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家鄉的習俗作文(推薦15篇)

精選 閲讀(3.2W)

篇一:家鄉的習俗作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推薦15篇)

我的家在東北,位於長白山腳下,松花江畔上。這裏最具有特點的風俗就是過節扭東北大秧歌兒。

到了冬天,人們終於可以歇一歇了。拿起扇子,穿上色彩鮮豔的衣裳敲起鑼打起鼓,扭起了大秧歌兒。男女老少歡天喜地。安靜的村莊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最具有看點的就是春節秧歌大賽了。只見十幾幾個村子秧歌兒隊歡聚在一起,剛剛排好隊,嗩吶一吹,鼓一敲。大家排着節拍,像許多蝴蝶在翩翩起舞,看着觀眾眼花繚亂。只見一位領頭頭戴紅綢帶,手拿紅手絹,腰帶腰骨。動作柔美中帶着力量。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縫。笑得非常真實,是那麼開心快樂,咚咚鏘了,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音樂聲直射天空,所有觀眾也被熱情感染,紛紛站了起來。這場面是那麼的壯觀,讓人激動啊!

美麗的東北黑土地孕育了熱情、好客、大方、豪爽、開朗的東北人。

王希澤

篇二:家鄉的習俗作文

作者:陳梓博

除夕到了,萬象更新。放了鞭炮,那時我還睡得香噴噴,被鞭炮聲吵醒。我起來了,才5點左右,想接着睡覺還是被吵醒,聽見劇烈的鞭炮聲,立刻下牀穿好新衣跑出去,家家户户都是鞭炮聲,讓我想起詩句“炮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今天真熱鬧,處處歡聲笑語。時間過得真快,到了晚上,擺在桌上的食物都是我愛吃的,饞得我直流口水,開飯了,我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剛吃完只聽爸爸媽媽的手機一遍遍地響起來,原來是大家在拜年。

大年國一到了,一出門就七嘴八舌的説:“恭喜恭喜!”壓歲錢裝滿兜。

正月國二不能登門拜年。國一早初五早要吃細線面長壽麪,第一口要吃麪,不能喝湯,寓意出遠門不會遇上下雨天。

大年初四過大年,因為莆田在三百多年前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故,導致春節風俗的改變,日寇大舉入侵,戚繼光趕來趕走了。初四晚上,一家人又重新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過年。

新的一年,我們播種新的希望,我愛春節這個節日。

篇三:家鄉的習俗作文

作者:田澤宇

今天我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莆田初四過大歲的由來。

莆田做大歲風俗全國獨有,代代相傳,至今已有400多年了,該風俗將可歌可泣的抗倭英雄史與傳統民俗相結合,將民族精神傳承至今。嘉靖41年倭寇進犯莆田,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至正月國一,倭寇被戚家軍打敗後才返回,由於家家户户都在避難沒有過好年,所以決定在初四補過。莆田在明代開始就有一個習俗,過年要做兩次大歲,大年三十和大年初四。莆田初四和大年三十一樣重新過一次大年,規模一樣隆重,仙遊部分地區為初五。年夜飯的飯桌上,少不了主角餃子,湯圓,魚,代表着團團圓圓年年有餘,還有我喜歡的骨肉相連和蝦排,每道菜都很好吃,這就是我家的過年習俗。

篇四:家鄉的習俗作文

作者:黃雅琪

春節,辭舊迎新的日子。

今天,我來説説我的家鄉莆田是這樣過春節的。正月國一又叫“國一早”,春節“國一早”要燒香,吃長壽麪,長壽麪(又名媽祖面,是莆田人過節過生日的必有民俗之一),“國一早”標誌農曆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每人一碗長壽麪,寓意福壽綿長,平安健康。

正月國二這一天,我們莆田人不串門,不拜親,算是“探亡日”,這裏面有個歷史故事——戚繼光抗倭。

正月國三為“祝壽日”,這一天,人們手提肩挑紅色的單盤或禮盒,內裝壽麪,肉類等前往祝壽。

正月初四,莆田人“過大年”,又叫“做大歲”,聽説是為了慶祝抗倭勝利,紀念戚繼光,戚家軍,民間相約以除夕為小年夜,正月初四為大年夜,亦稱作大歲。

正月初五跟正月國一一樣,也是吃長壽麪。

正月初六到正月二十九都是莆田的元宵節,堪稱全國最大的元宵節。莆田鬧元宵主要以菩薩巡遊為主,也有爬刀梯,跳儺火,打鐵球,擺棕轎,大遊燈等民俗表演。

這就是我的家鄉春節習俗。

篇五:家鄉的習俗作文

可然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雖然它沒有春節那麼隆重的氣氛,但它卻寄託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五月初五那天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着糯米,投到汨羅江裏,我們家鄉端午節主要風俗是包粽子和插艾葉。

到了端午節就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拿了幾片事先泡好的粽葉,把粽葉捲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一會一個粽子就包成了,奶奶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包好後,把粽子放進鍋裏煮,一鍋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

在奶奶包粽子的時候,我和叔叔也忙個不停,那就是插艾葉,我把艾葉用紅毛線捆好,叔叔把捆好的艾葉插在屋門上,傳説這樣可以辟邪福。

這便是我家鄉的習俗,他將會永遠陪伴着我,無論是兒時的回憶,還是長大後的思念。

篇六:家鄉的習俗作文

人們常説:“最美不過家鄉水”我的家鄉雖然沒有什麼名勝古蹟,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但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景色優美。

因為在延吉朝鮮人較多,所以有一些朝鮮人節日這邊也有,如8月13日老人節:朝鮮族人非常尊重老人,並將8月15日定為“老人節”。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吸煙;吸煙時,年輕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則便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長者恭敬地説明理由;途中遇有長者迎面走來,年輕人應恭敬地站立路旁問安並讓路;晚輩對長輩説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

節日的餐桌上,也會體現出長着為上。最長者要坐在正中位置,以示在家人中的地位。匙箸、飯湯的擺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應擺在用餐者的右側,飯擺在桌面的左側,湯碗擺在右側,帶湯的菜餚擺在近處,不帶湯的菜餚擺在其次的位置上,調味品擺在中心。開飯時長着先動,晚輩方可開動用餐。晚輩給長輩敬酒時要側身飲,不可直接對着長輩。否則會是不敬之舉。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為家鄉敬老風俗感到驕傲!

劉悦辰

篇七:家鄉的習俗作文

作者:柳清輝

今天,我來説説我的家鄉莆田春節的習俗。大年國一走親戚還能收到壓歲錢,吃長壽麪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又去拜媽祖,保佑平平安安,健身體健康。

正月國二這一天不拜親戚,這裏有個戚繼光抗倭歷史故事。

大年國三是給60歲以上的老人過壽的日子。

初四過大年,因為莆田在300多年前發生了一個重大變故,就是倭寇大批入侵莆田的老百姓,許多人沒有吃上團圓飯,所以初四再吃一次團圓飯,過一次大年。這就是莆田的習俗。

篇八:家鄉的習俗作文

作者:陳銘煒

春節就是農曆新年,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來臨,萬象更新,象徵着新一年的開始,標誌着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千百年來,不同的地區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

我的家鄉莆田是這樣的風俗:大年國一和初五早上要吃麪,是那種細細的面,又稱太平面、媽祖面、長壽麪,寓意幸福美滿,健康長壽。吃完早飯要去親朋好友家拜年,説一些吉利的話。

大年國二不訪友,是為了警示大年間被倭寇入侵的史實,規定大年國二各不拜友,一直延至至今。

大年國三,是給五十歲以上的老人祝壽。

初四過大年,晚上,一家人又重新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過年。

初六開始鬧元宵,一直到正月二十九,這是過春節的另一個重要活動,長達20多天。擺棕橋是最熱鬧的元宵活動,晚上在菩薩廟前,燃起熊熊大火,由兩個青壯年抬着棕橋,在跑動中不停轉動手中的棕橋。

春節不單單是民風習俗的傳承,更是親情團聚的好日子。

篇九:家鄉的習俗作文

惠彧宸

除夕前,家家户户早早地都忙着囤年貨:買雞、鴨、鵝、魚肉、新衣、春聯……樣樣俱全。

除夕,各色各味的菜鋪滿了飯桌,香飄十里,讓人饞得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人們有説有笑,熱鬧非凡。桌上,大人們邊説邊敬酒,小孩子們吃上了甜甜的糖果,在這其樂融融的氛圍裏,真是美好!

説來,孩子們最期盼的事就是收紅包了。聽爺爺説,古時候有一個小妖名叫“歲”,經常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用手摸熟睡了的孩子的頭,之後會變傻。一對夫婦年事已高,怕“歲”找上門兒,就用紅紙把銅錢包起來放在枕頭下。沒想到竟嚇跑了小妖。因此,大家都會在大年三十時守歲。

當晚夜空熊熊燃起火花,絢麗多彩的煙花瞬間爆滿了天空,短暫但美麗。炮竹聲日夜不絕,家家燈火通宵。小孩子們在院子裏揮舞着煙花棒、玩炮。大孩子們看着春晚包餃子。老孩子們跟朋友吹吹牛,湊熱鬧……直到夜裏12點才收工。

元宵佳節之際,處處洋溢着喜慶熱鬧的氛圍。廣場中心,人們你擁我擠,人山人海。天空一瞬間出現了萬紫千紅的煙花,爭先恐後,美麗極了!一瞬間,天空炸出一朵朵“蝴蝶蘭”,逼真極了,接着一顆顆流星似的煙花把烏漆的天空染成了白晝。噼裏啪啦,一顆顆禮花騰空四起,在黑暗的天空中綻放,如金光閃閃的金環、飛舞的流星綴滿天空,又似閃爍的繁星。花花綠綠、大大小小的煙花倒映在微波粼粼的湖泊中,宛如魚兒似的在水中游來游去,婀娜多姿,美不勝收。

篇十:家鄉的習俗作文

作者:陳諾然

農曆大年30,又稱“除夕”是我國民間傳統守歲的重要日子,過了除夕,就是新的一年了,到了晚上開始“圍爐”,全家歡聚一堂,團團圓圓。“圍爐”後長輩會給孩子發壓歲錢,寓驅邪之意。國一早上,必吃媽祖面,象徵平平安安又一歲。國二那天,都不互相串門,因為這一天是“探之日”,國三這天是開店門,是給60以上的老人祝壽,初四這天俗稱(做大歲),大家都圍在一起,喜氣洋洋,這就是家鄉莆田的習俗。

篇十一:家鄉的習俗作文

封頂習俗

葉錦華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的老家坐落於閩北建甌市東峯鎮,依山傍水,綠樹環繞。我的家鄉有一個很有趣的習俗———搶封頂饅頭。每當有人家新房封頂,房子的主人便從房頂上扔下包子、蛋黃派、硬幣之類的東西來慶祝,據説搶到的人會好運不斷,同時也會給主人帶來好福氣。

一天我媽媽告訴我,姨姨家新房要蓋好了,要在後天封頂。我聽後興奮不已,第一時間把這好消息傳遞給班上的同學們。這天我早早地起牀,穿上我的“戰鬥裝”和媽媽出門了。一到她家,還沒站穩,便發現門口有周良、李媛媛、邱山……漸漸地人越來越多,他們的手上都拿着厚實的塑料袋,大大的臉盆,寬寬的簸箕……一個個蓄勢待發,像是要將所有的好運都撿回家。

在持續不斷的鞭炮聲中從樓頂上撲簌簌的落下幾個包子,人羣頓時沸騰起來,向着包子的方向移動。不一會兒,越來越多的點心和硬幣扔下來,我為了撿點心,可算是拼盡了全力,拿着塑料袋滿場跑。這時我看見了一個肉包,我正奮力地向它衝去,到了他的面前我正準備伸手去撿,誰知旁邊突然跑出了一個小孩,我們倆同時按住了這個肉包,“算了吧,讓給小朋友!”我心想,隨後就把手拿開了,繼續去尋找其他“獵物”。

在陣陣歡笑聲中,在熱烈的祝福中,封頂儀式結束了。我看了看手裏的戰果—一個蛋黃派三枚、五角硬幣、兩個肉包,我覺得心裏美滋滋的。大家都心滿意足的走了,我也打開肉包的袋子,滿懷欣喜的吃了起來。

這封頂真是農家的一道風景線,人們同喜同樂,農村人民的樸實與善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祝願這個傳統習俗讓小山村永遠吉星高照、福地吉祥!

篇十二:家鄉的習俗作文

邱俊翔

我的家鄉——廣東湛江,有一種風俗習慣:在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都會去海上賽龍舟。賽龍舟起源於楚國時期,當時屈原跳江,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相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其蹤跡。

賽龍舟時,鼓手站在船頭打鼓,他是整艘船的總指揮,橈手們聽着鼓聲有節奏的划槳。到關鍵的時候,橈手們還喊着號子,給自己加油打氣。岸上的觀眾也歡呼着,為他們加把勁。

歸根結底,賽龍舟的訣竅精髓還是在於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唯有集體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風俗習慣——賽龍舟,有機會你也可以來試試哦!

篇十三:家鄉的習俗作文

作者:範梓軒

正月國一爭先開放“開門炮”,早晨是為了開門大吉放鞭炮。然後每個人都要吃上一碗滿滿的都是花生、紫菜、等等的媽祖面。這時,奶奶會告訴我們,“吃了這碗麪你們又長了一歲。”吃完了媽祖面後,就換上新衣服去春遊了,爸爸開車帶我們去媽祖閣,到了媽祖閣,我們下車去廟裏燒香,燒完香去祈福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心想事成、身體健康、牛年大吉、財運滾滾來。祈福完了,我們跑到塔的最頂層,一眼望去,那裏人山人海,風景如畫,熱鬧極了!

篇十四:家鄉的習俗作文

作者:潘雪晗

辭舊迎新,貼春聯,放鞭炮,就迎來了新年,大年國一,先吃傳統的麪條,而且必須是細長細長的面,代表長壽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長長久久,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接下來就是出門踏春尋遊啦!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到啦!滿大街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呀!

正月國二是不讓串門走親戚。國三就是給60歲以上的老人做壽的好日子!

自然而然就迎來了初四,大年三十叫過年,正月初四就是大年,為什麼呢?因為相傳莆田在三百多年前發生一個重大變故,就是日寇大批入侵,導致很多老百姓在大年三十並沒有吃上團圓飯,所以長老們就重新定義初四再過一次團圓年,叫過大年,自此之後才有了初四過大年的習俗!

初五至十五,都是鬧元宵,這是春節的一個重大活動,有馬隊,彩旗隊,鑼鼓隊,十音八樂,舞龍舞獅……別提多熱鬧了!

大家喜歡我們莆田的春節習俗嗎?歡迎你來我們家長過年哦!

篇十五:家鄉的習俗作文

作者:田耕秦

我的家鄉是福建莆田,這裏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除夕夜,家人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人會準備一大桌吃的,都是我愛吃的,其中我最愛吃的是湯圓,因為媽媽告訴我,湯圓是代表一家人團團圓圓。正月國一,大家會到處遊玩,還會去給長輩拜年。小朋友看到長輩會説新年快樂,長輩會給小朋友發紅包俗稱壓歲錢。正月國二,大家一般不出門。國三準備初四的食物,因為莆田特有的正月初四過大年,每家又會準備一大桌的飯菜,到處一片熱鬧的景象,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們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