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情感>苦難>

關於孤獨的作文:品味孤獨1500字

苦難 閲讀(2.28W)

“我註定是一個孤獨的旅客,我從來沒有全心全意地屬於一塊土地或一個國家,屬於我的朋友甚至我的家庭。在所有的這些關係面前,我總是感覺到一種莫可名狀的距離並且需要回到自己的內心——這種感受正與年俱增。有時候,這種孤獨是很痛苦的……”這是愛因斯坦50歲時寫在《我的世界觀》中的一段文字,我們可以從中感覺到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內心中強烈的人生孤寂。

關於孤獨的作文:品味孤獨1500字

在客觀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然而,我們又因種種的原因和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發生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當然,這種聯繫是我們無法輕易擺脱的,有時一旦擺脱我們便無法生存——人的本質在於他的社會性。然而,雖然我們之間存在着各種各樣不可擺脱的關係,但生命與生命之間卻又存在着一種難以名狀的距離,並會因這種距離而產生痛苦的心理感受,這便是寂寞和孤獨。——這種情感是我們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所無法逃避的。

當然,我們也無須逃避。實際上,當你心中產生寂寞孤獨的感情時,往往也正是你摘下往日紅塵中的無奈的面具,用心去感受真實的自我,用心去感受真正的人生的開始。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有多少文人墨客不正是在這樣的情感體驗中參透了人生?魯迅曾高度評價司馬遷的《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這部偉大的着作不正是司馬遷忍受着宮刑的巨大屈辱和不被世人理解的人生寂寞,在人生最孤獨的境況中寫出來的嗎?

李白在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後曾高呼“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話固然説的豪氣十足,但無奈的孤獨感更是顯而易見的。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從豪門子弟淪落為靠朋友接濟以賣畫為生的窮酸書生,曹雪芹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有人説是《紅樓夢》成就了曹雪芹,而我認為是曹雪芹成就了《紅樓夢》。——若不是曹雪芹耐得住這十年的寂寞,耐得住這人生的悲苦,又哪有今天的紅樓深情?

坦然地面對孤獨,用心去品味孤獨。孤獨就像一杯苦咖啡,當我們喝下時感到的是苦澀,可放下杯子,細細地回味,你會從這苦澀中品出另一種美妙的滋味……

表面上看來,牛頓的發現立足點最高因為它的萬有引力定律完整地闡述了整個宇宙天體間的運動規律,而其他科學家都不過是發現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我們是否就可以因此下定論:天體運動規律的發現,只是牛頓一人的功勞呢?

顯然不是這樣,回顧牛頓的探索過程,我們就會發現,哥白尼繁榮“日心説”開啟了現代科學的大門也提出了天體運動方式這一論題。隨後布魯諾等人進一步豐富了這一學説。牛頓受“日心説”的影響,開始研究天體理論,他改進了伽俐略的天文望遠鏡,認真研究了前人的天文觀測數據,所以説,牛頓的發現是融會了前人的探索成就,用他自己的話説就是:“我之所以看得比別人遠些,是因為我站在舉人的肩膀上。”

如果沒有前面那些科學巨人十年如一日的觀測計算,也就不會有牛頓後來的驚人發現。如果沒有前幾級階梯的點滴積累,默默支撐,也就不會有最高一級上那迷人的風光。

哲學上説沒有量變的積累,就沒有質變的飛躍。那座階梯的前幾級,都可看作是一種積累。直到牛頓的出現,才把這種積累昇華到“質變”,從而使認識更上一層樓。古今中外,許多重要的科研成果,無不經歷了一個量變到質變,先積累後創造的過程。

王羲之經過了“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積累,才寫出了筆走龍蛇的《蘭亭閣序》;李時珍經過親嘗白草的積累,才編成了祖國的醫學寶典《本草綱目》;馬克思經過了二十年的資料收集整理思考,才寫出了享譽全球的《資本論》;歌德經過了六十載的“筆耕”,才寫出了舉世聞名的《浮士德》。凡此種種,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沒有經過量的積累,就妄想一步登天,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然而,僅有積累是不夠的,從量變到質變也是有條件的,這便是我們的創新精神。哥白尼沒有提出正確的結論毫不足奇,因為“量”的積累還不夠。然而為什麼到了伽俐略時代,有這麼多假説、推論,仍然總結不出最新的成果呢?這便是伽俐略身上缺少一樣最重要的東西——創新精神,他只懂得孤立地局部地進行研究,最終功虧一簣,令人歎息不已。

只有積累,才能為日後的飛躍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創造,才能在積累的泥土中開除瑰麗的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