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作文

精選 閲讀(6.11K)

篇一:《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1000字

《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作文

康夢凡

進入高中的一個月後,我在一個灑滿陽光的午後,靜坐在課桌前,開始細細閲讀學校對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

在讀它之前,我也曾想過中學生應當有怎樣的禮儀規範,但從未想過會有如此多的規範。“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但在閲讀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之前,“文明禮儀”不過是一個停留在我腦海中的一個抽象名詞。終於,在這個温暖的午後,文明禮儀規範帶着它的解釋和要求向我走來,與我分享它的內在。

在校內的日常禮儀規範中,有課堂禮儀,同學禮儀,衞生禮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去遵守。作為一名中學生,遵守文明禮儀規範,是我們的本分。我們在遵守禮儀規範的過程中,時而慶幸,養成了文明有禮的好習慣;時而煩躁,改變了自己長期不能改變的陋習。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學生,但卻在艱難中改變了自己的陋習。因為,這是自己內心與文明禮儀規範的碰撞。

我曾經認為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總是以儀容,儀表,儀態等為重點,從而加強對學生的規範,既表面卻又現實。如今讀到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終於感受到冷漠包裹下的學校的温暖,嚴禁遵紀學校制度背後的諄諄告誡。如課堂禮儀,其中的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基本的禮貌行為,包括上課時,要保持安靜,靜侯老師的到來;老師進來時要問好,如因特殊原因遲到,應先呼報告,得到允許後才能進入;聽課時要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回答問題要聲音洪亮,態度大方;下課時,若老師未宣佈下課,學生仍必須安心聽講。

尊師禮儀,是學生在校園內向老師問好,出入辦公室時應先敲門或打報告,不亂翻動老師物品,不對老師的相貌及衣着指指點點,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諸如這種禮儀還有很多,我們都應該自覺遵守。我希望全體同學,都能夠自覺養成文明有禮好習慣,都能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學生。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是學校對我們自身行為的體現,對我們未來能夠文明有禮的對待每一個人的關心。

回想高中已經度過的一個月,已經有多少學生表現出自己的不良習慣,或上課説話,打擾老師上課;或下課嬉戲打鬧,不懂得自主學習;或不尊重老師,甚至侮辱老師等行為,但這些行為都不是一個學生應該有的行為。今天,我們在學校學習時,我們可曾想過,我們的行為是否符合一箇中學生正確的禮儀行為規範,是否不負學校期望,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學生。

我讀完《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心中思緒萬千,向窗外看,正值窗外陽光正好,秋意正濃。文明禮儀伴我前行,面對學生應該有的眾多文明禮儀規範最終化為四個字——自覺遵守。

篇二:《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1000字

成諾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那樹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在青澀懵懂的年少時光,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既感佩作者的文采,又羨慕優美的劍橋校園。其實。每個校園都有其獨特之美,但美的持久,美的徹底,美的有意藴,則賴於保持,有賴於規矩。因此,我認為是“規則成就美”。

校園之美,美在“外貌”。如果校園鮮花吐豔,松竹競翠,芳草萋萋,楊柳依依,那麼就會令人樂而忘憂、學而不累。優美的環境自然而然會陶冶學生的情操,浸潤學子的心靈,潛移默化地調改變頑劣的心性。孔子説:“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然而,如果不愛惜花草樹木,隨意摘花踩草,無論多美的事物,也會殘缺不全。因此,要維護好優美的校園環境。而維護校園優美的環境,有時候僅僅依靠自覺性,顯然是不夠的。這就要依靠宣傳,依靠制度,依靠規則。

校園之美,美在“禮儀”。文明禮儀是一朵永久芳香的花,什麼時間擁有,就什麼時間芳香四溢。文明禮儀是一泓清泉,什麼時間啜飲,什麼時間浸潤心田。文明禮儀是一抹陽光,什麼時間擁抱,什麼時間明媚陽光。文明禮儀是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是城市的素養、更是國家的臉面。學生更應該學習文明禮儀,並且讓文明禮儀內塑心、外塑型,舉手投之間彰顯出文明的基因,紳士的風度,君子的風範。

校園之美,美在“心靈”。對於學生來説,儀表是關鍵,但美好的心靈基礎。梁啟超説:“文明者,有形質焉,有精神焉。求形質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難。精神即具則形質自生,精神不存則形質無附,然而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可見,精神對塑造我們的人格美何其重要。面帶微笑,積極面對生活,時刻迎接挑戰、突破自我,是心靈美的前提。互尊互敬,團結友愛,以誠待人,是心靈美的重要內涵。有求於同學時要有禮貌,遇到有困難的同學,要熱心幫助;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師長,在社會奉獻他人,是心靈美的外在表現。心靈美是一切美的基礎。無論多少漂亮的軀殼,都頂不上一個心靈美的靈魂。

講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後起之秀責無旁貸,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建設文明校園,不再是簡單的口號,而成為我們全體師生的實際行動,用我們的智慧和力量,讓我們的校園成為文明之花遍開個花園,成為環境優雅的學習樂土。

篇三:《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1000字

石曉宇

文明校園創建中,淨靜禮貌少不得!——題記

學是桌上一支筆,誠是窗前一束花,勤是手上一把繭,志是胸中一幅畫,淨是園中一抹亮,靜是品中一種良。本月我校“淨。靜”校園活動全面開啟,本次活動旨在引領全體同學養成淨口、靜心、守紀、文明的良好習慣,要創建乾淨校園、安靜校園、文明校園。我們應爭做文明標兵,守紀標兵,爭做文明校園創造者。

“細氈淨幾讀文史,落筆璀璨傳新詩。”蘇軾的《題王維畫》中便是本次活動的第一個“淨”為乾淨、潔淨。作為中學生,首先應衣着乾淨得體。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整潔大方,不濃粧豔抹,不花枝招展,穿戴應符合學生身份。其次應行走“乾淨”,行步穩健,不左搖右晃,不勾肩搭背,應步幅適中,穩健有力。再者,我們應該談吐“乾淨”,談吐文明,舉止大方。判斷一個人是否文明的重要標誌,就是他的談吐舉止。所以,當我們在與人交談時,應做到態度誠懇,語言文明,待人接物應表情自然,動作大方。為了成為文明校園創造者,我們應做到儀容淨、談吐淨、行走淨。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這便是本次活動的第二個“靜”,為寧靜、安靜。作為中學生的我們,首先應做到課上靜和課下靜。上課鈴一響,應端正做好,迎接老師;課堂上還應做到聽課靜,課上認真思考,做好筆記,回答問題大大方方;還應做到下課靜,課下在教室內不大聲喧譁,做到入室即靜,入座即定。其次,我們要做到集合靜,在集合過程中遵守秩序,不高聲喧譁,做一個“靜”的傳播者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做到《國語·晉語》中“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所説的尊師重道。在校園內進出,與老師相遇後,應主動行禮問好;進入老師辦公室,應先敲門呼報告,得到允許後進入。尊師禮儀不僅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也是建成文明校園所必需的。想要成為文明校園的創造者,同學之間的禮儀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北史·汪昕傳》中所説,“性敦篤,以友悌知名”。同學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幫助,彼此招呼,可呼其名,不可亂叫綽號,要熱情好助,對遭遇不幸或偶爾失敗的同學要熱情幫助,不可漠然視之。

“文理繁,情用省,是禮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禮之殺也”。文禮之儀是文明者的標誌,只有全員守文明,弘美德,才能更好地創建文明校園,才能更快建成“淨·靜”校園。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校園生活充滿愉快温馨,而這正需要我們一同努力,共同去營造一個心情舒暢、温暖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這樣才能在“淨·靜”校園之中,凝神靜氣,沉潛蓄力,去拼博一個無悔的未來!

文明是一個人顯著的標誌,文明是校園中創造的美德。“淨。靜”校園創建成,每人爭做文明兵,文明禮儀心中記,校園創建靠大家。

篇四:《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1000字

孟潔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中,我們看見遠方山海偕行,風雨無恙。時代中的少年於時代中成長,當“淨·靜”校園活動在學校開展,形成了一股文明向上的風尚,我們應該如何在“淨·靜”校園中成長,何為“淨·靜”校園,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中華文化有着其特殊的內涵和深厚的底藴,“淨”“靜”二字高度概括了我們進行這一活動的內涵。正如疫情期間建立的“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單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呈現出一幅“諸峯林立,眾山崛起,雷火行正”的景象,温暖而堅毅。而“淨”意味着乾淨、不雜亂,“靜”意味着安靜、不喧譁,這兩個音律相同的字便構成了我們當下的“淨·靜”校園活動,旨在構建乾淨、安靜、文明的校園,引領全體同學養成“淨口、靜心、守紀、文明”的良好習慣。這樣的校園必是充滿活力與朝氣的校園,更是新時代下眾生嚮往之校園。良好的校園環境有利於學生的全面成長。我們致力於建立良好的校園環境,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青少年文明素養的提高與價值觀的養成,將其培育成為校園中熱愛學習的文明標兵、守紀標兵,社會中的有用之才。

人生之路遙遠而漫長,我們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在挫折中前進,也在磨難中成長。我們走進了自己人生的校園,明確着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盲目也不迷茫。願當代之青年成長與當代之校園。我們處在最好的年紀,風華正茂,年少輕狂。我們是時代之下的少年,我們的思維活躍而跳動,我們的想法自由而開放,發散的思維固然有利於我們的創新和發展,激發我們無限的遐想。但倘若我們沒有良好習慣的約束,沒有文明素養的引領,我們的思維將失去正確的航向,偏離了正確的軌道,我們必然無法成為知禮懂禮、講文明守紀律的優秀學生,也必然無法成為將來社會中的好青年。所以我們不能否認校園道德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創建“淨·靜”校園的舉措,這一舉措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創建“淨·靜”校園是我們學校當下的任務。當我們提出了這個構想,我們就不能讓其只停留在紙面上,抑或是拘泥於形式中,而應將其付諸以行動。我們需要建設“淨·靜”校園,但並不意味着僵化守舊;我們需要建設“淨·靜”校園,但並不代表着嚴苛無情。“淨”“靜”應該是學生“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一種意識,更是“入班即靜,入座即定”的一種行動。我們應該制定合理的規則,讓全體師生共同遵守,使校園之中盡是書聲,校園之中所見皆文明。朝暉夕霞,書聲琅琅,文明有禮,一同向上,這樣的“淨·靜”校園由我們共建。

心中聽潮有浪,乾淨的校園有風尚;安靜的校園存夢想;文明的校園促擔當。處於這樣的“淨·靜”校園之中,我們將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更好地在時代的潮流中把穩航舵,乘風破浪。

篇五:《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1000字

尤雯霏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身為一名學子,我們應該為學校做些什麼呢?假如你在一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環境下生活時;假如你在一個奼紫嫣紅,四季如春的氛圍裏學習時;假如你在一個蓬勃向上,充滿生機的校園中成才時;你們該有會想些什麼呢?同學們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攜手美化我們的校園,讓它變得越來越好!

潔淨陶冶情操

當我們在芳草遍地,充滿花香的校園中漫步時,你一定會感到心曠神怡;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窗明几淨的教室裏時,允吸着新鮮空氣寫字時,你一定會專心致志;當我們坐在整潔優雅,一塵不染的花壇邊讀書時,你一定會倍感心情舒暢。優美的環境可以陶冶我們的心情,開闊我們的視野;優美的環境可以讓我們懂得珍惜,學會愛護;優美的環境中,我們沐浴着陽光,吸取着營養,暢想着未來。

校園是我們師生共同學習、生活的地方,他像我們的家,對校園的一草一木,我們都有責任愛護它。校園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同時,校園環境衞生也是一個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

可是,在我們的校園中卻有少數同學不注意檢點自己的行為;你們看,門牌被破壞;花草被踐踏,還有那各種零食包裝袋,塑料瓶,教師地面上的話梅核,瓜子殼……這些都是。少數同學“賜予”的“點綴”,每當風一吹這些“點綴”就會在校園裏張牙舞爪,為所欲為。所有這些,都是跟我們潔淨的校園是極不相稱的。我堅信,沒有哪一個同學希望在一個垃圾遍地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

寧靜才能致遠

“靜以修身”“寧靜致遠”這是我國自古名言,“靜”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種最高境界,在今天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也許因為現代生活太喧囂,奔波在汽笛淹沒之中,心中少了幾分寧靜;也許因為現代文明的物慾追求太濃厚,心中少了一份理智。

“靜”遠離年輕人的一份渴求,“靜”當今校園裏的一份訴求。

我們不僅需要安靜的環境——無喧鬧,還期盼內心的寧靜——不躁動。生活中,循理守常,步履匆匆不雜亂;學習上,攻堅克難,條理清晰不盲目。

“靜”是集體號令下的整齊劃一;“靜”是人與人之間心靈默契下的和諧安詳。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不為名利所牽累的恬淡,是謂靜。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不為坎坷所擊倒的豁達,是謂靜。

心無旁騖、幹練果決的理智成熟,是謂靜。

細語柔言、謙謙有禮的秀慧嫻淑,是謂靜。

“靜”是一種人生品德,是吾日三省吾身後的一種人生覺悟。

“靜”是一種修為,是潮起潮落後的一種生活本真,人生目標明確,才能靜才不會被世俗所惑。人生追求專注,才能靜,才不會因干擾分心。

清晨,朝陽初上,手攬一卷書,校園書聲朗朗,像一首抒情詩,與青春活力水乳交融;

夜晚,月華朗照,攤開一方紙,攀書山遊學海,像一首小夜曲,與理想追求和諧統一。

靜心靜悟,智慧在靜中孕育;

靜心靜悟,思想在靜中放飛;

靜心靜悟,生命在靜中昇華;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治學修身者的最高境界。

希望大家講文明,懂禮儀,爭做文明標兵,守紀標兵,從而共同創建環境優美,樸素優雅的美麗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