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寫作素材>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論據材料處理祕訣(六)

寫作素材 閲讀(3.16W)

4。如何編寫課外詳寫事例,使文章顯得有文采?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論據材料處理祕訣(六)

課外事例的編寫,如果不是人人熟悉的例子,就應該詳寫,要增添文采的方法很多,基本與課內事例編寫方法相同。

敍事舉例+排比議論法。

【例】

春秋戰國時,齊威王少年得志,不理政事,無視大臣勸諫。淳于髡對齊威王説:“我國有一隻‘大雁’,不飛也不鳴,請問大王,這是什麼‘大雁’呢?”齊威王沉默片刻説:“此‘大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忙於朝政。

老調不要重彈,闊論無須高談,忠言未必逆耳。

淳于髡對症下藥,比喻説理,欲抑先揚,激發君王立下衝天之志。寥寥數語,卻重於千鈞!

——採用成語故事。

(以上編者文段適於“語言與交際”的論題)

⑵設置懸念+兼用排偶句敍述部分事情+對偶排比議論。(適用於議論性散文

【例】

這聲音曾是那樣柔美,它曾在熒屏歌壇迴旋;如今這聲音消去幾分甜潤,飄離熒屏和歌壇。然而人們卻更加喜歡傾聽這變得深沉有力的聲音。

因為這聲音發自高金素梅,一個戰勝癌魔、為和平而不懈奮鬥的堅強女性。她用這沉着有力的聲音,在台灣政壇上為原住民的利益而竭力抗爭,在大阪法庭上為祖宗靈位的迴歸而慷慨陳辭,在聯合國總部外因靖國神社的無恥而憤怒聲討。

從情歌纏綿淺唱低吟,到詞鋒犀利怒叱高呼。她經歷了多少磨難。如今她早把個人安危生死置之度外,為了和平事業而奔走呼告。

她與祖先交流,呼喚祖先靈魂還鄉;與歷史對話,呼喚歷史公正迴歸;與世界溝通,呼喚世界和平到來。她那捧出真心、陳述真實、表達真情的話語,令亞洲為之動容,令世界因此振奮,令天涯化作通途溝通你我!

(以上編者文段適於議論語言與溝通的論題。)

——新聞時事摘編加工。

⑶景物描寫點綴+在描寫與敍事中間接議論。

【例】

在綠樹遮映的弘一法師骨塔下,時光的力量已經滲透到旁邊高聳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個紅色耀眼的大字在蕭瑟的鬆聲中屹然不動,年復一年,它又在告訴人們些什麼呢?這樣祕而不宣的內心軌跡,我是沒有能力揭示它的任何鱗光片羽,也許你也不能——但我想起來了,那年大師正在書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攜友而來——那是大師出道前認識的,也許有十幾年不見面了,當滿山門的弟子都期待一次親情上演時,大師卻執意下令把她趕走,這一舉動曾經引來世人唏噓不已,只有大師自己清楚,只有那“悲欣交集”能告訴我們一些隻言片語。

(2004年重慶大學入學測驗滿分作文《自我認識的成功走向》)

⑷景物描寫點綴+示現+評介人物。(適用於議論性散文)

【例】

“哐當、哐當……”聽見那清脆的打鐵聲了嗎?清風拂抑、強健的肌肉散發出生命的氣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這個時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這兒過着鐵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樣,你也對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勸他入仕嗎?是否忘了《與山濤絕交書》?那鏗鏘的言辭已經向所有人宣告他對仕途的不屑,就讓他做他自己吧,讓“竹林七賢”永遠過着“鄴下放歌”、“竹林飲酒”、“曲水流觴”、“南山採菊”的生活,不要讓世俗的穢氣覆蓋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2004年重慶大學入學測驗滿分作文《菊花飄香的時節》)

【説明】

示現,是把早已發生過的、或尚未發生的、乃至純屬作者想象中的情景描述得活靈活現、讓人如見如聞的一種修辭手法。以上文段中劃線的句子用的就是示現的修辭格。

⑸電影鏡頭式敍寫事例+議論。

【例】

六十年前,中國,東北,某個村莊,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掛着一把寒光閃閃的大刀的帶子,轉過身對着一羣村民,其中有十幾歲的小夥子,也有頭髮斑白的老者,他們同樣揹着大刀。那中年人説:“都沒讓家裏人知道吧?”眾人都沉默不語,中年人把手一揮,“那走吧。”半個時辰後,日軍基地裏慘叫聲、槍炮聲和金屬碰撞的聲音接連不斷,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憤的色彩,隨着刀的揮動不停地閃耀。隨着最後一聲槍響,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戰爭,除了死亡和毀滅,什麼都不能帶給我們。戰爭給我們留下了慘痛的記憶,也留下了英雄,為了正義與和平而獻身的英雄,我們無法忘記,忘記戰爭,忘記死亡與毀滅,更不能、不應忘記戰爭中的英雄們,是他們結束了戰爭,停止了毀滅,用他們的死亡,代替了別人的死亡。

(2005年廣東滿分作文《不能忘記的過去——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開頭用名詞和名詞短語介紹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像舞台説明;人物肖像、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以及景物描寫也都像舞台説明,具有“可拍性”。兩個片段的描寫如電影兩個鏡頭的蒙太奇剪輯和組合,跳躍而又有聯繫,用暗示法告訴人們兩個片段的聯繫和事件的前因後果。這樣敍事語言簡練、扼要、含蓄且造成生動鮮明的視覺形象。

⑹課外古詩詞詩翻譯或評介+背景介紹。

【例】

唐詩《節婦吟》是膾炙人口的好詩。詩中抒發男女之情委婉曲折,感人肺腑。但這卻是詩人張籍為拒絕藩鎮節度使李師道的誘惑而作的政治詩。

張籍主張統一、反對藩鎮分裂。他不被炙手可熱的權勢所利誘,作《節婦吟》寄給李師道。詩中説:你知道我是有夫之婦,還送我明月珠。我被你綿綿情意所感動,忍不住把你所贈系在紅羅裙上。但是我的家庭富貴,夫君是執戟明光殿的衞士。雖然知道你誠心日月可鑑,但我決心與丈夫同生死,只好一邊流淚退還明珠,一邊悵恨不在未嫁時與你相逢。

短詩言辭委婉而態度堅決地謝絕了對方的“好意”,使李師道無可奈何。試想如果張籍慷慨陳辭,嚴厲指責對方,那麼重權在握的李師道惱羞成怒,會造成什麼後果?

(編者文段“語文與交際”的論題)

——敍寫事例+反面假設,正反對比論證。

⑺連綴課內外詩句或化用詩句+詩人生平事蹟評介。(適用於議論性散文)

【例】

一、李白

曾經以為,古代文人的生命會簡單而明瞭,時代賦予他們簡明的期望:入相出將,封妻廕子。然而,是誰?偏偏要拋開那些世俗的期望,獨上高樓,為自己的人生另擇一條路?

是黃沙漫天,北風吹雁中騎驢高歌的歌者麼?是以霓為線,以虹為鈎的海上釣鰲客麼?是遍訪青山綠水,且歌且行的遊者麼?在那個煙花三月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是歌功頌德,取悦帝王換取高官厚祿,而你,偏偏要獨上高樓,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於青崖之間。

於是你註定要孤獨,“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而當我們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間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2004年重慶大學入學測驗滿分卷《獨上高樓》)

【注】李白曾自號“海上釣鰲客”。

——文段詩意濃郁,形象含蓄,寓哲理於其中。而且,以“你”稱呼論述的對象,站在歷史高度與古人對話,字裏行間激情澎湃。

⑻段落開頭(或開篇)引詩文或寫詩文、對聯+評介人物事蹟生平(適於議論性散文)。

【例】

二、易安的黃花

南樓令

素月寄孤舟,隻影隨水流,家園破,一盞殘酒。酒淡怎敵晚風疾,梧桐雨,點點愁。晚來獨登樓,恨字鎖眉頭,黃花瘦,雁聲斷秋,一溪落花漫汀州,流離苦,幾時休?

這首詞是我填給歷盡漂泊的李清照。

滿腹感傷的奇女子,國破之悽,喪夫之痛,改適之苦。

十六歲嫁給趙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個生活富裕,幸福美滿,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變幻,戰亂的離苦,易安雖尋尋覓覓自己的幸福,卻總被黑暗的氣息壓得悽悽慘慘,在亂世中爭渡、爭渡,到頭來也曾失歸路,雙溪上的扁舟載起了青春年少,卻載不動滿腔愁苦。

於是,易安揮灑愁悶,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黃花,看透了滄桑變幻的她,在雁字歸時,勤修《金石錄》,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詞》,重新認識自我,易安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孤燈,蹣跚地走過。

認識自我就是易安的黃花,隨風而逝,哀而不傷,愁苦之中藴含着辛勤和美麗,它的顏色雖與世人心中的顏色不同,卻總能顯出奇異的光彩。

(2004年重慶大學入學測驗優秀卷《詩人·明月·黃花》)

——文段以自己填寫的詞起筆,點染了文章的詩情畫意。所填寫的詞雖然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文采斐然,不同凡響。

在很短的考試時間要自己填詞,實屬不易。建議可以寫古體詩或長對聯(不計平仄)起筆,這樣能降低難度,並且可以達到同樣藝術效果。

⑼人物小評論式:

簡要評價作家及其作品+描述法寫“我”讀作品的感受+敍述作家一二事例

【例】

山水中走來的沈從文

喜歡《邊城》,喜歡沈從文;喜歡沈從文,於是喜歡上了沈從文筆下的山山水水。

人們常説: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喜歡上沈從文筆下的我突然悟到:從文先生就是一條河,從文先生就是一座山。

水有水的性格——靈動。從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筆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湧動的是最純淨的人性之水。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聽過看過太多太多的愛情故事,可有哪一個如翠翠的愛情那樣不沾一絲世俗之氣。

於是,當煩惱接踵而來時,我樂意拿起《邊城》,走進從文先生水的世界,在那裏,我聽到湘西水輕輕流淌;聽到船伕豪亮的歌聲,品味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爺爺如水的愛。

從文先生這樣的寫了,也是這樣的愛了,愛得執着,如靈動的水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藍。他的愛人在他死後多年也終於悟了從文先生這份純真的愛。

山有山的性情——沉穩。從文也無疑是一座山,他有着山的秉性。在“文革”期間,人們誤解了他,傷害了他,他卻毫不在意,他不爭,當無知的人們要他去打掃女廁所時,從文先生認認真真地做了。他用大山的沉默去回擊這羣無知者的攻擊。

沉穩的大山在四季中卻能變幻出不同的色彩,這無疑是對從文先生最好的評價。大家都知道從文先生是着名作家,殊不知從文先生也是着名服裝研究專家。

在一本書中看到這麼一則關於從文先生的故事:在“文革”中,從文先生辛辛苦苦寫出的《中國服裝史》被沒收弄沒了,但從文先生硬是又寫出了一本。

這就是我們可親可愛的從文先生:一條汩汩流動永遠不會停歇的河流,一座四季常青生機昂然的大山。

在那湘(沅)江畔,你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聽一聽,你看見一位書生在書寫、在吟唱了嗎?

書寫,書寫山的傳奇,吟唱,吟唱水的多情。

(2004年江蘇大學入學測驗優秀作文)

⑽引用名言作比喻+評析名言,揭示喻體比喻義+比喻説理+排比議論。

【例】

佛語中有“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之語,它告誡了人們修身的重要性。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行走,人們難免沾上名利之心,若任其發展,原本高懸心頭的明鏡終將為銅臭和酒色之氣所污,心靈愈來愈麻木,忘記了曾經的誓言和信念。於是墮落腐化,拋棄“明鏡”,給心靈安上一面昏鏡。現實會給這樣的人最真切的懲罰。

其實,每個人出生時上蒼就已經為其安置了一面純潔樸實的“明鏡”,高懸於心頭,日夜提醒大家,然而,當成長為大人時踏入社會熔爐,發現“高懸的明鏡”已經疲憊不堪,於是在某一個不為人知的深夜,將鏡子偷偷地更換。他們聽不見上帝沉重的歎息,他們看不見人間天堂的美妙,他們忘記了小時候虔誠地在思想品德課上聽老師給自己講解的品德情操。

(2004年湖北省大學入學測驗優秀作文《青睞光亮,唯取明鏡》)

【説明】

文段引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應該改為“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個偈子是佛教六組慧能的師兄神秀寫的;慧能的偈子寫的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1)反證法設例:用“如果……”從反面假設,想象結果不佳或荒謬來證明論點正確。

【例】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師徒幾人的關係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層次上了。所謂“患難見真情”:八戒雖色,卻處處唸叨着師傅,偷了個西瓜還不忘分給師傅半個;沙僧雖傻,卻任勞任怨,甘心做大夥兒的下手;悟空雖狂,可師傅有難,不也是不顧生死,降妖除魔嗎?戰場上結下的友情才是鋼鐵鑄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個開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個腳伕,八戒逗逗大家開心而已,便是一個太無趣的故事了。

2005年江蘇大學入學測驗優秀作文《沒有了妖魔的取經之路》)

(12)連續使用反問句引起事例。

【例】

紂王好色淫亂,暴戾昏庸,惹得民怨沸騰,羣起攻之,但憑什麼非説妲己是妖精轉世、禍國元兇?唐玄宗迷醉沉淪,荒淫誤國,似乎只要扯出楊玉環做擋箭牌便能得到幾分寬恕,卻又何須以“在天願作比翼鳥”的盟誓來掩蓋“宛轉蛾眉馬前死”的冤魂?吳三桂藉口“衝冠一怒為紅顏”,用“情聖”的披風遮掩“叛臣賊子”的心肝,但為什麼將陳圓圓當作亡國的“禍水”咒罵唾棄?林覺民一紙《與妻書》的訣別成就了千古英名,可想到他那“意映卿卿”悽苦的下半生,誰又能説林覺民的壯烈不是和對妻子的薄倖緊密相連?

(2005年北京大學入學測驗優秀作文《説“安”——女子與“安”》)

5。在一篇文章中,如何合理編寫和安排課內外事例,使文章詳略得當而有文采?

①文章可以略寫的事例有:

Ⅰ、課內大家熟悉的事例;Ⅱ、課外人們熟悉的典型事例;Ⅲ、課外常見的生活、學習、勞動或娛樂中出現的現象;Ⅳ、只要三言兩語可以説明清楚並且足以證明論點的事例。

文章應該詳寫的事例有:

Ⅰ、新鮮典型的現實事例;Ⅱ、古今名人鮮為人知的典型事例;Ⅲ、三言兩語無法説清的且頗有説服力的事例;Ⅳ、為增強説服力、感染力或增添文采而必須作些鋪陳的事例。

Ⅴ、文中其它的略寫事例顯得較為單薄,需要以此增添份量的事例。

【説明】

Ⅰ、我們提倡適當運用排比和對偶句式略寫兩三個課內外熟悉的事例,這樣不但能夠增強氣勢,使文章語言流暢優美,以形式取勝;而且能夠多方面表現中心,增強説服力。而不熟悉的課外例子,傳遞新鮮信息,要寫得較詳,否則讓人不知所云。寫時也可以用排偶句多方面強調事情的重要部分或多角度議論突出主題,使文章新穎有趣,有説服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Ⅱ、寫文章詳略得當的原則與中國畫“寬可跑馬,密不透風”的佈局理論相通。“寬可跑馬,密不透風”表現的是中國藝術的詳略得當、虛實結合的一種審美原則。這也是我們説話寫文章的一種要求。因為略寫虛而詳寫實,略寫有如書畫的“飛白”——“意到筆不到”。這就留給讀者聯想想象的空間,使讀者積極參與再創作,與作者產生共鳴,達成共識。

【例】

為君者逸豫遭禍亂而滅國,為官者逸豫中糖彈而亡身。

秦國併吞六強,卻因驕奢而毀於戍卒,國亡族滅;莊宗消滅三仇,卻為享樂而困於伶人,國破身死。

歷史的喪鐘時時為驕奢淫逸的君王敲響,歷史的喪鐘同樣為享樂腐敗的官員敲響。

鉅貪成克傑,從壯族苦孩子成長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但卻最終拜倒在廣西“大美人”、“交際花”李平的石榴裙下,他最大的一次索賄、受賄竟達三千萬元!成克傑曾對辯護律師説,他心中有兩個情結:一是黨對他“恩重如山”;二是情婦與她“情深似海”,他願為情婦承擔一切責任。

為了“情深似海”的情婦,他背叛了“恩重如山”的黨,縱身跳進淫慾、貪慾燃燒的火海!可悲,可恨!

(編者下水文章《憂勞與安樂》)

6。為什麼有些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全文用的例子都是略寫,卻可以得滿分呢?

常言道,文無定法。任何常用的寫作方法都不是惟一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方法。文章的任何方法都是為了表現中心論點且增強可讀性的,因此,能夠有力證明中心論點,且富有文采的或閃爍創新意識的寫作方法都是好方法。

【例】面對大海

2002年大學入學測驗上海考生

道家“山水説”便有了“智者樂山,仁者樂水”的博論。而大海則把水的概念發揮到了極致。面對大海,所有的侏儒都成了巨人;面對大海,所有的巨人都成了侏儒。只有面對大海,才能懂得什麼是闊瀚,什麼是博愛;只有面對大海,才能感受什麼是風險、什麼是征服;只有面對大海,才能真正領悟什麼是人生起伏,什麼是潮起潮落……

一、“泛博愛而近仁”

當我們面對那寬闊的海,我們感悟她廣博的胸懷,她可以包容萬噸巨輪,可以海納萬種生物,甚至在那天水一色的海平面上,她包容了天。

儒家之道提倡“泛博愛而近仁”。提倡人類懂得博愛,要懂得寬容。從前不理解莫里老人那句“相愛或者死亡”【注】,讀了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才明白了一個對他人的愛是可以用生命作為代價的。有了海的博愛,“北海道麪館”的老闆可以為身處逆境的母子多煮一碗陽春麪;有了海的包容,才讓人感受到父母、老師、朋友的關懷。面對大海,我們要懂得博愛。

二、“直掛雲帆濟滄海”

大海的包容並不掩蓋大海的豪放。面對大海,可以看到避風的港灣,亦能領略驚濤駭浪。也許這就是所説的風險和磨難。

聖地亞哥與海浪搏擊了三天三夜,以堅定的口吻告訴我們:“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也許我們的一生會遇到無數風險,經受許多磨難,但我們要有向大海發難的準備,向巨浪叫板的勇氣。只有征服了大海、征服了巨浪,才征服了困難、征服了自己。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三、“觀大海潮起潮落”

由於自然界的力量,大海潮起潮落;由於社會圈的原因,人生潮起潮落。

面對大海,面對潮汐,我們總有一種平和的心態。百川總歸要歸入大海,海水的蒸發、降水又會迴歸百川;秋天總要落葉,但落葉又何曾不是一種“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平和?

面對人生,也應有這種平和。賈誼和蘇東坡都遭受當時朝廷的不公正待遇,但兩人的心態便有所不同。賈誼被貶後,作了《吊屈原賦》鬱悶而死;蘇東坡受了“烏台詩”案後,仍成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面對人生的起伏,應該有子瞻的豁達,有觀大海潮起潮落的瀟灑。

面對大海,我讀懂了要寬容、要博愛;面對大海,我讀懂了要奮鬥、要拼搏;面對大海,我讀懂了以一顆平和心去看待人生……只有如此,心胸便不再狹窄,大海便沒有了疆界。

(2002年上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優秀卷)

【編者注】

莫里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絕症的社會學心理教授,1994年,當他知道自己即將不久人世的時候,他與自己的學生,美國着名專欄作家米奇·阿爾博姆相約,每個星期二給學生上最後一門課,課程的名字是人生,課程的內容是這位社會學教授對人生寶貴的思考,課程總共上了十四周,最後一堂是老人的葬禮。

莫里非常讚賞大詩人奧登所説的“相愛或者死亡”。他認為活着的價值就是去愛,奉獻你的愛,讓你的周圍因為你而安全,讓別人需要你,就是你活的價值。

【評説】

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面對大海”,作者心潮澎湃,思緒起伏。於是古今中外之人事,如在身邊;儒家道家之名言,猶在耳畔;文學哲學之珍寶,若在眼前。因此作者剪取眾多材料寫入文章,多用例而用短例,不但在於情理之中,而且能突出表現文章題目的選材特色。

其實,作者在簡要的舉例中,仍然注意到材料的詳略處理。

例如文章的第二段落。聖地亞哥的例子雖然只有一個複句,但作者專門為這一事例做了議論分析,而且引用了語言精練、意象美妙而意境深廣的詩句作形象説理,使文章藴涵了更深厚的韻味。

再説我們看論據的詳略,一般是指經過議論分析的論據佔文章的比例,這個例子連同議論分析,獨立成段,相對於其他例子,算是較具體的。

輕鬆起跑

2005年大學入學測驗湖南考生

翅膀上掛着沉甸甸的金錢是飛不起來的。

——題記

在專屬於梭羅的寧靜的瓦爾登湖邊,梭羅無牽無掛地在自由的國度中跑着;在廣闊無邊的科學世界裏,居里夫婦心無旁騖地攜手馳騁……追求身心輕鬆的人大多能更快拾取勝利之果。面對身邊紛繁複雜的誘惑,剛剛結束緩慢步行的少年時期的我們,在等待人生全新起跑點時,同樣應輕鬆地促進自我的飛躍。

人在世俗的世界中行走着,在慢慢流逝的時間裏靜靜等待着成年那一刻的全速奔跑。可漫長的等待過後卻發現,形形色色的慾望與世俗觀念像橡皮泥一樣粘在身上,越積越重,最後竟無限膨脹,束縛了我們的雙腿,減緩了我們的步伐。我們不能輕鬆上路,也不能全速奔跑。它們甚至遮蔽住我們的雙眼,遮掩住我們純真的心,讓我們的腳步開始凌亂,旋轉在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裏……

清醒的我們應當狠狠地揪下這一團團粘人的傢伙,甩掉身上的包袱,帶着輕鬆純淨的心快活起跑。原來,拋開世俗的慾念是能使自己的目光更加專注,讓我們直奔成功的。那種對前方成功的渴望,不是世俗宣揚的急功近利,而是有的放矢;原來,丟棄世俗的觀念是能讓自己的腳步更加輕快的,那種奔跑中的自在愜意,不是世俗叫囂的隨波逐流,自我放逐,而是欲擒故縱的機智……甩開世俗,輕鬆起跑,你將獲得無窮的加速度,在起跑線上更快的升騰至蔚藍的天空,盡覽更加高遠壯闊的景緻!

貝多芬甩開了塵世的喧囂,在音樂的國度裏盡情跳躍;居里夫婦拋棄了名利的紛擾,在科學的世界中邁出了更深遠的步伐;陶淵明忘卻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採菊……他們在人生輕鬆淌洋,嗅着人間的芬芳。而別里科夫被世俗束縛在了袋中,葛朗台被金錢拖至了死神的身邊,他們沒有全力輕鬆地奔跑,最終被捲入世俗的濁流中……

人生的道路上,學會了走後,就應學會輕鬆的跑。放下慾念放下世俗,懷着純潔的心靈快活上路,成功會在盡頭向你微笑……

(2005年湖南大學入學測驗優秀作文)

【評説】

“跑的體驗”這個話題,同樣能引人無限遐思。作者從“輕鬆起跑”切入,論説自己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倡導豁達、樂觀的心態和堅韌、不屈的意志。全文文思精美,行文酣暢。

文章中同樣沒有較為詳細的舉例,但全文材料安排仍然詳略得當,並不失之粗陋。

因為作者不但舉例精要,而且較為詳細地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道出了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難以言狀的心裏困惑,讀罷讓人覺得也在奔跑,也在體驗無法輕鬆奔跑的困惑,也在全力掙脱沉重的包袱。而略寫的事例,作者用描述的語言、排比對偶的句式,三言兩語就勾勒了四個歷史名人和兩個文學形象富有個性特徵的身姿,寓説理於形象之中,借古諷今,引起讀者的相關聯想,從而產生共鳴。

總而言之,文無定法,初學有法。一旦掌握寫作方法,你就可以跳出框框條條,根據文題、文意、所選材料和自己的擅長,選擇合適的方法寫作。

同時,還必須觀察生活,關注社會,廣泛閲覽,沉浸醲郁,含英咀華,而後臻於實踐,多寫多練,體驗揣摩,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