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熱點>話題>

發明家名人故事:愛迪生髮明白熾燈的故事作文

話題 閲讀(2.98W)

1879年,在美國,人們奔走相告,在即將赴北極探險的“佳內特號”考察船上,裝有由愛迪生髮明的電燈。

發明家名人故事:愛迪生髮明白熾燈的故事

在“佳內特號”考察船出發的前夕,許多人湧向碼頭,踏上船,希望親眼看看電燈的模樣。

“那電燈比油燈、蠟燭亮多了!”

“這艘船裝上這麼個外形像茄子一樣的玩藝兒,像黑夜裏有了一輪太陽!”

“這東西真是太神了,不可思議!”

人們七嘴八舌地談論着自己的觀後感。激動、驚喜的心情溢於言表。

雖然在今天看來,這種內部裝有炭做成的燈絲的燈泡,只不過比手電筒亮一點,但是,在當時,着着實實讓人吃了一驚。

在愛迪生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的一生中,發明了許多東西,然而,能夠立即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的,卻只有電燈。因為電燈的好處是人們看得見、模得着的。它的出現,意味着人們又有了一輪太陽,人們的活動不再受到黑夜的制約了。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是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因此很不實用。

“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户都能用得上。”愛迪生暗暗下決心。

於是,他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釘、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後,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

就這樣,愛迪生以極大的毅力和耐心,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着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是“在做一件蠢事”。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譏熱嘲,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麥肯基看到愛迪生玩命地工作,憂心仲仲地説:

“先生,您可別累壞了身體!”

愛迪生望着麥肯基説話時一晃一晃的長鬍須,突然眼睛一亮,説:“鬍子,先生,我要用您的鬍子。”

麥肯基剪下一堆鬍子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鬍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後裝在燈泡裏。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

“那就用我的頭髮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説。

愛迪生深深被老朋友的精神感動,但他明白,頭髮與鬍鬚性質一樣,於是他沒有采納老人的意見。麥肯基小坐了一會兒,就要告辭了。愛迪生起身,難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識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麼不試試棉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U形密閉坩堝裏,再把坩堝放進火爐,用高温處理。棉線經這樣炭化處理後,再取出來。愛迪生接着用鑷子夾炭化棉線,準備將它裝到燈泡內。可由於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於緊張,拿鑷子的手在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降臨了。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裏的空氣抽走,小心翼翼地封上口,並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着結果。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無比興奮,他們互相擁抱,互相祝賀。13個月的艱苦奮鬥,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這燈泡究竟會亮多久呢?

愛迪生和他的助手聚精會神地注視着燈泡。1小時,2小時,3小時……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後來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

“45小時,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愛迪生沒有陶醉於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於是,他又繼續做試驗。受棉絲試驗成功的啟發,他又試用了椰子鬃、麻繩等,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一天,天氣悶熱,愛迪生滿頭大汗,渾身都幾乎濕透了。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一邊扇着,一邊考慮着問題。

“也許竹絲炭化後效果更好。”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麼東西都想試一試了。

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個小時。

後來,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後的日本竹絲做燈絲效果最好。於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後,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後來,這種用竹絲做燈絲的燈泡人們用了幾十年。後來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即用鎢絲做燈絲,並在燈泡內充入惰性氣體氮或氬。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就是這種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