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話題>>

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讀後感(精選7篇)作文

閲讀(1.96W)

篇一: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讀後感

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讀後感(精選7篇)作文

朱麗

一本《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開啟了我的詩歌之旅,唐詩之路,我與山水、唐人不期而遇,領略了一番古人的“詩和遠方”。

翻開這本圖文並茂的詩集,最吸引我的是書裏邊一幅幅山水墨畫,名山名人在畫中栩栩如生。反覆閲讀,我對書中唐詩有了一些理解,理解詩中的故事、心情,也感受到了山水之中無限的美好。

置身詩海,我彷彿看到了詩仙李白雄心入夢至剡溪,觀“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又見“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峭壁、海日、碧空、天雞、烏雲、水波,組成一幅色彩鮮豔又瑰麗變幻的奇景,讓人“流連忘返”。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之間,前面寫景,後面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經歷過歲月洗涮的山水與詩人當時的心境融為一體。透過短短的幾行文字,能感受到詩人李白張揚誇張的文風,豪放灑脱的個性和無窮無盡的想象力。

在詩人張喬的《越中贈別》中與李白的豪邁截然不同,“別離吟斷西陵渡,楊柳秋風兩岸蟬”,看着畫中的別離情景,從文字中體會到了詩人對友人強列的不捨,彷彿聽到秋風伴隨着兩岸無盡的蟬聲,心中熱血翻滾的煩意久久不能平靜。

詩人顧況的詩——《臨海所居三首》中描述“此是昔年征戰處,曾經永日絕人行”,過去這裏是征戰無人生活的地方,但當時的詩人來到此地,感受到的是遠離戰爭的寧靜美好。“山連極浦鳥飛盡,月上青林人未眠”,月上枝頭,看山水一色的海邊,生活寧靜,心態自得。

看到這裏,我何常不想來一次説走就走的旅行,打卡詩路的每一處山水,帶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尋找共鳴。

篇二: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讀後感

洪瀟驍

品味書香,經典閲讀,在漫長的暑假裏,我讀了這一本好書——《寫給孩子的唐詩之路》。

唐詩——一個漢唐文化的璀璨珍寶。它是中華民族漢文化的見證,向我們介紹幾千年前中華大地上的精彩紛呈。而在書中,講述了一個始於西陵渡,至於巾山,一個生生不息的唐詩之路。

在曹娥江畔的東山,是唐詩之路上山水詩文脈的起點。李白三次來東山,留下了“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所願歸東山,寸心於此足”的千古詩篇。在這裏,更有謝安、謝靈運他們的縱情山水,創作了許多著名的山水詩,給後人留下盛世之時他們的灑脱率性。

在臨海的巾山中,是唐詩之路的終點。在那裏,有豪邁任俠的駱賓王;在那裏,有“如疾風送雲,收霞推月”的鄭虔;在那裏,有“一代文宗”之稱的顧況;在那裏,有“任蕃題後無人繼”的任翻。

在這個唐詩之路中,還有許多的山水與詩文,而這一本《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中,有着許多名山大川、文人墨客。他們漸漸形成了這一條獨一無二的文化,而這一文化——便是中華民族歷代傳承下來的漢文化。我們要牢記這些千古絕唱,不要讓他們成為歷史。

篇三: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讀後感

陳妍尚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裏面有文字有圖畫,文字由吳山、胡之澍撰寫,配圖由陳石林、熊文穎繪畫。這是一本寫給小朋友關於浙東唐詩之路的故事,講述了浙江東部這塊鍾靈毓秀的寶地,有一條文人墨客頻繁往來的詩歌文化山水之路。人們來的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為了領略壯麗的景色而來;有的是到這裏為官;有的是來小住片刻;還有的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們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動人的詩,而這本這書就是告訴我們每一首唐詩背後的故事。

這條唐詩之路,從西陵渡開始,一路過漸東古運河、經會嵇山,遠望蘭亭,經過曹娥尋父的江畔,來到剡溪,再遊天姥山,到天台山尋訪石橋……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元白之交”的故事。有一天,白居易在長安,遊曲江、慈恩寺,但悶悶不樂,原因是思念他的好友元稹,而元稹出差梁州,並在梁州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和白居易一起遊曲江、慈恩寺。真是太神奇了,梁州、長安相隔千里,兩個人真是心有靈犀啊!之後白居易和朋友元稹在西陵渡相遇了。離別後他們還繼續書信往來,白居易寫下了《答微之泊西陵驛見寄》,其中這句“煙波盡處一點白,因是西陵古驛台”體現了兩位偉大的文人之間的深厚友誼和思念之情。這首詩讓我瞭解了浙東唐詩之路的美和以前人的詩與故事。我好向往他們這種以詩會友,以文會友的君子之交。

《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裏面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文人墨客在這條唐詩之路上留下詩與故事,讓他們像種子一樣開花結果,生生不息,枝葉繁茂;流傳至今!

我愛這美麗的詩畫,我愛這美麗的浙江,我愛這美麗的詩畫浙江!

篇四: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讀後感

陳致霖

夏日的陽光穿過書店的玻璃窗,照亮了整個書店,斑斑駁駁的小亮點在書店裏遊蕩着,一本精美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便被他的封面吸引住了。這是一幅以藍、白為主調的山水畫,畫中綿延不絕的山脈,靜如明鏡的江河,江中泛舟,景象迷人。細看,畫上隱藏着一幅巨大的卷軸,橫卧在眾山間,象徵着一條路——詩美、畫美、景美的唐詩之路。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一幅幅絕妙的畫卷,一首首精彩的詩,展現在我眼前。“千巖泉灑落,萬壑樹縈迴”“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詩篇,一句句意境悠遠的詩句,一個個精妙揮灑的文字,引人入勝。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古人們用筆墨勾畫出一條依山傍水的夢幻之路。

書中,有一首詩,讓我印象深刻。它就是《夢遊天姥吟留別》,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這是一首遊仙詩。在這首詩中,李白説天姥山“勢拔五嶽掩赤城”。意思是山勢高峻過五嶽,蓋過赤城山。我的腦海中立即浮現出一幅畫面:天姥山高聳入雲,根本找不到山頂,四周環繞着層層雲霧,卻藏不住天姥山的高大、挺拔,那場景一定令人震撼。詩中的意象彷彿將我帶入到了絕美的自然風景之中:我彷彿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我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降落在天姥之巔。

透過古代文人的詩句,讓我們有機會領略千年前的美景。我不禁想到,當代的我們,要做些什麼來呵護這樣的美景,傳承這樣的文脈,為將來的人、未來的社會創造福祉。習爺爺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願祖國的大好河山就像千年流傳的詩句一樣,綠水常綠,青山常青。

篇五: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讀後感

施鈺潔

這個假期裏我讀了《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之書。

唐詩我們從小就聽過、背過,不僅會背,還能瞭解其意思,瞭解詩人要表達的情懷。唐詩帶來的是一種廣闊的共鳴,遙遠的應和,上天入地,窮盡碧落,有唐詩在,就有情懷在,看到我喜歡的唐詩,配上插畫,看着賞析,更能體會詩詞對我們的教育和滋養,將成為伴隨我們一生的財富。

媽媽從小教導我要飽讀詩書,將來會有不一樣的氣質,會更有想象力,更懂得發現生活中的美。比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讓我們每年的二月看到柳枝長出嫩芽時,心裏便會默唸“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樣的詩句,只要誦讀幾遍,就會成為我們生命的養分。

唐詩魅力無窮,不管是我們隨口就説的“春眠不覺曉”,還是“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這些都在我心中紮下了根,讓我們更好了解古代歷史文化,留下的是那些閃閃發光的名字,詩仙是李白;詩聖是杜甫;詩佛是王維;詩神是蘇軾;詩魔是白居易;詩鬼是李賀。這些詩人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我希望通過背誦及瞭解古詩,讓我們從小就瞭解中華文化。因為我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得讓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歷史,繼續傳承下去,繼續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學唐詩,感受唐詩的美好吧!

篇六: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讀後感

林沐塵

《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一書,我愛不釋手。詩歌,我一首又一首地背;插圖,我一幅又一幅地品;文章,我一遍又一遍地讀。

我讀懂了,這“唐詩之路”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從地理方位上講,這條路位於浙江東部,從今天杭州的濱江西興開始,沿浙東運河,經過紹興的柯橋、越城、上虞,過曹娥江、剡溪,抵達嵊州、新昌,最後到了台州的天台、臨海等地;第二層,從詩歌文化上講,唐代詩人寫下了許多與這條路有關的詩歌,所以這是一條以唐詩為紐帶的文化之路。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唐詩之路的起點古西陵渡口,它是我的家鄉。我怎麼也想不到時隔一千多年,自己竟然能和這些偉大的詩人在同一片熱血沸騰的土地上相遇。此刻,他們正乘坐一葉小舟迎風而上,我的眼睛緊追着他們的身影到達遙遠的彼岸……

“煙波盡處一點白,應是西陵古驛台。”這是詩人白居易留給西陵渡永不褪色的一筆,見證着他與元稹至深的友誼。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是詩人賀知章留給後人的一雙眼睛,一顆綿若春天細雨、又永恆如春日陽光的赤子之心。

“禹穴今朝到,耶溪此路通。”這是詩人宋之問“訪古蹟,找靈感,找共同經歷,也許有時候也找幸運”的心聲。

“傾國美人妖豔遠,鑿山良冶鑄爐深。”這是詩人李紳慨歎吳越爭霸的懷古吟唱,也是回首歐冶鑄劍的慷慨高歌。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詩人李白喊出的生命絕響,展現出的一種名叫衣袂飄飄的人生。

“碧澗清流多勝境,時來鳥語合人心。”這是詩人拾得對“人心在自然,處處是風景;自然在人心,鳥兒知我深”的真切體悟。

詩人們或直抒胸臆,或融情於景,有的清新如春泥,有的燦爛如夏花,有的飽滿如金秋,有的沉鬱如寒冬,真是一路山水一路歌!

那些墨香温存的一筆一劃,都是我們成人成才的豐富營養!

因為這唐詩之路,讓我不僅讀懂了詩歌的深刻內涵,更能理解到詩人的人生境遇和思想情懷。

因為這唐詩之路,讓我遊歷了寬闊的鏡湖,欣賞到山陰道上“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盛景;感受到天姥山天地一體、人仙同在的夢幻世界。

因為這唐詩之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李白、杜甫、孟浩然、元稹、白居易、賀知章等大詩人與我們的家鄉有着如此親近的距離。

讓我懷着對先賢們的敬意,懷揣《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從足下的浙東古運河源頭開始,繼續打卡這些堪與“絲綢之路”媲美的唐詩之路上的每一個勝景吧!

篇七: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讀後感

朱趙句

此書以“唐詩之路”為主旨,講述浙東這塊寶地裏,留下的動人的詩歌與故事。閲完之,你便感唐詩之情、之趣、之境、之韻、之美,愈讀愈發覺自己已在唐詩之路上漸漸入微、一往而深。

唐詩之路的開篇便是西陵渡,在此地發生的故事,與元稹和白居易這對知己有關,而這篇故事也是我感觸最深的一則,但為何説其是知己,且聽我道來。元稹是靠寫傳奇故事出名,代表作有《鶯鶯傳》,戲曲家王實甫之著名雜劇《西廂記》的最早來源便是《鶯鶯傳》。後之便無關元稹創作傳奇的記載,只有詩流傳了下來。因詩,他與同年的白居易成為莫逆之交。《唐才子傳》中記載了元稹和白居易之故事。元和四年,元稹去東川出差,仍在長安的白居易約弟弟白行簡和李杓直幾個朋友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遊,之後便往李杓直家飲酒,大家興致勃勃時,白居易卻鬱鬱寡歡大家以為白居易出了什麼狀況,但白居易卻説,他想元稹了,隨後便懷思友之情寫下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此時的元稹恰好抵達梁州,他晚上做了個夢,夢見他與白居易一起遊曲江、慈恩寺,起來後便寫下一首《梁州夢》,然後託人寄回長安。長安、梁州相隔百里,他們卻都同懷思友之情,身在別處,情同一心,這不正為知己?因此,《唐才子傳》對二人友誼給出這樣的評價:“千里神交,若合符契。”此時再讀此詩,便會為其深厚的友誼而感動。

而最為世人流傳的還是“竹筒傳詩”這一故事。元和四年,元稹和白居易又於西陵渡結緣了。元稹到杭州後,白居易陪他了四天,可元稹卻提不其興致,以往老朋友好久沒見,這次可在江南相鄰共事,何不樂矣?白居易寫下《元微之除浙東觀察使》以示紀念,可元稹卻説:“莫言鄰境易經過,彼此分符欲奈何?垂老相逢漸難別,白頭期限各無多。”從詩中可看出,他欲有老之將至之悲鬱,詩人總是這樣多愁善感。而白居易安慰道: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東。勿言一水隔,便與千里同。富貴無人勸酒,今宵我盡杯中。

元稹依舊説:“蹇驢瘦馬塵中伴,紫綬朱衣夢裏身。符竹偶因成對岸,文章虛被配為鄰。湖翻白浪常看雪,火照紅粧不待春。老大那能更爭競,任君投募醉鄉人。”詩中依舊透露出他對青春不再、老境境無奈的喟歎。

白居易又勸慰道:“為向兩州郵吏道,莫辭來去遞詩筒。”

詩筒是用來放詩稿以便傳遞的竹筒。郵吏過江送詩筒,仿若今朝漂流瓶,何不覺有點浪漫?

第二天,白居易送元稹到錢塘江邊上船,二人分別之情難以揮去,於是白居易又信筆寫下:燭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兩回頭。歸來虛白堂中夢,閤眼先應到越州。

元稹到西陵度,天色將晚,深情回眺杭州,寫下《別後西陵晚眺》一詩,放入竹筒,讓郵吏送到杭州。

白居易閲讀此詩,欣然會心,即刻寫下《答微之泊西陵驛見寄》:煙波盡處一點白,應是西陵古驛台。知在台邊望不見,暮潮空送渡船回。

山水之景,二人之情。天長地久,延綿不斷。二位詩人之友誼,早已不能從詩中概論了。而元白“竹筒傳詩”於此開啟,已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的一段佳話。

而那句“煙波盡處一點白,應是西陵古驛台。”已為後人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唐詩之路永走不盡,它的意境、情趣滋養着人們,走上這條路,覽浙江山水,看風土人情,悟詩情意境,尋文字之源,閲詩書畫卷。通過唐詩,走近絕美的詩畫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