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範文>

地質專業頂崗實習報告總結(二)作文

精選範文 閲讀(1.28W)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瞭解,我們20xx級土木工程專業在六月三號在劉傳孝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地質實習。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2、瞭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滿壽山和靈巖寺,實習項目是滿壽山的巖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項目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三、實習的內容
  1、認識滿壽山的巖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03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蹟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巖及泥質、白雲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於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崗巖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巖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巖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在開始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
  一、饅頭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兩米,巖層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儘量避開
  第二層是由石灰巖組成,該層巖石深入山體,厚約四米,巖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
  第三層是頁巖,厚約八米,巖石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褐色
  第四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
  第五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土*,裂隙發育輕微,有利於工程實施,
  第六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呈現黃綠色。
  第七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兩米,顏色呈現綠色,空隙發育,石灰巖表面覆蓋物為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
  第八層為頁巖,厚度約七米,顏色為紫紅色風化程度比較大
  第九層為石灰巖,厚度約兩米,顏色為灰白色,縱向裂隙發育比較大,但是橫向裂隙發育小,前度較高。
  第十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於該層位於山頂,所以此處巖石風化嚴重。
  二、毛莊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為紫紅色,頁巖中含有云母
  第二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十三米,顏色呈現紫紅色
  第三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四米,顏色為紫紅色,由於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巖層水土流失嚴重,表面基本無植被覆蓋   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八米。
  第五層:灰色石灰巖,厚零點二米。
  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三米。
  二、徐莊組
  由於徐莊組地勢陡峭,我們不能繼續前行,所以未能近距離觀察徐莊組的巖層組成。
  2、認識滑坡與斷層
  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附近,開始下午的實習,主要是認識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巖。
  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着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後詳細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後老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塊花崗頒巖,三號的實習結束,
  3、認識蘇莊斷層
  六月四號,我們開始了第二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為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楚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認識。
  4、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判定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藉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巖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着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
  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巖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巖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出現。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
  褶皺要素: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跡、脊線和槽線、褶軸。
  結束斷層的實習,我們繼續登山,開始褶曲的認識與實習,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一個牙口讓我們判斷一下該處是向斜還是背斜,同學都説是向斜,老師説過一會就知道答案了,咱們慢慢的揭露它,然後我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對地質羅盤進行了實習,同學們分組測量,我所測得巖石產狀如下:走向NE35,傾向NE360,傾角45。
  在結束了羅盤的實習,我們繼續上行,在途中老師不時停下給我們講解背斜與向斜的判定方法,我們從中知道背斜與向斜不能簡單通過直觀的感覺來判斷,就像這個山他就是一個背斜構造,雖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當我們走到最後一個山頭的時候,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個背斜構造,是由於地質運動的時候,兩側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緩,所直觀看上去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在看完了,這個背斜構造後,我們的實習全部結束,下午返校。
  四、實習的結論
  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
  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測得巖層產狀
  3、掌握了背斜與向斜的基本判定
  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繫實際。
  5、瞭解了饅頭山的巖層構造,對沉積巖有了更深的認識。

2018年地質專業頂崗實習報告總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