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會考>寫作分析>

2014年福建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目點評

寫作分析 閲讀(6.06K)

2014年福建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目叫“空谷”,考題提示“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懸崖,有人想到的是棧道橋樑。”根據這句話,寫一篇話題作文,不少於800字。我問幾個同事什麼是“空谷”,他們都説不知道,我大膽猜測,很多人,包括考生人在內,未必真懂什麼是“空谷”。
  
  查《漢語大詞典》,空谷是這樣解釋的:指空曠幽深的山谷,多指賢者隱居的地方。山谷者,乃指兩山間低凹而狹窄處,有出口,其間多有澗溪流過。空谷者,顧名思義,乃空寂幽深之山谷。山谷無空曠,空谷何來空曠?所以,大詞典也不夠準確;所以,空谷具有三大特點,即空寂、幽深和低凹,除此三者不叫空谷。懸崖在高處,所以與空谷沒有必然聯繫;空谷不一定有棧道和橋樑,與空谷也沒有必然聯繫。所以,此題説"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懸崖,有人想到的是棧道橋樑”,顯然這兩種人都沒有想到空谷的本質,説白了是想“跑題”了。這樣想的人到底是哪些人?也包括出題人自己嗎?如果包括,那是對考生的誤導,如果不包括,則是出題人自己先“跑題”了。
  
  進一步講,空谷不僅是一種自然意義上的特殊地貌,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由於賢人隱士長居空谷,所以,空谷又是遠離塵囂、淡遠清寧、超然世外的代名詞。晉孝武帝的《徵武陵龔玄之》詔文道:“夫哲王御世,必搜揚幽隱。故空谷流縶維之詠,丘園旅束帛之觀。”孝武帝仰慕龔玄之的才學,下旨招之為官,可龔玄之竟託病不允,足見龔之寧隱居窄巷丘園、遠離仕途塵俗之淡遠與清高,換句話説龔之寧已入空谷。蘇軾《謫居三適·夜卧濯足》詩云:“長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雲安市無井,鬥水寬百憂。今我逃空谷,孤城嘯鵂鶹。得米如得珠,食菜不敢留。況有松風聲,釜鬲鳴颼颼。瓦盎深及膝,時復冷暖投。明燈一爪剪,快若鷹辭韝。天低瘴雲重,地薄海氣浮。土無重膇藥,獨以薪水瘳。誰能更包裹,冠履裝沐猴。”蘇軾在花甲之年,被貶瓊州,再次跌入人生低谷,但面對如此巨大的打擊,他仍能樂觀面對,《謫居三適》就是這種超然自適達觀態度的反映。《旦起理髮》,寫年輕時候,睡眠雖好可忙於朝謁和拜會同僚,很不自由。被謫儋州多好,每天睡到日出才起牀梳洗,清爽極了。《午窗坐睡》,寫兩腳盤坐蒲團,兩肘靠着竹几,沉沉入睡,重遊“無何有”之鄉。《夜卧濯腳》,寫長安柴貴,雲安水貴,都不可能舒暢地濯足。而儋州米雖貴,卻不缺柴和水,可盡情洗腳;雖缺醫少藥,但洗腳卻可療疾。你看,蘇軾逃至此空谷,忘卻人世繁縟紛爭,何其快樂?可見,蘇軾的空谷不是自然意義上的空谷,而是一種遠離塵囂、超然自適、自得其樂、物我兩忘的人生境界,這就是釋家心性澄明空寧的境界。
  
  有讚揚此考題者認為,看待“空谷”,可“可從” '懸崖'角度談,將其看成人生的困境,既可肯定其直面現實,對人生的理性認知;亦可寫人生態度較為悲觀。從'棧道和橋樑'角度談,將其看成是面對困境時,如何藉助'橋和棧道'渡過難關,肯定其樂觀的人生態度,肯定其因不同的視角,超越現實生活,在人生絕境處,尋找生命的至真、至善、至美。當然,從材料整體出發,有人的列舉提示了可談不同人的立場、態度、認知、審美,引發的對'空谷'意藴的體驗和感受的差異,亦可深度挖掘這種感受不同形成的歷史、現實原因。總之,2014福建作文題,超越抒情,關注理性。強調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待問題,倡導用現實或浪漫的情懷直面、或超越人生的困境。”此説活生生把一種遠離塵囂、超然自適、清寧幽深的空谷給讚揚成了 “困境”或 “絕境”的空谷,真是獨闢蹊徑,讓人瞠目結舌。
  
  每個人心中都應有一方空谷。在這方空谷中,看不到危險的懸崖,看不到硝煙和霧霾,天空碧藍、空氣清新、鳥鳴蟲唧、溪水澄澈、草木繁盛、足音迴盪;在此空谷,神清氣爽,心若幽蘭,吸露沐風,在山谷裏散發出淡淡清香。這樣的空谷會讓我們在物質化、權力化和功利化的喧囂、浮躁和紛爭的世界裏,保持一份純潔、寧靜、淡遠和深邃。

2014年福建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目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