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文言文>

岳陽樓簡介作文

文言文 閲讀(2.93W)
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岳陽樓夜景

岳陽樓簡介
岳陽樓是以東漢末年“魯肅閲軍樓”為基礎,一代代沿襲發展而來。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於軍事上。自唐朝始,岳陽樓便逐步成為歷代遊客和風流韻士遊覽觀光,吟詩作賦的勝地。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並記之於文,詠之於詩,形之於畫,工藝美術家亦多以岳陽樓為題材刻畫洞庭景物,使岳陽樓成為藝術創作中被反覆描摹、久寫不衰的一個主題。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它的建築藝術價值無與倫比。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2001年元月核准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長江黃金旅遊線上湖南境內的唯一景點,是岳陽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陽旅遊業的龍頭。

4

岳陽樓圖集岳陽樓為岳陽城西門城樓。它屹立洞庭湖畔,枕巴山,瞰洞庭,一派虎踞龍盤之勢。岳陽樓自古與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因三國時嶽州曾設為建昌郡,故又有“三昌古樓”之稱。岳陽樓始建於何時?清以前修志皆謂“莫詳其始”。清同治《巴陵縣誌》始據宋範致明《岳陽風土記》巴丘“郡城乃魯公(肅)所築”之説,推測“岳陽樓或曰魯肅閲軍樓”。光緒《巴陵縣誌》從之。後人亦多采此説。但亦有研究者持異議。熊培庚《岳陽天下樓》雲:魯肅系東吳橫江將軍,駐守巴丘,自可能築城樓。但所築很可能為“譙樓”。周祈《名義考》雲:“門上為高樓以望曰譙……古者為樓以望敵陣,兵列於其間,下為門,上為樓,或曰譙門,或曰譙樓也。”當時岳陽地當要衝,需築譙樓以望水域敵船。且《三國志》載:孫權於“夏四月(赤烏三年)大赦,詔諸郡縣治城郭,起譙樓,穿塹發渠,以備盜賊”。魯肅屯守,正合此形勢。故推測説魯肅始修城樓(譙樓)可,而謂其修閲兵樓則不可。岳陽樓的擴建、定名和聲名遠播,始於盛唐張説。張説(667—730),字道濟,又字説之,洛陽人。歷仕唐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武后時因忤權貴,流配欽州(今廣西欽州)。玄宗時,召為中書令,封燕國公,後罷為相州(今河北成安、廣平等地)刺史。開元四年(716)貶守嶽州。此時張説飽經風霜,年近半百,乃借擴修岳陽樓,以寄情銷愁。竣工後,因其在天嶽山之南,遂定名為岳陽樓。樓成之後,張説“每與才士登樓賦詩,自爾名著”。不久,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著名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益大。宋慶曆四年(1044)滕宗諒謫守巴陵,岳陽樓又為之改觀。滕宗諒(991—1047),字子京,河南府(今洛陽)人,與范仲淹同為大中祥符進士,曾擢天章閣待制。因其貪污而被降知嶽州。在任三年後,調蘇州,卒於任所。滕子京雖憤鬱滿懷,卻勵精圖治。在岳陽遷建文廟,維修南湖紫荊堤,並築偃虹堤,以防止洪水衝擊岳陽樓。歐陽修寫《偃虹堤記》贊之。而他最大的功績,則是繼張説之後又重修了岳陽樓。他以張説為表率,寄情託志於土木之中。故“郡寮稟落成之日,子京雲:‘落其成,待痛飲一場,憑欄大慟十數聲而已’”(明《嶽州府志》)。新樓增其舊制,刻歷代名人詩賦於其上,並於樓北建燕公樓,專祀張説。滕子京猶覺不足,以為“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為著”,於是請名家作《洞庭晚秋圖》,連同親擬《求記書》一併寄好友范仲淹。範欣然命筆,遂有《岳陽樓記》傳頌千古。岳陽樓後幾經興廢,清光緒六年(1880)再建。為三層、四柱、純木、飛檐,其盔頂為中國古建築中所少見。現建築為1983至1984年按歷史風貌重修。同時改建了周圍“南極瀟湘”、“北通巫峽”、“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四座牌坊,刷新了“懷甫”、“三醉”、“仙梅”三座輔亭。樓內陳設也有所充實。在江南三大名樓中,唯此樓舊貌依然。岳陽樓始建於唐朝,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都曾在這裏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宋代滕子京重修,范仲淹為之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