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寫作素材>

精選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模擬材料作文30題

寫作素材 閲讀(2.59W)

一、擦亮心窗有一位女士,多年來總是嘲笑對面的女鄰居懶惰:“你看她衣服永遠都洗不乾淨,晾着的衣服上面總是有斑點!”有一天,這位女士的朋友到她家做客,聽見她嘲笑對面的女士時,就仔細地觀察起來。結果細心的朋友發現了問題所在,於是拿起一塊抹布,把女士家的玻璃窗上的污垢擦乾淨,然後説:“你再看看,對面的衣服還髒嗎?”原來是這位女士自己家的玻璃窗髒了。

精選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模擬材料作文30題

審題參考:自己的玻璃窗髒了,透過這樣的窗户看任何東西恐怕都是髒的。自己的心靈晦暗了,那麼看任何人都是污濁的,有問題的,甚至是邪惡的。同時告訴人們,當你説別人不是時,應首先反省反省自己。

二、別讓心臟了有一次,一位朋友拿給他一疊複雜的插圖讓他描畫,當然報酬很高。他一面幹一面對我説,這些插圖都這麼難畫,一定是那個朋友把容易描畫的都選了去,讓他啃“骨頭”,於是他就對朋友心生不滿,並敷衍了事。幾天以後,那位朋友來取插圖,同時還帶來了更多需要描畫的插圖,而且都比先前的那些插圖容易描畫。原來那個朋友是想讓他先描畫難畫的,如果他能勝任那麼容易畫的他就更能勝任了。然而朋友看了他描畫的插圖後,沒再留下那些容易描畫的插圖。事後那位朋友遺憾地告訴我:“本來我是想幫他牽上這條線,好讓他以後一直幫這家出版社做下去的,可以固定地掙一筆‘外快’,誰知他不能勝任。”

審題參考:其實讀了這篇短文後,我們不難知道,其實並不是文中我的親戚的能力不能勝任,而是他的心不能勝任,他的心臟了,所以他總也看不清事實的真相,總以錯誤的眼光看待一切,最終貽誤的是自己,只好眼睜睜地看着那煮熟的鴨子飛走了。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

三、哲學家在草地上給弟子上最後一課,問:“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甲説:“用鏟子鏟。”乙説:“用火燒。”丙説:“撒上石灰。”丁説:“連根拔去。”哲學家説:“都試一下。如果沒有除掉,一年後再來此相會。”一年後,都來了,哲學家未來。但他的弟子看到滿地茂盛的莊稼而無一根雜草,終於悟到了一個真理: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

審題參考:這個故事讓人明白:欲無必有,欲有必無。那麼,要心中有真善美,必遠離假惡醜。這必須經過選擇、鑑別和心靈的“巷戰”,才會讓一個退出,另一個佔據。提示“無”與“有”是兩個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無草”,則要“有莊稼”,這是含義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惡醜,莊稼喻真善美,此類題目審題時要注意化抽象為具體,聯繫實際。

四、兩隻小鳥一隻關在籠子裏,一隻放飛在野外。在籠子裏的小鳥三餐無憂,在野外的小鳥自由自在。兩隻小鳥經常交談。籠裏的小鳥羨慕野外小鳥的自由自在;野外的小鳥則羨慕籠裏的小鳥的安逸。一日,一隻小鳥對另一隻小鳥説:“咱們換一換吧!”另一隻小鳥同意了。於是籠子裏的小鳥飛進了大自然,野外的小鳥飛進了籠子裏。從籠子裏飛出來的小鳥高高興興,在大自然裏拼命地飛呀飛呀;飛進籠子裏的小鳥也十分興奮,因為不用為尋找食物而發愁了。但不久,兩隻鳥都死了。一隻是因飢餓而死,一隻是因憂鬱而死。從籠子裏出來的小鳥獲得了自由,卻沒有同時獲得捕食的本領;飛進籠子裏的小鳥獲得了安逸,卻失去了自由。

審題參考:本來兩隻鳥都生活得很幸福,各得其所,相安無事,但是,它們卻這山望着那山高,慾壑難填,結果把那小命都搭上去了。這個悲劇告訴人們:知足者常樂。

五、頭頂櫻桃樹的小鹿在森林裏住着一個獵人。有一次,他在打獵途中遇到了一隻美麗的小鹿,可是子彈打光了,於是他順手把幾粒吃剩的櫻桃核放進了槍膛。槍響了,頭部受傷的小鹿很快消失在密林深處。奇蹟就由此發生了。第二年春天,人們驚奇地發現,森林裏出現了一隻頭頂上長着櫻桃樹的小鹿。櫻桃小樹在小鹿頭頂上茂盛異常。在收穫的季節裏,小鹿搖落鮮紅的櫻桃果,把果實分給森林裏所有的居民,包括那個射傷她的獵人。小鹿由此贏得了大家的喜愛與敬佩。

審題參考:人生就要像小鹿那樣,敢於鼓起直面困難的勇氣,把襲來的子彈仔細珍藏,在血和淚的澆灌下讓她它長大、開花、結果。漫漫人生路,幾多風,幾多坎坷,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堅強,要笑着面對挫折和打擊,並最終把它們轉化成前進的動力。此外要學小鹿,像她那樣以仁慈為懷,以德報怨,化敵為友,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的環境。


六、多了一層銀子一個富人去拜訪一位哲學家,請教他為什麼自己有錢後變得越來越狹隘自私了。哲學家將他帶到窗前,問:“向外看,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富人説:“我看到了外面世界裏有很多人。”哲學家又將他帶到一面鏡子前問:“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學家一笑説:“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區別只在於鏡子多了一層薄薄的銀子,但就是因為這一點銀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審題參考: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只不過多了一層薄薄的水銀,就使人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見別人了。世上見利忘義的人眼裏只有“錢”,一身銅臭味,什麼親情、友情、同志情統統忘得一乾二淨。跳出錢眼吧!這樣你的眼裏不僅有自己,也會有世界。有人説,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而我説,精神不是萬能的,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作為人還是要有一點精神,否則有奶便是娘,這與禽獸何異?

七、饒了他吧一天,英國詩人拜倫在倫敦的泰晤士河畔散步。他看見一個富人掉進河裏,一個窮人奮不顧身地把富人救了上來。那個富人獲救後,不僅沒説一句感謝的話,而且還傲慢地甩給窮人一個銅錢。圍觀的人憤怒了,要把那個富人重新扔到河裏去。拜倫不慌不忙地阻止了大家,説:“饒了他吧,他很清楚自己的價值是多少!”富人聽了拜倫的話,滿面通紅地抱頭鼠竄。

審題參考:古人云:窮不失志,富不顛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窮人救富人,在情理之中,可是富人輕視窮人,實在太不應該。而拜倫一語驚人,頃刻之間化解矛盾,使富人無地自容,使窮人揚眉吐氣。這就是語言的魅力之所在。

八、寓言一則印度有一個着名的寓言:説的是父子倆在街上買了一頭毛驢牽着回家。路上遇見了一個跛子,跛子説:“有了驢不騎,買毛驢幹什麼?”於是老人叫兒子騎了上去,自己跟着走。不久,被一個老頭子看見了,便説:“年少的騎驢,讓年老的跟着走,太不像話!”老人聽了就叫兒子下去,自己騎上去。走着走着,被一個抱小孩的婦女看見了,便説:“做父親的騎毛驢,倒叫兒子跟着走,心裏怎麼過得去?”於是老人就把兒子拉上驢背,一同騎着走。這時候被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奶奶看見了,便説:“小小的一頭毛驢,哪兒能經得住兩個人壓呢?真是太狠心了!”父子倆認為言之有理,於是只好抬着毛驢走。過一座橋時,毛驢因為不舒服,掙扎起來,結果掉進河裏淹死了。

審題參考:同是騎毛驢這件事,世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細細地想一想,每個人的話不無道理。可見每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由他們各自的不同情況、不同經歷和不同處境所決定的。當各種各樣的要求同時出現時,我們決不能盲從,要三思而行,想一想是否真有道理?然後再決定何去何從。自己的腦袋一定要長在自己脖子上。人云亦云,見風使舵,遇事無主見,即使是好心也會辦出壞事。

九、扛槍的猴子一隻猴子在獵人遺棄的木屋裏發現了一支老舊爛的獵槍。猴子知道這種能夠噴火的玩意兒很厲害,兇猛的老虎,殘忍的狼和力大無比的熊都怕它。於是猴子欣喜若狂地把槍扛在肩上。猴子覺得自己瞬間威風了許多,趾高氣揚地在山林中繞了一圈,動物們見了它無不俯首稱臣,這使它膽子更壯了,扛着槍闖進了一座城市。人們在喧鬧的大街上發現了這只不可一世的猴子,由於它扛槍的樣子十分滑稽,逗得圍觀的人哈哈大笑。猴子見人非但不怕它,而且還拿自己開心,特別惱火,便把槍口對準人羣。也就在這時,猴子猛然想起了一個最最關鍵的問題——它不會打槍。猴子於是徹底地絕望了,垂頭喪氣地把槍扔在地上,倉皇逃離城市,回到了屬於它的山林。

審題參考:一個人在走運的時候,不要目空一切,不可一世,連自己姓什麼,叫什麼都忘了。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頭腦清醒,不要忘記自己是誰,否則會受人以笑柄。

十、成功之道一個青年向一個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卻拿了3塊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你吃哪塊?”富翁問。“當然是最大的那塊!”説完兩人開始吃起來。當富翁把最小的一塊吃完又拿起了最後一塊吃起來。顯然富翁比青年吃得多。這時候富翁説:“要想成功,要懂得放棄,只有放棄眼前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大利,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審題參考:只要放棄眼前利益,才不會因小失大。青年吃西瓜時吃大的,表面上看很聰明,佔了大便宜,但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問題,吃了大虧。而富翁表面上看是吃了大虧,但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問題,卻佔了大便宜。因為小的吃起來快,富翁可以迅速地吃完第一塊小的後再拿第二塊,這樣一來無疑形成了二大於一。富翁用三塊西瓜形象地給青年上了一堂如何才能走向成功的課。


十一、盛飯的哲學得克薩斯州的亞林諾到了上中學的年齡,母親把他送入當地一所學校。學校實行全封閉寄宿管理制,在那裏他得準備接受為期10天的意志磨練。學校餐廳的午餐是無限量免費供應的,由於訓練相當艱苦,往往等到亞林諾再去盛第二碗飯的時候,大鍋裏已是空空如也。母親來學校看兒子,亞林諾滿腹委屈地向母親傾訴。誰知母親聽後哈哈大笑説:“孩子,吃飯的時候,你是不是一開始就盛了滿滿一大碗?”亞林諾回答:“是的。”母親又説:“這就對了,所以你吃不飽!”亞林諾更詫異了:“我要是不先盛一大碗,就更吃不飽了。”母親神祕地一笑:“你可以先盛半碗,這樣你肯定就比別人先吃完,就有時間去盛第二碗,而且可以是滿滿一大碗!”亞林諾聽了母親的話,沉思片刻,終於明白了。

審題參考:俗話説,有得必有失。有時候表面上得到了不少,其實失去的更多。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小事,並不是沒有辦法,而是我們不曾換一個思維方式去想。亞林諾的母親就是因為換了一個思維方式,告訴了兒子運用“先少後多”的祕訣,我相信,他下次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十二、忙有一個伐木工人在一家工廠工作,老闆給他一把利斧。第一天,他砍了20棵;第二天,他砍了15棵;第三天,他砍了10棵。於是心中很無奈,便去問老闆。老闆問他:“你上一次磨斧是什麼時候?”工人説:“我天天砍樹,哪有時間去磨斧呢?”

審題參考:忙,往往會成為一些人的“口頭禪”。藉口一個“忙”字,就可以萬事推得一乾二淨。就是這個“忙”字,害得很多人暈頭轉向,摸不着北。一個人只有以他的全部精力致力於某一事業時,才能成為真正的大師。如果藉口“忙”就可以偏離大方向,最終將是一無所獲。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欲速則不達。這些中華民族有益的格言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忙”字就忘到九霄雲外了。

十三、一句話一輩子在茂密的山林裏,有一位樵夫救了一隻小熊,母熊對樵夫感激不盡。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見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還以豐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第二天早晨,樵夫對母熊説:“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歡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裏怏怏不樂,説:“作為補償你的就是請你用你的斧頭砍我的頭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後,樵夫遇到了母熊,問:“你頭上的傷口好了嗎?”母熊説:“噢!那次只痛了一陣子,傷口癒合後,我早就忘了。不過那次你説過的話,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審題參考:利刀割指傷易合,惡語傷人恨不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知有多少“樵夫”通過語言來有意無意地傷害人!你的一句話何許你已經忘得無影無蹤了,但是或許別人會記得一輩子,恨你一輩子。管住自己的嘴巴吧!千萬別讓一句本不該出口的話去傷害那些善良的人啊!

十四、拒收的“禮物”一位禪師在旅途中,碰到了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走了好一段路,那人用盡各種方式污衊他。後來,禪師轉身開口問那個人:“若有一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誰呢?”那人回答:“那還用説,屬於原本送禮的人。”禪師笑着説:“沒錯,那我拒絕接受你的謾罵,那就等於你在罵自己!”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審題參考: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己心靈健康,別人無論怎麼説,怎麼做,都無法影響你自己。狂犬的吼叫阻擋不住戰馬的前進,千萬不要在乎別人想什麼,説什麼,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把自主權始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裏。

十五、朋友的照應有個人晚上作了一個夢:夢見他來到一間兩層樓的屋子裏。進到第一層樓時,他發現一張大大的長桌子,兩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佳餚。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吃得到,因為大家的手臂受到了魔法詛咒,全都變成直的,手肘不能彎曲,而桌子上的美食,夾不到口中,所以一個個愁容滿面。但是他聽到樓上卻充滿着歡聲笑語,他好奇地上樓一看,同樣也是有一羣人,情況同上面的人一樣,手臂都不能能彎曲,但是因為對面的人彼此協作,互相幫對方夾菜,結果大家都吃得很盡興。

審題參考:同樣的遭遇,兩樣的結果,這是為什麼?俗話説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如果一個人僅憑孤舟獨槳,單槍匹馬,是難以打下一個屬於自己的天下的。眾人拾柴火焰高,眾志才能成城。財富不是朋友,朋友才是財富。人在世上不能沒有朋友,有了朋友的照應,就會化險為夷,遇難呈祥。可以這樣説,人沒有朋友,猶如地球上沒有太陽一樣。


十六、雕刻一位雕刻家正在全神貫注地工作,他用手中的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塊尚未成形的大理石。一個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不一會兒,雕像逐漸成形:頭部、肩膀、手臂、身軀,接着頭髮、眼睛、鼻子、嘴巴……一個美麗的少女出現在面前。小男孩萬分驚訝地問雕刻家:“你怎麼知道她藏在裏邊呢?”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訴孩子説:“石頭原本什麼也沒有,只不過是我把我心中的女人用刀給搬到這石頭上來了。”

審題參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畫竹的人應該成竹在胸,那麼雕刻的人也應胸中有自己所要雕刻的印象。這種功夫的練成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必須堅持不懈,日積月累,這樣一來水滴石穿,功夫也就到家了。同理,學生要想寫好一篇佳作,就應在頭腦裏認真構思,打好腹稿,然後才能一氣呵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高超的功夫來之不易,沒有平時刻苦學習,是不可能筆下生花,文思泉湧的。

十七、解脱煩惱有一個青年人被煩惱纏身,四處奔波,尋找解脱煩惱的祕訣。他見山腳下綠草叢中有一牧童在悠閒地吹着笛子,便上前去詢問:“你那麼快活,難道沒有煩惱嗎?”牧童説:“騎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麼煩惱也就沒有了。”青年人試了試,煩惱仍在。於是他繼續尋找。他在山洞裏遇見一位面帶微笑的長者,便又向他討教解脱煩惱的祕訣。長者笑着問道:“有誰捆住你沒有?”青年人答道:“沒有啊?”長者説:“既然沒人捆住你,又何談解脱呢?”青年人一想,大悟,原來是自己被自己設置的心理牢籠束縛住了。

審題參考: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可以這麼説,煩惱和憂愁每天無時無刻都在困擾着人們。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是這個理。如果一個人長期陷入煩惱的旋渦之中,被它糾纏的話,那麼將一事無成。其實煩惱只是一種心境而已,假如你把它當作一件樂事、喜事、考驗人的事,那麼這苦中不就有樂了嗎?煩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被煩惱纏住手腳而動彈不得。讓思想衝破牢籠,就是讓樂觀主義精神佔據我們的思想陣地,那麼煩惱就會煙消雲散了。

十八、把握珍珠有一個人非常幸運地獲得了一顆碩大而美麗的珍珠,然而他並不感到滿足,因為在那顆珍珠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斑點。他想若是能夠將這個小小的斑點剔除,那麼肯定會成為世界上最最珍貴的寶物。於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層,可是斑點還在;他又削去第二層,原以為這下可以把斑點去掉,殊不知它仍舊存在。他不斷地削掉了一層又一層,直到最後,那個斑點沒有了,而珍珠也不復存在了。後來那個人心痛不已,並由此一病不起,在臨終前,他仍無比懊悔地對家人説:“若當時我不去計較那一個斑點,現在我的手裏還會攥着一顆美麗的珍珠啊!”

審題參考:世界上什麼藥都有,就是沒有後悔藥。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那個人臨終前覺悟時留下的話,語重心長,感人肺腑,一個人要懂得珍惜,學會把握,機遇不是每時每刻都降臨到你的頭上,天下哪有那麼多的美事呢?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抓住機遇吧!當它與你失之交臂時,無論你怎麼哀歎,也無濟於事,因為悔之晚矣!我們要學會好好把握,好好珍惜,別讓它們從你身邊悄悄溜去後你才去後悔未去珍惜,這只不過是空留兩手撿憂愁罷了。

十九、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夠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災難是傲骨的乳孃,禍患則是人傑的乳汁。”加拿大物理學家羅伯特在進行環球考察時,來到智利北部的一個十分乾旱而又荒涼的小村子,他發現一種奇異的現象,這裏除蜘蛛外沒有其他任何生物。蜘蛛在這裏四處繁衍,生活得很好。為什麼蜘蛛能夠在如此乾涸的環境裏生存來下來呢?羅伯特藉助電子顯微鏡,發現這些蜘蛛具有極強的親水性,極易吸收霧氣中的水分。而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這裏生生不息的源泉。在這個世上,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有的只是絕望的思維。只要心靈不幹涸,再荒涼的土地,也會變成生機勃勃的綠洲。

審題參考:立意要抓住“世上沒有真正的絕境”,可從“絕境與積極心態”、“絕境與生命精彩”等方面展開思考:人處於絕境時,只要憑藉堅韌的精神力量,激發自身的內在潛能,就能創造條件開闢新的天地,走出原有的困境,生命也因此而煥發出耀人的光彩。絕境之所以為絕境,是它足以置凡夫庸子於死地,但對那些懷有堅定信念和遠大抱負的人而言,只不過是前進途中必須跨越的險障,所以經常上演絕處逢生的好勁。

二十、找馬從前,有一個人丟失了一匹寶馬,他走呀走呀,遇上了一匹野馬,他沒有理睬。後來他又見了好幾匹馬,但都不是他那匹。結果這個人在路上飢寒交迫,累死在路邊。不但沒有尋到自己的寶馬,反而把自己的一條命都搭進去了,真是太不值了!

審題參考:為了尋找自己的寶馬,寶馬未尋着,反而搭進了主人一條更加寶貴的生命,這件事想起來都令人心寒!不是説這位主人不該尋找自己的寶馬,而是他在尋馬的過程中沒有動腦筋,只是一味蠻幹,假如他能騎上路上遇見的馬去找自己的馬,結果或許要好得多,可是他沒有這樣做,直到死也沒有想到“騎馬找馬”這個極其簡便易行的方法。“騎馬找馬”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卻也是人生的策略。看來彷彿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但這個主人直到死都沒有想到,這是何等的悲哀!鬥力不如鬥智。力敵不如智取。與其拼體力,不如動動腦子,這才是上上策。從“主人尋馬不着反丟命”這一沉痛的教訓中我們不難明白這個道理。


二十一、和上帝説話一個殘疾人跑到天堂和上帝説話,很不客氣地問:“你為什麼不給我一個健全的身體?”上帝聽了,並不急於回答,而是帶來一個剛剛死去的人,那人説:“去吧,至少你還活着。”又有一個人前來和上帝説話,質問他:“為什麼不給我幸福?”上帝聽了,也不回答,而是將那個殘疾人帶來,殘疾人説:“去吧,至少你還健康。”和上帝説話,實際上是在跟自己説話。

審題參考:天並不算高,最高的是人心。人在宇宙中是渺小的,但人的心貪婪得可以吞下整個宇宙。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法西斯頭子希特勒不是狂叫,整個地球都是我的嗎?在強大的世界人民面前,最後只落得一敗塗地,粉身碎骨的下場。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要有滿足感,不要事事都依賴上帝的恩賜。國際歌唱得好: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結尾一句話説得多好啊!和上帝説話就是和自己説話。與其求上帝,不如求自己。自己就是最大的上帝。

二十二、路與方向幾個大學生結伴登山,當他們在無邊無際的羣山中穿行時,天公不作美,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中找不到出山的路。所幸警察和駐軍聯合搜救,才倖免於難。“我們知道方向!”其中一個大學生躺在擔架上對搜救者説,語氣中似乎透露出很不服氣的神情。“只知道方向有什麼用?”搜救者毫不客氣地説,“方向固然可以幫你找路,但並不等於路。方向的盡頭你過不去。到頭來,還是走不出去。”這時,大學生們一個個啞口無言,只好乖乖地躺在擔架上。

審題參考:在人生的旅途上,別以為設定了準確的方向就一定能達到目標,這只是一廂情願的事。更重要的是要正確估量自己的能力,方向再正確,而能力不足也是枉然。比如一輛汽車,方向盤掌握得再正,而油箱裏卻沒有汽油了,目的地還能達到嗎?難道你能説我方向沒錯,達到目標就沒問題了嗎?這豈不是天大的笑話。古人云:心有餘而力不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十三、銘記與忘記説是甲、乙兩個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寫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甲不小心掉進河裏,乙把他救了上來,甲在石頭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問甲為什麼要這樣記錄?甲説:“寫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風幫助我忘記;刻在石頭上,是希望刻痕幫助我銘記。”

審題參考:甲真了不起!他知道一個人該牢記什麼,該淡忘什麼,所以他活得瀟灑。作為一個明智豁達的人應該牢記別人對你的好處,淡忘別人對你的不敬。牢記什麼,淡忘什麼,往往可以見風節,見品德,見修養。滴水之恩,須當湧泉相報。譬如韓信,一生中縱有諸多不是,但不忘漂母一食之恩,卻傳為美談。一個人要做到: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這才是真君子的胸懷。寬厚善良而急公好義,熱情助人而不圖回報,這兩句話,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在難啊!

二十四、選擇寬容唐代宗大曆二年的一天,大將郭子儀的兒子郭曖與妻子昇平公主吵架。衝動的郭曖口出狂言:“你仗你父親是皇帝,就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嗎?我父親還不願意當皇帝呢!”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正在氣頭上的昇平公主聽後如火上澆油,立刻乘車趕回皇宮向父皇告狀。唐代宗聽了昇平公主的哭訴,不但沒有為女兒撐腰,反而替郭曖説話:“孩子,你有所不知,你公爹確實是不願做皇帝,要不是這樣的話,李氏的天下早就姓郭了。”郭子儀聽説這件事後,氣得渾身發抖,立刻命人將郭曖五花大綁,親自帶他到皇帝面前去請罪。代宗皇帝見後,趕忙將郭子儀請到內宮,安慰道:“俗話説,不痴不聾,難做大家庭的老翁。小夫妻倆在閨房裏説的氣話,你作為國家的重臣怎麼能去追究呢?”一場犯上大禍,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煙消雲散了。

審題參考:京劇《打金枝》寫的就是這件事,郭子儀綁子上殿請罪,被唐代宗所寬恕,大事化小,不了了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不僅表現為一種胸懷,而且表現為一種睿智。寬容往往產生寬容,既可以讓別人愉悦,也可以讓自己快樂。寬容者像充滿生氣的春風,令人親近。既可以保住自己的面子,也不會使人難堪。不過,寬容也得有“度”,人不能一味地寬容,否則那將失去原則,失去人的尊嚴。

二十五、十足的“書呆子”有個醫生總是治不好病人。他的老婆感到很奇怪,就問他:“我看你也讀了不少的醫書,怎麼給人家看病卻總也不見好呢?你的醫道真的很差勁嗎?”聽了這話,醫生感到很委屈:“不是的,我的醫道是很高明的。可是,病人卻很差勁,所以治療不能見效。”他的老婆覺得很奇怪問:“病人怎麼個差勁法呀?”醫生説:“我是按照醫書上寫的進行治療的,可是病人卻不按照醫書上寫的生病。”很顯然,這位醫生是個十足的“書呆子”。

審題參考:理論一定要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若不與實踐相結合,即使你的理論再多也是空洞的理論,空洞的理論是沒有用處的。這個醫生就是犯了這個錯誤。他從不怪自己,不從主觀上去檢查原因,而是怨病人不會生病。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呢?這位“書呆子”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己。其實毛病出在自己的身上。如果他幡然悔悟,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結合實踐,説不定還會成為一位好醫生。


二十六、老鼠愛大米在一個青黃不接的初夏,一隻老鼠餓得眼冒金花,意外地掉進一口盛有半滿的米缸裏。這飛來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確定沒有什麼危險之後,接着就是一通猛吃,吃完後倒頭就睡。老鼠就這樣在米缸裏吃了睡,睡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覺在豐衣足食的悠閒中流逝。有時老鼠也曾為是否要跳出米缸去進行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與痛苦的抉擇,但終究未能擺脱白花花大米的誘惑。直到有一天它發現米缸見底,才突然意識到了以米缸現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沒有這個能力了。臨死之前,還幻想:“主人!你再來半缸大米該是多好啊?”這可能嗎?

審題參考:對於老鼠而言,那半缸米是一塊試金石。如果它想將其全部據為己有,其代價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學家把老鼠能夠跳出缸外的高度稱為“生命高度”。而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手裏,它多留戀一天,多貪吃一天,就離死亡更近了一步。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對於每個人來説,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就是那缸“米”,如果在日後的工作中不注意學習,一旦知識消耗殆盡,也就只有落伍了;而對於企業來説一旦所有員工的“米”都“吃”完,企業也就該關門了。還有的學生形象地比喻,這半缸米好比父母給我們準備的上半輩子的財富,一旦吃完了,下半輩子還得靠自己,不然後果也會像老鼠那樣悲慘。

二十七、動物園裏來了一位哲學教授,向動物們傳授哲學。哲學教授講了好多空洞的理論,接着説:“任何事物都必須從基礎做起,就如任何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有一隻青蛙聽得不耐煩了,就向教授發問:“請問教授,真的所有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瞄了青蛙一眼:“當然!井底之蛙!”青蛙反擊説:“正因為是井底之蛙,我才問你——難道打井也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啞口無言。動物們紛紛説:“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何況不是呢?!”

審題參考:從整體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為二、客觀全面的哲理,可提煉出話題“怎樣看待事物”“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從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論與實踐、客觀與主觀的哲理,可提煉出話題“言與行”“理論要聯繫實際”;從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對與絕對、共性與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煉出話題“勇於質疑”“敢於挑戰”;從其他動物的議論中可以提煉出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等。

二十八、自己造的房子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説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助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説可以。但是大家後來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他説,“我送給你的禮物。”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只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

審題參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捨得花血汗,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時,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自己當成那個木匠吧,想一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子,加上去一塊板子,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中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了再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尚,牆上的銘牌上寫着:“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二十九、這是禪宗裏的一個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一次,他率軍對敵,但雙方兵力懸殊,他的全部人馬只及對方十分之一,因此眾將士有點信心不足。這位將軍就到一座廟裏求神問卜,然後,他取出一枚銅錢,當着眾將士説:“勝負在天,就讓神靈決定我們的命運吧!如果銅錢落地後正面朝上,神將保佑我們戰無不勝;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讓我們失敗,我們只有聽天由命。”説着,將軍輕輕向上一拋,銅錢落地,正面朝上,頓時全軍欣然。接着將軍又拋了一次,還是正面向上。這樣,將士們歡騰雀躍,士氣大振,終於獲得全勝。凱旋歸來後,將士們紛紛提出要感謝神靈的保佑。這時,將軍才拿出銅錢讓大家看,原來,這枚銅錢的兩面都是正面。

審題參考:1、可以論證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氣可鼓,不可泄。2、可以論證關鍵時刻巧妙機智地進行鼓舞激勵的重要作用。3、可以論證充滿信心,振奮精神,就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

三十、坦然面對失去在飛速行駛的火車上,一位老人剛買的新鞋不慎從窗口掉下去了一隻,周圍的旅客無不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隻也扔了下去。眾人大惑不解,老人卻坦然一笑:“鞋無論多麼貴,剩下一隻對我來説就沒有用處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讓揀到的人得到一雙新鞋,説不定他還能穿呢!”老人看似反常的舉動,體現了清醒的價值判斷: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這種坦然面對失去的豁達心態,令人頓生敬意,也發人深思。

審題參考:人生有得必有失,不能只贏得起而輸不起。坦然面對失去,需要及時調整心態,首先要面對失去,承認失去,不能總沉溺於已經不存在的東西之中。得到和失去是相對的。民間安慰失東西的人總是説:“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事實正是如此。與其為了失去而懊惱,不如全力去爭取新的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