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活着讀後感800字(推薦15篇)作文

精選 閲讀(1.66W)

篇一:活着讀後感800字

活着讀後感800字(推薦15篇)作文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題記

什麼是活着?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這是餘華所認為的。

餘華筆下的福貴,他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活着”。

福貴的一生是極具戲劇化的,父親被他氣死、母親病死、被抓走充軍、兒子輸血死了、女兒難產死了、女婿被吊板砸死、妻子病死、外孫吃豆子,也死了。他的一生,像是隻能用“苦”來形容,那個時代的所有苦楚都無情地落在這個普通農民家庭。餘華用近乎冷漠的筆觸描繪着,沒有撕心裂肺的痛苦,沒有怨恨世俗的不甘,也沒有對生活的厭倦。他已然將福貴塑造成了一位英雄,一位生活的英雄,一位活着的英雄!

《活着》中有一幕是這樣的:

春生説:“我想開大車,哪怕是死了,我也願意。”

福貴説:“我想要活着,只要這次能回去,我便要好好地活。”

後來,福貴真的活下來了,命運總是戲耍着人們,讓人認為活着,就有盼頭後,又是無止盡的苦難。可生命再苦,也要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福貴親手把自己的親人一個一個地葬下,他不難過嗎?他不孤獨嗎?

誠然,他是孤獨的。

福貴放牛,會喊“家珍、有慶、苦根……”説是怕牛見只有自己還在耕地會孤單、會不高興。可是,從始至終,孤獨的也只有他一人。

羅蘭·羅曼説:“真正的英雄主義,是看清生活後仍然熱愛生活”,他詮釋了人生、疼痛、清醒、釋然。有慶死後,福貴説:“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只剩他一人時,他説:“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這是福貴的釋然。

我們常常將“活着”與“倖存”比較,對《活着》而言,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福貴的一生,我認為,只有他才有這個資格去評價,那是旁人看不到的活法。

當這部小説結尾時,我想,活着的意志,已是福貴身上唯一不可被剝奪的東西了。莫糾纏、莫回頭,餘生還長。

很孤獨啊,但,尚可活着。

篇二:活着讀後感800字

餘華的這本書點出了一個離我們最近又或者最遠的話題:活着。是的,我們喜、怒、哀、樂,我們活着;我們失去,我們得到,我們還是活着。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衍生出了一個困惑了幾十代人的問題:我們為何而活。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式地教育:為了以後的生活、前途而活,為了父母家人老師而活,為了成就一番事業而活……殊不知,我們拋掉了活着的本質。這些看似美妙的“大道理”,骨子中是荒唐的——因為這種活着是為了得到,是為了獲得權力、金錢、認可等等。只要你失去了這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可是,為什麼福貴卻能活下去?

他早年失去了錢和地位,又失去了母親、兒子、女兒……他失去了一切。但是,他為什麼還活着,而且很樂觀?

因為他願意活着,他為活着而活着。丟失東西並不是最可怖的,失去了活着的意志,才是最致命的。我們活着若只為了實現哪些看似偉大實則空洞的目標,那就是機器了。活着的目的其實很小,就是活下去面對世界。定位太高,反而容易迷失自我。

現在那麼多人因為事業失敗自殺,自以為擺脱,實際上則是捎走了性命。他們的目的太過遠大,但無非就是:錢,權。連活着的意義都沒有理解,所以在失去這些後,何談東山再起?

活着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一種意義。福貴,在家道中落時可以自殺,在當兵時可能被擊斃,在親人去世時可能悲痛而死……但他選擇了活下去。有人認為這是軟弱的行為,但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活着不是第一重要的事嗎?書中,曾是地主的龍二被槍決;曾是縣長的春生在文革中自盡;曾是生產隊隊長的村長被拉去批鬥……他們都“曾”是什麼大人物,也都站到過人生頂峯,但都跌下來摔了粉碎;他們也都“曾”對福貴的保命行為嗤之以鼻,但最後自己卻丟了命。因為他們為了錢財、權力、地位活着。解放、文革,社會大變,丟失了這些,就不活了——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把活着本身當回事,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活到最後一刻的意志。

要我説,社會永遠在變化,你也在不斷在挪着位置。你隨時有可能得到一切,也隨時有可能丟失所有。其實成功並不重要,因為成功只是讓生活更好而已。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在最困難的時候活下去。而這時就要確定一件事:我們只為了活着而活着。

篇三:活着讀後感800字

晨光熹微,漸有人聲。翻來覆去,毫無睡意,偶然瞥見桌角之書。

四方,端正,似有兩股清泉,又如滄桑之證,兩個小字“活着”。再次遇見,已為摯友,閲後所歷,恰似千帆。

這是一個人,福貴,他一生所歷。年少時紈絝,以致賭光家產,他揹着銅錢,忍受着身心之痛;勞作,為了醫母之病,入城,卻被抓去當兵,歸來其母已逝;兒子被抽血致死,他心如刀絞,卻無可奈何;女兒難產至死,他哀傷,可生活仍舊得繼續。妻子、女婿、孫子接連去世,他每次都如發瘋般絕望,可也只能面對,面對現實,面對活着這幸運卻不幸的事。他買了即將被屠之牛,與其繼續面對生活。

這同樣是一枚證章。

初讀《活着》,我在字裏行間所感受到的,是福貴這個人遭受的苦難。很難想象,親人已逝,白髮人送黑髮人,如此大的痛苦,會令他受到多少折磨。這是直白的現實,這是足以令人崩潰的力量。透過“福貴”,我望見了幾十年前那段黑暗卻充滿温情的時光。我欽佩於他的毅力,也動容於他平凡生活中對親人不一般的珍視。

再讀《活着》,是另一段人性的旅行。我望見,戰爭時期國民軍閥殘暴的場景,我同樣看到,福貴戰爭下與難友的真摯友情。我看到,為了救縣長妻子,人們的草菅人命,我同樣感受到,福貴殺子之仇下的釋然與大度。醜惡的人性與真摯的品行交織,這正構成了善惡交融的社會。於《活着》中,作者所披露的,所讚頌的,對人性的討論引人深思。

最後一遍精讀,我卻感受到《活着》不一樣的魅力。書中福貴雖歷經滄桑,但並未失去活着的信心,而是平靜地、沉穩地面對。這是一種信念。或許活着不止於為他人而活,更是為自己而活,為活着本身而活。這是人與命運相奏鳴譜出的動人樂章,是歷經萬難後的超然。

一段人生,一份苦難,一種人性,一篇華章,一絲釋然。《活着》所想傳達的,正是命運之路上人與宿命的友誼,人與內心的圓融。或許,不該抱怨、控訴現實,而應以高尚展示現實,展示“活着”不一樣的,富有價值的美。

合上書,四方,樸實,放於桌角。

日至中天,光亮四射。

我想,我找到了活着的幸運。

篇四:活着讀後感800字

馮昊

人總説,時間會掩蓋一切…可那一切像是春風吹又生的枯草,總是在人們的心中放映着。“活着”,那個黑暗的時代亦像是逝去了又像是仍舊鮮活着;那兒悲慘的人們亦像是死去了又像是活着的。

《活着》只不過是對於世態炎涼之後的大徹大悟罷了。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書中的福貴便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句話。福貴,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為年輕的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最後在貧困中醒悟,但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腳步,殘暴地奪走了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敗落後死去,傷痛還沒撫平,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也離他而去。最後,連他唯一的孫子也沒逃過死神的魔掌。當生命裏的温情被一次次撕碎,只剩得老頭與一頭老牛在陽光下慢慢回憶。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可能就是一座大山。”福貴生活的時代是悲慘的時代一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接二連三地發生。毫無疑問,當時的時代氣氛好像瀰漫着一股硝煙,好似不經意地摩擦就能引發一場暴亂。百姓的家園變成了充滿硝煙的戰場,每一天都有人在憂心着明日的安危,總有數以千計的人們奔赴死亡。

活着!正如作者餘華所説,活着本身就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地活着,正因為異常地艱難,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

生活本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堅定地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才能體會到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不去品嚐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生活的甜。從古至今,有誰沒遇到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有些人卻像是牆角的雜草頑強地綻放着生命的光彩!

“活着!”這是生命最根本的韌性和驕傲,也是面對痛苦、挫折、毀滅,無聲堅持、無聲忍耐的最好答覆。

篇五:活着讀後感800字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內心感到了難受,充滿了壓抑,甚至一兩滴眼淚滴落在這黑皮紅字的封面上。我曾和作者餘華一起笑那耕田的老人,也曾目睹被醫生抽空血而死的孩子的悲痛,但這本書,帶給我的,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活着》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曾因為為所欲為而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經過各種遭遇,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也不算晚吧。可厄運的陰影似乎一直在追隨着他的腳步,殘暴地奪走了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但“活着”是一種忍受,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去承擔生命賦予我們的一份份責任。

可不知是不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失去所有親人後孤獨的活了下來,靠着一隻老牛,一遍又一遍的喊離世親人的名字來陪伴自己。在經歷了那麼多人難以想象的苦難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那如石頭一般的生活壓力的重壓。

我幾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貴的人生之路上,每打開一次書,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那苦難的沉重,重重的壓在福貴的身上;甚至感受到淚水的無用,空氣中處處瀰漫着絕望的歎息,希望支柱似乎隨時都會倒塌,會在眨眼間煙消雲散。福貴幾乎每時每刻都盤桓在生與死的邊緣,痛苦得掙扎、忍受着至親們一個一個的離去,在一次次希望破滅中堅韌不屈的依舊活着。我合上書,淚水不停下落,心中似乎在為福貴抱不平為何讓一個平凡的人承受這樣的痛苦。

後來我才明白,活着是一種責任。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並不是逝去的人,而是那被迫承擔這一切結果的生者,因為他們似乎多了一份責任,卻又失去了一個能夠共同承擔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生者更應該堅定信念的生活着,因為他們味道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而是帶着希望,為了活着而活着。

看過一句活“笑着活下去”,“笑着”是一種人生態度,“活下去”則是要去踐行生命的一種狀態,“笑着活下去”就是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並實現生命,而這,也便是像我們這樣,所謂的人。

我們無權去評價他人活着是否幸福,便如賀拉斯所説:“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説他幸福”。

篇六:活着讀後感800字

初見此書,入眼的便是鋪滿封面的壓抑的黑,白色的“活着”二字突兀地立於其間,好似主人公福貴,一生都在與死亡負隅頑抗。

福貴是少爺出身,因賭博敗光了家產,父親去世,自己從少爺身份跌落谷底,接着進城為母親找郎中卻被抓去做壯丁,歸家時母親早已去世,女兒鳳霞也因一場高燒成了聾啞人。後來兒子有慶獻血過多失去了生命,妻子家珍也生了病。生活好不容易有了向好的苗頭——鳳霞出了嫁也懷了孩子。但是上天就好像執拗地要拋棄他,留他一人孑然老去——苦難化作紛至沓來的死亡,像暴風雨一般來得更加猛烈,扼住他的咽喉,重重捶打着這位老者。鳳霞難產而亡,妻子在三個月後撒手人寰,女婿與外孫也先後死去。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最終只留下他垂垂老矣。沐浴着霞光,載着回憶,唱着“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與一頭老牛消失於暮色蒼茫之中。

似乎,這樣一個壓抑沉悶的故事與“活着”這個盛滿鬥志、欣欣向榮的書名實在不相匹配。

但正如餘華所言,“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垂暮西山,當死亡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福貴卻能在田間樹下,以平淡坦然的話語,將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在蒼茫的田埂上獨自釋然,將自己曾遭受過的苦難化為繼續生活的勇氣,贈予過路人。

其實,福貴的一生又何嘗不是無數人一生的縮影?他們被命運一次次地予以重擊,卻在歎息後重新拾起努力與執着,繼續前行。雖生如螻蟻,靈魂卻不似螻蟻般渺小。“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成功向來無法一蹴而就,需要經歷千錘百煉般的磨礪,方能乘勇氣之扁舟,渡命運之滄海。

人生是一個已能窺到結局的故事,它的盡頭是已成定局的死亡。而我們窮極一生,不過是在歷經苦難千帆之後,得以為此寫下證明自己曾勇敢地活着的註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篇七:活着讀後感800字

《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活着”,在很多人眼裏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詞,活着本來就是生而為人的基本要求。但對於書中主人公福貴來説,“活着”過於沉重,讓人不禁思考,一個命運坎坷、歷盡滄桑的人依靠什麼活着?

福貴年少時本是一個衣食無憂的少爺,卻因賭博輸光了家產,成為了一個落魄的窮光蛋。這還不夠,他的父親也離他而去,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個大轉折。隨後,他又因被抓去打仗與家人分離。在此期間,他的母親去世,女兒聾啞。好不容易回到家過了一段安定的日子,兒子又意外去世,女兒結婚後生孩子大出血死亡,妻子患病去世,女婿被水泥板夾死,外孫撐死。福貴的人生一落再落,他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命運的折磨,更是一次又一次地體會親人離世、陰陽相隔的痛苦。所以,有人説《活着》是一本殘忍的小説,徐家除了福貴都被寫死了,只剩下福貴與老牛共度餘生。連作者餘華自己都説:“《活着》裏的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

可是餘華也説過:“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了幸福與歡樂。”福貴的人生中不可能只存在苦難,他也有許許多多的快樂:他有一個個深愛着他的親人。他的妻子家珍,陪伴在他身旁一輩子。面對他年少時的荒唐和長大後的貧困無半句怨言,甚至在臨死前答應福貴下輩子還要和他一起過日子。女兒鳳霞雖然聾啞,但天生樂觀,十分體諒父母,會孝順地為家裏分擔田活。兒子有慶雖然有些調皮但也十分孝敬父親。女婿二喜更是把福貴當作親生父親。外孫苦根與福貴相依為命,常常與福貴在一起幹活。這個暖心的家庭是福貴快樂的最主要來源,是他們讓福貴有了生活的希望,也讓福貴有了勇氣去面對苦難,有信心活下去。他們彼此間的關愛令人動容。如果福貴數不清的困難是“冷”,像一陣狂暴的冷風侵蝕着福貴的身體,令他絕望、令他痛楚,那麼家人之間的親情就是“暖”,如一股温熱的暖流湧入他的心中,讓他快樂,讓他欣慰。

福貴的人生充滿着酸甜苦辣、悲歡離合,但這些曲折的經歷都被他以堅韌的性格給克服了。我們面對生活,也應該接受包容這些冷與暖,活出更多彩的生活。

篇八:活着讀後感800字

人生坎坷,道路上荊棘叢生,每一步亦是艱辛;站在懸崖高處,我們會不禁感歎,“人生苦短”,花開花落又是一年,四季輪迴,盡頭又指向何處。面對這個繁華多變的世界,眼中充滿了迷茫,欲問:“人活着究竟有什麼意義?”

有些事總要飛蛾撲火,飛蛾的生命很短暫,卻總要向火而生,向光明而消失殆盡,人也一樣,活着並不是為了享樂,而是為了承擔自己身上的責任;守護歷史文化是一種責任,保家衞國是一種責任,孝親敬長是一種責任……人生來就揹負着許多責任,如果一個人無責無難,那他的人生便失去了意義,趨於平淡,更做不到經歷磨難後內心的恬靜。作為青少年,一生中最大的責任就是為國家做貢獻,國家是一個更大的家庭,家庭的和諧需要我們去守護。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在這句話中可見義的重要性,人生中會交很多朋友,形形色色,和而不同,能走到一起,互相結識是一種緣分。誠信,義氣是我們相處中最重要的東西,沒有了誠信,便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失去了義氣,便沒有知心朋友,人活着,要做到禮義俱全,才不會失去活着的真諦!

花開一朵,腳踏一步,花朵凋謝,人生苦短;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或許有人會懊悔,或許有人沉溺在幸福的淚水中;但往往一生無愧的人都是安詳的,他們不會因為世態的變遷而感慨,不會因為自己到了暮年而唉聲歎氣,他們趨於平靜,眼睛深邃如水,“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他們不會回答,但在他們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們的答案。

《活着》一書講文革時期,一個由地主變成農民的人,經歷了滄海桑田,最後平靜的活着,看似平淡,其實只是老人在歲月的磨難中成長,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味。人活着,揹負了許多的責任與義務,這是我們生來所要做的,除此之外,我們還有自己的夢想,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但在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更要做到問心無愧,這便是活着的意義!

責任,義氣與國家和朋友之間相對應,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中,每堅持一秒,便會有不同的花兒開放,走出困境後,回看人生,心之淡然,這如人生真義!

篇九:活着讀後感800字

餘華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寫的小説有《兄弟》《許三觀賣血記》《第七天》……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貼近生活,十分真實,以平實的民間姿態呈現一種淡泊而又堅毅的力量,讀後給人一種內心的震撼和靈魂的觸動,其中《活着》一書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分。

小説《活着》用平靜而緩和的語氣敍述了主人公福貴悲劇的一生。福貴年輕時是一個地主家的少年,經常在城裏吃喝玩樂,夜以繼日地豪賭,並樂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這一切看似風光,然而好景不長,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很快讓他付出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代價——由於把祖輩留下的家產在一夜之間輸得精光,加上半年來的賒欠,福貴由遠近聞名的闊少爺變成了一文不名的窮光蛋,從此一蹶不振。

日子越過越苦,厄運也紛至沓來:父親在從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死了;他為病了的老孃買藥時被抓了壯丁,兩年後才死裏逃生;回家後母親已故;女兒鳳霞因高燒失去了説話的本能;唯一的兒子有慶在一次採血事故中被醫生奪去了寶貴的生命;女兒鳳霞終於長大成人,嫁了個好丈夫卻死於生產;妻子家珍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最終死於軟骨病;女婿二喜死於工地事故;就連他年僅七歲的孩子苦根也因吃豆子撐死離他而去。他身邊親人都死了,但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樂觀地活着,因為他始終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這部作品讓我明白了生活是平淡的,像一杯涼白開,這種平淡不是説生活無趣,而是指它不是異想天開的一步登天。而是需要我們懂得用一顆平常心去笑對生活的成敗得失;需要我們懂得追求理想,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需要我們懂得渴望的幸福和羨慕,其實就在身邊,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力量,力量就是不屈。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燈還亮,苦難就不算什麼。相信逆境和磨難不是憾事與不幸,而是人生最寶貴的營養,因為只有經歷磨難的洗禮,人才會成長,才會懂得珍惜,去開心生活,去享受生活。

《活着》是一部永遠的傳奇,因為它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敍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生命的真諦。

感謝《活着》!感謝餘華!

篇十:活着讀後感800字

“人活着,就比什麼都強。”這是電影《活着》裏的一句台詞。

《活着》這部電影展現了一個生離死別,風風雨雨的那個時代的農民家庭。電影的主人公經歷了國共內戰、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幾個特殊的時期,其間發生了許多事情。徐福貴先是因為賭博輸光了家產,妻子家珍因他屢教不改,帶着女兒鳳霞離開了。後來,在他不再賭博時,家珍沒有嫌棄他窮困潦倒,帶着一雙兒女回到了家中。此後,福貴以皮影為生,養家餬口。

他在經歷瞭解放戰爭後懂得了活着的不易。此後在大躍進和文革中小心翼翼地謀生存,即便如此,他的兒子有慶還是在大躍進中死了,女兒鳳霞也在文革中難產大出血而死。電影的最後,福貴夫婦與女婿和外孫生活在一起,看似美滿,卻使人不得不想:要是有慶和鳳霞還活着,該多好。

這部影片讓我明白了活着的不易,活着需要毅力,活着需要珍惜,活着需要忍耐。

活着需要毅力。福貴如果不是靠着頑強的毅力,如何熬得過在炮火槍聲中的無數個日日夜夜,如何在經歷喪子之痛後繼續前行,如何在女兒去世後與家珍、二喜一起將外孫饅頭養大。在親眼看見戰場上的那麼多死人時,福貴就堅定了活着的信念,正是這種信念使他在經歷了苦難之後,還能繼續前行。

活着需要珍惜。我們應該珍惜生命,熱愛生活。電影的名字叫《活着》,可影片卻不斷呈現出人的死亡。在那個年代,生命是卑賤而脆弱的,而福貴一家在經歷了親人的死亡之後,變得更加珍惜生命,一直堅強地活着。在當今的和平年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去熱愛生活呢?

活着需要忍耐。活着需要忍受生活中的許多苦難,將苦難化作動力,接受生活的考驗,勇敢地前行。福貴一家忍受了許多的苦難,才走到了今天,這其中的苦難,旁人都為之揪心。我們只有承受生活的苦難,才會體味到活着的快樂。平平淡淡地活着,也許才是人生的真諦。

人生的路上,總要有些障礙,就讓我們用毅力跨過它,用珍惜的眼光看路邊的風景,忍過這一時的苦難,也許就有美好的明天。

還是那句話:人活着,就比什麼都強。

篇十一:活着讀後感800字

餘華不愧是一位頂級的文學家,從他筆桿子下衍生出來的每一個文字都是那樣扎心又苦澀,而他所塑造出來的每一個人物更是無與倫比的鮮明、靈活、悽苦、悲慘又貧窮,因此説讀餘華的書就是一種酷刑,讀《活着》更是一種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雙重煎熬。

《活着》是作家餘華嘔心瀝血的代表作之一,它講述了在那個疾苦、混亂、壓抑、苦楚的大時代背景之下,主人公徐福貴跌宕起伏、命運多舛、風雨飄搖的一生,讓人讀來心酸不已、感慨不已。

徐福貴的一生是悲慘和淒涼的,因為趕上了一個動亂的時期,所以他逃脱不了被抨擊、被批鬥、被打擊、被教育、被排擠的局面,而富貴的家人更是隨他遭受了太多太多的委屈、傷害和痛苦,乃至於他們一個個無辜喪命,最後獨留下來一頭年老體弱的老黃牛陪着富貴度過終身,這還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其中最讓我覺得揪心的一幕就是富貴的兒子有慶去世的那一幕了,因為有慶是本着有情有義、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精神去積極獻血的,可奈何他一下子闖進了一個吸血的深淵,所以他經受不住失血過多的考驗就那樣悲哀的離開了,這種結局真真是讓人覺得揪心、惋惜和遺憾不已。

貧苦年代活着本來就很艱難了,可富貴的生活尤其艱難,當他的妻子、兒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去世之後,富貴那種震驚、悲傷、絕望、麻木、無望、淒涼之感放佛從書本中溢了出來,這不禁讓人讀着讀着就淚流滿面了。可是正因為生命如此脆弱,生活如此艱難,所以才能更加彰顯出生命的寶貴性來不是嗎?因此餘華説活着的意志、生存的意義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了。

在我看來,餘華的文字並沒有煽情,因為束手無策、世事無常、命運坎坷、生死莫測就是那個時代本該有的印記,因此説《活着》這部小説是一部關於生存與鬥爭的生命史詩這一點也不為過。此外,讀完《活着》這本書之後,我每次都會忍不住去思考活着的意義,我這一生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奮鬥呢?是生存,我是為了好好生存下去而活着的,而我所謂的生存就是好好珍視生命、好好熱愛生活,然後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煥發出無線的光彩來,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來。因此,不論何時何地,都請好好的活着吧,因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只有活着才有意義。

篇十二:活着讀後感800字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在《活着》中寫的這句話,引發了我的深思。“人為什麼要活着”?“活着有什麼意義”?

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福貴是一個只懂得享樂的大户人家的少爺,他祖輩曾有豐厚的基業,因為他濫賭成性,整天無所事事,最後輸光了家產,他的父親在債主龍二討要房契時被活活氣死,後來母親病死,兒子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鳳霞因病變成聾啞人,好不容易成家卻因產後失血過多死在手術枱上,妻子家珍也在鳳霞死後三個月去世,女婿二喜在幹活時,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因太餓吃豆子撐死……生命裏難得的温情,被一次次的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老了的福貴和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人為什麼要活着”?青年時的福貴整日吃喝嫖賭,為了玩樂而活着,壯年時他被國民黨抓去做壯丁,為了回家而活着,中年時經歷了喪子之痛,妻子又身患絕症,他為了家庭親人而活着,到了老年,看着親人一一離去,此時的他無牽無掛,孑然一身,才是真正的不為金錢不為他人而活着,僅僅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餘華用冷酷的筆調寫出了血淋淋的現實,用福貴一生的坎坷遭遇,折射出那一年代人民生活的艱辛與苦楚,反映了上個世紀中國的困頓與變遷,而福貴勇於承受苦難的性格也讓我感受到了人性力量的強大。可以説,福貴是當時社會某一人羣的縮影,而這羣人,他們處於社會底層,遭受着種種磨難,但不曾屈服,讓人既同情又敬佩。有人説,《活着》是一面人性的鏡子,讓我們面對福貴的堅強樂觀來反思自己的品性,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與安逸。

《活着》像一首歷經滄桑的詩歌,用簡單質樸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生命的脆弱,生活的艱辛。讓我們明白了活着的意義,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無論生活多麼悲慘,現實多麼殘酷,我們都要相信人性的光芒可以戰勝一切黑暗,讓我們用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帶給我們的困難挫折,堅強地活下去。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是勝利。

人間很值得,無論如何,請你務必努力地,樂觀地,簡單地活下去。活着——為自己而活着,為活着本身而活着!

篇十三:活着讀後感800字

生命是個永恆的話題,人們不斷討論生的意義,而作家餘華直接以《活着》為題,以中國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來展示他心中的話。

與書名《活着》的深沉不同,書一開始描寫一箇舊社會的地主家的兒子福貴,他嗜賭成性,遊手好閒,甚至帶着妓女去當眾羞辱大人。“這樣的人死了也罷了吧,他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輸光了家裏所有的財產,在父親臨終的話下,他開始重新做人,而悲劇從此在他的生活裏漸次上演。

他進城為母親買藥被國民黨了抓了壯丁,在戰場上失去了難得的朋友。幾經輾轉回到家,母親已死,妻子含辛茹苦養大孩子,可女兒卻是啞巴。接着妻子病倒,女兒含淚送人,唯一指望的兒子因給人輸血失血而死,女兒在生孩子時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喪生,最後的親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撐死……如果説世上真有因果報應的話,那麼福貴一定是最好的體現。

面對無數次的“天崩地裂”,福貴的反應卻令人驚歎。他並非擁有處變不驚的能力,而是有着超脱凡人的韌性。傾家蕩產,他還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壯丁,他心裏堅定着回家的念頭;妻兒死去他還有啞女兒和孝順女婿;他倆死了還有未諳人事的孫子等他撫養;最後連孫子都離開了他,他就放十塊錢在枕頭下讓人替他收屍,終日以黃牛為伴!從令人憎恨的紈絝子弟,到讓人淚流的悲慘農民再到受讀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筆下的福貴用自己從舊社會開始,歷經大躍進、文化大革命、自然災害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韌勁究竟多大。

有作家這樣評論道“福貴身上是中國近代所有苦難的集合”。我認為他是亦是面對苦難時我們的好榜樣,可以稱其為生命的不倒翁。任憑殘酷生活的拳打腳踢,他總能找到活着的重心,讓自己擺回最合適的位置,就算命運殘酷的像一把鐵錘,將他最後一點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將它小心埋好,讓自己死後的骨灰能與之相伴。

餘華以《活着》為題,卻專注描寫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壯麗生命詩篇,卻以琵琶輕輕彈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點,卻像哄孩子一樣温柔拍打。正是這樣以平淡的口吻訴説着一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給人以最樸實、最厚重的生命力量。

活着,在苦難中靜靜綻放。

篇十四:活着讀後感800字

希文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一個人坐在書桌前,拿起桌上放着的《活着》,不禁思緒萬千……

《活着》是現代作家餘華的作品。活着,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詞語,但它也充滿了力量。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條件很好的家庭,但由於土地改革等一些新的政策規定,再加上主人公本來就不怎麼努力,導致這個家庭從原來的一百多畝田一下變成了五畝田,最終家破人亡,只留下了一個花甲老人和一頭老牛的故事。

這本書塑造了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如有慶、二喜、家珍、鳳霞……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那位徐家子弟——富貴,他從小就是一個闊少爺,所以他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反正他家有一百多畝田,玩得開心就好。這也導致長大後的他不顧家人反對,天天不是賭博,就是逛妓院,直到他把徐家的田賭得差不多時,他才發現一切早已變化。於是他開始努力,努力地想把自家的田拿回來,但是一切都晚了,他的兒子有慶因失血過多而死,他的妻子家珍生了病,女兒鳳霞也因為發燒不能及時醫治,而變成了啞巴。後來他的女婿二喜也被壓死在水泥板中,連自己的孫子苦根也撐死在家中……

富貴所處的那個年代,讓我們感到喘不過氣來。書中人物的悲慘結局,讓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活着,對他們來説,太沉重,活下去,竟然是一種奢望!

合上書,我同情他們的同時,也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人民安居樂業,幸福和諧的社會。對於我們來説,活着不再變得沉重,而是一種幸福的享受,但是我們的追求不僅於此啊!

我們不僅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精彩,那怎樣才能活得精彩呢?我覺得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要積極上進,不斷奮鬥。就像書中的主人公福貴,他出生於地主家,家境優渥,但他卻不求上進,自甘墮落,這也為他後來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如果他當時積極上進,努力學習新的文化,接受新的思潮,或者有一技之長,也許能夠更好地去適應這多次社會變革,也許他將會得到另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夜更深了,深藍的夜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我的腦海中福貴和老牛相依為命的景象久久不能散去……但此時,我的心已經沒有了之前的沉重,而是充滿期待。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活着不再是一種乞求,而是一種追求。

篇十五:活着讀後感800字

《活着》講述了徐福貴和他悲苦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文中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這就如同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卻沒有斷,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為能夠活着。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就比如失去親人,考試考差了等等,然而每當我想到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之大,或許我無法跟福貴一樣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但我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