月照中天,俯瞰此間山水,思接千秋萬代。其眼界的廣闊,又豈在一朝一夕?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範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古仁人之心相接相契,而今人如你我,亦可探明此中幽深曲折,一聲歎息,貫穿古今。

這聲貫穿古今的歎息已向我們昭示:詩歌之韻,源於對時代的反映,更源於對時代的超越;詩人之用,在為現實而書寫,更在超越現實的暫時性去創造永恆。我們爭論一朝一代的樓起樓塌,懷念八方來朝絲竹之音不絕的榮耀,哀歎山河破碎風飄絮的動盪,卻忘了看——李白們,帶着盛唐所予的“遍幹諸侯”而不得,劉禹錫們,守着陋室一間、素琴一張,執筆走進了歷史的更深處。

詩人是時代盛衰的親歷者,更是敍述者與締造者。而其與時代更深層次的互動,就在這份枯山殘水和錦繡山河皆被沉凝作畫、淌出千年弦誦的博大。

篇八:自我與時代作文

每個人都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不見其形,但你會看到。時而波濤洶湧,海浪滿天。時而風平浪靜。至若景明。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係便是如此,於無形中蓄力發生,紮根生長。

個人根植於社會,離不開社會,社會的發展同樣需要每個人的默默奉獻來推動。置身於此的我們每個人,理應敢立時代的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接力築夢。

珍視自我,敢爭一流

清朝才女李清照獨愛桂花。“梅應妒,菊應羞”而“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更是她對屈原的詰問,是她堅持自我的高潔精神的象徵。柳永也讚歎“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秋之桂花,不在其豔,不在其傲視的孤芳自賞,只在於其融入秋之中,默默芬芳。我們,又豈能只是獨自垂憐,接受平庸呢?少年人的青春活力,自信勇敢當由我們展現,社會的進步也必然需要我們齊心推動。

發展自我,自強不息。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只有在堅持不懈的完善自我,發展自我中,才能逐漸褪去幼稚的外衣,擔負起時代的重任,過程中必然有苦澀和汗水,可放眼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是有着堅韌的內心和頑強的意志的人。若不是王羲之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墨池苦學”何來入木三分的大書法家名傳後世?若不是中國機長劉傳健有着極強的心理素質及應變能力,無比熟練的操作技能及規範。何來五一四的奇蹟既令人歎服?自強不息,方能成人生之大志,了平生之不凡。

堅信自我,意氣風發。

少年毛澤東。面對着湘江水畔,橘子洲頭,發出來:“問蒼茫大地,為主沉浮?”的感歎。誰能想到他便是多少年之後新中國的締造者。《沁園春》中他又一次寫道:“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便是他一直相信自己,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連在一起,以天下為己任。才做到了真正的為萬世開太平,或許我們無法再現毛澤東的輝煌,但我們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趁年輕,趁青春。只要自己,便去努力吧,那才是少年該有的樣子,也是中國的未來之光。

個人的命運需要自己來把握,珍視自我,發展自我,堅信自我。時代的車輪也隨之不斷翻滾向前。

篇九:自我與時代作文

如果我成為了一個機器人。我會擁有高速運轉的大腦,我會擁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我不需在為了每日的温飽而擔憂,我的身子百毒不侵,我會自動按照已設定的程序工作,不用與懶惰的惡魔鬥爭……我得到了許多。但我又失去了什麼呢?細細想來,也許我失去的那些只會比上文所述種種更彌足珍貴,因為那是作為人類——一個有血有肉的生靈所獨有的,是獨一無二的自我。

比起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人類,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克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成為一具冷冰冰的軀殼,後者的假設如果成真,起步時令人毛骨悚然?當人的思考方式變為CPU的運轉方式,人類會照着一個目標,不顧一切地向前衝着,無論過程是怎樣的,他們失去了判斷力與情感,逝去價值觀與同情心,在這般的橫衝直撞下,社會倫理與道德的界限崩塌了,整個社會崩塌了。

也許你會説,以上的假設太過科幻而不現實,但是是會告訴你,所謂人類自我——無論是人類對一件事物是非的判斷標準,還是體諒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都在慢慢地改變,甚至變得更加糟糕,而這二者就是人類作為一個生靈的“自我”中所獨有的價值觀與同情心。

社會正飛速發展,給人們帶來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人類的慾望是填不滿的,它使我們總嚮往着好的事物,在追逐的過程中,身側飛掠而過的景物使人們眼花繚亂,漸漸迷失了自我,也許你的目標仍是不變的,但人的內心早已改變了。那些曾經堅定的事物在現實的考驗與失敗的消磨下漸漸消失,你會發現有一些人輕鬆並且成功,固有的是非觀念改變了,價值觀也就改變了。在最近上映的電影《天才槍手》中,男主角從一個品學兼優的優等生,再一次次現實的打擊下,淪為槍手,最後甚至威脅女主角同他一起,為了更好的物質條件而繼續幫助他人作弊。男主角的“黑化”不過是現實生活的縮影,被現實打擊,被利益誘惑,成為了自己從前最不想成為的仁,可笑卻也可悲。

在光影絢爛中迷失自我,人類卻又“堅定自我”。迷失自我是價值觀的改變,而所謂“堅定自我”不過是為自己着想,甚至只為自己着想。微博上很流行的段子:“……你為他們着想過嗎?沒有,你只顧着自己。”讀起來雖然令人發笑,卻也讓人心酸。古時説子女冬日為父母暖被的“二十四孝”,放之於同情心一説雖然不太合適,但同情心不也正是這類站在他人立場上,學會為他人做着想的美好品德嗎?雞湯文字中總是無謂地強調,要對自己好,要堅持自我,我們的目光變得鄙陋而狹窄,只看着自己,不顧周圍的人,不會有惻隱之心,不會有諒解之意,美好的同情心——一份人類心中十分寶貴的情感也漸漸磨滅了。

人類創造了計算機,計算機卻不應改變人類;人類構建了社會,卻不應被社會而改變。人類不應迷失自我,卻也不能過分地堅定自我。堅持心中的是非與美好,堅持一份完整的自我,才是在這個光影絢爛的世界中我們應秉持並傳承下去的理念。

當自我之花在田野綻放,過於小心翼翼地保護或是置之不理都不是我們應該做的,請做一個欣賞者,在花香四溢之時,輕嗅一口花的芬芳。

篇十:自我與時代作文

如果你經常扭曲自己,讓真實的自我躲藏起來,企圖用假象矇蔽你周圍的人,那麼,你偽裝的越像,你付出的代價就越多,這是畢淑敏的《與自我狹路相逢》的一句話。

讀這本書時,內心有讚歎,有驚訝,更多的是思考……

這本書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個小遊戲,每一個遊戲都需要一支筆和一張A4紙。每次午休提前醒來,都會做一個遊戲,做完之後,內心又有波瀾。

XXX的五樣

一張白紙上,寫下你的名字,寫下你覺得最重要的五樣,在一個個劃去,留下最重要的一樣。每一次選擇都心如刀割。當你還保留有兩項的時候,我覺得紛繁的事物,如今已眉清目秀,但被塗抹掉的三個黑斑,如同黑色石碑,掩埋着我的所愛。但當我選擇最後一樣時,沉浸在煎熬之中。所剩兩樣精中選精,都是心中至愛,不管放棄哪一樣,都是刻骨銘心的痛。此時五臟俱焚,恨不得扔了紙,一個箭步跑出去。

但又仔細一想,還是把遊戲進行了。

我可以逃避這個遊戲,但我無法逃避命運的敲打。大難當頭,千鈞一髮,我又能在哪躲?

做完這個遊戲,我很想與他們分享,但還是忍住了。因為我的五樣中,沒有他們,只有——爺爺、奶奶、姐姐、健康、友情。我最後留下的是奶奶,不是因為我不愛爺爺和姐姐,而是因為在漫漫歲月長河中,我什麼都沒做,奶奶卻把畢生的温柔都給了我。

每看完一章,做完一個遊戲,都會有不同的思考。當我給自己寫下墓誌銘時,又突然覺得一生太長而三分鐘卻太短寫不完。最後碑上也只有兩個字——無憾。

與我狹路相逢,看見真實的自己。當你找回真正的自己時,你會發現那一張張A4紙是我們的內心。

你心我心原本白紙,形形色色的人在上面塗抹過痕跡,紙變得斑駁雜蕪。與自我狹路相逢,其實是在塗擦清理,心又漸漸歸於簡明和潔淨。柔軟的風輕輕拂過,挾着我們不願保留的印記,漸淡漸遠,留下的線條俊朗清明。我們知道線索是從哪裏來,我們也知道它們要到哪裏去。我們珍愛它們,承認它們已是生命的底色。

但讀完這本書,我們還要用自己的手和筆,將白紙描繪的更加瑰麗。

篇十一:自我與時代作文

每讀到“我醉欲眠君且去”時,總忍不住會心一笑。

能説出這種話的唯有李白,如無賴童子。也只有他能在五花馬、千金裘中毅然褪去俗世污濁,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天真”姿態超拔脱身。

放眼現今,這種與自我的重逢似乎更為難得。

在這個“矮人時代”,作家們為了金錢名利正紛紛縮小身軀鑽向社會的塔尖。學者蔡益懷痛心道:“我們的文學正在變質為‘文學關係學’。”的確,文學市場早已不是一塊淨土——虛假、浮躁正在替代真誠、肅穆,多的是模仿、誇張、捆紮……更少不了作家相互的追捧。

古語謂“言為心聲”,一部優秀的作品應充分體現作者個人對世事的獨特認知。無論是對消逝的傳統之美的緬懷,還是對社會人性道德的反思……真正的作品以一種有力的姿態引導讀者的價值選擇,通過感性和理性的雙重感召,給予讀者審美意趣及一種靈魂相通的震顫。

而反觀如今的文學市場,正充斥着過度包裝、過度整容後的時代分泌物。為迎合世俗,作品中四處兜售廉價感情的渣滓,而一些看似深刻的時評不過是亂語、戲語,是試圖用玩笑來化解膚淺的尷尬。偶有出彩也不過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中已不見作品的靈性與原生的美。

另一方面,作家本身也在退守自我的陣地。作家內心本應該充滿了對文字的尊重和愛惜,他們能安坐於書桌前,以筆為利刃,劃開社會的濃霧。他們不安於膚淺,不斷自我叩問,從日常體驗深入到生命本質。

但現在的一些作家更熱衷於在鎂光燈下拋頭露面,他們樂意構建自我的多重身份以便在商業大潮中穩住腳跟。作家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將自我矮化成了行為藝術者,把寫作當成了一場鬧劇。作家對自我價值的錯誤界定導致這一職業聖潔的光輝正在消退,這令人唏噓不已。

作品和作家“自我意識”的同時流失代表了文學質量的滑坡。作家作為最常接觸內心的一類人,更有責任和義務與那個磊落而純真的自我重逢。

作家要想掙脱世俗枷鎖皈依初心,關鍵在於擁有重審自我靈魂的勇氣和自醫精神,更要多些耐心去進行一種純粹的心靈創作。

上世紀80年代餘秋雨先生曾連續出版數十部研究中國文化的著作,在社會上激起熱烈反響,被各大學聘以重任。後來他卻毅然辭去一切職務,因為他受到陶淵明“田園將蕪,胡不歸?”的精神召喚,驚覺自己在名利的薰染下於寫作上懈怠了太久。轉身後他考察了中華文明諸多埋沒的遺址,以一種更為熱烈的姿態迴歸,繼續了那場暫時中斷的自我與文化的交匯。

是的,或許現代作家們都因為這樣一份號召才能迷途知返,那個本我才又會閃爍在字裏行間,展示着文學的大美。

好的作家永遠在堅守自我的路上,只要願意,總會與自我重逢。

篇十二:自我與時代作文

當生活步入小康,人們便在幻想中構築自己的世界。塵世喧囂,芸芸眾生的喧鬧聲中,出現了對新鮮流行的渴望。由此,流行玄幻作家應運而生,帶給了嗷嗷待哺的追求心靈刺激的青年們現世的甘霖。而在流行小説榜單公佈的同時,還有一個榜單躍入了人們的視線——“世上最難讀的名著排行榜”,《百年孤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著作位居前列。人人在追捧新奇有趣的故事的途中,將真正的寶物丟棄在塵埃裏。

對於我來説,寫作本身,就是一件神聖的事情,不應為世俗所趨,不應為吸引讀者而將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一位真正的作家不會為他的讀者粉絲而活,而是堅守着自己的心湖。因為他寫作,是為了展現自我與真實。

人們為什麼覺得名著難度而艱深?因為每一本著作,都代表着作者的靈魂,他們的靈魂多多少少都經歷過苦難,且他們所描繪的苦難太過真實,讀來讓人心中充滿痛苦與憂愁,不知何時面龐上已餘淚雙行。而正如遲子建所寫到的:“如今的泥濘已不像過去一般深重了。”人們才無法深切地體會作家的靈魂。他們害怕承受太過深沉的苦痛,便更加追求淺顯的現世幸福,因此眾人寧願選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不願觸碰《霍亂時期的愛情》,這讓許多謀求名利的作家,不厭其煩地用寫過無數遍的傻白甜套路來賺得點擊量與閲讀量。

而在這些作家的作品中我們唯能看到不切實際的漫天幻想,看似美麗,實則虛無縹緲。人們對沒有靈魂的事物會毅然拋棄並選擇淡忘,令紅極一時的他們湮沒在時間之海中。

唯不朽的靈魂永恆。

陳忠實在偏僻的鄉村寫作,猶如王陽明在龍場悟道一般,在沉靜中他將現實的真實寫下,每一個人物:白孝文,田小娥,黑娃……都擁有着鮮活的靈魂,是那麼有血有肉,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那酣暢淋漓又不乏真實的情節,是他伴着山間之明月,江上之清風,在他腦海中一點一點孕育而成的。沒人告訴他怎麼寫,他就是在書寫自我,他就是在刻畫真實。

《我的名字叫紅》中奧爾罕借細密畫師鸛鳥之口説道:“當我在畫一匹馬的時候,我就是我自己。”

這就是我喜歡寫作的原因,拋卻雜念,在沉靜中,你更貼近真實的自我。縱使你在寫別人的故事,這也是你自己的真實。你的作品可以不人盡皆知,但它作為你的靈魂將永遠存在。真正的作家,本不只因名利而存在。

塵世喧囂,人人喜新厭舊,如潮水般有漲有退,再次漲潮也不是原來那朵浪花,用時髦的話來説:“有的網紅終將會過氣的。”

寫手們,莫要隨波逐流。天下之大,唯自我真實。

篇十三:自我與時代作文

世界如萬花筒,五光十色,瞬息萬變,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處境,佔據各自的位置,或平淡,或窘迫;或順風順水,或跌宕起伏;或低微卑賤,或高貴不凡。然而,無論出於何種境地,我們都需要認清自我,完善自我。

順風順水的處境,夢寐以求的高位帶來的往往是內心的驕傲和膨脹,以及對自我認知的盲目。狐假虎威的故事家喻户曉,狐狸跟在老虎後面,受到動物們的敬畏不是因為它本身,而是因為它的處境。我們往往因為內心虛榮的膨脹追求高位,嚮往一帆風順的處境,殊不知安逸的背後是人格的覆滅甚至生命的失去。所以,處境和位置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我們可以認清自我。居於低位者可以改變自己的位置,居於高位者可以努力使自我與高位相匹配甚至超越高位。

認清自我可以使自己獲得靈魂上的昇華,心靈的盪滌,從而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追求理想之路更加順利。錢鍾書作為一代文學泰斗,已是居於常人夢寐以求的高位,然而他生性淡薄,甘於寂寞,不為名利所動,這不僅使他在文學上投入了更多精力,也使他獲得更多人的讚賞和敬佩。一代獲得巨大榮譽的大師已是如此,何況我們這些並沒有認清自我的人。人生之路漫漫,必有順利與波折,必會有身處高位或低位之時,唯有不斷要求自己認清自我,方能在人生之路上有所建樹,在人格形成上有所閃光之處。

認清自我,首先需要認清自我與處境之間的關係。暫時安逸的生活到底是因自我,還是因處境;古有“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説,我們不能被暫時的安逸衝昏了頭腦,要時刻保持清醒,努力改變自我。認清自我,需要審視自己的長與短,需要正視自我的勇氣,需要摒棄惡習的決心和毅力。認清自我,需要心中有榜樣,有對自己改變方向的目標,從而朝着一個方向努力。做到真正適應高位,與所處環境匹配。最後,認清自我,需要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和豁達自信的生活精神,相信自己能夠看清內在,不為外界所惑。

古今中外,有無數人為我們詮釋了處境與未來的關係,良好的處境並不能造就充實成功的自我。所以,不管處於何種處境,我們都要認清自我,努力改變自我,讓人生之路更加寬闊,充滿希望。

篇十四:自我與時代作文

天上的雲彩固然美麗絢爛,自己作為一顆石子卻不必羨慕,終有一天會堆疊成為泰山;海底的珍珠固然晶瑩可愛,自己作為一方沙灘卻不必羨慕,終有一天會被發現藏於其中的金礫。中國有句古話“人貴有自知之明”,數學大師陳省身也好著名畫家黃永玉也罷,他們年輕時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資質,甚至還可能因為“別的什麼都不會”而落寞和苦惱,但可貴的是他們都有明確的自我認知,明察自己的長短優劣,而後揚長避短並通過不斷地自我超越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奇蹟。

自我認知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西方一位哲人曾説:人生就像鐘錶的齒輪。齒輪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沒有必要豔羨和抱怨,關鍵的是要走好自己的步伐。的確,玉皆有瑕,人無完人,一隻烏鴉,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如果硬要學雄鷹搏擊長空,豈不可笑!

陶潛在污濁的官場中讀懂了自己,認識到自己的放浪與清高不可能見容於黑暗的官場,明白了自己“性本愛丘山”的情懷,於是才有了“採菊東籬下”的千古名句。魯迅從國人的麻木中頓然醒悟,他洞悉了社會看清了眾生也重新認知了自己要擔負起喚醒民族之魂的偉大使命,知道了自己心靈深處不滅的民族氣節,於是便有了棄醫從文的選擇,成了堪稱民族脊樑的中華文學之魂。

自我認知是明確目標,咬定青山不放鬆。

明確了自己的優缺點還不夠,還必須不斷努力將優點發揚光大。南北朝時期,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年輕時很有才氣,屬文作畫都拿得來。但他總以為自己的稟賦與生俱來,不需學習,正是這樣的錯誤認識下,浪費了時間荒廢了學業,他年老時,總是拿着筆半天寫不出一個字,也沒能留下像樣的畫作出來。柳宗元筆下的方仲永也是如此,這些自命不凡的人總相信自己擁有很多方面的天賦便不付出努力與行動,徘徊於自己的一些小成就中而沾沾自喜,最後只能是“泯然眾人矣”。

自我認知是通向最後自我超越的航道。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只有學會了如何面對殘缺面對失敗面對自我,才能真正實現自我超越。醜陋的卡西莫多知道他身體的畸形,但通過自身的努力,他以一顆完美的心靈感化了所有人;偉大的拿破崙瞭解自己的身材矮小,但他不灰心不泄氣,以自己堅強的意志攀上世界的頂峯,發出“我比天高”的呼喊。堅韌的海倫凱勒明白自己身體的殘跡,但仍與黑暗和寂寞搏鬥,超越了自身的侷限,成為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人雖無翼,但是人們用智慧和超越的精神最終飛了起來。

人皆有瑕,我們認清自己的缺點與劣勢,藉助自己的優勢用一生去打磨一個完美的自我。就像黃永玉,就像陳省身,像舟舟、陳景潤、聶衞平等等等等,他們也是“別的什麼都不會”,但他們都能正視自己的缺點,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因利避害,想庖丁一樣“披大隙,導大竨,因其固然”,不去碰自己的軟肋。所以説,找出自己的缺點,正視它,改善它,揚長避短,你也將因你的努力通過你的長處而大放異彩。

認知自己才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歡喜和無奈,嘗夠生活的苦澀與醉人才會真正不去在乎別人的眼光,走最適合自己的路。超越自己,我們才會真正明白自己這顆螺釘的尺寸,真正找準自己的位置,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在社會機器中屬於自己的作用。

篇十五:自我與時代作文

葉景怡

坊間常流傳一句話:“國家不幸詩家幸。”

乍想似乎頗有道理,亂世名篇俯拾皆是:鬱郁不得志的屈子披髮行吟於汨羅江畔,悲歌“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身處異國他鄉的後主李煜回首故國無限江山,淚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挑燈看劍的辛棄疾在顛簸動盪的南宋王朝望斷長空,立誓“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從司馬遷的《史記》到杜子美的“三吏三別”,從羣雄並起的《三國演義》到字字泣血的《紅樓夢》……不幸的社會似乎孕育出不少名篇大作,厚重而深沉。

然而值得我們探討與思考的,是這些偉大作品究竟為何而動人。難道僅僅是因為其描寫的身世之慘、民生之困、家國之悲嗎?毋庸置疑,真正打動我們的是詩人的深情,是作品深沉的內核,而非浮於表面的“不幸”之表象。倘若失去了發自肺腑的人文關懷和真正有價值的深刻思索,純粹“賣慘”的亂世之作豈能稱得上偉大?

因此,所謂詩家之幸,更本質的追溯在於創作者的胸襟與情懷,在於作品的格局與境界,在於用一顆偉大詩心與時代共鳴。

詩文,不拘於時勢。

偉大的靈魂、偉大的人民,就如同永遠不滅的焰火,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可以發光發熱,為後世創造燦若繁星的偉大精神財富。動盪的時勢或悲慘的個人經歷,或許可以從客觀上助推一位詩人的心智之成熟,使其能與民生疾苦更為感同身受。但不可否認的是,苦難就是不幸,於詩人於時代亦於文藝創作。家國興衰是詩人無法選擇的,值得被歌頌的不應是時勢的幸或不幸,而是一位文藝創作者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境遇,都能心中裝有人民、肩頭扛起責任、筆下書寫乾坤。我們也許無法改變時局與境遇,但一定可以修煉胸襟、情懷與生命狀態。詩家幸否,從來不由時勢決定,而由偉大的人民自己掌握在手中。

偉大,不囿於不幸。

偉大,可以有很多種詮釋。用國家不幸來定義詩家之幸,不僅扭曲了時代苦難的意義,更拘役了“偉大”的含義。偉大的作品,不應只是悲痛的沉吟或控訴,也不應只包含人間苦難。在盛唐的恢宏氣象下,誰能説太白“平明拂劍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歸”的豪情與風骨不是天地間一筆濃墨重彩?誰又能説王維“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的酣暢淋漓不是時代的巨浪裏一種澎湃的少年朝氣?而在當今富強繁榮的新中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昂揚與奮進是一種偉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盛與開放也是一種偉大,“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堅定與自信更是一種偉大。文學藝術,是人民豐富生活的滋養,是時代多元風貌的展現,是可以流傳萬世的民族情懷與生命關懷的最佳載體,需要博大的胸懷與氣魄,不止於一派,不拘於一格。

千年歲月中,時勢盛衰如晝夜更替。詩人們嚮明月學會了沉靜、淡泊、是非坎坷;向太陽學會了進取、奮發、花團錦簇……他們品味着時光的承轉流變,見證着命運的悲歡離合。而流露在詩人的眉宇之間,沉潤在詩人的心境之中的,恰是那最為深沉而動人的詩意。

詩家之幸,關乎胸襟,關乎情懷,關乎對自我和時代的剖析,關乎對芸芸眾生的關懷,關乎對靈魂深處的觸動,關乎那一顆永遠跳動的蓬勃詩心。

而時勢幸否,又何需糾結?

篇十六:自我與時代作文

毛芸涵

清代學者趙翼曾言“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詩便工”,自古以來,人們便一直相信“患難出詩人”。只有動盪的社會才能產生偉大的作品。

誠然,回望歷史,這樣的例子俯拾即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在烽火狼煙中並起,先賢屈原在國之將亡時慷慨悲歌,詩聖杜甫在安史之亂的顛沛流離中用如椽大筆寫下滄柔史詩……

這些先賢的作品固然對後世意義重大。然而,當我們鋪開歷史的長卷,向更深處探尋,就會發現,在那些“亂離人不及太平犬”的動亂年代,更多的文人終究因為戰亂,在飢貧交困之中無暇收容自己的文思,讓噴湧的才情被戰火吞沒;僅剩不多的文人們仍需竭力在流離與文思中尋求平衡,費力地找尋創作的時間卻又憂心着明天以何度日。

試想,如果杜甫一生中少一些跋山涉水,求親求人,少一些柴米油鹽之憂,世上也許會多一個洞觀歷史的哲人,而不是一個夙夜憂歎的老翁;如果李清照未歷南下逃亡的艱辛顛沛,行囊散亂,世上也許會多一個兼為才女與金石大家的女中豪傑,而不是一個日日倚欄憂思的落寞老婦……如果園家能給他們一方平靜的書案,一個安定的環境、富足的生話,讓他們不必為吃喝發愁,不必為性命擔狀,那麼,更多的文人才能放心地把精力集中於文學,創造更多的傳世之作。

由此可見,我們需要的文學不是亂世之中飽經風雨摧折的一枝孤芳,而是盛世之下陽光燦爛中的春意滿園。

繁榮的國家,強大的國力,讓文藝創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筆下文章自然更豐富。王蒙見證了祖國一路強盛,才寫下《看春萬歲》這熱情讚歌;阿來受文化多樣化啟發,鑽研民族文化,才寫下《格薩爾王傳》這輝宏史詩……

寬鬆的氛圍,向上的環境,讓文藝創作者在相互碰撞中獲得靈感,寫出心之所向。孟京輝融匯古今中外,終成《戀愛的犀牛》等登峯造極之作;謝晉反思過往,勾勒出《牧馬人》中一代知識分子的蝶變與成長……

而盛世作品之功不只在實現作者個體價值,亦在造福後世:讀亂世文章,徒使人傷心;讀盛世文章,卻能從中汲取自信力量,繼續前行。

世異時移,在國家昌盛的今天,我們更需要紮根新時代的沃土,汲取自信養分,綻放文化的繁花。

篇十七:自我與時代作文

如今科技發展迅速,生活越來越方便了。但是,看看馬路上,萬“馬”奔騰,稍有不慎就會發生事故;看看城區,萬家燈火,稍有不慎就火光沖天、濃煙滾滾。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便捷的生活,也帶來了更多的安全隱患。所以,安全不可輕視,必須自我做好。

安全在於腳下小心。話説:“欺山莫欺水”,在陸地上發生什麼還能看見以便做出反應,但水中變幻莫測,表面上看起來是寧靜、安全的,但水中也許就是危機四伏、暗流湧動。在神州大地,平均每天都有幾個人死於江流,其中更多的是中、國小生。所以我們一定不要私自去江河湖泊和水庫等地游泳和嬉戲等

安全在於手上慎為。自從法拉第發現了磁感應現象後,電開始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並逐漸成為一種必需。但觸電的危險卻也逐漸地遍佈我們四周,隨處可見的高壓線更是如同猛獸,時刻威脅着我們的生命安全。雖然現在的防電措施及設施越來越好,但防患意識卻不能少。

安全在於眼睛擦亮。看看我所在的城市,交通燈的設置開始逐漸普遍了,特別是很多之前沒有交通燈的地方設置了交通燈,令這裏的交通狀況改善了不少,可是安全隱患卻從未遠離我們。如今道路上“鐵馬”橫飛,交通事故每天都在上演着,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也在逐年上升,特別是像酒後駕駛這類事更是時常發生。記得曾經轟動全國的杭州男子夜晚飆車撞死杭州大學女學生一事,這件事為我們敲響警鐘,不僅是車主們,行人更應該注意在道路上的安全。

安全在腦中謹記。其實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在於當事人的一念之間,只要腦中時刻記着安全二字,很多很多的悲劇都可以避免。諸如溺水、觸電等事都是因為安全意識不夠強。所以説加強安全意識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點。

人生在世,生命只有這麼一次,或許你還有很多事物沒見過沒試過,或許你已經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活了大半輩子了,栽在一次本可以避免的事故里頭,也太不值得了吧。

安全在我心,心心手相印。只有我們時刻從自我做起,加強安全意識,共同做好防護工作,很多事故都能遠離我們。

篇十八:自我與時代作文

張銘鋭

飢寒的年代裏,詩意是温飽;温飽的年代裏,詩意是文明;離亂的年代裏,詩意是安定;安定的年代裏,詩意是繁榮。經歷了歲月的蒼楚與落寞、塵世的燕鶯與美華,再來細數那些偉大之作,或許你會發現:所謂靈感,不過是星光乍閃的一瞬;而“美”,卻是對編年的廢除,是與時間的對抗——詩意,沒有“幸”與“不幸”,一切都無關歲月,一切都是心上留痕。

我們應當肯定的是,創作一定與時代有關,與詩人所處的背景有關。沒有世人的誤解,屈子便不會有汨羅江上的絕唱;沒有世道的荒誕,嵇康便不會有竹林深處的肆縱;沒有心靈的矇蔽,魯迅便不會有“日暮裏”的棄醫從文;沒有前路的悵惘,餘華便不會在“十八歲”來一場“出門遠遊”的奇遇……文學視角放之時代,文藝審美源於生活,有了時代與生活,文藝才有所附麗。

我們更應看到的是,文藝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伏爾泰將河邊的飛鳥收成一部集,克里瑪將布格拉之精神匯成一條溪,周國平將儒釋道之哲思擰成一股繩,昆德拉將生命難以承受的重物化與一片羽……詩人以他們細微的觸腳探尋生活至細密處的無奈與快樂,感歎生命的無常與相似,創造出經久不衰的作品。列夫·托爾斯泰曾言:“富人的幸福常常相似,窮人卻有各自的不幸”。而偉大的作品,卻是體察到了富人與窮人所共有的”幸”與“不幸”,不僅是物質上的貧與富,還有精神上的貧與富。而文藝作品會跨越貧富、超越時間,因而詩意才無所謂“幸”與“不幸”,“幸”與“不幸”皆成偉大。詩意如珍珠,一顆串聯着一顆,連古今,串未來,瑩瑩光無盡。

對於讀者來説,讀一部作品應當聯繫其所處的時代,而讀者又何嘗不是自己人生的作者呢?對於作者來説,寫一部作品應當聯繫自己的經歷,而作者亦也未曾不是所處時代的讀者。作者、讀者;人生、時代,我們在這個兩個二元主客觀視角里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做出自己的選擇,而唯一貫穿其中的便是詩意。“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詩意裝飾了你我的窗,你我裝飾了詩意的夢。詩意成為個人對自己的關心、對他人的留意、對人生的瞻俯、對時代的觀察、對社會的審視、對自然的敬畏……詩意的含蓋無邊無際,甚至超越了時間,無關歲月。

在詩意的世界裏,白晝之光,可知夜色之深;滄海之浪,可答蒼天之問;噠噠馬蹄,可等美麗錯誤;幽幽雨巷,可嗅丁香惆悵。讀者之行,可知作者之思;因而時代之盛衰,只是行腳的一部分,無關詩人之幸悲。

人世充滿勞績,而文藝讓不同時代的人同樣詩意地棲居於這片土地。或是陽和啟蟄,或是兔缺烏沉,生命或許會因時代的興衰而左右,而當歲月失語時,才會感到“無常”的力量,才會懂得:生命,其實到最後總能成詩。

篇十九:自我與時代作文

有人問斯多葛學派的創始人芝諾:“誰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個自我。”另一個自我,實際上是通過自我評價的昇華而得來的。牛頓説自己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孩子,只看得到更好的卵石和貝殼,卻全然沒有發現面前浩瀚的大海。殊不知,牛頓這樣的自我評價已然讓自己的精神躍向更高層次,得到了自我昇華。

正確的自我評價應該建立在自知的基礎上,明白“我是誰”,我應該有怎樣的作為,我只能有怎樣的作為。傑奎琳肯尼迪在肯尼迪總統遇刺之時,她瞬間從驚恐轉向鎮定。因為她平時對自我就有正確的評價,明白自己是誰,她沒有自由行動的權利。這些使傑奎琳從容地不失風度地完成了自己作為國母形象的最後的展現,讓自我得以昇華。如果傑奎琳平時沒有對自我又正確的評價認識,不能剋制自己的情感,理性地處理刺殺事件,那留給美國人民的就不是讓自我昇華的國母形象了。

無獨有偶。幾米曾有詩云:“街上的燈忽明突暗,我的大頭鞋打在石板路上寂寞的啊,我知道這條路上不是我一個人走過。”嚴重的傷痛曾經摺磨過他,但他從不良情緒中走出,對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明白畫筆和文字是他的精神動力。他用畫筆和空靈富有哲理的文字影響了許多迷茫的人們,使曾經悲傷的自我得到了昇華。

自我昇華需要自我評價。所謂的自我評價即不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自我感覺良好,而是以批判的眼光去評價自己,讓自我得到昇華。如果人人都懂得通過自我評價來實現自我昇華,那麼美好的社會就可能離我們更近。

但遺憾的是,現在社會上許多人都沉醉於自我崇拜,鬥志昂揚地“喊出三十天改變世界”的口號,卻不知他們如果不以批判的眼光評價自己,使自我昇華,而是存養汲汲功名、浮躁不堪的心態,那麼改變世界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三毛説過:“如果有來生,要站成一棵樹,沒有悲傷的姿勢。”這是當年已逾半百的她的自我評價,是選擇以樹的意象來表達內心深刻的反省。經歷坎坷的三毛從早期的迷惘和傷感一路走來,幾經沉浮,不斷地通過自己評價來實現自我昇華,最終蜕變為健康豁達、灑脱不羈、一路歌唱的作家。

“人生是不待風吹而自落的花。”因而我們更應該像牛頓一樣珍惜每一個能夠自我評價的機會,從而讓我們短暫的人生通過自我昇華而絢麗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