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預測>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奪取高分的六大祕密

預測 閲讀(2.62W)

五、邏輯要合理(從時間先後、程度輕重、因果關係等方面考慮)
例:天山連綿幾千裏,(①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湖泊,不論森林、溪流,②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森林,不論溪流、湖泊,)處處有豐饒的物產。
選② 分類標準更統一
1.杭州的市樹桂花和香樟,論枝葉繁茂的姿形, ,它們足可榮獲“樹中之星”的佳稱。
①論飄溢四野的鬱香,論四季不凋的品性 ②論四季不凋的品性,論飄溢四野的鬱香
選① “姿形――鬱香――品性”,從實到虛的邏輯比較合理
六、意境要協調(全句描寫氛圍要一致)
例:我 崖壁下有幾處墳地,墳前立着的石碑許多已經破碎,字跡模糊;枯水季節,伏在江裏的石頭有的已經露出水面,周圍一片寂靜。
A.一列青黛嶄削的石壁夾江高矗,被夕陽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沒有太陽,天氣相當冷,藤蘿葉子多已萎落,顯得這一帶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陽的照射下,枯草和落葉閃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對岸。
D.一行白帆閃着透明的羽翼,從下游上來;山門半掩,一道陽光射在對岸的峭壁上。
選B 因為它的氛圍和原句一樣,都是“冷清,荒涼”;A的氛圍是“熱烈”;C的喻體較雄壯,且觀察角度也不對;D是明快
七、音節要和諧(節奏和壓韻)
例1.⑴每逢深秋時節, 松竹山茶,色彩絢麗,美景盡覽。
⑵遠眺羣山環抱, 近看小橋流水,茶園葱綠,松竹並茂。
①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②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③白雲繚繞,層林疊翠; ④層林疊翠,白雲繚繞
解析:選②④
橫線前是六個字,橫線後是四個字,所以選②,節奏一致“繞”與“茂”壓韻,所以選④
1.正當黃河得意揚眉之時,突以數裏之闊跌入百尺之峽,如水入壺,騰蕩急旋。於是 。
①飛沫起虹,濺珠落盤,成瀑成湫,如掛如簾 ②濺珠落盤,成瀑成湫,飛沫起虹,如掛如簾
選① “盤”和“簾”壓韻
古 詩 欣 賞
從多角度鑑賞詩歌
一、詩歌內容:
1.寫景抒情 2.邊塞征戰 3.懷古詠史 4.即事感懷 5.羈旅行役
二、詩歌情感:
1. 惜別之情 2.思鄉之情 3.懷古之情 4.諷喻之情 5.報國之情
6.黍離之情(表達物是人非,無限惋惜的悲痛之情) 7.詠景之情 8.戀友之情
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傷感、寂寞、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同情、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等。
三、詩歌語言:
平實質樸、含蓄雋永、清新雅緻、形象生動、絢麗飄逸、明快簡潔、雄渾豪放、曠達俊朗、婉約沉鬱
四、詩歌形象:
1.豪放灑脱樂觀的形象 2.憂國憂民、青衫淚沾的形象 3.歸隱田園、鍾情山水的形象
4.愛惜人才的形象 5.兒女情長的形象
五、表達技巧:(藝術表現手法)
1.表達方式:
記敍、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動襯靜)、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議論
2.藝術手法:
託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今、即事感懷、象徵、反襯、用典、賦比興、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3.修辭:
對偶、比喻、擬人、誇張、借代、反覆、反問、對比
六、個人風格:
大而言之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但各人又有各人的風格。例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鬱頓挫、李白的豪邁飄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維的詩畫一體、王昌齡的雄建高昂、高適的悲壯蒼涼、李商隱的朦朧隱晦、温庭筠的綺麗香豔、李清照的纏綿悱惻、(孟)郊寒(賈)島瘦、“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陸游的悲壯愛國。此外,詞有婉約、豪放之分。
[NextPage]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奪取高分的六大祕密

古代詩詞鑑賞20例:
一、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評析】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抒發了詩人怡然自得之情。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着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二、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評析】: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讚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示惋惜。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三、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評析】: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
四、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評析】: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悦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着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徵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全詩描寫了邊塞征戰將士們縱情飲宴的熱烈場面,並抒發了他們置生死於度外的豪放氣概。全詩語言淺白,色彩濃郁,節奏明快,聲情壯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邊塞佳作。
五、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粧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評析】:這是閨怨詩、描寫了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的變化。詩的首句,與題意相反,寫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寫她登樓賞春:帶有幼稚無知,成熟稍晚的憨態;三句急轉,寫忽見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樹又綠,夫君未歸,時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寫她的省悟:悔恨當初慫恿“夫婿覓封侯”的過錯。詩無刻意寫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無餘。
六、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評析】: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範和祕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鉅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
七、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評析】: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藴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八、月夜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評析】:詩是抒寫感受大自然物候變化的,清新而有情致。這類詩是詩人對外界自然事物、氣候加以精細體察而萌發於心的一種敏感、靈感凝成的景象。詩的首二句是寫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闌干,暗含時辰流轉之意;後二句是寫俯視,大地靜謐,夜寒料峭,蟲聲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構思新穎別緻,不落窠臼,用語清麗細膩,妙然生趣。
九、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評析】: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説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説:“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十、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評析】:這首詠史弔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倖。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歎前朝人物事蹟,後二句議論:赤壁大戰,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為精巧,點染用功。
十一、賈生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評析】:這是一首託古諷時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詩寓慨於諷,諷刺效果頗好。
十二、金陵圖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評析】:這是一首憑弔六朝古蹟的詩。詩的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台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藴藉,情緒無限感傷。
十三、破山寺後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評析】:詩旨在讚美後禪院景色之幽靜,抒發寄情山水之胸懷。詩人清晨登常熟縣的破山,入破山寺(即興福寺),在旭日初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禮讚佛宇之情。然後走到幽靜的後院,面對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賞,寄託自己遁世情懷。“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靜淨。起句對偶,頷聯反而對得不工整,雖屬五律,卻有古體詩的風韻。
十四、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評析】: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如此描摹,揮灑自如,秀麗清新。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後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情,巧妙地以“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聯更進一層,抒發難捨難分的情緒。化用:《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句,嵌入“班”字,寫出馬猶不願離羣,何況人乎?烘出繾綣情誼,真是鬼斧神工。詩寫得新穎別緻,丰采殊異。色彩鮮豔,語言流暢,情意宛轉含蓄,自然美與人情美水乳交融,別是一番風味。
十五、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評析】: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詩的一、二兩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歎;三、四兩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着藴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備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家書抵萬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十六、登樓 [唐]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評析】: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蹟,都從空間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樓”寫近景,而“錦江”、“玉壘”、“後主祠”卻是遠景。“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推崇。沈德潛以為“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
十七、貧女 [唐]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粧。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評析】:這雖然是一首詠歎貧女的身世,但也寄託了貧士懷才不遇之感傷。因為語意雙關,含藴豐富,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形象鮮明,詩情哀怨。主人公雖然“十指”“針巧”,可是“擬託良媒”,也無人賞識,只得“年年”“苦恨”。“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終年勞心勞形的寒士,卻不為世用,久屈下僚的憤懣不平的心情。
十八、相見歡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評析】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於降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鈎”,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裏,“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十九、蝶戀花 【北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評析】這首詞寫初夏時節發生於一牆之隔的一次極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悵與嘲諷之餘,卻引出妙理,發人深省。上片為時令背景。儘管柳綿將盡,春事無多。然而燕子低昂,綠水環繞,芳草從生,透露出夏日初臨的大自然的生機。下片是在如此明麗的環境中一個“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小小插曲。牆裏牆外的兩種人本不相涉。但一方無情,一方多情,導致了一場感情風波。《詩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詞話》説此詞寫行人多情與佳人無情,“極有理趣”。因為蘇軾藉此表達了某種人生哲理,行人與佳人的遭遇固屬偶然。“多情卻被無情惱”卻有普遍性與必然性,在人與物、主觀與客觀的兩者關係中是經常發生的。人們或許有過多次類似經驗,由於不瞭解“物自無情而人自多情”,許多煩惱由是而起。然而無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們始終是難以統一的。蘇軾説自已作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能出”。這固然因為他天份高,同時也由於他學養湛深,所以能隨處觸發,皆成妙諦。這首詞寫景、記事、説理均極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來,但一經慧光所照,寓莊於諧,就頓成妙解,發掘出其間的哲理內涵。這真是蘇軾作詩詞的一大本領。
二十、醉花陰 【南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評析】這首重九懷人詞是李清照寄給她丈夫趙明誠的。元伊世珍《琅?(左應為女旁)記》卷中引《外傳》:“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歎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這則軼聞説明此詞歇拍三句極為膾炙人口,李清照論詞鄙薄柳永“詞語塵下”,這三句採取自我反觀的筆法,用西風吹捲簾幕,露現出比黃花更為憔悴的少婦面容,形象地抒寫了相思之苦,其意實同於柳永詞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達時屏絕浮花浪蕊,而選擇不求濃麗、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襯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標逸韻,確乎無“詞語塵下”之嫌。全詞以含蓄藴藉見長,“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最為工妙,但其餘各句亦堪玩味:“薄霧濃雲愁永晝”,“永晝”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時下已是晝短夜長的深秋季節,可知“永晝”當是一種對時間的心理錯覺,作者藉此點出了她獨守空閨時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腦消金獸”,枯坐銅香爐旁,看那爐中的香料一點點地消融,豈不見出作者的寂寞無聊?“半夜涼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有暗香盈袖”,則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懷,也隱含了“聲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古詩?庭中有奇樹》)的夫婦睽離之感。凡此,都有玩賞不盡的底藴。
古 文 選 擇
一、文言文關鍵在整體閲讀,一般閲讀順序是這樣的:
1.先仔細看一遍原文,目的是瞭解一下全文寫的內容。現在的全國題大都圍繞人物展開情節,以選記敍性的文字為主。
2.第二步是瀏覽一下最後概括全文的判斷題。因為此題一般要求選出錯誤的一項,且都是細小的問題。這樣讀了以後,對全文內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數了。
3.第三步,再去讀原文,然後逐個做題。因為對全文理解得越透徹,做題的準確率就越高,做題的速度也越快。(當然這要結合自己的做題習慣)
二、現在,文言文的命題思路有這樣一些變化:
1.離教材越來越近。文言虛詞的考題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基本篇目還是有用的。
2.對全文整體認知的考查越來越具體。考查對事情來龍去脈的理解與把握,考查觀點認識的提煉等。
三、實詞的考查:
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詞性與意思是否解釋得通,如果還不能排除,再把它還原到原文,看具體語境。
2.實詞釋義方法:
①文言文句子結構整齊,講求對仗,可以利用這一結構特點推知詞義。(相近或相反)
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以”對應“用”,所以它可以解釋成“被任用”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 “勞苦”同義,所以“倦極”也同義,“極”就是“疲憊”的意思
“每讀書至治亂得失” “得失”是反義詞,所以“治亂”也應該是反義詞,“治”就只能解釋成“治理得好,太平”
②聯想該字熟悉的課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語中的用法
如:貸 責無旁貸(推卸) 嚴懲不貸(寬恕,饒恕)
把這兩個意思代入“雖親屬不貸”,可知“寬恕”更合適
③或者把該字在現代漢語中可組的詞代入解釋
如:“無所阿避” 現代漢語中有“避免、迴避、躲避”等詞,代入句中比較可知“迴避”更合適
四、虛詞釋義:
今年《考試説明》給出的虛詞是18個,儘可能熟悉這些詞的用法。看《優化》下冊上的整理就夠了。
五、給出觀點,篩選材料
1.先看材料的陳述對象是否一致
2.再看材料的內容是否能證明觀點
六、根據全文語意,找出錯誤項
1.先把選擇肢還原到文中相關部分
2.注意時間、事件、人物的對應關係,注意事件內在的因果關係,注意個別詞語的對應解釋
七、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短語的翻譯:
1.得無:表示反詰的語氣,譯為:莫非,莫不是。
2.否則:是兩個詞,否:不是這樣,不然;則,相當於“就”。
3.然後:是順接連詞,可譯做“這樣以後”,或者“之後”
4.然則:可譯為“既然這樣(如此),那麼……
5.雖然:與現代漢語不同,“雖”相當於“雖然”,“然”相當於 “這樣”,可譯作“雖然如此”“儘管如此”
6.無乃:當副詞用,可譯作“豈不是”,也可譯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 曷:何不。 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們組成固定形式,相當於漢語“怎麼樣”“為什麼”“什麼樣”等
10.“如……何”“奈……何”“若……何”:這是上述形式的擴展,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對……怎麼樣”“把……怎麼辦”。
11.孰若,孰與:用做比較或選擇,可譯為“與……相比,誰(哪一個)……”;如放在動詞前,可譯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
12.所以:表原因,譯做“……的原因”
表憑藉或方法 ,譯做“用來”“靠它來”“用來……的(根據、禮節、方法)”
13.無論:不用説,更不必説。 14.卑鄙:地位卑微,見識淺陋。
15.其實:它的果實,或者“那實際情況”“它實際上”“它的實利” 16.不過:不超過。
17.地方:土地方圓 18.山東:淆山以東。
19.可憐:可愛,或者“值得同情” 20.於是:在這時,或者“在這件事上”
21.以為:把……當作,或者“任用……人做” 22.指示:指給……人看。
23.可以:可以憑藉…… 24.至於:達到某種程度,或者“落到什麼地步”
25.不必:不一定,今義“用不着” 26.因而:趁着某個機會而……
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 28.即使:就讓(使)
29.智力:智謀和力量 30.前進:走上前獻上
31.何苦:怕什麼,怎麼怕,怎麼擔心
社 科 論 文 閲 讀
一、篩選類常見錯誤選項類型:
1.以偏概全。
2.答非所問,或為原文未談及的問題。
3.改變判斷的性質。
4.偷換概念。
5.背離語境的暗示,與材料或相關信息相矛盾。
二、推理類設題方式:
1.對原文中的説法變換敍述角度或表達的方式。
2.對部分信息的片面理解,或對整體材料中居於次要地位的性能、作用等進行誇大,從而得出一個不符合實際的結論。
3.對原文有關材料進行錯誤的引申與分析,推斷出錯誤的發展趨勢。
三、閲讀順序:
1.先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閲讀題幹,把選擇肢還原到原文相關部分。
3.仔細比較、分析和原文的異同,做出判斷。
4.特別注意某些虛詞,如“可能、大概、也許、將會”,注意偶然與必然、已然與將然的區別。
現 代 文 閲 讀
一、閲讀順序:
做題時,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關鍵是看理解的程度。一般來説,考生大都讀一遍就去做題,準確率是比較低的。準確率的高低與讀的遍數、認識的程度有密切關係。讀的遍數越多,做對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設題點比較細小,需要仔細領會和核對。
一般要求是:1.先看一遍全文,不是瀏覽,而是仔細閲讀。
2.第二步是大體瀏覽一下題目,這一條也是幫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
3.第三步是結合所給的題目定位,判斷、搜尋、概括、抽取、轉化,這些方面不是一個過程,一遍成功的,而是反覆進行的。這裏的“定位”特別重要,是這一段還是那一段,是這幾句還是那幾句,要權衡、推斷。一般來説,命題者命制試題時,往往抓住中心思想、中心內容設題,而不是枝葉。所以權衡時,要考慮段落,又要考慮全篇中心。
二、考場操作:
1.題目與文章
文章的題目,決不是可有可無的信息。一般來説,它都會直接間接為我們的閲讀試題的作答啟迪出一些思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所以,在考場閲讀中,我們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細細地過濾閲讀試題中的每一個字,包括文章前後所標示的題目與出處,利用好每一個字所發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題。
2.文章與文段
在考場閲讀中,我們同樣需要重視文章與文段的關係。既要利用對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礎來形成對整個文章的總體把握,又要利用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來加強對每一文段的準確深入的理解。考場閲讀的考察中,很多情況是考我們的精讀,尤其是對某一段某一節的深入理解。
3.文段與中心句:根據中心句的相關因子作答;根據對中心句的邏輯分析解題;根據中心句的關聯判斷解題。
4.中心句與標誌詞
利用文段裏的中心句可以迅速準確地理解內容,此外,還可以利用一些標誌性的詞語來加快對文章的理解。如:總之、進一步説、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並且等等。有時候用的是物連,即重複強調某一物;有時,又採用時間、空間連接的方法。
利用中心句以及標誌性的詞語來提大學入學測驗場閲讀的速度,常常可以通過它們來檢索、補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補充等,以達到明重心、作比較、摳字眼、畫標誌的考場閲讀中所需的一些具體試題的作答的目的。
5.題面與題眼:
題眼,就是題目命制時的着眼點,常常能反映出命題者在設置這道題時的測試目的,以及構思這道題時的興奮點。
考場是面對試題,首先要注意讀懂題面,將命題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來,才能有的放矢對準靶子進行進一步的閲讀與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試題。這需要我們認真分析試題的關鍵性的詞句,包括詞性、修飾成分,乃至句式,從中找出命題的真實意圖。
6.提示語與附加語
名 句
一、大學入學測驗中名句的來源:
1.背誦篇目(基本在古文中)
如: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勸學》,1997年大學入學測驗題)
2.非背誦篇目中的名句
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訓儉示康》,1996年大學入學測驗題)
3.課外名句(《優化》上有整理的那種)
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1998)
二、命題者的思想導向:(名句的思想內涵)
揭示人類社會、客觀事物一般規律的哲理;表現崇高理想、遠大志向、美好情感
三、複習範圍:
1.最近發的講義上整理好的
2.第一到六冊古文背誦篇目中句式整齊或揭示主旨、有一定意義的句子
3.平時練習中寫錯的字要特別注意。
古 文 翻 譯
一、遵循三條原則:
信:忠實原文意思
達:合乎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
雅:儘量美一些,保留原文的語言風格
二、掌握六種方法:
1.留:凡是意義古今相同的詞,以及專有名詞(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等)都可以保留下來,不必變動。
2.擴:把單音字換成雙音詞
俗――庸俗 辱――玷辱、侮辱
3.拆:
如:窮餓無聊,追購又急 沒有依靠 妻子:妻子兒女
4.增:增補句子省略的成分(或代詞的指代意)
5.刪:有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可刪。
如:與其不遜也寧固 “也”為句中停頓,不翻譯
6.調:把文言文中倒裝的句子成分調整過來。
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 這是一個定語後置句,應把“好事”調到“少年”之前
三、四個步驟:
1.審:看清語法現象,如省略、倒裝、活用等
2.切:以詞為單位把句子切開,一一解釋
3.連:再把解釋好的詞連綴成句
4.謄:翻譯完畢,帶回原文,仔細檢查,謄上卷子


, 該跟前句對稱,“也反對……的小説
2.目前可用於工業煤代油燃燒的潔淨煤技術,主要有水煤漿技術、煤氣化技術和粉煤燃燒。 ×
後一個“燃燒”後應加“技術”
四、兩面和一面:可能不對應
例1.我們能不能培養出“四有”新人,是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也是教育戰線的根本任務。 ×
“根本任務”與“能不能”是一面和兩面,去掉“不能”
例2.儲蓄所吸收儲蓄額的高低對國家流動資金的增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動員城鄉居民參加儲蓄是積累資金的重要手段。 √
“重要的作用”可以包含正反兩方面,所以與“高低”兩面對兩面
1.參加世界盃十強賽的國腳們清楚,一個球的輸贏,不僅關係個人的顏面,而且關係到祖國的榮譽。×
“輸贏”與“顏面”都是兩面,“榮譽”是光榮的名譽,是一面。
2.我市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規劃中能否抓住機會,迅速發展,關鍵在於加速培養一批人才。×
“能否”和“加速培養”是兩面和一面
五、虛詞(關聯詞語、介詞、副詞)
A、是否搭配(特別是關聯詞語)
例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深受廣大消費者所歡迎,因為它強化了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
“受”與“所”不能搭配,刪去“所”或把“受”改為“為”
例2.無論幹部和羣眾,毫無例外,都必須遵守社會主義法制。
“無論”跟“和”不搭配,改“無論……還是”
1.現在我們的一部分青年連現代中國革命史還不知道,對他們説,“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這不等於白説嗎? × “連”應該與“都”搭配,不能跟“還”
2.根據法庭對黑哨事件的調查結果和法制辦出具的書面證明材料看,他是在未被採取強制措施時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 × “根據”不能跟“看”搭配,可改為“從”
3.如果我們的想象脱離了客觀實際,反而可能使我們陷入唯心主義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給工作和學習帶來損失。 × 把“反而”改“就”,跟“如果”搭配
4.所謂綜合,就是把部分結合成整體,它不只是各部分簡單相加,而是實現事物各部分的或各方面的本質聯繫。 × 不只是……而且是…… 不是……而是…… 此處用後者
B、關係可能用錯(或意思)
例1.3月17日,6名委員因受賄醜聞被驅逐出國際奧委會。第二天,世界各大報紙關於這起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都作了詳細報道。  ×
“關於”:表關涉; 改“對於”:引出對象
或把“關於……事件”這個狀語放在句首,“關於”不能在句中
例2.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困難,勝利攀登到頂峯。 ×
前後句是轉折關係,把“不管”改為“儘管”
例3.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並沒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賴和關懷中得到了力量,樹立了克服困難的信心。 × 把“在”改“從”
1.即將遨遊太空的“神舟”號載人宇宙飛船,是我們國家自行研製的,它不能不為國人感到驕傲。 ×
“為”改為“使”
2.有些人把羣眾看成阿斗,反而把自己看成了不起的天才。 ×
反而: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預料和常情 此處是並列關係,用“而”就對了
3.改革公費醫療制度、實施醫療保險的問題,對於廣大人民羣眾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這需要政府部門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
要注意“對於”的主客體關係,把“羣眾”與“問題”換個位置
三年前,電腦“上網”對人們可能是陌生的,但對今天的國小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
“人們”對“上網”陌生
4.他們深為黨中央對海南人民的關懷而感動,也更深刻地認識到搞活經濟要靠改革,靠發展生產致富,不能靠歪門邪道。 ×
“為wèi……而”,“為”後面應跟目的 此處可改“為wéi……所”
5.興建平昌到永寧的高速公路是振興我地區經濟的大事,我們不應再遲疑:對於公路預經的自然保護區,完全可以統籌管理。 × 改“至於”:另起一個話題
6.和靠文字傳遞信息的報刊雜誌相比,電視無疑是一種更現代化的傳播媒體。 ×
“報刊雜誌”是非現代化的,所以後面不能用“更”
7.造紙廠排出的廢物,使周圍的水變得又黑又臭,許多水生動植物大量減產以致絕產。 ×
“減產”與“絕產”之間是程度的遞進,用“以至”
C、位置可能錯誤(關聯詞語連接句子的不同部分,相同部分放在它的外面)
例:由於《古文觀止》具有特色,自問世以後近三百年來,廣為傳播,經久不衰,至今仍不失為一部有價值的選本。 ×
幾個分句的主語都是“古文觀止”,所以“由於”應放在“《古文觀止》”的後面
1.當前,國際反恐怖合作使帶有明顯恐怖主義印記的“東突”勢力處境十分尷尬,一方面他們對本?拉登恐怖勢力被擊毀痛心不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表示對美國軍事打擊的支持,試圖拉來其與本?拉登恐怖勢力的距離。 ×
兩個分句的主語都是“他們”,所以“他們”應該放在“一方面”的前面
2.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因為人口基數大,勞務市場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將長期存在。 ×
兩個分句的主語是“我國”和“矛盾”,不一樣,所以“因為”放到“我國”之前
3.文化公園經過一年的精心打造,總投資近千萬元的大型山體浮雕《燈會溯源》即將完工,並於春節燈會期間正式向遊人開放。 ×
“經過……打造”作狀語,“文化公園”缺少謂語,把“經過”放到句首,做全句的狀語
4.他能夠考上研究生,主要是由於他平時的刻苦鑽研和老師的認真指導。 ×
“由於”表原因時,只能放在前半句中
5.雖然他們在尋找革命真理和探索革命道路中經歷了許多痛苦、挫折,但始終信心百倍,老而彌堅。×
兩個分句的主語都是“他們”,“他們”應到“雖然”的外面
6.近些年來,國外教育機構不僅在尋求與我國包括民辦高校在內的各類學校合作,而且許多人也開始將注意力轉向民辦教育,並以此作為創業的新起點。 ×
兩個分句主語不一致,把“不僅”放到“國外教育機構”的前面
D、虛詞多餘:
1.眼看離考試沒幾天了,我恨不得不吃,不睡覺,把二十四小時都撲在學習上。 ×
2.教育部要求有關單位限期退還其被佔用的校舍。 ×
3.《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經出版,便深受廣大中學生所歡迎,短短九個月時間裏,便重印了九次。×
只有“為……所”,其他“受、由”等都不跟“所”搭配
4.我國一向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因為,訴諸於武力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諸”等於“之於”
六、數詞
A、容易產生歧義
例1.局長囑咐幾個學校的領導,新學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幾個”既能修飾“學校”,又能修飾“領導”
例2.縣裏的通知説,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彙報。 ×
“本月15日前,去彙報”或“本月15日,前去彙報”
B、範圍不夠精確
1.飛機的轟鳴聲傳到幾十裏開外。 ×
“幾十裏”應該改確數 “開外”一般用來指年齡
C、約數重複
1.上海交響樂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並不豐厚,難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數百元的高價票。 ×
“百元以上”包括“數百元”
2.消費者一旦被認定受到經營者的精神損害,經營者將支付至少五萬元以上的精神賠償。 ×
“至少”跟“以上”重複
D、用錯搭配
1.夏天即將來臨,空調的價格戰愈演愈烈,有的品牌價格甚至下降了1~2倍。 ×
增加用倍數;減少用分數
2.實行崗位責任制後,這個車間的生產效益明顯提高,每月的產量都超過了預定計劃的百分之二十。×
把“預定計劃的百分之二十”就是還沒完成計劃,可把“的”去掉
七、代詞:容易犯指代不明的毛病
1.蒐集史料不容易,鑑定和運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國過去的大部分史學家主要力量就用在這方面。×
2.在科學問題上的是非之爭,不應該採取壓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獄一類的東西,歷史上凡是這樣做了的,沒有一次有好結果。 ×
尋找主幹,再看修飾語
一、主幹的搭配及修飾語、中心語之間的搭配
例1.這家工廠雖然規模不大,但曾兩次榮獲省科學大會獎,三次被授予省優質產品稱號,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和東南亞地區。 ×
“工廠”與“產品稱號”主賓搭配不當,可在“但”後加“其產品”
例2.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對這種坑害顧客騙取錢財的不法行為,應給以嚴厲打擊。 ×
“仿造”與“偽劣產品”不搭配,改“製造”
例3.目前地理信息交換的技術問題已經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為廣大公眾所認可,那麼地理信息產業將迅速崛起。 ×
“問題”與“成熟”主謂搭配不當
1.目前,上海外國語大學與新西蘭懷卡多大學合作開設的“英語與商務管理”專業開學典禮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隆重進行,這是該校一項發展國際合作辦學的新舉措。 ×
“開學典禮”應該與“舉行”搭配
2.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經濟體制方面採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 ×
“採取……改革”搭配不當,改“採取……改革措施”或“進行……改革”
3.如果中國不能緩解人口增長對水土資源構成的巨大負擔,那麼環境的惡化將會危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緩解”應該跟“壓力”搭配
4.他短暫而壯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詩的真實寫照。 ×
應該是“詩是一生的寫照”
5.公司解決了原料供應不足的問題,不但實現了第一季度生產計劃,而且比去同期增長10%。 ×
“實現”改“完成”才能跟“計劃”搭配
6.今年11月25日,是文壇巨匠巴金先生誕生99週年,中國現代文學館將舉辦以巴金為主題的文學系列活動。 × 主幹是“11月25日是……週年”
二、語序
例1.這個精緻的燈籠將作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賓的禮品贈送給他。 ×
改“將作為禮品增送給今天得分最高的嘉賓”
1.留在幼兒園的孩子們,都一個一個甜蜜地睡在新釘起來的木板牀上。 ×
“都”應該修飾“甜蜜”,放在“一個一個”後面
2.鑑於她的優異成績,畢業後,水妹子留校成了該校最年輕的生物系教師。 ×
“生物系”是領屬性定語,應該放在形容詞“最年輕”的前面
3.上網的誘惑無法令現代人拒絕,但昂貴的網上消費又使網迷們心痛不已。 ×
“無法”放到“拒絕”前
4.昨日,已逝女台灣作家林海音的追思會在台北舉行,參加這次追思會的有一位來自大陸的特殊拜祭者。× “女”是單音節詞,應緊靠中心語“作家”
三、句子成分是否完整
例:為了全面推廣利用菜籽餅或棉籽餅餵豬,加速發展養豬事業,這個縣舉辦了三期飼養員技術培訓班。
× “推廣”缺少賓語,在“餵豬”後添“的技術”
1.日本最高法院竟無理判決揭露南京大屠殺事實真相的東史郎等人敗訴,公然為右翼勢力否定南京大屠殺的醜惡表演。 × “為……表演”只能作狀語,所以後半句少謂語,可加“撐腰”
2.一種使命感促使他們攻克這個病症的決心,為無數患者尋找一片生命的綠陰。 ×
“促使”不能搭配“決心”,應在“他們”後面加上“堅定”,與“決心”搭配
3.許多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怎麼能行呢? ×
“父母”不能做“飯來張口”的主語,所以要添“子女”做後一分句的主語
4.以5∶4力克阿拉維斯隊的英超勁旅利物浦隊,終於實現了奪取足總盃、聯賽盃和聯盟杯“三冠王”的勝利。 × “勝利”的謂語是“奪取”,“實現”缺少賓語,就在句末加“的目標”

四、重複、矛盾、歧義及句式雜糅
例1.如何才能讓大家都富起來呢?關鍵的問題是知識在起決定性作用。× 句式雜糅 “關鍵的問題是知識”或“知識在起作用”
例2.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復排的大型歷史話劇《蔡文姬》定於5月1日在首都劇場上演,日前正在緊張的排練之中。 ×
“日前”與“正在”時態矛盾
例3.大家對護林員揭發林業局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普遍感到非常氣憤。 ×
有歧義,在“揭發”後加“的”
1.在全球經濟衰退情況下,我國的對外貿易進出口依然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2001年全年進出口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長7.5%。 ×
“同比”就是“與去年同期相比”
2.記者日前通過調查發現,中國人不愛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們的飲食習慣還沒有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應改善所至。 ×
“原因……是”與“是……所至”雜糅,去掉一對
3.紀念館分序廳、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廳等組成,充分顯示了中華兒女不畏強暴、抗禦外侮、前仆後繼、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
“分……”和“由……組成”兩套結構保留一套就行了
4.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家長們都認識到不適當地管教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
不/適當地管教 不適當地/管教
五、注意個別詞語的意思
例1.昨天是轉會截止日期的最後一天,中國足協又接到25名球員遞交的轉會申請。 ×
截止:只有一個時間,所以沒有“最後一天”
例2.今年年初美英兩國曾集結了令人威懾的軍事力量,使海灣地區一度戰雲密佈。 ×
威懾:用武力使對方感到恐懼 不用“令人”修飾
1.普通美國人的理智舉動讓人感慨讚許,相比之下,美國那些不以造謠誣陷為恥,反而振振有辭的政客們則只能叫人貽笑大方了。 ×
貽笑大方:被內行恥笑。 不能受“叫人”修飾
2.本次聯賽爆冷門的八一隊,憑藉場上的整體配合和積極拼搶,終以1∶1逼平志在衞冕桂冠的申花。×
衞冕:保住冠軍 不能搭配“桂冠”
3.每當假期來臨一些“網吧”都打出優惠價格吸引中國小生,學生們趨之若騖,這種現象令人堪憂。×
堪:值得 應去掉“令人” 或者把“堪憂”改“擔憂”
4.青年組的設計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整座大橋橫跨河面的部分,沒有一個橋墩,橋身全靠鐵索拉起,這在國內還是先例。 ×
先例:已有的事例,一般用否定式 可改為“首例”
5.緊張的面試開始了,按照抽籤順序,1號候選人――李明率先被工作人員召進了總經理的辦公室。×
率先:帶頭 可改為“首先”
6.他處事謹慎,善於思考,很有主見,對別人的意見從來不隨便苟同。 ×
苟同:隨便同意 去掉“隨便”
7.有段時間,不少文章對他亂加吹捧,過分的溢美之詞,對他並沒有什麼好處。 × 溢:過分
[NextPage]

銜 接
一、陳述對象要一致(主語,話題等)
例1.公安幹警及時趕赴現場偵查,中午12時,
A.在家裏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全部贓物和贓款也同時起獲。
B.在犯罪嫌疑人家裏將其抓獲,全部贓物和贓款也同時起獲。
C.犯罪嫌疑人在家裏被抓獲,並起獲了全部贓物和贓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裏將其抓獲,並起獲了全部贓物和贓款。
選D 只有它兩個分句的主語都是“公安幹警”
例2.泰山的南天門又叫三天門,創建於元代,至今已有六百餘年。 為“門闢九霄仰步三天勝蹟,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A.元代石刻“天門銘”在門外西側。一副石刻對聯在門的兩旁,
B.元代石刻“天門銘”在門外西側。門兩旁有石刻對聯一副,
C.門外西側有元代石刻“天門銘”。門兩旁有石刻對聯一副,
D.門外西側有元代石刻“天門銘”。一副石刻對聯在門的兩旁,
選C 因為它的話題都是“門”,“門”――“門外西側”――“門兩旁”
二、句式要統一(句子或短語的結構要一致)
例:魯大海――四鳳的哥哥,魯貴的半子――進。他身體魁偉,(①粗黑的眉毛,②眉毛粗而黑,)兩頰微微陷下去。
選② 因為“身體魁偉”“兩頰微陷”都是主謂結構
1.我幸運地同居裏夫人有20年的友誼, 。意志之堅強,品格之純潔,律己之嚴格,判斷之公正――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她身上。
A.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 B.我對她的偉大的人格愈來愈感到欽佩
C.她的偉大的人格愈來愈使我感到欽佩 D.她的人格的偉大越來越使我感到欽佩
從陳述對象要一致,選AB “人格的偉大”結構跟“意志之堅強”一致,所以選A
2.生命是母親給我的。 。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説什麼呢?
①我的性格是母親傳給的 ②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
③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
順序為①②③ ②③是對稱句,應該放一起,①和前一句也是對稱句,放一起
三、結構要緊湊(形成頂真或代詞緊跟指代內容)
①他們在工廠裏向工人學習排版、印刷、裝訂等技術活。他們過去不但沒有幹過這些活,連見也沒見過。
②他們在工廠裏向工人學習排版、印刷、裝訂等技術活。這些活他們過去不但沒有幹過,連見也沒見過。
選② 代詞“這些活”緊跟指代的內容。
1.最美的感覺當然就在這深巷裏。我喜歡它兩邊各種各樣的古屋和老牆, 我尤其喜歡站在這任意橫斜的深巷裏失去方向的感覺。
A.喜歡它隨地勢而起伏的坡度,喜歡它們年深日久之後前仰後合的樣子,喜歡忽然從老城裏邊奔湧出來的一大叢綠蔓或生氣盈盈的花朵,喜歡被踩得坑坑窪窪的硌腳的石頭路面。
B.喜歡它隨地勢而起伏的坡度,喜歡它們年深日久之後前仰後合的樣子,喜歡被踩得坑坑窪窪的硌腳的石頭路面,喜歡忽然從老城裏邊奔湧出來的一大叢綠蔓或生氣盈盈的花朵。
C.喜歡它們年深日久之後前仰後合的樣子,喜歡它隨地勢而起伏的坡度,喜歡被踩得坑坑窪窪的硌腳的石頭路面,喜歡忽然從老城裏邊奔湧出來的一大叢綠蔓或生氣盈盈的花朵。
D.喜歡它們年深日久之後前仰後合的樣子,喜歡它隨地勢而起伏的坡度,喜歡忽然從老城裏邊奔湧出來的一大叢綠蔓或生氣盈盈的花朵,喜歡被踩得坑坑窪窪的硌腳的石頭路面。
選C “它們”指“古屋和老牆”,所以選CD,坡度――路面――花朵的順序更為合理
2.我的眼前,一片鑲着露珠的綠茵茵的草灘, ,在這綠色和黃色的背後,又銜接着一派無邊無際的藍色湖水。
①草灘上生長着一壟壟黃燦燦的油菜花。 ②一壟壟黃燦燦的油菜花生長在草灘上
選① “草灘”與前句形成頂真
四、內容(詞語)要照應
例1.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 ,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以至於變化氣質; ,譬如漫遊“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眼花繚亂,空手而歸。 ,如暴發户炫耀家產,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讀如果徹底 ②少讀如果徹底
③多讀而不求甚解 ④少讀而不求甚解
⑤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 ⑥世間許多讀書人只為裝點門面
選②③⑤
第二條橫線後面有“十里洋場”,可見對應“多”,選③因為對稱,可見分號前應説“少”,選②幾個句子的話題都是“讀書”,所以選⑤
例2.國務院早就要求沿淮企業必須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這個工廠的領導卻一直置若罔聞,拖延推委, 。
A.既不傳達上級指示,也不購置污水處理設備,以致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工作沒人管。
B.既不購置污水處理設備,也不傳達上級指示,以致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工作沒人管。
C.既不傳達上級指示,也不購置污水處理設備,以致環保工作沒人管,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D.既不購置污水處理設備,也不傳達上級指示,以致環保工作沒人管,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選C
“不傳達指示”對應置若罔聞,“不購置”對應“拖延推委”
“問題嚴重”是“沒人管”的結果,所以放在後
1.我們“四劍客”大概都偷聽過當時名噪一時的女作家謝冰心先生的課和燕京大學教授鄭振鐸先生的課。

A.結果鄭振鐸先生和我們交上了朋友,冰心先生卻板着面孔把我們趕了出來。
B.結果冰心先生板着面孔把我們趕了出來,鄭振鐸先生卻和我們交上了朋友。
C.結果我們和鄭振鐸先生交上了朋友,卻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趕了出來。
D.結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趕了出來,和鄭振鐸先生我們卻交上了朋友。
根據前句“冰心”“鄭振鐸”的順序,選BD,根據句式一致再選B
2.雨點停了,黑雲鋪勻滿天。又一陣風比以前更厲害, 風、土、雨混在一起,連成一片,橫着豎着灰茫茫冷颼颼,一切的東西都被裹在裏面。
①柳條橫着飛,塵土四處走,雨道往下落; ②塵土四處走,柳條橫着飛,雨道往下落;
選① 和下句“風、土、雨”的順序一致
2.在作品中賣弄才情,或賣弄學問, ;如果再加上裝腔作勢, 。才情學問,有多少是多少,真則真,假則假,虛則虛,實則實,瞞不過明眼人。貧兒賣富, ;暴發户擺闊,
,這叫賣弄。
A.都是令人生厭的事/就更催人嘔吐/把口袋裏僅有的幾枚銀幣弄得叮噹作響/把古鼎擦得金光閃亮
B.都是催人嘔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厭/把口袋裏僅有的幾枚銀幣弄得叮噹作響/把古鼎擦得金光閃亮
C.都是催人嘔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厭/把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閃亮/把滿口袋的銀幣弄得叮噹作響
D.都是令人生厭的事/就更催人嘔吐/把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閃亮/把滿口袋的銀幣弄得叮噹作響
“令人生厭”程度比“催人嘔吐”輕,放在前句,選AD “僅有的幾枚銀幣”對應貧兒,選A
五、邏輯要合理(從時間先後、程度輕重、因果關係等方面考慮)
例:天山連綿幾千裏,(①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湖泊,不論森林、溪流,②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森林,不論溪流、湖泊,)處處有豐饒的物產。
選② 分類標準更統一
1.杭州的市樹桂花和香樟,論枝葉繁茂的姿形, ,它們足可榮獲“樹中之星”的佳稱。
①論飄溢四野的鬱香,論四季不凋的品性 ②論四季不凋的品性,論飄溢四野的鬱香
選① “姿形――鬱香――品性”,從實到虛的邏輯比較合理
六、意境要協調(全句描寫氛圍要一致)
例:我 崖壁下有幾處墳地,墳前立着的石碑許多已經破碎,字跡模糊;枯水季節,伏在江裏的石頭有的已經露出水面,周圍一片寂靜。
A.一列青黛嶄削的石壁夾江高矗,被夕陽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沒有太陽,天氣相當冷,藤蘿葉子多已萎落,顯得這一帶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陽的照射下,枯草和落葉閃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對岸。
D.一行白帆閃着透明的羽翼,從下游上來;山門半掩,一道陽光射在對岸的峭壁上。
選B 因為它的氛圍和原句一樣,都是“冷清,荒涼”;A的氛圍是“熱烈”;C的喻體較雄壯,且觀察角度也不對;D是明快
七、音節要和諧(節奏和壓韻)
例1.⑴每逢深秋時節, 松竹山茶,色彩絢麗,美景盡覽。
⑵遠眺羣山環抱, 近看小橋流水,茶園葱綠,松竹並茂。
①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②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③白雲繚繞,層林疊翠; ④層林疊翠,白雲繚繞
解析:選②④
橫線前是六個字,橫線後是四個字,所以選②,節奏一致“繞”與“茂”壓韻,所以選④
1.正當黃河得意揚眉之時,突以數裏之闊跌入百尺之峽,如水入壺,騰蕩急旋。於是 。
①飛沫起虹,濺珠落盤,成瀑成湫,如掛如簾 ②濺珠落盤,成瀑成湫,飛沫起虹,如掛如簾
選① “盤”和“簾”壓韻
古 詩 欣 賞
從多角度鑑賞詩歌:
一、詩歌內容:
1.寫景抒情 2.邊塞征戰 3.懷古詠史 4.即事感懷 5.羈旅行役
二、詩歌情感:
1. 惜別之情 2.思鄉之情 3.懷古之情 4.諷喻之情 5.報國之情
6.黍離之情(表達物是人非,無限惋惜的悲痛之情) 7.詠景之情 8.戀友之情
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傷感、寂寞、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同情、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等。
三、詩歌語言:
平實質樸、含蓄雋永、清新雅緻、形象生動、絢麗飄逸、明快簡潔、雄渾豪放、曠達俊朗、婉約沉鬱
四、詩歌形象:
1.豪放灑脱樂觀的形象 2.憂國憂民、青衫淚沾的形象 3.歸隱田園、鍾情山水的形象
4.愛惜人才的形象 5.兒女情長的形象
五、表達技巧:(藝術表現手法)
1.表達方式:
記敍、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動襯靜)、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議論
2.藝術手法:
託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今、即事感懷、象徵、反襯、用典、賦比興、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3.修辭:
對偶、比喻、擬人、誇張、借代、反覆、反問、對比
六、個人風格:
大而言之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但各人又有各人的風格。例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鬱頓挫、李白的豪邁飄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維的詩畫一體、王昌齡的雄建高昂、高適的悲壯蒼涼、李商隱的朦朧隱晦、温庭筠的綺麗香豔、李清照的纏綿悱惻、(孟)郊寒(賈)島瘦、“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陸游的悲壯愛國。此外,詞有婉約、豪放之分。
古代詩詞鑑賞20例:
一、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評析】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抒發了詩人怡然自得之情。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着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二、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評析】: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讚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示惋惜。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三、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評析】: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
四、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評析】: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悦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着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徵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全詩描寫了邊塞征戰將士們縱情飲宴的熱烈場面,並抒發了他們置生死於度外的豪放氣概。全詩語言淺白,色彩濃郁,節奏明快,聲情壯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邊塞佳作。
五、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粧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評析】:這是閨怨詩、描寫了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的變化。詩的首句,與題意相反,寫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寫她登樓賞春:帶有幼稚無知,成熟稍晚的憨態;三句急轉,寫忽見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樹又綠,夫君未歸,時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寫她的省悟:悔恨當初慫恿“夫婿覓封侯”的過錯。詩無刻意寫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無餘。
六、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評析】: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範和祕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鉅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
七、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評析】: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藴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八、月夜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評析】:詩是抒寫感受大自然物候變化的,清新而有情致。這類詩是詩人對外界自然事物、氣候加以精細體察而萌發於心的一種敏感、靈感凝成的景象。詩的首二句是寫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闌干,暗含時辰流轉之意;後二句是寫俯視,大地靜謐,夜寒料峭,蟲聲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構思新穎別緻,不落窠臼,用語清麗細膩,妙然生趣。
九、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評析】: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説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説:“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十、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評析】:這首詠史弔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倖。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歎前朝人物事蹟,後二句議論:赤壁大戰,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為精巧,點染用功。
十一、賈生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評析】:這是一首託古諷時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詩寓慨於諷,諷刺效果頗好。
十二、金陵圖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評析】:這是一首憑弔六朝古蹟的詩。詩的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台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藴藉,情緒無限感傷。
十三、破山寺後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評析】:詩旨在讚美後禪院景色之幽靜,抒發寄情山水之胸懷。詩人清晨登常熟縣的破山,入破山寺(即興福寺),在旭日初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禮讚佛宇之情。然後走到幽靜的後院,面對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賞,寄託自己遁世情懷。“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靜淨。起句對偶,頷聯反而對得不工整,雖屬五律,卻有古體詩的風韻。
十四、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評析】: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如此描摹,揮灑自如,秀麗清新。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後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情,巧妙地以“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聯更進一層,抒發難捨難分的情緒。化用:《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句,嵌入“班”字,寫出馬猶不願離羣,何況人乎?烘出繾綣情誼,真是鬼斧神工。詩寫得新穎別緻,丰采殊異。色彩鮮豔,語言流暢,情意宛轉含蓄,自然美與人情美水乳交融,別是一番風味。
十五、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評析】: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詩的一、二兩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歎;三、四兩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着藴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備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家書抵萬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十六、登樓 [唐]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評析】: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蹟,都從空間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樓”寫近景,而“錦江”、“玉壘”、“後主祠”卻是遠景。“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推崇。沈德潛以為“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
十七、貧女 [唐]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粧。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評析】:這雖然是一首詠歎貧女的身世,但也寄託了貧士懷才不遇之感傷。因為語意雙關,含藴豐富,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形象鮮明,詩情哀怨。主人公雖然“十指”“針巧”,可是“擬託良媒”,也無人賞識,只得“年年”“苦恨”。“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終年勞心勞形的寒士,卻不為世用,久屈下僚的憤懣不平的心情。
十八、相見歡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評析】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於降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鈎”,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裏,“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十九、蝶戀花 【北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評析】這首詞寫初夏時節發生於一牆之隔的一次極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悵與嘲諷之餘,卻引出妙理,發人深省。上片為時令背景。儘管柳綿將盡,春事無多。然而燕子低昂,綠水環繞,芳草從生,透露出夏日初臨的大自然的生機。下片是在如此明麗的環境中一個“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小小插曲。牆裏牆外的兩種人本不相涉。但一方無情,一方多情,導致了一場感情風波。《詩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詞話》説此詞寫行人多情與佳人無情,“極有理趣”。因為蘇軾藉此表達了某種人生哲理,行人與佳人的遭遇固屬偶然。“多情卻被無情惱”卻有普遍性與必然性,在人與物、主觀與客觀的兩者關係中是經常發生的。人們或許有過多次類似經驗,由於不瞭解“物自無情而人自多情”,許多煩惱由是而起。然而無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們始終是難以統一的。蘇軾説自已作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能出”。這固然因為他天份高,同時也由於他學養湛深,所以能隨處觸發,皆成妙諦。這首詞寫景、記事、説理均極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來,但一經慧光所照,寓莊於諧,就頓成妙解,發掘出其間的哲理內涵。這真是蘇軾作詩詞的一大本領。
二十、醉花陰 【南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評析】這首重九懷人詞是李清照寄給她丈夫趙明誠的。元伊世珍《琅?(左應為女旁)記》卷中引《外傳》:“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歎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這則軼聞説明此詞歇拍三句極為膾炙人口,李清照論詞鄙薄柳永“詞語塵下”,這三句採取自我反觀的筆法,用西風吹捲簾幕,露現出比黃花更為憔悴的少婦面容,形象地抒寫了相思之苦,其意實同於柳永詞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達時屏絕浮花浪蕊,而選擇不求濃麗、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襯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標逸韻,確乎無“詞語塵下”之嫌。全詞以含蓄藴藉見長,“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最為工妙,但其餘各句亦堪玩味:“薄霧濃雲愁永晝”,“永晝”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時下已是晝短夜長的深秋季節,可知“永晝”當是一種對時間的心理錯覺,作者藉此點出了她獨守空閨時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腦消金獸”,枯坐銅香爐旁,看那爐中的香料一點點地消融,豈不見出作者的寂寞無聊?“半夜涼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有暗香盈袖”,則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懷,也隱含了“聲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古詩?庭中有奇樹》)的夫婦睽離之感。凡此,都有玩賞不盡的底藴。
古 文 選 擇
一、文言文關鍵在整體閲讀,一般閲讀順序是這樣的:
1.先仔細看一遍原文,目的是瞭解一下全文寫的內容。現在的全國題大都圍繞人物展開情節,以選記敍性的文字為主。
2.第二步是瀏覽一下最後概括全文的判斷題。因為此題一般要求選出錯誤的一項,且都是細小的問題。這樣讀了以後,對全文內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數了。
3.第三步,再去讀原文,然後逐個做題。因為對全文理解得越透徹,做題的準確率就越高,做題的速度也越快。(當然這要結合自己的做題習慣)
二、現在,文言文的命題思路有這樣一些變化:
1.離教材越來越近。文言虛詞的考題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基本篇目還是有用的。
2.對全文整體認知的考查越來越具體。考查對事情來龍去脈的理解與把握,考查觀點認識的提煉等。
三、實詞的考查:
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詞性與意思是否解釋得通,如果還不能排除,再把它還原到原文,看具體語境。
2.實詞釋義方法:
①文言文句子結構整齊,講求對仗,可以利用這一結構特點推知詞義。(相近或相反)
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以”對應“用”,所以它可以解釋成“被任用”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 “勞苦”同義,所以“倦極”也同義,“極”就是“疲憊”的意思
“每讀書至治亂得失” “得失”是反義詞,所以“治亂”也應該是反義詞,“治”就只能解釋成“治理得好,太平”
②聯想該字熟悉的課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語中的用法
如:貸 責無旁貸(推卸) 嚴懲不貸(寬恕,饒恕)
把這兩個意思代入“雖親屬不貸”,可知“寬恕”更合適
③或者把該字在現代漢語中可組的詞代入解釋
如:“無所阿避” 現代漢語中有“避免、迴避、躲避”等詞,代入句中比較可知“迴避”更合適
四、虛詞釋義:
今年《考試説明》給出的虛詞是18個,儘可能熟悉這些詞的用法。看《優化》下冊上的整理就夠了。
五、給出觀點,篩選材料
1.先看材料的陳述對象是否一致
2.再看材料的內容是否能證明觀點
六、根據全文語意,找出錯誤項
1.先把選擇肢還原到文中相關部分
2.注意時間、事件、人物的對應關係,注意事件內在的因果關係,注意個別詞語的對應解釋
七、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短語的翻譯:
1.得無:表示反詰的語氣,譯為:莫非,莫不是。
2.否則:是兩個詞,否:不是這樣,不然;則,相當於“就”。
3.然後:是順接連詞,可譯做“這樣以後”,或者“之後”
4.然則:可譯為“既然這樣(如此),那麼……
5.雖然:與現代漢語不同,“雖”相當於“雖然”,“然”相當於 “這樣”,可譯作“雖然如此”“儘管如此”
6.無乃:當副詞用,可譯作“豈不是”,也可譯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 曷:何不。 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們組成固定形式,相當於漢語“怎麼樣”“為什麼”“什麼樣”等
10.“如……何”“奈……何”“若……何”:這是上述形式的擴展,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對……怎麼樣”“把……怎麼辦”。
11.孰若,孰與:用做比較或選擇,可譯為“與……相比,誰(哪一個)……”;如放在動詞前,可譯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
12.所以:表原因,譯做“……的原因”
表憑藉或方法 ,譯做“用來”“靠它來”“用來……的(根據、禮節、方法)”
13.無論:不用説,更不必説。 14.卑鄙:地位卑微,見識淺陋。
15.其實:它的果實,或者“那實際情況”“它實際上”“它的實利” 16.不過:不超過。
17.地方:土地方圓 18.山東:淆山以東。
19.可憐:可愛,或者“值得同情” 20.於是:在這時,或者“在這件事上”
21.以為:把……當作,或者“任用……人做” 22.指示:指給……人看。
23.可以:可以憑藉…… 24.至於:達到某種程度,或者“落到什麼地步”
25.不必:不一定,今義“用不着” 26.因而:趁着某個機會而……
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 28.即使:就讓(使)
29.智力:智謀和力量 30.前進:走上前獻上
31.何苦:怕什麼,怎麼怕,怎麼擔心
社 科 論 文 閲 讀
一、篩選類常見錯誤選項類型:
1.以偏概全。
2.答非所問,或為原文未談及的問題。
3.改變判斷的性質。
4.偷換概念。
5.背離語境的暗示,與材料或相關信息相矛盾。
二、推理類設題方式:
1.對原文中的説法變換敍述角度或表達的方式。
2.對部分信息的片面理解,或對整體材料中居於次要地位的性能、作用等進行誇大,從而得出一個不符合實際的結論。
3.對原文有關材料進行錯誤的引申與分析,推斷出錯誤的發展趨勢。
三、閲讀順序:
1.先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閲讀題幹,把選擇肢還原到原文相關部分。
3.仔細比較、分析和原文的異同,做出判斷。
4.特別注意某些虛詞,如“可能、大概、也許、將會”,注意偶然與必然、已然與將然的區別。
現 代 文 閲 讀
一、閲讀順序:
做題時,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關鍵是看理解的程度。一般來説,考生大都讀一遍就去做題,準確率是比較低的。準確率的高低與讀的遍數、認識的程度有密切關係。讀的遍數越多,做對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設題點比較細小,需要仔細領會和核對。
一般要求是:1.先看一遍全文,不是瀏覽,而是仔細閲讀。
2.第二步是大體瀏覽一下題目,這一條也是幫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
3.第三步是結合所給的題目定位,判斷、搜尋、概括、抽取、轉化,這些方面不是一個過程,一遍成功的,而是反覆進行的。這裏的“定位”特別重要,是這一段還是那一段,是這幾句還是那幾句,要權衡、推斷。一般來説,命題者命制試題時,往往抓住中心思想、中心內容設題,而不是枝葉。所以權衡時,要考慮段落,又要考慮全篇中心。
二、考場操作:
1.題目與文章
文章的題目,決不是可有可無的信息。一般來説,它都會直接間接為我們的閲讀試題的作答啟迪出一些思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所以,在考場閲讀中,我們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細細地過濾閲讀試題中的每一個字,包括文章前後所標示的題目與出處,利用好每一個字所發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題。
2.文章與文段
在考場閲讀中,我們同樣需要重視文章與文段的關係。既要利用對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礎來形成對整個文章的總體把握,又要利用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來加強對每一文段的準確深入的理解。考場閲讀的考察中,很多情況是考我們的精讀,尤其是對某一段某一節的深入理解。
3.文段與中心句:根據中心句的相關因子作答;根據對中心句的邏輯分析解題;根據中心句的關聯判斷解題。
4.中心句與標誌詞
利用文段裏的中心句可以迅速準確地理解內容,此外,還可以利用一些標誌性的詞語來加快對文章的理解。如:總之、進一步説、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並且等等。有時候用的是物連,即重複強調某一物;有時,又採用時間、空間連接的方法。
利用中心句以及標誌性的詞語來提大學入學測驗場閲讀的速度,常常可以通過它們來檢索、補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補充等,以達到明重心、作比較、摳字眼、畫標誌的考場閲讀中所需的一些具體試題的作答的目的。
5.題面與題眼:
題眼,就是題目命制時的着眼點,常常能反映出命題者在設置這道題時的測試目的,以及構思這道題時的興奮點。
考場是面對試題,首先要注意讀懂題面,將命題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來,才能有的放矢對準靶子進行進一步的閲讀與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試題。這需要我們認真分析試題的關鍵性的詞句,包括詞性、修飾成分,乃至句式,從中找出命題的真實意圖。
6.提示語與附加語
名 句
一、大學入學測驗中名句的來源:
1.背誦篇目(基本在古文中)
如: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勸學》,1997年大學入學測驗題)
2.非背誦篇目中的名句
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訓儉示康》,1996年大學入學測驗題)
3.課外名句(《優化》上有整理的那種)
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1998)
二、命題者的思想導向:(名句的思想內涵)
揭示人類社會、客觀事物一般規律的哲理;表現崇高理想、遠大志向、美好情感
三、複習範圍:
1.最近發的講義上整理好的
2.第一到六冊古文背誦篇目中句式整齊或揭示主旨、有一定意義的句子
3.平時練習中寫錯的字要特別注意。
古 文 翻 譯
一、遵循三條原則:
信:忠實原文意思
達:合乎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
雅:儘量美一些,保留原文的語言風格
二、掌握六種方法:
1.留:凡是意義古今相同的詞,以及專有名詞(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等)都可以保留下來,不必變動。
2.擴:把單音字換成雙音詞
俗――庸俗 辱――玷辱、侮辱
3.拆:
如:窮餓無聊,追購又急 沒有依靠 妻子:妻子兒女
4.增:增補句子省略的成分(或代詞的指代意)
5.刪:有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可刪。
如:與其不遜也寧固 “也”為句中停頓,不翻譯
6.調:把文言文中倒裝的句子成分調整過來。
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 這是一個定語後置句,應把“好事”調到“少年”之前
三、四個步驟:
1.審:看清語法現象,如省略、倒裝、活用等
2.切:以詞為單位把句子切開,一一解釋
3.連:再把解釋好的詞連綴成句
4.謄:翻譯完畢,帶回原文,仔細檢查,謄上卷

考生正緊張備考,需要寧靜。為了考試的公平和嚴肅,保密規章必須嚴格遵守,閲卷和招生的信息必須由省考委統一發布。目前江蘇的備考氛圍很好。“這裏的黎明靜悄悄”,我不想打破這種肅靜。
  但許多考生和家長不斷來信來電詢問:“何老師,大學入學測驗作文60分,舉足輕重,到底怎麼寫?”“何老師,作文的彈性很大,我心中沒有底,您能指點一二嗎?”我真的兩難了。考慮再三,決定在此講説一點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規矩和寫作原理,幫助考生穩定情緒,提高信心,避免失誤,發揮所長。昔者的經驗和教訓,不能藏之名山,應當公之於眾,因為它是來者之師。當然,這裏邊決不會涉及過去的“評分細則”和未來的“評分細則”。
  一、準確地審題
  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每一個考生都必須按照同一的命題要求來寫作,否則就不好比較了。説得“白”一些,就是叫你寫什麼,你就得寫什麼,千萬不能我行我素,否則便是“跑題”。跑題,意味着徹底失敗。當47萬考生都在比賽“排球”時,你卻偏偏去踢“足球”,即使踢得有如馬拉多納,也是無效的。
  審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粗心”。考生朋友必須定下心來,一字一句把命題看清楚,千萬不能慌慌張張地“掃描”。臨場怎樣默讀?大體上講,乃是一個詞、一個詞地“慢”讀!譬如:請以―嘗試―為題―寫―一篇―記敍文,不得―少於―800字。這是審題的一種好技巧,可以強迫你把題目全部看清楚。如此閲讀,目的是找出“關鍵詞”,吃透“關鍵詞”。關鍵詞是命題老師下達指令的最主要的載體,決不能等閒視之。2003年的關鍵詞,是“情感親疏”的“親疏”和“認知事物”的“認知”;2004年的關鍵詞,是“山的沉穩”的“沉穩”和“水的靈動”的“靈動”。你把這些關鍵詞抓住了,你的立意和構思就不會滑到其它地方去了。
  關鍵詞找出來了,你最好用鉛筆輕輕把它圈出來,以強化自己的定向注意,免得心中一慌,丟三忘四。那一年考兩幅漫畫的比較,有4個關鍵詞――“欣賞”、“比較”、“更”、“理由”,許多考生都看出來了,但下筆時一亂,便丟了其中的一兩個,成績大受影響。如果用鉛筆圈出來了,有一種可視的“物質”依託,你就不會“黑熊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了。
  二、辨析幾種作文模式
  從1999年起,江蘇考生連續6年面對“話題作文”。有人問我:今年考不考“話題”了?我説:6月7日上午準知道。用意很明白,即不要猜題、押題,只要從多方面準備好了,臨場一定有底氣。
  一般説來,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模式主要有3種: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命題作文。下面分別做一些説明。
  ①話題作文。
  只要題幹中有“請以‘******’為話題”一語,你便可立即認定:此乃“話題作文”。話題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題者的一種“啟發”和“提示”,僅供參考。它的關鍵部位是引號(“……”)中的那些文字,這是明確的、法定的指令,大家都得遵照。所以,我懇請47萬考生朋友一定要把引號裏的每個字、每個詞看清楚,想明白,然後再立意、構思、行文。話題作文可以不使用考卷上提供的“材料”(如去年的哲理散文詩,前年的智子疑鄰寓言),而且鼓勵考生掙脱“材料”,開闢新的天地。説得再具體一些,即你的文章中可以不涉及“材料”的內容,但必須直接與引號中的詞語相關。再者,“話題”本身不是文題,你應當自己擬定一個好題目;直接把話題拿來作標題,效果肯定不妙。
  ②材料作文。
  這種模式,6年不用了,但生命力還在。不可忽視。如果題幹中沒有“話題”二字,你就得小心了,應當想一想:這究竟是什麼作文?1999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沒有“話題”二字,但卻是“話題作文”,它的表述是:“請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作文內容的範圍,寫一篇文章”。這一年,江蘇閲卷點發明瞭“話題作文”一説,第二年全國命題移植過去了,從此風靡天下!一般説來,材料作文的命題表述是:請閲讀以下材料,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聯繫實際,寫一篇文章(記敍文或議論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寫作的根本依據,所以這類作文在行文時必須緊扣“材料”;如果通篇沒有提到“材料”,那就嚴重違背命題要求了。這,正好與“話題作文”相反。材料作文既要緊扣“材料”,又不能大段複述材料,比較順當的做法是:一開始,交待一句“讀了以上材料,我想到了什麼什麼”,然後進入正文;在正文寫作中,可以適時回顧、點擊一下“材料”。
  ③命題作文。
  這種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擬題,文題已經直接印在考卷上。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習慣”、“嘗試”等等。它往往文體不限。審讀這類考題,必須把這個詞的內涵吃透,或者把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吃透。譬如“嘗試”,是指一個或一些人主動、有目的地去做一件從未做過的事,從而獲得某種感受或啟示。考生如果把“主動”和“第一次”丟了,寫成了“被動”和“第二次”,那就視為“跑題”。前年,我為江蘇省高中作文大賽命過一
  三、強化文體意識
  由於連續6年考“話題作文”,文體不限,一種負面效果日漸顯現出來:當今的高中生,許多人已寫不出像樣的記敍文和議論文來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會兒玩抒情(啊……),一會兒玩哲理(哦……),事件模糊,人影晃動,結構無序,亂蹦亂跳,猶如大豐縣的“四不像”(麋鹿)!我籲請中語界抓緊“文體”教學與訓練,讓高中生知道:文體不限,不等於不要文體;你一旦選定了某種文體,就必須寫成這種文體!
  在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中,考生涉及到的文體主要有兩種――記敍文和議論文。下面分別提出幾點要求。
  ①記敍文。
  必須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讓閲卷人知道你講述了一件比較實在的事情;必須有一個或兩個相對清晰、生動的人物形象,讓閲卷人感受到人物的內心、外在的生氣;必須以記敍、描寫為主,尤其要注重細節描寫,一個好的細節描寫頂得上千言萬語,如果要發表議論,應當少而精,點到為止。
  ②議論文。
  第一,必須有一個合乎題意的中心論點(只能一個)。中心論點應當儘快地、旗幟鮮明地、簡明扼要地表述出來。按照我的體驗,最好在第一小節擺明中心論點,三四行文字即可。這可能是“何氏八股”了,但臨場只能如此,無奈!
  第二,必須在中心論點下面分解出兩個或三個小論點(又曰分論點)。決不容許眉毛鬍子攪在一起,彷彿在考查閲卷人的分層次水平!什麼是講道理?講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中心論點。中心論點好比一個大西瓜,你用思想的解剖刀把它一分為二(兩個小論點)。先看這一半――瓜瓤紅紅的、瓜子黑黑的,嚐了一口甜甜的,於是得出結論:這一半向陽,光照好(誇張了)。再看另一半――瓜瓤白白的、瓜子癟癟的,嚐了一口酸酸的,於是得出結論:這一半朝北,光照不好。這就是“分析”。這就是通過剖視,把握事物的內部構造和內部矛盾、外部聯繫和外部矛盾。做到了這一點,“道理”和“理論”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我再強調一遍:考生朋友們無論如何要分解出兩個或三個小論點!
  第三,小論點之間的關係,在考場上應當迴避“並列式”,採用“遞進式”。並列式,容易相互干擾、相互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分而未分。遞進式,層層深入,逼着你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不可能出現“平面鋪陳”的毛病。
  第四,平面鋪陳,是目前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一大通病,要下工夫糾正!典型的例子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愛因斯坦的記憶,做一個出色的科學家;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雷鋒的記憶,做一個共產主義戰士;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何老師的記憶,考好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真有其事)……如此寫下去,可以寫到猴年馬月,永無終期。大學入學測驗議論文,決不容許“馬兒啊,你慢些走,讓我把這平坦的草地看個夠”;你必須騎上駿馬,要麼躍上高山,要麼跳下大海!
  第五,如果你實在“遞進”不起來,那麼,請採用下面的分析方法:立足於“中心論點”,向“前因”和“後果”兩個方向探索。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例:前因――分“主觀”和“客觀”,客觀是“世界是千變萬化的”,主觀是“看問題的角度、標準和方法是多樣的”;後果――一分為二,有“正確的答案”和“不正確的答案”,“正確的答案”又可分為“最佳的”、“較佳的”等等,而追求“最佳的答案”是為了更好地創新和創造。請看,如此向“前”、向“後”追索,一張説理之“網”就很快鋪展開來了,有關“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思想“亮點”便一一閃爍出來。當然,我們並不要求考生(單個的)把握每一個“亮點”,你只要抓住其中一兩個就行了。
  第六,議論文的文字表述必須以説理為主,不可用“擺事實”代替“講道理”,只能用“講道理”帶動“擺事實”。舉例要少而精,一兩個為宜,最好是一個(強迫自己對其分解)。在行文中,記敍、描寫越少越好,不能搞成議論文的“框架”,議論文的“大肚皮”。
  四、緊密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去年寫“山的沉穩和水的靈動”,相當多的考生不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回到古代,複述經典。一會兒是李清照的“水”,到黃昏點點滴滴;一會兒是蘇東坡的“水”,大江東去捲起千堆雪;一會兒是李太白的“水”,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就是沒有現實生活中的“水”,沒有自家的“水”,沒有你學校裏的“自來水”!這種現象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請今年的考生朋友們一定要回到實實在在的生活大地,不要天馬行空,搞得虛無縹緲!怎麼“回”來?我想,只要你原汁原味兒地、實話實話地寫出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所思所想,即可!我們由衷地表示歡迎!千萬不要玩深沉,搞“蒸餾”,把鮮活生動的生活之水,“淨化”成純粹的“H2O”!高三學生是“青少年”,有自己的情感色彩、生活視角、語言風味、敍説節奏、修辭方式,萬萬不可裝扮成“小老頭”、“老大姐”。有人問我“有點‘另類’行不行”,我説:你只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切可以“放膽”來寫。中國寫作學會會長、南京大學的裴顯生教授,多次叫我轉告大家:要寫“放膽作文”。我藉此機會完成裴老的囑託。寫作文不能太拘謹,要有一點瀟灑勁兒,我們喜歡“活蹦活跳”的“你”!前不久,有家報紙説:北京某國小禁唱《兩隻蝴蝶》,我孤陋寡聞,打電話問北大外語學院的一位學生,請問她這首歌的歌詞是什麼,她説:“滿街都可聽到,你自己去了解吧……”後來,在一次旅途中,司機正放《兩隻蝴蝶》,我一聽樂了,終於弄清楚唱的啥:“親愛的,你慢慢飛……等到秋風起,秋葉落成堆,能陪你一起枯萎也無悔!”我説:這不是當代版的“梁祝”嗎?唱唱也無妨!就是説:高中同學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審美天地,你本本色色地寫出來,我們這些“老同志”會頷首微笑的……<BR>  道題:“鄉音”。這就是命題作文,學生必須圍繞“鄉音”展開思路,文體也不受限制。
  五、選材切忌“撞車”
  請注意:今年6月7日上午,在咱們江蘇省,是47萬考生在寫同一道作文題。縱觀全世界考試領域,此乃極其獨特的“景觀”!這就決定了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與平時作文的明顯不同。平時作文選材“撞車”,只是五十多人(一個班)搞摩擦;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選材“撞車”,可是幾十萬人相碰呀,其後果必定災難無窮!那年考《圓的想象物》,我省12萬考生中竟有3萬多人不約而同,把“圓”想象為“太陽”,3萬多個“太陽”當空照,把我們都“烤焦”了!所以,我們有必要研究“考試”,研究“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這裏邊也有“學問”,也有“素質”。
  六、怎樣在考場上避免選材“撞車”
  方法很簡單:當你拿起筆來,不假思索,馬上就能想到的那個“題材”,千萬不能寫!再補一句: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那個“題材”,也不能寫!
  正確的做法是:你花上兩三分鐘時間,定下心來,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測一下,自己要寫的“題材”別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屬於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發現,自己的發明。
  還有學生問我:“我的生活本來就狹窄,寫起來必定會撞車。怎麼辦?”對此,我們深表理解和同情,當今高中學生的生活面的確很不開闊。萬一挑來挑去,還是青菜蘿蔔“大路貨”,如何是好?我以為,你總得設法放一點“味精”進去吧,否則太乏味了!舉個例:那年考“戰勝脆弱,選擇堅強”,10多萬考生不約而同地寫了一種壓力――考試!這是大實話,十分正常。但10多萬人“英雄所見略同”,那就從“英雄氣短”了。有一位考生,也寫“考試”壓力,也寫挑燈夜讀,明顯地落入了俗套。然而,他機智地加了一點“味精”:夜讀中的“我”,突然發現書桌上的時鐘已經快要耗盡電池,那根長長的、瘦弱的秒針,正爬到“45分”那一格,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是,它仍然在頑強地顫動、顫動,企圖向上攀升……呵,我就是這根長長的、瘦瘦的、生命不息、攀登不止的偉大的秒針啊!――讀到這兒,閲卷老師的心絃被打動了,眼眶甚至有點濕潤。這就是作文中的“起死回生”,這就是奇妙的“味精”,這就是我經常講到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中的“亮點”。有了“亮點”,你的作文才能向“發展等級”分進軍!
  末了,再説一點:今年語文試卷將採用“電腦閲卷”,各位考生務必用黑色水筆方方正正地、一筆一畫地把字寫清楚,否則,電腦掃描的效果將會受到影響。切切!
  願我省今年47萬考生妙筆生花,寫出最得意的文字,為江蘇的山山水水生色,為江蘇的基礎教育增輝。(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何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