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家鄉尋味作文(推薦9篇)

精選 閲讀(2.16W)

篇一:家鄉尋味作文

家鄉尋味作文(推薦9篇)

家鄉的餛飩

張力誠

我的家鄉—安慶,是個美麗而富饒的地方。那裏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而我最喜歡的是餛飩。也許你會覺得,餛飩都是一樣,有什麼特別?如果你這樣想,那就錯了。我們家鄉的餛飩可是遠近馳名,色、香、味俱全。

我們家鄉的餛飩,它的皮比紙還薄,比玻璃還要透明,在皮上簡直可以透出餡兒來。在一張皮裏包上乾貝、瘦肉、蝦仁、葱花,一看,晶瑩透亮的皮裏呈現出“朵朵鮮花,”小巧玲瓏,煞是好看。還沒嘗上一口,這外形就已經令人饞誕欲滴了。這餛飩不僅外形美,味道更美。一碗餛飩在你面前一掠過,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深深地吸一口氣,就能讓人情不自禁地説:“真香啊!”舀起一個餛飩,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進嘴裏,嚼着嚼着,一股美味直入肺腑。再舀起餛飩湯,湯麪漂浮着綠油油的葱花,黃色的榨菜,還有紅彤彤的蝦米,組成了一幅美景圖,喝到嘴裏,鮮美的汁水流入喉嚨,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當你來到我的家鄉時,走在街上,看看一家家餛飩店,哪家不是人來人往?有的人一邊吃一邊讚不絕口,有的人甚至狼吞虎嚥起來,還有的人不小心把餛飩湯濺到了自己的身上。一些人吃飽了還不滿足,還要打包:有的買回去孝敬老人,有的買回去給孩子吃,還有的特地從外地跑來買給朋友吃。

啊,我愛家鄉的餛飩!家鄉的餛飩不僅外形美觀,而且味道鮮美,年輕人愛吃,小孩愛吃,老人更愛吃。如果你來到了我的家鄉,那一定要嘗一嘗這裏的餛飩,這餛飩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篇二:家鄉尋味作文

家鄉——白切雞

伍梓涵

記憶中的童年,幾乎是在我的老家——湛江度過的,也因此,那股家鄉獨有的“鄉味兒”,我久不能忘懷。

湛江的海鮮多,且鮮美;水果也都脆甜,可我最不能忘懷的,是白切雞。

白切雞並不只是湛江所獨有的,但家鄉的做法,與如今我能在飯店吃到的不盡相同。是獨特的。

湛江菜在選材上極為嚴苛。如果食材不夠新鮮,將會直接影響成品的色、香、味。所以,白切雞的主材,我們通常用“走地雞”,這種“野生野長”的雞,肉結實,又不會過硬,入味後也更香些。

小時候,我常喜歡搬個小凳子,跑到廚房去看奶奶做飯,尤其是白切雞上場時。

將雞洗乾淨後,奶奶常要將雞放進熱水泡個30分鐘,這個階段只能用小火,稍有不慎,就失了口感。

調料對於這道菜來説相當的重要。奶奶一般不加葱,我想,這大抵是因為我不吃葱吧。將蒜拍開,取一瓣兒完整的,其餘剁碎;再把沙姜洗淨刨皮,切成片或剁碎,全倒進準備好的碗。接着,加香油,加醬油,加白糖,攪拌均勻後再滴點醋。

擺盤是關鍵的一步。奶奶在這方面頗有講究,也因此,切塊的大小、比例可以説是嚴格。這一步,奶奶從不假手於人,這太需要技術了。

為了口感,雞在燙熟後需要在冷水中浸5分鐘左右。擺完盤淋上醬汁兒,白切雞就此告一段落。

咬下去,肉是滑嫩的,皮油而不膩,與肉相輔相成。最獨特的,是奶奶調的醬汁——香,但不搶味兒。這是離開家鄉後,我再也沒找尋到的“鄉味兒”。

篇三:家鄉尋味作文

家鄉的味道

鄒炅岸

家鄉的美食,不用山珍海味作材料,也沒有華麗無比的外表,只有那鄉間的味道。我們廣東有道美食,雖然不怎麼出名,但令我流連忘返,沉醉其中。

春節來臨,我再次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中山。很快,到年三十了,我又對年夜飯期待起來。這次能吃到“碌鵝”嗎?我一邊想着一邊走進廚房。正巧爺爺提着一隻宰好的鵝,走到案板邊,開始準備姜葱蒜等材料。我就知道,今晚一定能大飽口福了。

爺爺一隻手拿起刀,一隻手抓住鵝翅膀,把鵝側翻過來,從鵝身上割下來幾堆淡黃色,像奶油一樣的鵝膏,扔進鍋裏,煎了起來。漸漸地,淡黃的鵝膏變成了粘稠的鵝油。這時爺爺放下刀,拿起鍋鏟,另一隻手抓着鵝腿,把整隻鵝放進了鍋裏,不斷翻轉,直到整隻鵝的表皮都被煎成金黃色,像披了一件黃金甲。接着,爺爺把鵝拿出來,往鍋里加了點油,放入姜葱蒜,“唰”的一聲,頓時滿屋飄香。隨着醬油、黃糖和清水的倒入,之前煎好的鵝被重新放進醬汁中一起燉煮。期間爺爺一直守在鍋邊,時不時把鵝翻轉一下,把醬汁澆到鵝身上,幾斤重的鵝在他手裏輕若無物。但時間長了,爺爺的額頭還是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但他毫不在意,只專心地盯着鍋裏。眼看着鍋裏的醬汁越來越濃稠,爺爺臉上的笑意也掩飾不住了,他得意地看着這隻鵝,像是在欣賞一件藝術品似的。

廚房裏的香氣四溢,將近四十鍾,“碌鵝”終於大功告成。只見這隻鵝渾身吸飽了焦糖色的濃汁,仔細一看,在燈光下的襯托下油光鋥亮;聞一聞,一股濃香鑽進鼻腔,這是家鄉美食的氣息;夾一塊嘗一口,鹹中帶着微甜的味道在味蕾上綻放,這是家鄉的味道。整隻鵝外酥裏嫩,外面是一層薄薄的脆脆的皮,裏面是散發着誘人香氣的鵝肉,鮮嫩美味。吃之前讓人食指大動,迫不及待;吃之後讓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如此美味的佳餚,人間能得幾回嘗?

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我又要回廣州了。然而,時光的流逝帶不走我對家鄉的留戀,這家鄉的味道會一直珍藏在我心中。

篇四:家鄉尋味作文

小炮煙火

張可

人間煙火味,最是暖人心。過年的時候,家家户户都瀰漫着年的味道。幾雙筷子,數聲鞭炮,人人都希望今晚的和睦可以帶來未來一年的幸福。

記得幾年前,我回老家過年。除夕時,門外突然炸起一連串的巨響,炸開的都是燦豔豔、香噴噴的希望。國一早晨,家旁邊的一處空地上,我們的祕密基地——其實它並不隱密,每天都有人走——那裏便堆滿了鞭炮炸完剩下的紅碎布。我和表妹就在那堆碎布裏面找未燃盡的小炮。一撥弄,躲在碎布下面的烤焦味就上升,散開,鑽進我們的鼻腔,嗆得我們直咳嗽。

很快,在我們的一連串咳嗽之下,我們撿了一袋子的小炮,蠟燭樣兒的小炮在袋裏滾動着,若有若無地有些沉。我和表妹在撿的時候很歡樂,可真要點的時候卻不敢了。扔掉,又捨不得。於是我倆跑去家旁邊的便利店裏,找到老闆的兒子,叫上他幫我們放。他和我表妹差不多大,一看到鞭炮眼睛立刻亮了,和我們來到祕密基地上,把一把鞭炮全倒地上,挑了個看上去“眉清目秀”的小炮,點着了打火機。我和表妹連忙捂上耳朵,看着他把線頭朝着自己對面的方向,點着了炮,然後撒腿就跑,三步不到,小炮就炸開了。雖然小炮很小,不是很危險,但還是把我們三個嚇到了,老闆兒子一臉驚恐地説:“天啊!這玩意怎麼那麼快就爆了!”一股煙的氣息瀰漫開來,還有一點點火烤的氣味。

我們不敢再玩,拎着個袋子跑回了家。回到家,家裏人看見我倆一副看見哥斯拉的樣子,問我們幹什麼去了。我提起小炮袋子:“我們去放鞭炮了,有一股…有一股煙火味!”外公聽了,扶了扶眼鏡,看着屋檐邊似乎要滴下來的斑駁的樹影,説:“煙火味可不是什麼味道。煙火味啊,那是一種生活,當你外婆煮好一頓飯,讓你去拿碗筷,你卻不小心打碎了盤子,那就是一種生活,一種煙火味了。當你看着一本你看不懂的書,只好追着書頁上的陽光玩,拿筆在書上描着圖畫時,那又是一種煙火味了。”我聽着,看着窗邊一排的小盆栽,也努力地想從那青綠中悟出個什麼“煙火味”來。

如何暖人心,惟有煙火味。煙火味,就是一個人或一羣人的喜怒哀樂和生活剪影。撿着只有老家才允許存在的小炮,我似乎也拎着一袋子“煙火味”了。

篇五:家鄉尋味作文

家鄉之味

唐振原

湛江,地處大陸南端,是南海之濱,又稱“港城”,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港口,所以海鮮甚多,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湛江生蠔了。每年回湛江,我都會吃。

湛江生蠔美味爽口,個大肉肥,吃起來入口即化,將外層咬破,膏便順勢而去,勢不可擋,如同一條蛟龍衝破天界,最後靜靜地盤伏在舌尖,刺激着你的味蕾,但它卻很滑,不等你反應,便竄入了喉嚨,只留下了淡淡的腥味與一絲絲鮮甜。

而我更喜歡伴着蒜蓉吃。

當鮮美的生蠔從鍋中撈出,甩幾下,便有大量汁水濺出,甩幹後,將蒜蓉緩緩地澆在蠔肉上,瞬間,四周都充滿了濃郁的蒜香味,一口咬下,蠔肉、膏便伴隨着蒜香味進入口腔,將肉吞下,依然聞得到蒜香味,讓人流連忘返,忍不住大快朵頤。

在湛江,除了美食佳餚,還有迷人的海的味道!

六點,公雞開始鳴叫,太陽即將穿過雲層,刺破黎明。打開窗户,和煦的微風緩緩吹進房間,天空中時而幾隻大雁飛過,彷彿整個宇宙空間,只剩下那老黃牛悠揚的叫聲,全世界都在等待着陽光的升起。而這時,我們一家三口早已起牀,準備出發去趕海。

出發了,迎面吹着涼風,抬頭一看,天上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星星,這是何等愜意。

就在這時,遠處的藍色地平線上傳來了“譁,譁!”的聲音,快到了。

將車開下沙灘,望着細碎的白沙,被涼風吹散,又聚攏在一起,寄居蟹在沙灘上揹着殼畫出彎彎曲曲的線條。深呼吸,一股清新、潔淨,卻又帶着不易覺察的腥味的空氣溜進鼻中,這是海的味道。我驚喜無比,跳下車,追着這股味道一路跑,最終跑到海邊,一股金光刺入眼睛,抬頭一看,太陽從海平線跳出來了,一小會功夫已高掛在空中,被雲層包夾着,俯視着大地與普羅眾生,星空正一點點消散,但月亮還在拼命掙扎着,但終將被太陽替代,只留下清新的味道和一縷縷金光。

這,就是我家鄉的味道,是味蕾上的鮮甜與蒜香,是嗅覺上的清新,缺一不可。

篇六:家鄉尋味作文

祖祠與年

詹文燊

酒水長,田野綠,新樹望,糕點香,年關飄着濃濃的暖意;新年來,家人聚,桌椅響,人情濃,祖祠中釀着“淡淡”的年味。

回到家,過大年,最令人難忘的便是那祖祠的熱鬧了。除夕夜,幾個人,抬上幾擔祭品,奔向那喜慶的祖祠便去了……今年春節自然也不例外,貼春聯,放鞭炮,再看個春晚,熬個年夜,這場旅途便悄然而至——

隻身走在去往巷子的小路上,昔日平淡的月亮似乎被那響徹的鞭炮炸得高亮。老鄉們個個都笑容滿面,肩上擔着擔子也似乎毫無重量,都挺直了腰,彷彿那是幸福,不一會兒,一縷縷濃濃的煙便乘風而來——祖祠到了。

走過去,映入眼簾的是“陞河公祠”四個大字,兩旁的小石坑更是佈滿了香。幾柱香,幾句話,便寄託對年、幸福的嚮往。還有一個高高的門坎,這可是不容許踩的。縱身一跨,一躍,彷彿已然辭舊迎新,跨年了。而老鄉們更是小心翼翼地踮起腳尖過去的,往年的負擔已經消逝,留下的是新年的希望。

但這還遠遠不止於此。祠堂內,許多人正用心點着幾柱香。桌子上,擺滿了貢品:大的,小的,甜的,膩的,還有腥的,美的。煙充斥着整個祠堂,些許的蠟燭點亮了祠堂,也點亮了人們的心。當然,正位於中央的還是幾枚紅紅的,光亮的小旗。

此時人們已經開始祭拜了:有的雙目緊閉,將幾柱香高舉頭頂,雙膝着地;有的則把頭輕輕低下,幾住香放於胸前,口中還似乎默唸着;還有的乾脆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前方,心中充滿無限憧憬……每個人在這個時候都似乎能在祠堂找到“一席之地”,可以讓自己全身心放鬆下去。好像也只有這時人們才能真正拋除一切雜念,潛心許一次願,是對年的美好向往。這大概便是年味兒,幸福,安祥。而年,也趁着此時悄然而至。

夜越來越深,老鄉們也相繼離去,但那祠堂卻一直亮着,亮在人們心中,成為美好,成為年味的象徵。

篇七:家鄉尋味作文

家鄉的年味兒

王子玥

俗話説: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是幸福滿滿的日子!哪怕是疫情期間,大家都就地過年,但萬水和千山,親情隔不斷,那家鄉的年味兒總讓人牽掛、留戀。

我的老家在河南,在那兒,大年三十和國一是自家親戚互相串門的時間,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酥肉呀,放放煙花呀,天南海北,海闊天空,聊個不停,笑個不停!但春節期間真正的重頭戲要數正月十五、十六的廟會呢!

離廟會還有一兩裏遠,那沖天的鞭炮聲和歡聲笑語早已夾雜着濃濃的年味兒衝擊耳膜,越近聲音越響,戴上耳機吧,聽不見了;不戴吧,又太吵啦!真叫人愛恨不得!

穿過一片敲鑼打鼓,便到了廟會的舞龍場。舞龍這是廟會的重中之重節目,因而場地也比其他節目足足大了一倍還多。洶湧的人潮,配着兩側的鼓點……噌!一隻紅色的龍猛地抬起頭來,左右搖擺兩下,似乎是在觀察,繼而緩緩在場內遊走,起初是慢慢地、緩緩地,鼓點也稀疏而低沉。隨着時間的推移,它遊走得越來越快,好像是一位高高端坐在上的帝王審視着自己的領地,鼓聲則愈來愈高亢。鼓點忽然停了,全場一片鴉雀無聲……唰!在與那紅龍相對的地方,一隻藍色的龍猛地抬起頭來,與紅龍怒目而視。那紅龍傲慢地緩緩向前一步,而藍龍並沒有被它的氣勢所壓倒,反而同樣向前邁了一大步。那紅龍一下子被激怒了,它可從未在自己的領地遇到過這種挑戰,它憤怒地撕咬藍龍的尾巴,卻被藍龍使一個“神龍擺尾”甩了去,紅龍撲了個空,調轉目標,直衝藍龍的頭,意欲來個“擒賊先擒王”,而那藍龍卻也絲毫不甘示弱,輕輕一躲,順勢咬了回去。就這樣,兩龍你來我往,打得不可開交。

就在此時,一顆晶瑩剔透的龍珠上場啦!兩龍一見到那龍珠兒,頓時什麼都忘記了,都發瘋似的直直衝了上去!舞珠人只那麼靈巧地一蹲,兩龍便在半空中撞了個眼冒金星、跌跌撞撞,全場觀眾爆發一陣鬨堂大笑。兩龍不氣餒,一點也不相讓,重整旗鼓,再次衝了上去。但是,這一次它們學聰明瞭,龍珠蹲,它們就跟着低頭;龍珠跳,它們就一起揚起脖子。這樣一來一往,來來往往,場中像是翻滾着波浪,此起彼伏,引得觀眾不斷大聲喝彩,笑得前仰後合。

這就是家鄉的廟會,飄着濃濃年味兒的廟會,令人心馳而神往!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家鄉的年味兒則是時時縈繞在心頭的甜甜回憶,時時提醒漂泊異鄉的遊子,要常回家看看。我們要有意識地保護好、傳承好這世世代代相傳的“年味兒”,因為它不僅僅是那一股股愈久彌香的濃濃“甜味兒”,更是綿延了幾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家的記憶,國的記憶,民族的記憶。

篇八:家鄉尋味作文

炸龍燈

袁千然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拜“龍”的民族。“炸龍燈”是我的家鄉貴州省銅仁地區德江縣土家族過年的傳統活動,就是在正月十五晚上進行的一個具有土家族特色的獨特表演,享有“東方狂歡節”的美譽。

在德江縣這個小城裏,正月十五都不叫元宵節,而稱為過大年。白天,來自各鄉、村、區、街道的舞龍隊伍紛紛向縣城聚集開來,在舉辦中心報道之後並準備開始賽龍。各龍隊舞動遊走在大街小巷,為數有七八十條之多,五顏六色的,穿梭在層層雲霧中,栩栩如生,甚是好看。

到下午五點多,夜幕開始降臨,各舞龍隊已經做好了更為隆重的夜場表演的準備。舞龍隊員大多是十八至二十五歲的壯實小夥,喝酒喝得暈乎乎後,戴上頭盔,護好脖頸,光着上身,穿着單褲,把起龍柄,一聲大呼,“兄弟們,走起!”

六點左右,炸龍表演就開始進入了高潮,整個縣城已炸開了鍋。領頭隊員高舉火燈,引龍入舞,分別從青龍街、中華街、玉溪河、黑沙壩等四面八方游過來,又向各大街小巷穿過去。一路上,游龍們都沉浸在熱烈的煙花爆竹之中,煙霧繚繞;舞龍小夥們藉着酒勁搖晃卻勇敢地跳躍在灼熱的煙花爆竹之下,猶如花間起舞;而游龍們也跟着翻滾穿梭在這雲裏霧裏,場面甚是美妙壯觀。

圍觀的羣眾,那真叫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除了留給舞龍隊的過道,沒有一處空地兒,連沿街的窗户、陽台、甚至房頂,都擠滿了觀眾。不管是舞龍的還是羣眾,不管男女還是老少,無不為龍歡呼驚叫,全城都煮開了,滿城都沸騰了,到處都充斥着火藥味,燈光火光把夜空都照亮了。這片讓人窒息的沸騰經久不衰,全城人民都極其興奮,盡情宣泄。這絕對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和精神上的狂歡,被譽為東方狂歡節一點也不為過。

數小時過後,龍燈已被炸得只剩下骨架,舞龍師們也已是筋疲力盡,滿地都積上了厚厚的煙花爆竹碎屑,圍觀的羣眾也逐漸散去。

家鄉炸龍燈狂歡節的情景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裏。到了第二天一早,龍隊就會把龍燈放到玉溪河邊燒掉,辭舊迎新。

篇九:家鄉尋味作文

潮汕、滷鵝·迎新春

邱梓涵

潮汕,懶懶地倚在海邊,美得讓人流連忘返。然而,真正讓我牽腸掛肚的,是潮汕的頭號美食——滷鵝。

滷鵝,是潮汕人民過春節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年二十九晚八點,滷鍋準時開始工作。滿滿一鍋清泉水,穩穩地包裹住調味的八角與藿香。不到十分鐘,生抽和黑糖接踵而至,眨眼兒工夫就把清亮亮的一汪水馧染成油墨色。再切上些許細細嫩嫩的薑絲兒,既使得滷汁味兒更鮮,又有了暖胃的功效。

接着,便可以把熟鵝扔進鍋中開始滷了。滷鵝可是難度極大的“工程”,而我有幸觀摩了三位“大咖”的滷鵝過程。小舅媽滷鵝耐心而細心,爺爺滷鵝成熟而老練,至於爸爸嘛,去年滷得實在不忍直視,不過有了經驗後,今年他滷的鵝可是有模有樣呢!

年三十是用來曬鵝的,吸飽了滷汁的鵝實在油得令人無從下嘴,於是就把它晾在陽台,曝着太陽,沐着飄風,瀝乾多餘的油脂和水分。到了晚上,打上火鍋,手撕滷鵝,實在是別有一番風味。尤其是看春晚的時候,舉着個大鵝腿津津有味地啃,那叫一個爽!

那麼大一隻鵝一晚上絕對是吃不完的,於是在國一時潮汕人就有了一種非常奇葩的玩法——換鵝肉。走親戚時,主客分別切下一截鵝肉交換品嚐,哪家若是味道好可就倍兒有面子了。不過,這樣的一個小風俗倒讓滷鵝的那位大廚心驚膽戰,要是滷廢了呀,國一的時候一家人都會蔫的。

今年年二十九,我仍舊趴在灶台上看着爸爸滷鵝。滷鵝的人一個一個換啊換,滷鵝的技術一代一代傳啊傳,真希望有一天在滷味中叱吒風雲的那個人會是我,也希望我能把咱大潮汕的絕活兒傳下去!