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推薦15篇)作文

精選 閲讀(7.17K)

篇一: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推薦15篇)作文

金安琪

轟炸聲一次次響起,美軍的飛機在戰士們的頭頂上盤旋,戰士們卻英勇地一次次戰鬥。這不是一件人類能夠完成的事情。

美國向朝鮮發動戰爭,因寡不敵眾,故此向中國發出支援請求,中國因出於人道主義派兵支援。抗美援朝就這樣拉開了序幕……而在最後的一戰,志願軍們需要越過一條深而急的大河,可每次正要過河時,幾枚彈藥突然而至——橋體被轟炸,不能過河。

工兵們多次修橋,美軍也多次摧毀橋體。因為時間限至,志願軍們沒有辦法,只能搭起一座人橋,使志願軍通過。雖然美軍在水中埋了魚雷,空中還不停地投下彈藥,但志願軍們為了抓緊時間上前線,毫不畏懼任何困難。

一次次轟炸,一次次修建,都沒有擋住中華兒女必勝的決心。在這些志願軍中,哪一個不是十七八歲?哪一個不是有血有肉的人?在抗擊美軍時,誰不怕被戰火殃及呢?但他們還是不懼炮火。浴血奮戰的他們永遠是英雄。

就在志願軍們過橋的那一瞬間,美軍深知,他們的任務失敗了,但他們輸得心服口服:“這樣一支堅強的隊伍,我們已經戰勝不了了。”

所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篇二: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國之英雄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當電影《金剛川》的片尾曲在影院響起時,我雙目含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眼前浮現的依舊是主人公張飛最後屹立成一座雕像的畫面……

電影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即將結束前,志願軍在金剛川山上艱難架起一座橋,卻不斷被美軍炸燬,戰士們不斷修橋,用血肉之軀築起水路通道,讓主力部隊順利渡過金剛川的感人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射炮》這個篇章,關班長在炮彈打光後為了讓張飛擊中目標打出了讓自己犧牲的照明彈,張飛為了吸引美軍飛行員,讓大部隊減少犧牲,在自己身邊點燃篝火,義無反顧暴露目標。“你莫跑,做個了斷吧!”張飛對着空中呼嘯的美軍飛機,孤注一擲的這聲呼喊是如此的震撼人心。當炸彈“砰”的響起,在一片血肉模糊的廢墟中,他咬牙簡單包紮殘肢斷臂,僅靠一根樹枝重新站上高射炮,滿眼怒火,打落了美軍的戰機,而燃燒彈下,他已經成了一座雕像……

那一刻,我怔住了。因為這視死如歸的精神,因為這慷慨赴死的勇氣。他們為什麼不畏犧牲?為了更多的戰友,為了最後的勝利。那一刻,我腦海中閃現出兩個字——英雄。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戰爭的勝利,是由無數不知名的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那些客死異鄉的,連姓名、連骸骨都沒留下的十七八歲的少年,是我們要銘記於心的真正的英雄!

戰爭年代,民族危難之際,他們以血肉之軀鑄就鋼鐵意志,浴血奮戰。而如今,和平年代,在家國需要時,他們活躍在不同“戰場”,毫不退縮。他們或許是地震降臨時,拯救埋在廢墟下災民的解放軍!或許是洪水來臨時,挺身而出,用血肉長城築起防洪大堤的子弟兵!也或許是在邊境線上堅守數年,不論狂風暴雨,默默無聞守衞邊疆的戰士!還有,在戰疫一線不顧自身安危的各行各業的人。無論是保家衞國守護和平,還是堅守崗位為人民服務,在我心裏,他們都是最偉大的英雄,是時代的英雄!

英雄,有堅定的目標,有無畏的勇氣,有不屈的意志。作為青少年,從現在開始,我要學習英雄身上優秀的精神品質,樹立目標,戰勝困難,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祖國、對人民有用的人!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走出影院,這首《英雄讚歌》的旋律仍然在耳邊不斷迴響,我不禁跟着哼唱。是的,英雄的生命,開出了鮮花!

篇三: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孟子曾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含生而取義者也。”古往今來,英雄輩出,用生命來詮釋、傳承何謂之“義”。《金剛川》這部影片中的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譜寫“捨生取義”四個大字。

中華民族向來推崇“義”。三國時期,有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立下生死相托的豪壯誓言。林清玄説:“人應站在傳統上,內心才會深刻。”電影藝術亦是如此,片中主角劉浩、張飛、關磊三人姓氏恰好也是“劉關張”,犧牲順序也暗合歷史,張飛決一死戰前吼唱“長阪坡前救趙雲,嚇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人物命名與形象塑造,富有傳統文化底藴。然抗美援朝的英雄們,誓死保家衞國,其義無反顧,更崇高偉大,更義薄雲天。

在他們身上,“義”乃捨身許家國,“義”乃捨己為戰友,“義”乃捨生擔使命。電影中劉關張都是錚錚熱血男兒,他們團結一致,敢打敢拼,臨危不懼,視死如歸。關磊為了不使張飛的暗炮暴露,點燃炮台周圍,吸引敵人火力,在敵機機槍掃射之下,血肉橫飛,英勇殉國;張飛為吸引敵方火力保護大部隊順利渡江,也點燃炮台周圍,併發射五顆曳光彈,暴露自己位置;在被敵機炸得只剩下一條腿、一隻手的情況下仍孤身一人,用僅剩的一條腿調整炮筒的方向,用綁在斷臂上的木棍抵住扳機,操縱多人才可使用的炮台,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打下敵機;而劉浩,為了大部隊能儘快渡江,在如此密集炸彈的轟炸下,沒有後退半步,在敵機投下燃燒彈的那一瞬間,他仍然保持着肩扛木頭的姿勢,並向空中嘶吼“你是攔不住我的”,身軀被燒成焦炭,依然屹立不倒。“國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大義。”英雄“義”的精神,如大川東流,流淌進國人的血脈。

保家衞國,義無反顧,何止於戰爭年代?庚子年,新冠疫情肆虐。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舉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高擎“家國之義”的大旗,共戰疫情:各省市大批醫療物資送往重災區,醫護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衝在抗疫第一線;警察指揮交通,堅守崗位,維護安定社會秩序;師生居家隔離,網上學習,增強建設本領……大國擔當樹道義,團結抗疫顯仁義,守望相助展情義,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中國之義,可謂重千鈞。

融世代血肉金剛,換當下的風平浪靜。在影片的最後,嶄新的鋼筋混凝土大橋橫跨金剛川兩岸,一道吉光穿過厚厚的雲層籠罩在橋上,有如英雄赤誠、忠義之精神,與山河共存,與日月同輝!

篇四: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沒有等來吳京的《戰狼3》,等來了《金剛川》也不錯。從影院歸來,仰望星空,呼吸一下夜鄭州的空氣,卻越發顯得我的“小”來,感情小家子氣,大愛,才應是每人的真性情。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1950年10月25日被定抗美援朝紀念日。幸虧,今天沒錯過這部電影,否則,會有遺憾。

電影,讓人看到了什麼叫血戰到底?什麼是慘烈?就如活着的人事後平靜説出的那幾句話,“戰場就是這樣,你也不知道他們是誰?只知道他們是戰友,他們是兄弟,他們是護着我們過橋的。”

以前的電影都是線性敍述,展開的是一個完整過程,而《金剛川》改變了這一敍述模式,類似於盲人摸象的手法,圍繞“金剛橋”從三個不同角度讓觀眾領略戰爭:工兵連“架橋”,高炮連“護橋”,美軍“炸橋”,在反覆炸橋,反覆修橋中推進着故事情節,是較量,更是為了後來人更好的生活。橋存,金城就是美軍的地獄;橋亡,就是我軍的地獄。所以,在裝備不好的情況下,每人用信仰守護了自己的陣地:老高本來是準備第一個衝進金城打仗的,可卻毫無怨言地服從了安排,配合架橋,直到炸飛半個身體,口噴鮮血,還是完整地説出了不要救他,架橋要緊的話,一瞬之間讓自己和隊友陰陽相隔,捍衞了使命;高炮兵張飛則在彈藥缺少,戰友戰死,只剩自己,自己獨自用右手和右腿(左胳膊、左腿被炸飛)打下了敵人的另一架戰機,為犧牲的戰友報了仇,完成護橋任務;美軍則在不斷炸橋的過程中領略了中國軍隊的神奇,人人都不是神,但卻創造了神才會創造的神蹟,尤其最後架起的那座人橋,最終變成了屹立不倒。

三個不同的視角讓我們領略了金剛川保衞戰的全貌,真正做到了小而精。很慶幸當下的自己,雖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卻是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是最大的福份。看過電影后,就覺得,英雄之魂,不應磨滅,應該讓現在的小孩兒都免費看看這樣的電影,才不會被眼前的安逸生活矇蔽了雙眼,人和人才會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就能真正地擼起袖子,創造一個輝煌的明天出來!

篇五: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我之前看過許多電影,但自從看了金剛川之後,我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勇敢、獨立、堅強了,我對這部電影十分喜愛。

電影中描述了,在鬱鬱葱葱的樹林旁發生了一場我軍和美軍的激烈戰爭。美軍為了破壞我軍大部隊去抗美援朝去幫助朝鮮,先後炸了我軍在金剛川上建的橋樑共8次。在這次戰鬥中,我軍死傷無數,但有些部隊到達了抗美援朝戰場。最終通過我們軍團的堅持,我們打敗了美軍,獲得了勝利。

戰爭中的蔣主任説:“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有人修橋,美軍飛機炸一次橋,我們修一次橋,在這次戰爭中,我們一定要打敗美軍。”他的這句話讓我不禁想起了許多志願軍戰士拼搏在殺場的畫面。張主任為了讓大部隊過橋不顧生命危險,把射向大部隊的子彈擋住了很多,全身共有100多顆子彈,都是為戰士們擋住的,最終英勇犧牲。戰士們沒有因為惡劣的環境而放棄,而是英勇奮鬥,最終靠着堅強的毅力打贏了這場戰爭。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做像戰士們一樣,堅持不懈、一鼓作氣的人。直到遇到真正的困難時我們才能體會到這樣的品質難能可貴,這份光榮應當被傳承。

我要學習戰士們堅持不放棄的精神,這部電影讓我從一個膽小、不獨立的人,變成了一個自信、堅持、獨立的人。

篇六: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新中國成立不久,美帝國就對朝鮮發動了戰爭,中國政府考慮到朝鮮一旦被佔領,我國東北就有可能淪為人間煉獄。應朝鮮政府請求,也為了自身着想,我們派出了部隊前去支援。

我方部隊的大部隊準備過一條江,這條江流水急,深,通過它的唯一辦法就是過橋。美國顯然也考慮到這條橋的重要性,不斷地派出飛機前來騷擾我軍過橋。但令他們驚訝的是,中國工兵一次次的把斷橋給修了起來,美國工兵3天修的進程中國工兵只用了兩三小時?!我在這一刻看出了工兵們堅強的意志與那似乎擁有無窮力量的體魄。

令我震撼的有許多畫面:

鄧超飾演的高福來被延時炸彈炸重傷的那一刻,脱口而出的不是:“救救我。”而是:“修橋!”原本口齒清晰的他此時説話卻變得的含糊無比,但他的眼神——是那樣的堅定,是那樣的有力量!炸彈炸掉的是橋,而不是他的信念!

張譯飾演的張飛為了吸引希爾的炮火,讓手下人點燃了周圍的草木。希爾果然朝着他們俯衝下來,並不斷地俯衝,射擊。周圍的人倒下了他也被炮彈給肢解了,但一個人的信念不能被肢解!凡不能毀滅他的,必使他更加強大!

他拿起了一根木棍,然後緩緩向另一個炮台走去。

……

他用盡全身的力量發出了最後一發炮彈,叫出了最後一聲咆哮!我用暫停鍵停住了畫面:他的面部猙獰。這猙獰,是為了誰?是為了祖國人民、朝鮮人民不受戰爭的波及,能夠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過完温飽一生啊!

沒有人能不朽,活過便是永恆。

他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路途裏,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裏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灑滿一地。他們累,卻無從止歇;他們苦,卻無法迴避。

篇七: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讚歌詠英雄少年當自強

在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爸爸媽媽帶我看了一部電影——《金剛川》。影片中的一幕幕場景衝擊着我的視覺,震撼着的我心房,令我難以忘懷。

電影講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美國依靠強大的武器阻撓中國志願軍大部隊通過金剛川參加決戰。美軍分批次使用他們的先進武器,通過轟炸機扔炸彈、遠程發射榴彈炮、預投延時炸彈等多種方式,想要破壞志願軍過河的木橋,但是工兵連的戰士們一次次奇蹟般地以驚人的速度修好木橋。敵機一直阻礙着前進的道路,高炮班的戰士們負責殲滅敵機,掩護大部隊盡多儘快地過橋了,但是因為只有兩架炮,炮彈又少,戰鬥很是慘烈。

影片這兩幕場景我印象最深。第一幕是高炮班被敵機襲擊。飛機上的機關槍是那麼厲害,那麼兇猛,“噠噠噠……啾啾啾……”在密集的不停息的槍聲中,第一架炮上的所有戰士犧牲了,滿地都是血,現場十分慘烈。第二架炮上的戰士張飛雖然倖存下來了,但他卻斷了一手一腳,而且第二架炮也被敵機打毀了。我本以為張飛他只能痛苦絕望地等待死神的降臨……誰知他大叫一聲,忍痛用打火機燒焦傷口止血,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地從他臉上滑落,但是張飛咬緊牙關,繼續灼燒傷口。最後,他拄着枴杖,帶着僅剩的三枚炮彈,一瘸一拐,艱難地向第一架炮走去。他每走一步,我的心也跟着顫抖,他該忍受怎樣的疼和痛?他會不會突然倒下,我的心一直揪着……平時我手指被小刀劃傷了都很疼,而他此刻是斷了手斷了腳,傷口還剛剛經歷火苗的灼燒!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忍痛孤軍作戰呢?我不斷地叩問自己,我想應該是對美帝國侵略者的仇恨,是對犧牲戰友的摯愛,是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也應該是他神聖的戰士的責任!讓他有這樣的信念,他頑強無畏的忘我精神使他終於打下了那架偵察機!張飛的英勇壯舉深深地震撼到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距離決戰開始的時間越來越近,可是橋卻又被敵機的燃燒彈炸燬了,最後一幕壯烈的情景出現了!工兵連倖存的戰士居然腳踏殘樁,手撐木板,架起了一座人橋,託舉着大部隊順利過河!湍急的河水,翻滾的白浪,密集的槍聲,那是在奏鳴,那是在詠歎,那是一曲英勇的讚歌!志願軍戰士們英勇無畏,視死如歸,捨生取義,真是令人肅然起敬!

大家想想,我們現在的和生活平是怎麼來的?是的,是千千萬萬個像電影中一樣的英雄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啊!就像國歌裏唱的那樣:“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學習英雄,學習他們的面對困難勇敢頑強;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一切,珍惜革命先烈們為我們帶來的美好生活!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熱血沸騰,感慨萬千。我深深地體會到“落後就要捱打”,國家只有強大了,才不會被欺負。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當自強。我立志,要好好學本領,自強不息,即使生活佈滿坎坷,也要披荊斬棘,即使路有挫折,也要勇往直前,發揚紅船精神,長大報效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作者系嘉興市秀城實驗教育集團吉水國小四年級班學生,指導老師張益勤)

篇八: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施智錦

“那一年,俺們才都十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這是《金剛川》這部電影的預告片旁白。

這一部電影改編自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三年的著名事件——抗美援朝,從這部電影裏,我們可以知道抗美援朝的慘烈,但也突出了志願軍們的勇敢以及他們濃濃的愛國之情。

一九五三年,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們必須要在第一時間趕往金城,去參加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了前往金城,他們在一條叫作“川流”的江上修建了一座木橋。美國為了不讓志願軍們前往金城,這樣對自己的戰爭有着更大的優勢,所以就開始轟炸木橋。

一次,又一次,美國的飛機把木橋炸燬了很多次,可是志願軍們都能夠在短短几小時內,把木橋修好。

敵機每次都來炸橋時,志願軍們看到,用大炮一次又一次攻打,他們有的會被飛機打傷,有的是失明,但他們還是努力攻擊,他們捨己為人,在死得最後一刻也不停止。

他們非常令人敬佩。

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有着無數的人為祖國而犧牲,他們都非常光榮、英勇。

篇九: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來到太平洋影院,觀看了《金鋼川》,它是一部愛國電影。

本片講了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後階段,中國人民子弟兵要到金城去支援前線的戰士。到金城的途中,有一條水流湍急的大河,這就是金剛川。要想度過這條河,唯一的一座橋,是戰士們用木板臨時搭起來的。美軍為了不讓志願軍通過這座橋,用轟炸機一次次的將炮彈投放於木板橋上。子弟兵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最終工兵連的戰士搭成人梯,將木板舉過頭頂,讓其他戰士順利過了河。

《金鋼川》從三個角度介紹了當時的場景。中國當時的武器非常落後,只有兩個炮台,一個是主攻的,另一個必須隱藏起來。主攻炮台被擊中後,連長張飛身負重傷,失去了一條腿和一條胳膊,但是,他不顧自身的安危,將生死置之度外,拿起竹竿,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炮台,艱難地操作着炮台,將一架美軍飛機擊落。他那種不怕犧牲的精神是來自於對祖國的熱愛,因為他們嚮往光明,嚮往和平。

看完《金剛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於金剛川的這座橋。每當橋被美軍炸燬,工兵連的戰士們就會在第一時間將橋修好,所以,這座橋被美軍稱之為“炸不壞的橋”。1953年11月12日凌晨,美軍派出了八架大型轟炸機將木板橋完全摧毀。即便是這樣,志願軍仍然沒有屈服,他們最終靠着團結過了河。從中,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力量,看到了團結的力量。

當今,我們的生活如此幸福,可是,我們這樣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輩犧牲了無數的汗水和鮮血,甚至是生命換來的。我們少先隊員必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因為中國假如是一條大船,我們是即將身在甲板上的舵手,揚帆起航。

篇十: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中國脊樑

張鴻燕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國志願軍與朝鮮軍隊並肩作戰。渡江一一最後一次戰役,它將會決定戰爭的結果。”打完最後一次,我們就能回家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了!”,一個志願軍説道。

然而,渡江絕非易事,他們僅僅依靠一座木橋渡過湍急的江水。美國的飛機又怎會善罷甘休,時不時投放幾顆炮彈,炸燬那一座橋。但中國人民是頑強不屈的,儘管橋一次次被炸燬,他們仍一次次地修復,並爭分奪秒,飛速渡江,這是別人做不到的。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兩個美國飛行員在對話,其中一個説:”這些人是炸不死的嗎?像這樣一座橋,我們軍隊修好需要三天,而他們只用了三小時不到!我們的任務彷彿是不休止的……”這就是中國人,這就是中國軍隊!

影片中,有人在前仆後繼,衝上去修復橋;有人緊盯着敵軍飛機,彙報異常情況;有人全神貫注,操控高炮射擊。他們身上都體現了同一種精神一一愛國。”就告訴他們,我們在這兒,讓他炸”“不要耽擱,快速渡江”。每一個士兵都在奮力拼搏,為了祖國統一昌盛努力。什麼是民族精神,什麼是民族魂?這些人,就是真正的英雄,就是祖國的頂樑柱!

“打贏這場仗,回去拿獎章。”這是一個戰士純粹的願望,更是中國人民肩上共同的擔當。影片歌頌了志願軍的愛國熱情與愛國情懷,渡江的勝利,是中國精神的體現,是全中國的勝利成果!無悔的擔當,心甘情願地犧牲,是對他們最好的詮釋。他們是令人敬佩的,他們值得那一份榮耀。

中國精神需要我們來弘揚和傳承,先烈的事蹟會永垂不朽,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我們將不斷努力,繼續搭建那一座通向成功的橋。

篇十一: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喬虹傑

“真正的強者,不是流淚的人,而是含淚奔跑的人”這是我在今天看過張老師播放的電影《金剛川》後的感受,現在回想起來,一些片段仍然讓我記憶猶新。

《金剛川》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中國共產黨在抗美援朝時期,由於大部隊在戰鬥中缺乏兵力,總部派出增援部隊支援,在途中過橋遇到美軍阻擋的故事。《金剛川》這部電影從一個事件的三個角度來描述:修橋工人,美國空軍活動狀態;山下工兵反抗,從這三個方面來描述當時場景,使觀眾更能直觀地瞭解當時的情況,突顯出中國軍人不怕犧牲、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品質。

電影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電影的末尾,一個年輕的軍人全力在自己的炮台上堅守崗位,在被美軍飛機的炮轟炸後,一個炮兵隊的人都犧牲了,只剩下一個軍人,但他的腿和胳膊都受了重傷,只見他堅強的用嘴和另一隻手綁住傷口,忍着疼痛,右手柱着一個幹樹枝,勉強地站了起來,一瘸一拐地向炮台走去,他坐上了炮台,斜着身子上足了彈藥,用僅有的右腿轉動方向輪,使炮口對準天上美軍正要返航的飛機,他動用着全身的力氣,忍受着千萬的痛苦,一個殘疾的人支撐起了整架炮。他帶着思念、惋惜和痛苦發射了最後一炮。

‘轟!’一聲巨響,一架美機拉着長大的黑煙墜落了下來,而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安心的閉上了眼睛。

即使面對再大的風雨,也絕不放棄,即便忍受的痛苦再多,也要含淚向前,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精神啊!

如今,我們生活在這樣和平的年代,每天過着快樂的日子,這一切都是我們祖先用生命和汗水換來的,先輩精神要永遠傳承,今年的新冠肺炎戰勝就完美詮釋了這一道理。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少年,我們要傳承先輩精神,努力學習,長大後為國家和社會做一份貢獻。

篇十二: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劉洋洋

“紅色彼岸花,花瓣遍地撒……”,期會考試過後,我觀看了一部名為《金剛川》的電影,一座用戰士血肉之軀搭起的橋,讓我的內心受到巨大震撼,久久不能平靜……

開場,是一段70年前的歷史,抗美援朝志願軍要通過一段地勢險要,江水湍急之處,只有誓死捍衞唯一的橋,才能抵達對岸,到達戰場金城。中國志願軍靠兩台炮,一個團的戰力加上工兵隊,用盡全力打通去往金城的彼岸。而美軍,不惜動用大量空軍勢力,對志願軍進行轟炸,採用延時炸彈對橋進行爆破,但橋一次次奇蹟般的被修復,在物資極度匱乏時,志願軍用身體搭起一座人橋,鮮活的生命猶如瓣瓣彼岸花,散落遍地。

金剛川,金剛川,這豈止是一條江啊,這是戰士的金剛軀啊,即使美軍的航空技術發達,我們也用軀體硬生生扛下,即使毫無勝算,仍要放手一搏,將生命築成通往金城的橋,通往勝利的橋……

抗美援朝一戰,志願軍戰士用最差的武器,打最成功的戰,凝聚一顆顆熾熱的赤子心,用鮮血用生命用無畏的精神,把裝備先進美國人轟出朝鮮,電影中”姓張名飛,字翼德,長板坡前救趙雲,嚇退曹操百萬軍!”這句話,不正是對志願軍戰士的真實寫照嗎!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寧死不屈、英勇無畏的代表,他們用鮮血染紅了國旗,用生命造就了新中國。我們也要銘記歷史,繼承他們不畏艱險,誓死衞國的精神。不要畏懼黑暗,因為你的身後,有耀眼的光芒,它會指引着你前行!

篇十三: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不問萬古流芳,但求此心敢勇”,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題記

在上“空中課堂”期間,政治老師為我們推薦了電影《金剛川》,該電影是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70週年所拍,為了更加了解抗美援朝戰爭,深切體會當時的戰況、戰爭的殘酷,我與父親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主要講: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末期,為了取得談判的主動權,志願軍發動了一次很大的戰爭,金剛川本來是屬於重要的軍事運輸通道,可上面的橋卻被敵方損壞。為了搶佔時間和先機,當時的士兵們突然接到修橋命令,要保證讓大部隊順利通過。然而情況並不容樂觀,每次修好橋又被敵軍炸燬,炸燬之後又修好,修好後又被炸燬,如此循環往復。面對敵軍的不斷轟炸,我軍從不懼怕,在敵人的猛烈炮火下,不斷修橋,一直到戰爭結束,我軍勝利。

這部電影着眼點很小,用陸地上各部隊及空中敵人的視角,將戰士們捨生忘死守護橋樑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張飛(張譯飾)與關磊(吳京飾)這兩個角色。關磊原是張飛的上級,因在戰場上兩次抽煙被降為班長,本應聽命於張飛,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當時高炮連共兩個炮位,關磊和張飛不斷爭搶第一炮位,表面他們在搶功頭,其實他們都知道一號炮位極危險,頻頻爭吵只是為了搶在前面犧牲以保全戰友,當我看到兩人吵得不可開交,不禁深受觸動,在這種時候,卻依然搶着衝鋒,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品格。捨生忘死,如此無畏,是什麼令他們這麼堅強?我想,是對戰友的關懷,掩護大部隊的責任與擔當,戰爭必勝的信念!濃濃的戰友情,淹沒在炮聲中,血液裏,隱含在堅毅的目光中,它如流水,洶湧在每個並肩作戰的戰士心中,雖無言,卻勝過人間無數。

另一個鏡頭便是在關磊犧牲之後,張飛不再軟弱,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為戰友們報仇。第三次戰鬥打響,張飛命戰友點燃周邊草垛,把敵軍火力引向這邊,果然美軍轟炸機發瘋般地對張飛的高炮陣地進行轟炸,戰友們一個接一個倒下,張飛也被炸掉一隻胳膊和一條腿,暈倒在地。正當美軍得意地向上級彙報戰果時,張飛醒了過來,處理傷口後艱難爬到一號炮位,他狂笑着,眼裏滿含着不屑,唱道:“長阪坡前救趙雲,喝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他向着美軍戰機嘶吼着:“來啊!”,最終,他用最後一絲力氣打下了一架美軍戰機……在一瞬間,我好像真的看到了古時的張翼德,他悠揚的歌聲永印於我腦海,成為我心中不朽的篇章;他眼中的輕視,無畏無懼令敵人害怕,令國人讚揚;他那“不自量力”的嘶吼,永遠定格在不斷的炮聲中,定格在他打下戰機的那一瞬間……他曾怯懦,面對戰友犧牲、敵人欺壓,他憤怒,他堅強,艱難向一號炮位走去的背影是他永回不去的歷史,永不後悔的明天,這是他的樣子,也是所有戰士的樣子!正是有他們的堅守,才有了美好的今天。我暗暗擦拭着淚水,説不清是怎樣的淚,是激動?是感動?只覺淚水不停留下臉頰,不禁緊咬牙關,壓抑的心情伴着震撼的心……

那座“人肉橋”令我難以忘懷,如同美國士兵的感歎,“你們不是神,卻創造了神蹟”,不管多麼強勁的對手,多麼高級的裝備,都無法阻止中國士兵的腳步,哪怕用血肉堵住槍口,也會迎難而上,這是他們的樣子。“不問萬古流芳,但求此心敢勇”,他們,是我心中最可愛的人。

篇十四: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沒有過橋,是他們的地獄;過了橋,便是我們的地獄。”這是一位美國飛行員説的話。

故事發生在一九五三年,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打響了。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要前往一個叫金城的地方參戰。到金城必須要經過一條名為金剛的河,志願軍某部的工兵連便在那條河上修了一座橋,雖然經常受到敵人的轟炸,但是,這座橋是炸不爛的!

當關班長犧牲後,張班長被美軍飛機的大炮擊中了!他,斷了一條胳膊和一條腿,卻拄着一根木棍,脖子上掛着高射炮炮彈,爬到了高射炮前,點燃了篝火,吸引住了美軍飛機的注意。他,一個人完成了6個人的操作!大吼了一句:“來啊!”吼罷,他連續發射了三枚炮彈。擊落了那架罪惡的飛機,結束了那位罪惡的飛行員生命。就在這時,一架B29轟炸機,朝着張班長的陣地扔下了數枚燃燒彈。部隊順利地過了河,但張班長犧牲了,他用犧牲換取了志願軍勝利。

看到這一幕時,我怒了!我肯定凡是與我一樣,看到這一幕的人都怒了。一架美軍飛機的飛行員。他竟然開着飛機,還在我軍的陣地上喝酒,最後還竟然把酒壺扔到了我軍的高射炮旁邊。這下我徹底地怒了!這是對我們中國軍人的侮辱,我捏緊了拳頭恨不得把那個飛行員給揍一頓!這隻能説明,那時候我們國家還不夠強大。我們雖然將國民黨反動派趕到了台灣,建立了新中國,但是我們的工業十分落後!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有很多項目都是世界第一!現在,誰也不敢再侮辱我們!

當看到結尾時,我哭了!部隊順利地過“橋”了,此“橋”非彼橋,那是用人搭出來的橋!這讓我想起了國歌裏的那一句歌詞: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我們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我們這個民族從來不相信神,但是我們創造了神都無法創造的奇蹟。七十年過去了,“萬里長城猶今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些抗美援朝的老兵們,雖會因時間的流逝,而一個個地離開我們,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寫到了這裏,我不禁想用一句詩結尾:“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篇十五: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最後一發炮彈

蔣雨函

1953年,抗美援朝進入了最後的決戰時期,譜寫了新中國成立後壯烈的一章。《金剛川》這部電影,在觀眾眼前再現了戰士們同敵人頑強鬥爭,毫不氣餒,最終勝利的輝煌歷史……

為了保證士兵能夠安全過橋,不被敵人的飛機炸燬,高炮班的戰士用僅有的兩門炮守住自己的戰線。張飛,一個普通的名字,作為班長,他擔起了不可估量的責任——用最後僅剩的一門炮,對抗敵人的戰鬥機。一架龐大的飛機掃射着密密麻麻的子彈徑直向高炮衝來,他臨危不懼,“六點鐘方向!快!”,一句句撕心裂肺的命令,使戰友們也全身心投入到戰鬥中。“砰!”比人還要大幾倍的炮彈不偏不倚地摔在高炮及戰士們身上,剛剛還明亮無比的空地,瞬間化為灰燼。

良久,張飛從地上抬起頭來,戰士們已經血肉模糊,自己也一樣。但他沒有放棄,堅強地站起來,忍着刺痛,撕了一塊布條包紮起來!他望了一眼死去的戰友,用一個胳膊,一條腿顫顫巍巍地爬上山,他要幹什麼?——去拿最後一發彈藥,與敵人做個了斷!天色漸漸黑了,張飛拖着千瘡百孔的身體,爬上七人才能使用的高炮架,從容等着敵軍偵察機。忽然一束白光來臨,他趕緊用僅有的一條腿轉動大炮,迅速發射出去,那架偵察機迅速分成了兩半,他成功了!只見他微微一笑,在猛烈的子彈中永遠閉上了眼……大部隊也得以迅速過橋。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一位位戰士站在生與死的邊界,只為大部隊能迅速轉移;他們不顧生命危險,在敵人炸燬木橋後,迅速修橋,那是他們用血肉築起的生命之橋!連敵人也説:“用兩根竹竿子吃飯的中國人,竟然能在三小時內迅速修好橋,這座橋好像永遠也炸不毀。”他們不信神,卻創造了神蹟。

“我們都是十八九歲的兵,但我們不怕死。”

今天,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切莫以為只有生於亂世才好為國分憂。欲報國何須身於亂世?又何止在沙場上拼殺?歷史的記憶在回望中更加刻骨銘心,讓我們知道——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可能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會是最好的出路。英雄在這平凡的年代如浪花一般湧現,在抗疫期間,無數的最美逆行者,無數的急救箱,難道不是擁有着同一位位為國家獻身戰士相似的愛國精神嗎?保家衞國的過去,現在、未來依然延續……

最後一發炮彈,永遠的歷史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