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單元>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六單元作文:讀《史記·陳涉世家》有感1500字

單元 閲讀(2.05W)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每每吟誦這句詩,便覺得一股血腥風之豪氣席捲過五千年青史的長卷。“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而在風飄搖的秦末,燃起亂世的戰火中,毋庸置疑那第一隻手,是屬於陳勝的。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六單元作文:讀《史記·陳涉世家》有感1500字

曾從一本書上看到:“人的資質不同,又能差出多少?所謂無敵武士,不過力敵百人,縱橫十六國的謀士,也有失手的時候。最後決定英雄的,還是他的心。他為何要憑臨絕頂,俯瞰羣山,這個是他心中的力量,可敵千軍萬馬。”

起初,我不懂,直到從《史記》泛黃的紙頁中,看到一個正為傭耕的少年悵恨唏噓的身影,歎息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瞬間,我彷彿穿越了千年的光影,真實地感受到了一股睥睨山河的英雄抱負。或許,早在那個陽光燦爛的下午,那一席發自肺腑的衷言,就已註定了陳勝——這個不平凡的少年,將會在多年以後,步入歷史變化莫測的舞台,大放異彩。

與其説是大澤鄉那一場天降的瓢潑大雨,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如説是陳勝那一句“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的咆哮,震盪了贏氏王朝冷酷殘暴的鐵血統治。

從入木三分的時事剖析,到勇謀兼備的軍事策劃,從輿論準備的魚腹藏書、篝火狐鳴,到起義發動的並殺兩尉、為壇而盟。陳勝,這個寒門少年,完全展現了他一介布衣不應有的機智、膽魄和野心。

當大家都被陳勝的光彩吸引了眼球的同時,可曾注意到吳廣?那個同為屯長的吳廣,共商舉事的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的吳廣”,他好象擁有不遜於陳勝的條件,無論人脈、膽量抑或計謀,但最後他仍是甘居人下。或者,從那張“陳勝王”的書帛,從他甘聽陳勝調遣去篝火狐鳴日“大楚興,陳勝王”時,就已慷慨地把寶座讓給了陳勝,讓他成為眾人眼中首屈一指的英雄。我只能説,吳廣較之陳勝少了一顆英雄心,那是一種掌控天下掃蕩六合的慾望,那是一種卓爾不羣唯我獨尊的胸襟。“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大概就是最好的詮釋吧。

我很佩服吳廣願為綠葉的情懷,但是英雄必竟只有一個,我仰慕英雄,確切地説,是仰慕陳勝那一顆勇於振臂一呼的英雄心吧。

陳勝大軍,一勢如破竹,恰恰揭示了秦王朝的腐朽所必然吹響的改朝換代的號角,這正是“強極則辱、官逼民反”的真實寫照。高壓手段,坑殺戰俘換來的四野臣服,是恫嚇下的屈從,不知柔懷則為亂國之本。太宗皇帝説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陳勝、吳廣在秦末的戰場上浴血奮戰時,他們怎能想到自己只是這一場顛覆江山的鏖戰之配角而已,他們的出場只是為了拉開楚漢之戰的盛大序幕。農民起義註定有農民的侷限性,就象一蓬煙無論綻放得多麼驚豔壯麗,也難逃灰飛煙滅的歷史宿命。

陳勝得勢後,誅殺故人,“由是無親陳王者”,驕傲自大,“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聽信讒言,“諸將以其故不親附”。凡此種種,焉能不敗?部下田臧與吳廣有隙,假傳王令斬之,秦二世命驪山修阿房宮數十萬工匠充軍反撲,情況急轉,涉之車伕貪功斬陳勝首而獻之,諸將紛紛立之為王。凡此種種,焉能不亡?

必竟是布衣出身,沒受過先賢治國之道的薰陶,摒棄了文化忠孝禮儀的學問。陳勝,那個揭竿而起欲救萬民於水深火熱的英雄,那個直搗黃龍憑一腔熱血欲創萬世基業的英雄,應該就是千萬農民的代表吧。代表了他們的掙扎,他們的憤怒,他們的反抗,他們的不甘。曾經那顆英雄心殷紅如血、光耀天地因為裏面承載的是天下動盪、人民疾苦,後來,那顆英雄心黯淡沉淪、一不振,因為裏面牽念的是榮華富貴、淫逸驕奢。他失去了那顆英雄心,所以他敗了,也代表着農民的素養難抵紅塵聲色,終不足以踏入歷史的最高點掌控河山。

“陳勝雖已死,其所置譴王候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記載到史冊上的,也不過是這隻言片語罷了。自陳勝後,民心鼓舞,紛起倒秦,所以才有了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光輝,卻都是後話了。

升沉榮辱,布衣將相,成敗英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