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名詩名句>

當關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作文

名詩名句 閲讀(7.66K)

出自唐代李商隱的《富平少侯》

當關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七國三邊未到憂,十三身襲富平侯。
不收金彈拋林外,卻惜銀牀在井頭。
彩樹轉燈珠錯落,繡檀回枕玉雕鎪。
當關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賞析

此詩首聯:“七國三邊未到憂,十三身襲富平侯。”“七國”喻藩鎮割據?叛亂,“三邊”指邊患,“未到憂”即未知憂。指出其不知國家憂患為何物,次句再點醒“十三”襲位,這就有力地顯示出童昏無知與身居尊位的尖鋭矛盾。如果先説少年襲位,再説不恤國事,內容雖完全相同,卻平直無奇,突現不出上述矛盾。這種着意作勢的寫法與作者所要突出強調的意旨密切相關。

頷聯:“不收金彈拋林外,卻惜銀牀在井頭。”寫少侯的豪侈遊樂。“不收金彈”用韓嫣事,典出《西京雜記》。上句説他只求玩得盡興,貴重的金彈可以任其拋於林外,不去拾取。可見他的豪侈。下句則又寫他對放在井上未必貴重的轆轤架(即所謂“銀牀”,其實不一定用銀作成)倒頗有幾分愛惜。這就從鮮明對照中寫出了他的無知。黃徹説:“二句曲盡貴公子憨態。”這確是很符合對象特點的傳神描寫,諷刺中流露出耐人尋味的幽默。

頸聯:“彩樹轉燈珠錯落,繡檀回枕玉雕鎪。”續寫其室內陳設的華侈。“彩樹”指華麗的燈柱,“繡檀”指精美的檀枕。鎪,是刻鏤的意思。兩句意謂:華麗的燈柱上環繞着層層燈燭,像明珠交相輝耀;檀木的枕頭回環鏤空,就象精美的玉雕。上一聯在“不收”、“卻惜”之中還可以感到作者的諷刺揶揄之意,這一聯則純用客觀描寫,諷刺之意全寓言外。“燈”、“枕”暗渡到尾聯,針線細密,不着痕跡。

尾聯:“當關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是説,守門人不給清晨到來的客人通報,因為少侯新得了一位佳人名叫莫愁。莫愁,傳為洛陽人,嫁盧家為婦。這裏特借“莫愁”的字面關合首句“未到憂”,以諷刺少侯沉湎女色,不憂國事;言外又暗諷其有愁而不知愁,勢必帶來更大的憂愁;今日的“莫愁”,即孕育着將來的深愁。詩人的這種思想感情傾向,不直接説出,而是自然融合在貌似不動聲色的客觀敍述之中,尖刻冷峭,耐人尋味。

此詩塑造了一個荒淫奢侈、醉生夢死的貴族公子形象,把他不知內憂外患,只顧揮霍浪費,荒淫好色的醜惡行徑同晚唐危機四伏的社會環境形成鮮明的對照,也暗示了讓這種紈絝子弟身居高位,正是當時政治腐敗的表現,是國運不振的重要根源。

清代注家徐逢源推斷此詩系借諷唐敬宗,其説頗可信。因為所諷對象如為一般貴顯少年,則他們所關心的本來就是聲色馬,責備他們不憂“七國三邊”之事,未免無的放矢。必須是居其位當憂而不憂的,才以“未到憂”責之。所以首句即已暗露消息,所謂少侯,實即少帝。末句以“莫愁”暗諷其終將有愁,和《陳後宮?》結句“天子正無愁”如出一轍,也暗示所諷者並非無知貴介,而是“無愁天子”一流。不過李商隱託古諷時、有特定諷刺對象的詠史詩,題目與內容往往若即若離,用事也古今駁雜,再説託古諷時之作,所託之“古”與所諷之“今”但求大體相似,不能一一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