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體裁>讀後感>

《茶花女》觀後感:她註定是要在痛苦中行走的1500字作文

讀後感 閲讀(3.08W)

她不斷詢問着,抱歉要怎麼拼寫。然後她辛苦的寫出一封信,卻自己撕碎了它。
  整部影片的主題是愛。愛是創作物最永恆的主題。不管是什麼作品,似乎都在宣揚。但是真正的愛情在現實生活中似乎很難遇到。
  愛是飄渺的嗎?是麼?我無法回答,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感情是潔白無瑕的,是純粹的。愛這個東西在生活中似乎很容易被左右,利益?金錢?權利?自私?像是有也像是沒有。這些只有自己的心知道。既然得不到或是無力擁有這個純粹的東西。又從何而來的評價和論斷呢?
  因為有了這些矛盾。得不到又渴望得到,對其鄙夷卻像一探究竟,懵懵懂懂一無所知故而對其嚮往。加上才華橫溢的創作者們敏感的心和曲折的思想歷程。愛情這個神聖而高潔的主題,成為諸多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永久的核心。它或許是主角,或許是配角,也可能是若有若無的存在。但它確確實實就在那裏,不會逃避,也不會張揚,它陳靜而熱烈,內斂而浮誇。它源自思想和人性。在生活的土壤中紮根,汲取情感作為露水,享受着物質的陽光。長成了不易探知而萬分美好的形狀。
  茶花女原著無疑是一部極其優秀的愛情作品。小仲馬將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描繪的淋漓盡致。小説開頭以瑪格麗特的遺物拍賣會開頭,“我”從那裏得到了一本書。一個疲憊的年輕人匆匆的找上了“我”,願意出錢贖買回這本書,由“我”的探知心作為引導,一步一步的通過年輕人的訴説揭開這個故事。
  電影則是按照時間線發展這個故事,敍事流暢,但相較之原著做了不少改動,使之膚淺了不少。原作的批判資本主義和拜金主義的精神內核的存在感也頗為薄弱,選擇讓男爵作為經濟來源,拋棄掉了公爵。讓這個悽美故事變得俗套,還真有幾分網絡小白文的霸道冷酷總裁和“你要多少錢才能離開我兒子——我不要你的臭錢我們是真愛”的意思。
  巴黎上層的生活對於以我為首的鄉巴佬是如批了層薄輕紗一樣得神祕優雅的。但在影片裏則是聒噪的有些過分。幾處場景熱鬧的簡直像是酒吧單身男女party。喧鬧的音樂,花哨的背景。曖昧迷人的波光眼眸在這樣的場景下着實失色了不少。
  尤其是最後的結局,瑪格麗特孤獨的在病痛的折磨着死去,而電影中則是在阿爾芒的懷抱中死去。雖然都讓我貢獻出了不少眼淚,並且深感愛情可貴。但是悲劇色彩無疑大打折扣。
  以我的眼光來看,影版風塵女子瑪格麗特較之原著雖軟弱虛榮了些,但嘉寶的演繹還是十分出彩的,她的臉龐與書中的茶花女完美吻合,若天使帶着潔白的羽翼降臨。如同茶花一般美麗。瑪格麗特作為電影中心,嘉寶的表演無可置疑,她展示茶花女由原來的奢靡墮落,諷刺沉淪,面對告白的質疑,到不由自主的感動,索取錢財的卑微又優雅,沉浸田園的歡愉美好,再到狠心別離的掙扎訴求,重面愛人的糾結慚愧,侮辱時的脆弱纖細,重病的奄奄一息,直至死亡。這一生都是悲劇。
  “那些沒有接受過'善'的教育的女人,上帝總是給她們指出兩條路,一條通向痛苦,一條通向愛情。”
  瑪格麗特起初是不相信愛情的,當她聽到阿爾芒的父母親攜手幸福走過三十年時,她的表情悲慼而孤獨。我無法體會她的想法,一個貌美的鄉下女子,靠着身材和臉蛋躋身上流社會,卻身染病痛。依靠薄情貪歡的男人生活,和一些虛情假意的朋友和債主嬉戲。整日周旋於那些貪戀美色而並不真誠的男人中,她如何相信真正的愛情?
  她已經在痛苦的道路中步履蹣跚。
  但是她又找到了另一條路——愛情。
  她註定是要在痛苦中行走的。
  那鄉村田園的山色花影,蜂鳴蝶聲。不過是粼粼波光中的一場大夢。
  待到太陽落山,萬物歸一時。
  便只剩下一潭死水。
  無人光顧。

《茶花女》觀後感:她註定是要在痛苦中行走的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