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文言文>

古文二則《四知》《私心》作文

文言文 閲讀(3.41W)
古文二則《四知》《私心》
原文

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無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嘗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令為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後漢書》


譯文
楊震到東萊郡上任時,過昌邑縣,原先他所推薦的秀才王密,這時做昌邑縣的縣令,王密夜裏懷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見,來贈送給楊震。
楊震説:“老朋友瞭解你,你卻不瞭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呀?”
王密説:“夜裏不會有人知道這事。”
楊震説:“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説沒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走了。
他為人奉公廉潔,不收別人的錢,子孫常常吃素菜,出門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讓他為子孫置辦產業,楊震不肯,説:“讓後代人説他們是清官的子孫,把這個‘榮譽’留給他們,不也是很豐厚的嗎?”

——《》


詞語解釋
1楊震:東漢人
2東萊:古地名,今境內
3舉:推薦
4懷:懷揣
5遺(wèi):送給
6故人:老朋友 (楊震自稱)
7知:瞭解
8何也:為什麼
9故舊長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
10為:擔任
11之:到...去
12治:置辦
13遷:搬到
14公廉:公正廉潔
15或:有的,有的人




四知

(原文)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譯文)大將軍鄧騭聽説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裏,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説:“我瞭解你,你不瞭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説:“夜裏沒有人知道。”楊震説:“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説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後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説:“讓後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


私心

(原文)倫奉公盡節,言事無所依違。諸子或時諫止,輒叱遣之,吏人奏記及便宜者,亦並封上,其無私若此。性質愨,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時人方之前朝貢禹。然少藴藉,不修威儀,亦以此見輕。或問倫曰:“公有私乎?”對曰:“昔人有與吾千里馬者,吾雖不受,每三公有所選舉,心不能忘,而亦終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寢;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若是者,豈可謂無私乎?”

(譯文)第五倫奉公守法竭盡忠誠,説話辦事沒有違背法規的。兒子們有人常勸止他,他就呵斥他們並趕走他們,官吏陳述的書面意見有利於國家的,他都封好上報,他就像這樣毫無私心。他生性誠實,缺少文采,做官時以清廉著稱,當時人們把他比作西漢時貢禹(那樣明經潔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寬容,又不整飭自己的威嚴,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輕。有人問第五倫説:“您有私心嗎?”他回答説:“老朋友中有送給我千里馬的,我雖然沒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選拔官吏時,我心裏總不能忘了他,可始終也沒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兒子常常生病,我一夜裏十次去探望,回來卻安安穩穩地睡下;我的兒子有了病,我雖然不去探望,但卻整夜睡不着覺。像這樣,難道可以説沒有私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